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道家的“大”美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出现时间较早,经历了从出现、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古往今来,“大”与“美”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提并论时“大”往往带有“美”的含义和特征,本文主要梳理了“大”在诸子前和老庄思想中作为美学范畴的发展历程,体会“大”美内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大”;大”美;道家
  在今天,“大”一般是用来形容物体的体积与容量,与“小”相对,人们往往忽略了“大”作为美学范畴所具有美学内涵,在追求精致流行与实用主义的当下,人们谈到“大”时,甚至隐含了“粗鄙”和“无用”的感情色彩,其中固然有時代变迁的原因,也有对传统美学缺乏深刻认识的因素,本文借此再次梳理“大”在先秦时期作为美学范畴的发展历程,体会“大”美内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在字源学中,关于“美”的原始意义有很多观点,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由“美”的构字由“羊人为美”发展至“羊大为美”,即由图腾表演和巫术歌舞走向感官满足,《说文解字》里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像人形。”[1](P57)“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膳也。美与善同意。”[1](P78)这些说法均表明“大”与“美”在诞生之初确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大”范畴的出现
  对“大”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周易》,《易传·文言·乾》:“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2](P54)是说乾的造化之美、生育万物之德使普天下得其利而又不言所利,达到美的极至。这里的“大”显然指的是最大的美德。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关于吴公子季札于鲁观周乐的记载:“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3](P1121)其中的“大”充满了对齐国泱泱大国之风和对秦国行诸夏之声,承西周旧疆博大气势的赞美。这些“大”的使用均带有了审美意味。
  二、从“大”走向“大”美
  (一)老子之大——“大道至美”
  先秦儒家道家都有对“大”的论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首先从哲学角度深化了对“大”的研究。也是庄子关于“大”的美学思想来源和基础,老子的“大”与“道”同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4](P113- 114)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产生之前,浑然一体的、独立永恒运行的、诞生万物的存在,无法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勉强给它命名为“大”。所以,也只能借助音乐以及形象的感悟来解释“大”,同时也是在解释“道”。“大音希声”和“大象无形”“音”与“象”都有视听上的美感共通性,只不过老子重点是从“道”的自我生成角度来谈“大”,将“大”看作是“道”的同义语,是纯粹、无限的意思。以“大”为美,即以“纯粹”为美。老子在美学范围内规定了最高层次的美所具备的属性,可以这样说,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就已明确地把“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来使用,但老子的这一说法实际还是借助对审美体验的经验来说明“道”是人们感官所不能把握的东西,“大”所表现出的“道境”就是老子大道至美的理想境界。
  (二)庄子之“大”——“天地有大美”
  相比于老子,庄子把“大”引入了更深层次审美的范畴。庄子用批判性思维论证了“大”与“小”的相对性,以及片面追求“以大为美”的狭隘和荒谬,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庄子将“大”与“美”明确分开,庄子认为“大”是“道”命名与解释,“道”是万物存在的本原,是容纳万有的无限,“大”体现的正是“道”顺应自然又不为一切有限事物所束缚的最大自由,是自然无为又无所不能的无限力量,是纯粹的自由与力量完美结合。
  庄子喜爱并善于用“大”字作为修饰语,自然物象(一系列具有独特意蕴的动植物形象):“大鹏”、“嫠牛”“大木”、“大樽”、“大炉”等等。自然境象(以空间形式存在):如“大川”、“大海”、“大泽”、“南冥”、“北冥” 等等。极端自然气候:“大浸”、“大旱`、“飓风”等等。抽象的道德与精神:“大人”、“大道”、“大仁”、“大梦”、“大戒”、“大恐”等。以及文学艺术中的“大美”、“大象”与“大音”在这些“大”的使用的过程中,也客观地道出了何者为“大”及其具体体现。
  庄子曾明确地指出何者为“大”,《天地篇》中载:“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5](P310)庄子重新定义了“仁”与“德”这类儒家思想中传统道德范畴,也定义了“大”是融合不同的意思。庄子之“大”是以顺应自然为始,以“齐万物”为途,以走向“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化流行境界为终的过程。从这一点看,“大”与“道”相通。也就是一切可以体现大化流行的自然之“道”的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融合都可以称为“大”。而庄子所提出的“大”美,就要既“美”且“大”,“大”美,是一种无限的美。《庄子·天道》曰: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6](P356)(《庄子·天道》),庄子认为对那些孤苦者的不弃,对死者的悲悯,对弱者的同情与善行可以称作“美”,却不能称作“大”,只有像天地之间的日月轮照、四时运作、昼夜更替、云行雨降,才可称为“大”。天地是“大”的,同时也是“美”的。前者的“美”是儒家思想层面上道德修养之美,后者的“美”是来源于天地之“大”,来源于超越道德层面而充满崇高之感的无限的“大”,因而才能为古之圣人所共认为“美”。
  以“大”为美的审美观渗透在庄子对整个自然宇宙、道德伦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照之中,庄子笔下的“大物”与“大境”无一不是承载了“道性”与诗性。
  三、总结
  从“大”到“大”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美之所以是真正的美,其根本原因在于追求“大”的无限所带来的自由和“大”而无用以成就的大用。只有以诗性的眼光去审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才能深刻体会“大”美的审美内涵,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绘“雄浑”境界所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7](P9)“大”美思想中包容天地、涵盖万有的宇宙情怀,人与自然高度谐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现代人格美学和生态美学孜孜寻求、努力召唤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和理想人格价值观的培养的重要精神源泉。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
  [3]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 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6] 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郭绍虞.诗品集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理论标志着西方哲学史的一次重大转折。对于该理论中的出现的两个“我”则有不同的含义,对两个“我”不同意义的理解和“我思故我在”的把握可以增加对笛卡尔思想的理解和加深对近代西方哲学的了解。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区别:整体意义  笛卡尔是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和唯理论的创始人,其“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堪称近代哲学的第一命题。该命题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最基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揭示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着重指出了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引入 PPP 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必要性、可行性及运用 SWOT的分析方法对农村环境治理引入 PPP 模式创新研究。  【关键词】:PPP模式;环境综合治理;创新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
期刊
【摘要】: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到:“魏晋南北朝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艺术成为能都抒发表现人的个人精神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和这一时期社会政权动荡、佛教输入、老庄思想盛行和玄学的兴起互为因果关系。在这矛盾的环境中,文人自我意识的崛起,促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产生了独立化和多元化,并且出现了美的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属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语文知识教学的基础部分,对学生后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识字教学属于小学低年级的基础教学内容,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也成为广大的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本文中首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对策  在教学中应
期刊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在前些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更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对绘画技巧则采取更宽容的态度;给予幼儿绘画成果以更多的欣赏和赞扬,帮助幼儿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等。但“整合”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与语言领域的整合出发,从幼儿美术教育及语言教育的目标、幼儿美术教学的开展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等角度简单论
期刊
【摘要】:弗洛姆从精神分析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视角切入,以其独特人性论为基础将宗教辩证地区分为权威主义的与人本主义的。人本主义宗教是宗教的理想原型,权威主义宗教是“宗教异化”的必然结果。弗洛姆的宗教思想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学说、宗教批判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在其人本主义宗教理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关键词】:弗洛姆;宗教;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犹太裔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埃里希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协同发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策略之一是教学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尤
期刊
【摘要】:本文简述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根据这些理论,把POA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从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英语教学;有效性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states the teaching theory,teaching hypothesis and teaching procedures of
期刊
【摘要】: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分析现有大气环境现状及治理成效,分析引入PPP模式治污的必要性,并对PPP模式治理大气污染进行SWOT分析,并对SWOT分析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PPP模式;SWOT模式;创新研究  1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当前,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大气污染传统治理模式下,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在政绩目标激励下设置了重重行政壁垒。此外,三地产业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绘画因为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一直是世界绘画史上极为重要的存在。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的青铜器、战国的帛画、魏晋的人物画、隋唐的石窟壁画、宋元的山水画、明清的文人画等是各时代的巅峰,凝聚着每个时代的文采菁华。它们由于历史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形象的记录着我们祖先高超的智慧与才能的创造。本文粗略的介绍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绘画的发展脉络,展现中国绘画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