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及其建设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ta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终身体育理论上的分析论述,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终身体育
  建设
  
  1、前言
  
  罗波高中非常重视构建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如: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等等。校园体育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因此,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本身的迫切要求。但是究竟什么是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有什么影响?学校又怎样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校园体育文化?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2、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及构成
  
  2.1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体育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学生的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其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发挥巨大的作用。
  2.2 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若把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来考察,其内容相当丰富,根据文化学的观点,人们通常按文化要素的不同,把文化划分为三大类,即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意识文化包括一切意识活动的产物,行为文化包括各种行为活动、规章制度,物质文化包括所有的物质性产物。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基本应包括: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学校特定群体的体育价值观和其意志品质、精神面貌在体育方面的集中表现,在校园体育文化体系中,体育观念、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是校园体育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方向,体现着文化主体的主观愿望和文化品位,因此,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则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支持作用。
  
  3、校园体育文化对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3.1 校园体育文化是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物质载体
  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内各种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艺术雕塑、体育名言牌等。设施是学校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场地、器材设施是否科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它又包括体育场地面积的大小;器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及各种器材设施的造型、色彩和布置;教师、学生的体育服装等,客观物质本身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创造,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运动情绪,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体育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和体育思想。
  3.2 校园体育文化是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精神载体
  校园体育精神的载体比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学校、班级气氛中形成的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领导者的体育风格、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体育教育中的心理气氛。校园体育精神反映着深层的体育思想观念,是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循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因而,直接影响着主体的精神状态和体育观念,影响着学校的体育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管理。校园体育精神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弥漫和渗透在整个校园的各种环境因素与群体之中,形成一种浓烈的体育精神氛围,赋予学校和教育特有的个性魅力。由于这种校园体育精神,是通过校园主体共同实践并经反复选择、凝练和历史积淀而成的,从而使置身其中的广大学生,具有向往感和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观念。
  3.3 校园体育文化是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行为载体
  行为载体主要包括主体行为的体育形象、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交往行为。主体行为的体育形象,主要指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兴趣爱好、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等;体育文化活动主要指自主性的体育教学学习、体育兴趣活动、传统体育活动、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交往行为,主要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体育交往活动。在上述体育活动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依据已经理解和正在理解的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规则等,引导和制约自己的体育行为规范,选择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相适应的体育行为方式,并逐渐形成较稳定的体育习惯、兴趣和爱好,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3.4 校园体育文化是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制度载体
  目前学校业已建立的体育考试、体育达标、《全民健身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运动竞赛管理、体育社团管理、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及体育宗旨、主题、旗帜、会歌等延伸性的文化标志,都是学校体育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宝贵财富,反映了学校领导者和体育教师的体育观念与价值取向,都是体育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学生起着导向、约束、矫正、激励、整合与保障的作用。
  
  4、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4.1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学校中诸如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校园绿化、雕塑、报栏、橱窗等物质环境,都可以通过设计,进行组织,改造和利用,从而构成物质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同时,它们又成为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会折射人人们的心灵,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和精心合理地使用好已有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4.2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如可以有计划地出版体育报、体育标语、体育新闻广播,转播国内外体育比赛、在校园网上设立体育主页等,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各种单项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建立良好的学校体育校风,形成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从而构成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总之,校园体育物质环境和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是智慧、力量和美感的体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结合,它 可以促进学生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在体育文化的环境中逐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4.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培养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对学生起表率作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作风,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要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教学思想,这是能否长期持久的开展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关键所在。
  4.4 加强各种体育活动建设
  师生们学习和工作之余的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观念的培养,从而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学校可通过举行运动会,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节和种种小型多样、生动活泼、师生员工们喜爱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师生的课外体育生活。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校运动队的建设。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特色的传统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一块磁石,又是当地学校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4.5 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规章制度及场地设施的建设
  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并加以实施,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和建设。其次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良好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能够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的环境,题图场地设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物质条件的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设施、并合理使用已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都是重要的。
  4.6 加强特色传统体育文化建设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差异非常显著。各个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发展具有当地特色学校体育文化,这样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5、总结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沉淀。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因此,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本身的迫切要求。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运作机制、教师队伍、体育传统等方面的建设,推动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繁荣校园体育文化。这也必将有助于学生个性思想品德发展,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及其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学生一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现场教学的意义、方法、条件、存在的问题、对策。这种教学方法如果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现场 教学 学员 师资 设备    1、现场教学的意义    所谓的现场教学就是利用实物上课,通过现场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广泛。在农机培训中,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据我
期刊
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不论做什么事,事前是否有准备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样学习知识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前提,更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根据自己多年实践,我想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预习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正确对待课前预习这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  根据多年的
期刊
摘要: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较晚的一个项目,人们对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认识比较肤浅。实际上三级跳远是集速度、力量、弹跳、灵敏、协调为一身的项目。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三次跳跃的运动项目,对青少年来说其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相对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必须高度统一。  本文对青少年三级跳远技术训练的教法进行一些阐述,希望能和同仁们一起进行探讨,不期共鸣,但期争鸣。  关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
期刊
中学物理中常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难题,若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给分析问题提供较为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有助于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问的定性及定量关系,突破难点、疑点。
期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090  【摘要】  本文试图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涉及到的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职称评价内容、评价手段等问题,同时指出职称制度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系列职称制度  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关键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最近很多教师总觉得体育课每年都不参加统一检测,而一味追求文化知识的成绩,而农村一些学校没有设专职体育教师,大多兼职,造成上体育课是敷衍了事,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一部分学生也是因文化知识成绩的压力,也很少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本文侧重于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内涵分解到小处,使之具体化、形象化,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感知、体验、意识、践行;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指导,结合我们的实际,继承、吸收,丰富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 内涵分解 具体化 形象化 继承 吸收 教育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期刊
湖北省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襄樊441118  【摘要】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和青睐,但在实际运用中,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只有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案例教学的准备和组织,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投身案例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院校特色的案例教学之路。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考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