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教学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就要研究中学历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历史都比较感兴趣。而且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强调历史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科内容上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适当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重视社会生活史、文化史、宗教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内容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身传重于言教,教师要起人格示范作用
   现在的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物质利益以及竞争观念明显得到了增强。但是集体观念和道德意识却相对减弱了.这样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保持自身不被社会的浊流侵蚀.高度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洁身自好,着装整齐,树立自己的凛然正气,模范行为。然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求知、健体,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德育为首”已是如今教育的共识。
  二、充分整合课本内外知识,挖掘潜在教育资源
   历史教材限于篇幅,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只能述其梗概,不可能有过多的细节介绍,学生往往觉得文字枯燥干瘪,这就给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带来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做有心人,充分整合课本内外知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
   1.课本前后知识的有机串联。例如在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在近代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充分揭露日本文部省近年来企图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来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荒谬之举,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体会,列出日本帝国主义在近代侵略中国的几例重大史实,并简述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使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了有机的串联,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日本在近代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历史不容篡改;想通过修改教科书抹杀历史,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适当拓展补充有关史料。如前所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不可能详尽形象地叙述有关史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补充有关史料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我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的结尾,通过补充介绍林肯在做总统前的经历,让学生讨论,回答听了这段经历后的感想,使学生从真实具体的历史材料中,感受林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地顽强意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三、富于艺术性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历史教学德育的第一媒体。教师上课是教育艺术的创造,因此不能用书面语平铺直叙,而应该是投入感情和充满激情,或褒或贬,都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能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知识,探索历史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历史崇高的精神和道德之美的感化,逐渐成为情趣高雅,热情向上的人,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品格的再创造。如:中古史中的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的崇高献身精神的典范。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就是靠这种精神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光照日月,永垂青史的民族英雄,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高亢激越的整体主义颂歌。”这种中华民族为国为民的整体主义精神仍有不衰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听得振奋激动。这样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有血有肉、灵活生动、富于生活气息,更多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而不是纯粹的政治说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其他文献
多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表现在重视“三维的整合”,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文化,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下面我以个人的体会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转换角色,营造氛围,处理好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我去年听了平乐一小黄老师的一节语文阅读示范课。她已将“以学生为本,学为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指导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学困生进步,而且还促进了优生的提高。优生要帮助学困生,自己就要先学好,并能把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师生关系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传统的一节课40分钟,学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集中精
一、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均衡用力,轻主次分明。英语教学大纲对每个单元的单词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出不同等级的要求,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依据大纲的要求,而是对每个单词都同等对待,都“一古脑儿”地传授给学生,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单词只要求能听懂,哪些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听、说、读、写都行,这样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加重了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的方式。”作为一所学校,理当肩负起改造学生思维方式,诱发学生学习激情的重任,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我们不能培养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书橱、书口袋,而是要培养他们会独立思考,能通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能用语言文字畅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要具有深层思维能力。要想让学生具有深层思维能力,就应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意识地启
【摘 要】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教师及学生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结构、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及培养学生思维等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最终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目前,初中数学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上课的时间相对较少,数学教材的难度却仍然较大;教材中的习题也是更加的贴近中考的难度,同时还对
【摘要】“学案导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本文拟从学案导学的内涵、学案的设计、学案导学的操作方法三大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学案导学物理教学运用    新课程致力于打造高效的素质教育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材。这
驻马店四中秉承“德育固校,人本治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创校”的办学思路,坚持特色,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学校工作实现了“十化”:即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课堂教学规范化,新课程改革特色化,科研立项成果化,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化,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化,文明安全校园创建活动日常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  一、学校管理科学化  教学是中心,管理是保证
环境生物科学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兼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污染控制的生物,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修复和重污染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各个方面,环境
摘要:为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必须对作业设计进行重新定位和改革。只有不断探究、优化作业设计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那么老师布置作业的环节就应该加以优化,以确保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作业设计;问題;对策    一、调査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学生减轻负担。"把学生视为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