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里,关心我的亲友们又问我:“今年有什么新打算?”“还想写点文章吗?”“许多老朋友都外出旅游,你想不想外出走一走?”
   我回答很简单,“今年哪儿也不想去,只想读点过去没读过的书,给自己补补课。”
   亲友中有人不理解,觉得很奇怪:“都已经不工作了,还补什么课,真要上老年大学吗?”
   每次,我总要作点解释。主要说了下列几点:
   一、我已经是个古稀老人,这几年明显地感到体力减退,更明显的是智力减退。现在同一些年轻人在一起谈论什么,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如他们敏捷,不如他们畅所欲言,我已经迟钝和笨拙了。
   二、我过去长时期兼职当特约新闻记者,搞消息报道,好像什么都知道,实际上什么也只了解点皮毛。我自己回顾,为读者传达信息,自己的工作就像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把厂里安全生产、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报道传播开来,由于应时,可能起到过某些作用;可是我本人工作了三四十年,成了一名兼职的特约记者,论知识还相当肤浅,论文章远不如专业记者;自己对历史、文学和哲学都实在没有什么深刻的知识,对自然科学更基本上是外行,不补点课,还能算得上是个兼职的特约记者吗?还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吗?
   三、现在各项知识都在爆炸,许多门类的高科知识,我连名称都叫不上来。我不知道“干细胞”是什么,也不了解什么是“虚拟经济”,什么是“寻租”……为了明白个大概,至少也该买一本“新名词词典”,不时查看查看。否则连通常的报纸也看不懂了。何况我还兼任特约记者,如何写出好稿呢?
   四、老干部不是要“老有所学”吗?可是我毕竟老了,精力有限,补课学习还得有个重点,多读点社会科学的书,主要是历史科学。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制度,主要该发展什么?过去我虽学过点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之类,懂得一点基本知识,可不深不透,况且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科学,改革的理论也在与时俱进。我若不赶紧补补历史唯物主义这门必修课,不多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就难于充分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五、我至今还想为报刊,特别是老年报刊写点小文章。近日,有幸收到一些老朋友赠送的文集,还有他们推荐的报刊文章,作者们都是名作家、名学者,思想比较开放,颇多创新的见解,我得安排足够的时间认认真真地阅读,再学一些写文章的门道。
   今年我补课的任务不轻,外出旅游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退休下来好读书 我离休已经十多年了。退下来之前我就作好了思想准备,认定离休后要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即:锻炼身体,认真读书,为社会再做点工作。锻炼身体是基础,踏实读书是重点。离休后我忠实地执行这个计划,因而既无失落感,孤独感,更没有无所事事,挨日子过的心态,并且过得很充实。我把学生时代及工作过程中曾经读过或涉猎过,但没有读懂、读通或读得不专不精、不深不透的书,再认真地读一读,例如《论语》、《孟子》、《左氏春秋》、《古文观止》和唐诗宋词、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我每天读书时间都安排三小时以上,有时还做点笔记。
   对英语我有一定的基础,曾考上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业余科技英语翻译员。我国入世后,我又从自学《英语九百句》开始,校正我过去在英语发音上的一些差错,并与熟悉英语口语的人对话,学习英语口语知识。这虽然派上用场的机会很少,但在精神上同样可得到很多慰藉。
   过去我在大学是学工科的,近一年来我又自学诗词格律,学写格律诗词,而且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信心。每年我保持订三份报纸、三份杂志,还要买上几百元的新书。所以读书时间是够紧张的,但我自得其乐。
   在落实读书这个重点的同时,我还担任了永新县老年体协教育分会主席,为老年人做了一些工作。我每天早晚用一个半小时锻炼身体,从没有荒废过。今后,我还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做下去,把这三件事做好,尤其是读书,以不愧对自己的晚年。
其他文献
劳动者创造了世界,劳动者发展着中国。劳动者万岁!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铸造了光辉的华夏历史。他们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昨天,他们铸造了中国辉煌的今天,他们还将谱写中华民族宏伟的明天。   今天,中国的劳动者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新世纪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壮丽的活剧:三峡水利工程顺利竣工,高峡平湖,人间罕见;战胜猖獗一时的“非典”,众志成
期刊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杰出的第二代领导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本刊从第7期起陆续选登纪念邓小平的文章,以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1972年冬季,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怀和安排下,邓小平同志即将结束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劳动生涯。邓小平夫妇在回北京工作之前,曾到井冈山等地进行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在井冈山八角楼曾语重心长地说:“井冈
期刊
在永新县怀忠镇市田村,谈到刘喜梅孝敬老人的事,人们都赞不绝口。   1989年,年刚24岁的刘喜梅看到爷爷彭家书寂寞孤独,生活很不正常,她的心情十分不好。刘喜梅为了爷爷的长命百岁,与丈夫商量好并得到分家多年的公公、婆婆的同意,主动把爷爷请来与她们一起生活。开始,彭老也心神不定,一位老人与年青人一起生活能长久吗?试试再说,于是彭老答应了孙媳。   刘喜梅最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规律,饮食清淡,
期刊
猴年的春天,神州大地广阔田野传颂着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的“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井冈儿女手捧江西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制定的《实施意见》,笑颜逐开。我们离退休老人,同样为两个“一号文件”欢呼!   “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
期刊
孙女娜娜,从小跟着我们老两口生活,今年已经12岁了。她思维敏捷,聪明好学,就是发音有些不清。为了矫正她的口音,我与老伴商定每逢双休日,祖孙三人即兴学说绕口令。   一次,我们发现她朗读课文时“花”和“瓜”总是发音不清,当即以“牵牛花”为内容,出了上阕两句绕口令:“牵牛花,爬篱笆,爬上篱笆开了喇叭花。”让娜娜接着写下阕两句。我们提醒孙女:喇叭花不结瓜,能不能用手去摘?聪明的孙女想了一下,很快写
期刊
母亲又老话重提,说我小时看人家吃糯米饭挨打的事。   那年我6岁。大忙季节的一个早晨,我走到了邻居大妈家,几个帮忙的人做完早活正吃着早饭。   那时候,一般人家一日三餐瓜菜代,吃点面条、喝碗米粥就是很不错的了,只有来客了才会有象样子的吃喝。因此,小伙伴们最常说的顺口溜就是:“天天喝的大麦汤,亲戚来了我沾光。”不过邻居大妈家不同,她家是从城里来的下放户,条件本来就好,男人又是干部,儿子还
期刊
要狠抓政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党员、老干部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老干部的政策和规定。从总体上说,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规定对做好老干部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单位贯彻执行也是很认真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老干部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是政策不落实。我们在强调落实政策当中,最重要的是强调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这是一项基本政策。对于中央的政策、规定,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各地区、各单
期刊
老父年近九旬,密布的皱纹像干裂的田块,坚挺的颧骨却像倔强的山峰。儿孙们都说没见过这位最高年事的家长落泪,可我这个上了点年纪的人却见他落过四次泪。   第一次可谓“悲泪”。那年父亲领我一起去为祖母上坟。我父亲七岁丧爹,全靠守寡的祖母织布养大。他在织布机旁读书,还学写点古诗。此刻他拿出早已写成的《悼母》诗,面对墓碑深沉地吟诵起来:“夜夜纺织夜夜读,机声酸楚书声熟。儿一怠慢母啼哭,眼泪诲子替鞭扑。
期刊
我的腹部有两条长短不一的疤痕,自己美其名曰“幸福”!因为这是我梦一般的青少年时代幸福的“胎记”,它牢牢地镶嵌在我身上,铭记在我的心里。   1951年土改期间,我家乡土改工作队的老徐同志满腔热情把我这个井冈山脚下的烈属后代,送到吉安市第二小学上学,圆了我这个穷苦山里伢的读书梦。1952年我跟随大姑迁到南昌市续读,次年考入南昌第六中学(后改为南昌市第三初级中学)。从此,我成了家乡第一个在省城读
期刊
媳妇和女儿都怀孕了,老头问我,“你盼她们生男生女?”我说,“媳妇生只‘蝴蝶’,女儿生个‘雀子’吧!蝴蝶翩翩起舞,雀子叽叽喳喳,让我高兴。”   真巧,白露那天,媳妇真给我生了个孙女;半个月以后,外孙又在秋分这一天落地。我忙得眉开眼笑,一手抱一个,并排开出三朵花。   有了这份喜庆,我关照孙女,逗着外孙,家和人气旺。这不,外孙长到3岁半,他牛奶面包鸡鱼肉蛋吃多了,发起胖来,胖得幼儿园的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