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思想政治课,不少人便会联想到大串板正的概念和略显平淡的课堂。但是,说起思想政治课以及授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熊晓琳,学生们却立刻来了精神———在他们看来,熊晓琳这个名字就“约等于”有趣的思想政治课。许多高年级同学在给大一新生选课的建议中总是不忘嘱咐他们:“盯住熊晓琳,学好思政课!”
熊晓琳有怎样的妙招,让学生如此钟情于她的课堂?“我做的所有工作其实都服务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熊晓琳如是说,这也是她十八年来做教师的基本信条。正是这看似平凡的信条,以及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塑造出了这位在课堂上和生活中都令学生倍感亲切的优秀教师。
“全情投入”每一堂课
在近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面对一批又一批学生,熊晓琳不无感触:“现在的学生更有个性了,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观念,还有教学方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当下,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这类课程不够重视,为了使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并真学、真信、真用,熊晓琳在教学上下足了工夫。
每一堂课,熊晓琳都给自己提出“全情投入”的要求。也就是在自己讲授每一部分内容之前,必须先对相关知识有透彻了解,对这些知识的历史背景、现实要求和内在逻辑有准确的把握,最终达到活学活用、应用自如的水平。
熊晓琳说,要贴近学生,就必须寓教于乐,启迪学生的人生。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与现实关联性强的特点,她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课程基本框架,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其中,还随时补充鲜活、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思考。
让生命更有意义的职业
熊晓琳最喜欢的一个词是“亦师亦友”。她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把课教好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和同学们的交流也绝对不可忽视。大学生活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学习、生活、就业问题所困扰,这时,老师必要的引导、指点、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哪个学生有问题我都愿意去帮助他,就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起码也可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熊晓琳观察到,学生不论在哪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低年级同学更容易出现问题——或是由于对生活环境的骤变不适应,或是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焦虑。“学生有问题时,有时会很无助,很需要一个人去点拨或开导,那样也许就豁然开朗了。”熊晓琳认为,哪怕只是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宽慰的话,都可能给学生以帮助。
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现而今,熊晓琳负责的工作既有教学、科研,也有教育管理,可谓千头万绪。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用她的话说,“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在课堂教学中,熊晓琳相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所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熊晓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个教学改革项目。
十余年来,对学生进行定期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所思所想,已经成为熊晓琳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环节。通过问卷了解情况后,她便会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调整,并解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突出问题,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需求。
戏称自己是北师大“土著居民”的熊晓琳,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师大良好的学风和踏实的品质让她受益良多。北师大的工作和生活为她的人生增添了分量,也装点了色彩。“工作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而生活是这棵树的枝叶。”熊晓琳这样定义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位课堂上的良师,一位生活中的朋友,一位人生道路上的向导——这就是大多数学生定格下的“熊晓琳印象”。
熊晓琳有怎样的妙招,让学生如此钟情于她的课堂?“我做的所有工作其实都服务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熊晓琳如是说,这也是她十八年来做教师的基本信条。正是这看似平凡的信条,以及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塑造出了这位在课堂上和生活中都令学生倍感亲切的优秀教师。
“全情投入”每一堂课
在近二十年的从教生涯中,面对一批又一批学生,熊晓琳不无感触:“现在的学生更有个性了,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观念,还有教学方法。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当下,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这类课程不够重视,为了使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并真学、真信、真用,熊晓琳在教学上下足了工夫。
每一堂课,熊晓琳都给自己提出“全情投入”的要求。也就是在自己讲授每一部分内容之前,必须先对相关知识有透彻了解,对这些知识的历史背景、现实要求和内在逻辑有准确的把握,最终达到活学活用、应用自如的水平。
熊晓琳说,要贴近学生,就必须寓教于乐,启迪学生的人生。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与现实关联性强的特点,她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课程基本框架,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其中,还随时补充鲜活、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做深入思考。
让生命更有意义的职业
熊晓琳最喜欢的一个词是“亦师亦友”。她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把课教好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和同学们的交流也绝对不可忽视。大学生活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学习、生活、就业问题所困扰,这时,老师必要的引导、指点、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哪个学生有问题我都愿意去帮助他,就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起码也可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熊晓琳观察到,学生不论在哪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低年级同学更容易出现问题——或是由于对生活环境的骤变不适应,或是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焦虑。“学生有问题时,有时会很无助,很需要一个人去点拨或开导,那样也许就豁然开朗了。”熊晓琳认为,哪怕只是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宽慰的话,都可能给学生以帮助。
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现而今,熊晓琳负责的工作既有教学、科研,也有教育管理,可谓千头万绪。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用她的话说,“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在课堂教学中,熊晓琳相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所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熊晓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个教学改革项目。
十余年来,对学生进行定期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所思所想,已经成为熊晓琳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环节。通过问卷了解情况后,她便会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调整,并解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突出问题,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需求。
戏称自己是北师大“土著居民”的熊晓琳,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师大良好的学风和踏实的品质让她受益良多。北师大的工作和生活为她的人生增添了分量,也装点了色彩。“工作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而生活是这棵树的枝叶。”熊晓琳这样定义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位课堂上的良师,一位生活中的朋友,一位人生道路上的向导——这就是大多数学生定格下的“熊晓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