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初期曾流行过这样一句电梯广告词,“上上下下的享受”。一时间,在那个电梯并不普及的年代,大家认识了“三菱电梯”、“奥蒂斯电梯”等洋品牌。20年过去,中国电梯行业在历经“安全”、“质量”等问题后重新洗牌,外来品牌不再一枝独秀,民营品牌异军突起。上海三荣电梯董事长武剑华作为全国第一张电梯行业民营许可证的拥有者,在这20多年的电梯生涯里奋斗,曾见证过许多同行的兴荣与衰落。用他的话说:“我的事业也如同电梯般‘上下起伏’。”
上:从技术安装到电梯制造
从一名普通的电梯技术员到电梯企业的老总。走到今天,武剑华的这一路可谓沟壑纵横。
1987年以前,武剑华只是一家国营电梯厂设计科的科长,从事技术工作,完全不懂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呼声涌起,在时代背景的召唤下,武剑华决定放弃“国”字头的铁饭碗,下海从商,从老本行做起成立了当时的上海昌华电梯公司。但是在那个时候,民营资本想要进入电梯这个特殊行业只能从电梯的服务维修入手,由于国家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当时国有企业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那么对于武剑华来说想要进入电梯制造体系就好比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给飞机安倒挡、给长城贴瓷砖……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的梦想。
但是梦想与现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就看你如何把握。90年代初期,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力度拓宽政策。同年,国家建设部颁布民营电梯生产许可证,但在当时谁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政策”,不可能有人落实,武剑华将申请递交后,一拖就是2年。在这等待的2年内,武剑华依然顺应市场踏踏实实走着每一步,在做好电梯安装维护服务的同时,仍然不放弃制造的梦想。于是,机会终于留给了有准备的人。1993年,恰逢上海市国家电梯生产许可证5年一次的换证期,专业审查小组对当时的电梯企业做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当他们来到名不见经传的昌华电梯时,被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严谨、高效而折服,打破了以往对民营企业管理混乱、质检薄弱的观念。随即考虑通过昌华电梯申请国家生产许可证的审批。
“当时上海有14家电梯生产企业,全部国有垄断。而就在那个时候我们拿到了全国第一张属于民营的电梯生产许可证。”从技术安装到电梯生产,虽然一路坎坷,但是如今回忆起来,武剑华的脸上还是流露出了些许自豪。
下:做品牌才是王道
都说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拿到了生产许可证的武剑华却遇到了成本上升的考验。由于政府出于电梯安全性的考虑,要求昌华电梯每接一个项目就要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无独有偶,当年国家对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的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电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这让一向追崇“进口”的中国市场一下子饱和,昌华电梯顿时陷入了在“国有”和“外资”的夹缝中求生存。
“高档宾馆我们进不去,高档写字楼我们也进不去,当年真的是举步维艰。好在那时房地产开始发展,我们立刻把目标锁定在住宅电梯上。”定位成功了,但是谁都没有料到这并没有让昌华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是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中国制造业的特色就是‘一窝蜂’,我们提出住宅电梯概念后刚刚进入,所有的电梯企业也都相继加入。昌华的路更难走。”但是这一次也让武剑华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品牌才是王道。
2003年,在昌华电梯业绩一路下滑的情况下,武剑华果断决定与日本品牌三荣电梯合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提升品牌。效果立竿见影,包裹着“三荣”外衣的昌华电梯业务量明显提升,业绩也有所回升,但是前几年的品牌劣势还是让当时的三荣电梯“元气大伤”。这时,一向敢于大胆尝试的武剑华又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上:“走出去”,敲开国外市场大门
从电梯制造到提升品牌意识,武剑华从来不是一个按图索骥的人,他的高瞻远瞩、敢为人先一直指引他走向成功的高地。
2003年,武剑华在面对“不温不火”的中国市场后,大胆提出“走出去”战略,却遭来很多质疑:“中国电梯都没有做好,怎么敢跑到国外去?”面对质疑,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相信只要产品好,就一定有所作为。而就是这份坚持,成就了三荣电梯史上最大的转折。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三荣电梯算是中国电梯行业内“走出去”比较早的一批,面对国外更为开放的市场,三荣电梯无论在质量还是安全性能上都得到了国外厂商的青睐,于是成功进入了高档商场和写字楼,业务量一路猛增。此后,三荣电梯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后,短短10年间,在电梯行业内一路高歌。而就在2010年,武剑华又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购回日本三荣在合资公司上海三荣电梯25%的股份,实现完全独资。好事必要多磨,在经历了一次次“上下起伏”后,2012年三荣电梯税收更是达到4000万以上,这让武剑华又萌生了上市的念头,只是这一次他不是“大胆尝试”,而是“势在必得”。
再上:科技改变服务 诚信引领行业
虽然如今三荣电梯还在上市的过程中,但是武剑华说:“一个企业只要经历过上市,就一定会变得很强大。因为你必须规范化、专业化。”
说到规范化,近年来三荣电梯无论在技术开发、产品质量、加工工艺、企业管理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达到了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说到专业化,三荣电梯的系列产品多次被国家住宅中心评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项目”,企业生产的高层高速电梯(≥4.0m/s)出口量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特大高度的专用电梯(≥300m)在行业中也是独占鳌头。
但是在武剑华的眼中,有两样东西比规范和专业更为重要,那就是服务和诚信。在三荣电梯的办公区域内,随处可见的一句话就是:科技改变服务。对武剑华来说,在中国电梯行业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在不断追求技术和质量进步的同时,服务的好坏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对一部电梯来说,质量、安全是最重要的。”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电梯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电梯维修保养缺漏。“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是关键,但是现在很多维修人员很难管理,他们的维修记录就是通过大厦管理员的签字体现,这其中就会有很多弊端。”面对这一现象,武剑华首次提出电梯“云”保护系统概念,分别在电梯维护的四个关键点轿厢、机房、轿顶、底坑处设立动态二维码,维修人员每次维修保养电梯的时候都要用专用设备扫一下二维码,再将记录传送“云端”,而在每个关键点都设立好固定逗留时间,确保维修和保养能够仔细完成。“机器面前人人平等。”武剑华表示,这一举措就是为了避免维修管理上的漏洞,让客户对于三荣电梯的产品更加放心、安心的使用。
而在诚信方面,在武剑华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减肥故事。他在所有企业员工面前承诺为了自己身体健康要将日益飙升的体重减下来。在减肥的过程中,他设立了一个监督机制,每天在公司他不能坐电梯只能爬楼梯,被发现坐电梯就要有相应的惩罚,在规定期限内体重没有下降到设定目标,他将兑现从家里走到公司,再从公司走回家里,全程大概9个小时。结果,在减肥的第一个阶段,他成功完成目标将体重降至200斤以内,但是在减肥的第二阶段,因为在饮食上没有很好的控制,仅仅以5斤的差距宣告失败。随即他兑现承诺,早上3点半起床,从家里走到公司,并且不能迟到。晚上再从公司走回家里,整个过程耗时9个半小时,途中相伴的工作人员都说:“这简直太疯狂了,要是我肯定不行。”
而就是这样一份可贵的企业家诚信和坚持的精神,让所有员工对武剑华肃然起敬。他也正身体力行地告诉每一个人,他就是用这份态度经营三荣。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荣会像他的主营产品那样一路高升。
上:从技术安装到电梯制造
从一名普通的电梯技术员到电梯企业的老总。走到今天,武剑华的这一路可谓沟壑纵横。
1987年以前,武剑华只是一家国营电梯厂设计科的科长,从事技术工作,完全不懂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呼声涌起,在时代背景的召唤下,武剑华决定放弃“国”字头的铁饭碗,下海从商,从老本行做起成立了当时的上海昌华电梯公司。但是在那个时候,民营资本想要进入电梯这个特殊行业只能从电梯的服务维修入手,由于国家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当时国有企业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那么对于武剑华来说想要进入电梯制造体系就好比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给飞机安倒挡、给长城贴瓷砖……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的梦想。
但是梦想与现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就看你如何把握。90年代初期,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力度拓宽政策。同年,国家建设部颁布民营电梯生产许可证,但在当时谁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政策”,不可能有人落实,武剑华将申请递交后,一拖就是2年。在这等待的2年内,武剑华依然顺应市场踏踏实实走着每一步,在做好电梯安装维护服务的同时,仍然不放弃制造的梦想。于是,机会终于留给了有准备的人。1993年,恰逢上海市国家电梯生产许可证5年一次的换证期,专业审查小组对当时的电梯企业做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当他们来到名不见经传的昌华电梯时,被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严谨、高效而折服,打破了以往对民营企业管理混乱、质检薄弱的观念。随即考虑通过昌华电梯申请国家生产许可证的审批。
“当时上海有14家电梯生产企业,全部国有垄断。而就在那个时候我们拿到了全国第一张属于民营的电梯生产许可证。”从技术安装到电梯生产,虽然一路坎坷,但是如今回忆起来,武剑华的脸上还是流露出了些许自豪。
下:做品牌才是王道
都说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拿到了生产许可证的武剑华却遇到了成本上升的考验。由于政府出于电梯安全性的考虑,要求昌华电梯每接一个项目就要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无独有偶,当年国家对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的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国外电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这让一向追崇“进口”的中国市场一下子饱和,昌华电梯顿时陷入了在“国有”和“外资”的夹缝中求生存。
“高档宾馆我们进不去,高档写字楼我们也进不去,当年真的是举步维艰。好在那时房地产开始发展,我们立刻把目标锁定在住宅电梯上。”定位成功了,但是谁都没有料到这并没有让昌华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是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中国制造业的特色就是‘一窝蜂’,我们提出住宅电梯概念后刚刚进入,所有的电梯企业也都相继加入。昌华的路更难走。”但是这一次也让武剑华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品牌才是王道。
2003年,在昌华电梯业绩一路下滑的情况下,武剑华果断决定与日本品牌三荣电梯合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提升品牌。效果立竿见影,包裹着“三荣”外衣的昌华电梯业务量明显提升,业绩也有所回升,但是前几年的品牌劣势还是让当时的三荣电梯“元气大伤”。这时,一向敢于大胆尝试的武剑华又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上:“走出去”,敲开国外市场大门
从电梯制造到提升品牌意识,武剑华从来不是一个按图索骥的人,他的高瞻远瞩、敢为人先一直指引他走向成功的高地。
2003年,武剑华在面对“不温不火”的中国市场后,大胆提出“走出去”战略,却遭来很多质疑:“中国电梯都没有做好,怎么敢跑到国外去?”面对质疑,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相信只要产品好,就一定有所作为。而就是这份坚持,成就了三荣电梯史上最大的转折。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三荣电梯算是中国电梯行业内“走出去”比较早的一批,面对国外更为开放的市场,三荣电梯无论在质量还是安全性能上都得到了国外厂商的青睐,于是成功进入了高档商场和写字楼,业务量一路猛增。此后,三荣电梯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后,短短10年间,在电梯行业内一路高歌。而就在2010年,武剑华又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购回日本三荣在合资公司上海三荣电梯25%的股份,实现完全独资。好事必要多磨,在经历了一次次“上下起伏”后,2012年三荣电梯税收更是达到4000万以上,这让武剑华又萌生了上市的念头,只是这一次他不是“大胆尝试”,而是“势在必得”。
再上:科技改变服务 诚信引领行业
虽然如今三荣电梯还在上市的过程中,但是武剑华说:“一个企业只要经历过上市,就一定会变得很强大。因为你必须规范化、专业化。”
说到规范化,近年来三荣电梯无论在技术开发、产品质量、加工工艺、企业管理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达到了现代化企业的标准。说到专业化,三荣电梯的系列产品多次被国家住宅中心评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项目”,企业生产的高层高速电梯(≥4.0m/s)出口量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特大高度的专用电梯(≥300m)在行业中也是独占鳌头。
但是在武剑华的眼中,有两样东西比规范和专业更为重要,那就是服务和诚信。在三荣电梯的办公区域内,随处可见的一句话就是:科技改变服务。对武剑华来说,在中国电梯行业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在不断追求技术和质量进步的同时,服务的好坏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对一部电梯来说,质量、安全是最重要的。”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电梯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电梯维修保养缺漏。“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是关键,但是现在很多维修人员很难管理,他们的维修记录就是通过大厦管理员的签字体现,这其中就会有很多弊端。”面对这一现象,武剑华首次提出电梯“云”保护系统概念,分别在电梯维护的四个关键点轿厢、机房、轿顶、底坑处设立动态二维码,维修人员每次维修保养电梯的时候都要用专用设备扫一下二维码,再将记录传送“云端”,而在每个关键点都设立好固定逗留时间,确保维修和保养能够仔细完成。“机器面前人人平等。”武剑华表示,这一举措就是为了避免维修管理上的漏洞,让客户对于三荣电梯的产品更加放心、安心的使用。
而在诚信方面,在武剑华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减肥故事。他在所有企业员工面前承诺为了自己身体健康要将日益飙升的体重减下来。在减肥的过程中,他设立了一个监督机制,每天在公司他不能坐电梯只能爬楼梯,被发现坐电梯就要有相应的惩罚,在规定期限内体重没有下降到设定目标,他将兑现从家里走到公司,再从公司走回家里,全程大概9个小时。结果,在减肥的第一个阶段,他成功完成目标将体重降至200斤以内,但是在减肥的第二阶段,因为在饮食上没有很好的控制,仅仅以5斤的差距宣告失败。随即他兑现承诺,早上3点半起床,从家里走到公司,并且不能迟到。晚上再从公司走回家里,整个过程耗时9个半小时,途中相伴的工作人员都说:“这简直太疯狂了,要是我肯定不行。”
而就是这样一份可贵的企业家诚信和坚持的精神,让所有员工对武剑华肃然起敬。他也正身体力行地告诉每一个人,他就是用这份态度经营三荣。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荣会像他的主营产品那样一路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