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职高中不少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空洞、牵强,内容只是说教,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这使得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
  中国社会正处在浩荡的变革之中,政府倡导的改革与全球化的浪潮同时涌入,使现在的时代具有多重性。一方面,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精神文化价值,使生活逐渐多元化;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价值的多元化又常常在人们的内心引发道德错位乃至价值分裂,使人们不知所措,即所谓“经济与文明的难题”。面对社会的转型,中国的道德教育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德育课教学必须审时度势,适应发展。
  一、“职高德育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1.课程安排与教材内容的原因
  “职高德育课”教学吸引力不足,课程设置安排不当及教材内容枯燥、抽象、理论性过强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调查中,有近1/4的同学认为“职高德育课”教学吸引力不足是因为这门课程“无实用价值”、“对今后找工作没有多大用处”等。
  2.教师原因
  “职高德育课”教学吸引力不足,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教材内容一定的情况下,教师的授课水平是对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职高德育课”难上好,这也是事实,但老师讲得好,学生还是会认真听的。在调查中,有同学说:“课程内容本身很枯燥,但假如老师上课比较有趣的话,大家还是会认真昕下去的。”而现实的情况是,“职高德育课”教师总体素质不如专业课的教师,师资队伍也不稳定,他们要么就是半路出家,要么是半途而废,能自始至终从事“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教师的确少之又少。
  3.社会现实原因
  “职高德育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社会现实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学生普遍反映,书本上的或老师讲的道理似乎都很正确,但现实情况却与之不相符。比如:老师讲“三个代表”,讲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而现实中却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惜欺上压下、欺上瞒下,特别是对一些干部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学们更是深恶痛绝。“职高德育课”教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反差,时时在拷问着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如果老师都不能正确看待这样一类的社会现实问题,只是一味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不敢正视社会的阴暗面,甚至讲话自相矛盾,学生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其教学又怎么会有吸引力呢?
  二、提高职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的方法
  1.典型事例贴近学生、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课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校里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阶段的职高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的学生都开阔。但传统的德育课中教材的案例除了时效性较差,使学生缺乏新鲜感外,还往往远离学生现阶段的生活,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更难以信服。德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例,除了“新鲜”以外,还要真正贴近职高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因为有些事例如果只有“新鲜”,虽然也会激起学生一时的兴趣,却往往如过眼烟云,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真正能够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切实的思考的,往往是发生在他们身边、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人与事。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的事例,往往会使职高学生感受到德育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就更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
  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气氛
  结合教材根据教学需求,创设适合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营造可以沟通学生情感,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活动的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新模式。创设符合教学需要,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客观情境,有利于学生具体感受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对学习的热爱,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相符的情境,从客观到具体,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意识,育情育德。
  3.进一步强化职高德育课教师的培训
  要想有效强化职高德育课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全方位、多层面地提升职高德育课教师的履职能力,充分注重师资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的理念、方法、成果,从而确保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进德育课教学之中。这就要求职高学校必须要制定激励措施,为教师深造和能力提高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中短期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强化内部教学研讨工作,全面提高德育课教师的业务水平。
  4.进一步利用德育课传递人文关怀
  职校学生正处于少年期,这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没有最终定型。所以,职校德育课教教学必须要通过传递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传递人文关怀,真正将高深的理论有机地蕴涵在活泼、丰富地生活主题之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方面的动念一致和知行统一。目前的职高德育课教材本身也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其课程标准也有效地强化了过程内容和体验性目标,从而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深化思考、合作探究,真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死记硬背以及被动接受、被动模仿的学习模式。在浓郁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中,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涨、学习过程更愉快,其个人品质也会被潜移默化地感化。笔者在教学过程经常性会以“我的个人价值”“父母眼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以及“同学心目中的我”等不同方面,鼓励学生作自我评价,自我找出不足和缺陷,引导职高学生自我悟出提升内容和努力方向。
  在职业学校德育課教学中,我们只有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因此,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德育课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在谈及语文阅读教学时,常常会提到切入角度的问题。的确,切入角度选择恰当,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切入是指在讲析一篇课文时要选择一个角度,并从这个角度入手对全文内容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经过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一、点题式切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抓住文章标题中能够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字词切入,进而带动对全篇内容的理解分析。如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就可以抓住题目中的“说”
《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来自人的内心,是感性的体现,它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规律组织起来,这就是理性的思维,两者结合方能形成音乐。  在音乐实践中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是永恒的不变的主题。比如音乐创作必须依靠调试调性体系、严密的曲式结构作为载体才能呈现出来,但过分的
初中学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时的延长而进一步扩大,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忽视这种差异,就必然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是实现群体“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相统一的好方法。 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就是教师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基础水平,分成 A、B、C三组,在教学过程中对
“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当前,国内外的志愿活动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欢迎,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活动将逐渐步入更专业、更规范、更系统的道路.
摘 要: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作文批改;师生交流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数学课是思维训练的场所。”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有效的训练,轻松的学习。 “For the develo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的内容在扩展,变得丰富和多样化。大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使得商业空间已不单纯作为售货的场所,它已成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场景,容纳了多方面的内容。大众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我国能源明显增长的能源市场需求,使得油气管道的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对动辄几千公里的输油气管道进行
初中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认知数学规律、开发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等积极的自身素质。初中数学在目前来说还
我国牧区现状rn牧区自然资源情况.传统草原有丰富的资源.地广人稀,牧民择水草而居,草原为牧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内蒙古草原为例,耕地可利用面积549.14万公顷,可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