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思”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u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阶梯”,思维活动是人类所具有的根本活动之一。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知识、探寻解题策略、总结学习方法、反思学习等过程中,都离不开思考分析活动。思维能力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构件,成为能力目标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轻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思考分析知识、问题解答等方面的锻炼和实践,忽视学生对解题过程分析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思维效能低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的今天,教师要将培养思维能力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形式求“活”,激发初中生思考分析的能动性
  思维活动是脑力活动的重要形式,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会遇到各种未知的“困难”,需要人们具有较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意识。初中生虽经过阶段训练和培养,形成了初步的思维习惯和意识,但容易受到内在情感因素和畏惧心理的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思维潜能的激发作为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多样性、丰富性的“活”化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动情感得到激发,主动思考分析学习内容。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活动中,由于一次函数是数学语言和几何图形的有效综合体,学生在认知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思维也会出现消极被动的一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情境导入法,设置例题: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0.05元/分; (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请你分别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用户每月应支付的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生活性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在新知讲解环节,运用操作演示法,借助于教学器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师生互动中,通过实践体会和直观画面,对一次函数性质有深刻的了解。在巩固练习环节采用互助式教学活动,组成学习小组开展问题分析解答活动。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解题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以题为“媒”,增强初中生思考分析的方法性
  方法是有效探究、有效解答问题的“钥匙”,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能够为独立自主学习活动开展提供方法支撑,同时,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思考问题解法、总结解题思想等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逐步掌握和形成了一套进行问题有效分析解答的方法和策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能力培养教学的重点,认真研析教材内容,设置具有典型意义的数学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条件进行分析思考活动,选择出正确的解题策略,并通过师生的归纳总结,掌握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促进思考分析活动的深入开展。
  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运用”问题解答时,教师利用数学问题案例在展示知识内涵上的典型概括性,设置“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多少?”典型问题案例,进行问题解答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探究等自主思考分析活动,通过探知、分析活动,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必须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解答三角形全等问题时,就能够对判定定理深刻灵活地运用,为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
  三、训练求“实”,提高初中生思考分析的思想性
  问题训练是巩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问题解答、作业书写、实践等活动中,思考分析解答各类问题时,需要借助于各种解题方法和策略,进行综合考虑和运用。这一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的思想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与新课标下的中考数学试题命题趋势和能力考查要求“同出一炉”。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选取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结合数学思想策略,进行问题分析和解答活动,实现思维活动性更加完善,从而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如在“四边形”阶段性复习课问题教学中,教师设置“如图2,在△ABC中,D是AB中点,E是AC上的点,且∠ABE=∠BAC,EF∥AB,DF∥BE,(1)猜想DF与AE有怎样的特殊关系?(2)证明你的猜想”综合性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条件和要求的分析,发现该问题运用到的解题策略不仅有“结合问题条件进行图形分析的观察法”、“对整个图形进行整体分割的分解法”,还要运用到“结合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相关性质内涵运用的联想法”,“将图形与数学语言进行有效结合,整体感知的数形结合思想”。此时,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条件及解题策略应用内涵,对该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整体思考分析,运用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梯形等性质,进行等量代换,从而对综合性问题分析思考得更具有综合性和思想性。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笔者在此仅结合教学实践作简要论述,同时期望同仁能够积极参与此项教研课题的探究实践,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方面相比于其它课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数学本身的属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抽象性。而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再加上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数学这门枯燥的学科自然不感兴趣。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就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讲课,下面学生睡倒一片,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交头接耳聊私话,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都
早期阅读是幼儿凭借生动形象的画面、相应的语言文字、成年人的语言讲述以及变化丰富的色彩,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这样的训练、学习,能使幼儿能较早地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从而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幼儿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所形成的良性循环,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所以,教师应当唤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愉快地、主动地、持续地学习。如何让幼
忻州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晋西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忻州市唯一普通本科高校。1997年9月至今,学院每年选派两批本专科学生,每批半年,连续17年派出33批师生共31000多人次,到忻州市
期刊
尽管许多远游的学子赞美过清华倾心过北大,为那些美仑美奂的巍峨学术殿堂所惊叹.但事实上任何一所校园,也未必能代替学子自己心中本土高校的位置.与北京、上海、广东的一些高
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谈谈对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模式的认识与体会。  一、以学情定教  1.关注数学知识的生成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会提出许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教师可能难以回答。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多考虑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这是我们在传统教学中较少关注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讲多少就讲多少,而“以学定教”正是对这种传统教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判断。构成这一规范判断的前提是对游戏活动价值的认识,是对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的认识,是对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是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肯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教育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慢慢减退,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营造氛围,相互吸引  很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我精益求精,在课堂上花了很多的心思,总想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没想到还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人,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学生的学业负担依然沉重,学习效率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下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笔者对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人到学习中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的优势  在数学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语言:符号语言是为了表达得简洁、准确;几何语言是为了表达得形象、直观。正是由于符号语言和几何语言,使得数学教学过程需要完整、准确地传递数学信息,这就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大量的写”和“大量的画”。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内容呈现给人的感觉是:速度慢、效率低、质量差。这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难题。多
数学作为衡量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学科,它的特殊性質和地位,使数学教师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 因而,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老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构建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得到知识、兴趣、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  一、联系生活,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教师要注重将现实生活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