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C漫画公司换了Logo没几年,如今又换新Logo了。其实主要的几家漫画公司,其标志也都各有特色:朴实一点的如Dynamite,就是公司的名称加上一点设计元素,或者像黑马(DARK HORSE)的Logo就是黑色的马头剪影;也有的使用公司名的缩写,如暴风工作室就取了WildStorm的WS两个字母,Image公司的Logo就是一个i字。
不过,也有不少公司的Logo历史悠久,经过了一系列的沿革。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些Logo的故事吧。
DC
DC这两个字母实际上是它的经典产品《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缩写。1940年,DC的Logo只是一个普通的圆环,中间写着DC二字,周围是“出版公司”。很快,DC旗下的超人取得巨大成功,于是DC在1941年将Logo加上了“超人”二字。到了1949年,DC的正式名称改为“国家漫画出版公司”,于是Logo也相应改动。
1970年,DC放弃了简单的Logo,改为漫画的领衔角色形象。但是在1972年,DC又恢复了简洁的路线,并在1974年稍作修改。
1976年,著名设计师Milton Glaser(代表作是“我爱纽约”标语)为DC重新设计了一个Logo,就是所谓的“DC子弹”——斜放的DC周围有4颗小星星,好像一枚子弹的底部,俗称“子弹标志”。此后这个标志一直使用到2005年,DC启用了一个更具时代感的新Logo,称为“回旋”,代表DC从漫画出版转向电影等更广阔的领域。
2012年初,DC再次推出了全新的Logo,完全抛弃了多年来的“粗体字母+圆环”传统,采用了“不干胶”的概念:D字覆盖在上面,右上角剥开一点,露出下面的C。它不仅体现了漫画英雄通常的两面性(秘密身份神马的~),还可以有许许多多变化:D字可以加上不同的颜色,下面的C字更可根据具体内容做出多种特效,尤其适合做成动画效果,在互动平台上使用。
Oni
无独有偶,独立漫画公司Oni Press也于2012年初宣布了新Logo。它从前的Logo是由著名漫画家DaveGibbons(《守望者》作者)于1997年设计的,来源于日本的鬼(oni)。新Logo则使用了黑白红三色,保留了日本能面元素。它采用了漫画的“对话泡”的形式,将图案、文字、漫画标题和期号栏、网址栏囊括在一起,但这几个部分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拆分。
漫威
漫威公司的Logo历史则比较复杂。它起初叫做时代漫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专门的标志。比较著名的Logo是1942年的蓝白条纹三尖大盾形,它实际上只在封面上出现过一次,在内页的广告上倒是出现得比较多。如今经常会用这个Logo代表时代漫画。
1944年,漫威曾使用一个Logo,图案是写有字母“ATLAS”的带子环绕着地球。不过并没有使用多久。但到了1951年,漫威建立了自己的分销渠道“阿特拉斯新闻公司”,再度启用这个Logo,只不过由彩色变成黑白,地球也加以简化。
虽然当时“漫威”还没有成为正式名称,但早在1949年,黑色圆环套着红色圆形的“漫威漫画”标志就出现在了一些漫画上。1963年,“漫威漫画集团”(Marvel Comics Group)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漫画的左上角。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标志都没有太大变动。
80年代,一个粗大的M字出现在了漫威的一些漫画的期号和定价栏里。到90年代,这个大M字和上面的“漫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立的Logo。它的变体比较多,颜色也不固定,但都是粗体“Marvel”下面一个巨大的M形,手写体的“Comics”(漫画)覆盖于其上。
2001年,朴实刚健的粗体MARVEL标志再一次焕发出了青春,加上了红色的背景,成为漫威的主打Logo。
IDW
以《极夜30天》等恐怖漫画闻名的DW出版公司,其名称含义为“创意+设计工房”(Idea+Design Works)。在动漫里,点亮的灯泡常用来表示“好主意”,因此这家以创意为理念的公司,选择了灯泡作为标志形象。不过,在IDW创立十周年的时候,它的Logo也进行了变更,如今它只是简简单单的IDW三个大字和下面Publishing(出版)一行小字了。
Q&A
美国的漫画经常有“重启”这种事情发生,一个角色差不多了,故事就从头再来一遍。但是为何这种事情只会在美国发生呢?你看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宁愿弄个狗尾续貂的续集,也没有这种重启的事。为何美国漫画的读者们这么多年都可以一直买账呢?
M大:因为所谓重启最主要的目的是丢掉过去的历史包袱,吸引新读者。
美国漫画通常连载长达数十年,分支又极多,一个角色的漫画想要全部买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各个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设定也常有矛盾之处,往往导致读者望而却步,不知从何入手。这时重启,既为作者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给读者一个新的尝试机会。
日本漫画连续刊载几十年的作品不多,而且即使对于这少数作品,因为没有旁支,读完百余集单行本也并非难事。何况创作者比较恒定,设定即使有矛盾也不会弄到不可收拾,读者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障碍,因此一般没有必要重启。
不过,也有不少公司的Logo历史悠久,经过了一系列的沿革。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些Logo的故事吧。
DC
DC这两个字母实际上是它的经典产品《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缩写。1940年,DC的Logo只是一个普通的圆环,中间写着DC二字,周围是“出版公司”。很快,DC旗下的超人取得巨大成功,于是DC在1941年将Logo加上了“超人”二字。到了1949年,DC的正式名称改为“国家漫画出版公司”,于是Logo也相应改动。
1970年,DC放弃了简单的Logo,改为漫画的领衔角色形象。但是在1972年,DC又恢复了简洁的路线,并在1974年稍作修改。
1976年,著名设计师Milton Glaser(代表作是“我爱纽约”标语)为DC重新设计了一个Logo,就是所谓的“DC子弹”——斜放的DC周围有4颗小星星,好像一枚子弹的底部,俗称“子弹标志”。此后这个标志一直使用到2005年,DC启用了一个更具时代感的新Logo,称为“回旋”,代表DC从漫画出版转向电影等更广阔的领域。
2012年初,DC再次推出了全新的Logo,完全抛弃了多年来的“粗体字母+圆环”传统,采用了“不干胶”的概念:D字覆盖在上面,右上角剥开一点,露出下面的C。它不仅体现了漫画英雄通常的两面性(秘密身份神马的~),还可以有许许多多变化:D字可以加上不同的颜色,下面的C字更可根据具体内容做出多种特效,尤其适合做成动画效果,在互动平台上使用。
Oni
无独有偶,独立漫画公司Oni Press也于2012年初宣布了新Logo。它从前的Logo是由著名漫画家DaveGibbons(《守望者》作者)于1997年设计的,来源于日本的鬼(oni)。新Logo则使用了黑白红三色,保留了日本能面元素。它采用了漫画的“对话泡”的形式,将图案、文字、漫画标题和期号栏、网址栏囊括在一起,但这几个部分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拆分。
漫威
漫威公司的Logo历史则比较复杂。它起初叫做时代漫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专门的标志。比较著名的Logo是1942年的蓝白条纹三尖大盾形,它实际上只在封面上出现过一次,在内页的广告上倒是出现得比较多。如今经常会用这个Logo代表时代漫画。
1944年,漫威曾使用一个Logo,图案是写有字母“ATLAS”的带子环绕着地球。不过并没有使用多久。但到了1951年,漫威建立了自己的分销渠道“阿特拉斯新闻公司”,再度启用这个Logo,只不过由彩色变成黑白,地球也加以简化。
虽然当时“漫威”还没有成为正式名称,但早在1949年,黑色圆环套着红色圆形的“漫威漫画”标志就出现在了一些漫画上。1963年,“漫威漫画集团”(Marvel Comics Group)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漫画的左上角。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标志都没有太大变动。
80年代,一个粗大的M字出现在了漫威的一些漫画的期号和定价栏里。到90年代,这个大M字和上面的“漫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立的Logo。它的变体比较多,颜色也不固定,但都是粗体“Marvel”下面一个巨大的M形,手写体的“Comics”(漫画)覆盖于其上。
2001年,朴实刚健的粗体MARVEL标志再一次焕发出了青春,加上了红色的背景,成为漫威的主打Logo。
IDW
以《极夜30天》等恐怖漫画闻名的DW出版公司,其名称含义为“创意+设计工房”(Idea+Design Works)。在动漫里,点亮的灯泡常用来表示“好主意”,因此这家以创意为理念的公司,选择了灯泡作为标志形象。不过,在IDW创立十周年的时候,它的Logo也进行了变更,如今它只是简简单单的IDW三个大字和下面Publishing(出版)一行小字了。
Q&A
美国的漫画经常有“重启”这种事情发生,一个角色差不多了,故事就从头再来一遍。但是为何这种事情只会在美国发生呢?你看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宁愿弄个狗尾续貂的续集,也没有这种重启的事。为何美国漫画的读者们这么多年都可以一直买账呢?
M大:因为所谓重启最主要的目的是丢掉过去的历史包袱,吸引新读者。
美国漫画通常连载长达数十年,分支又极多,一个角色的漫画想要全部买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各个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设定也常有矛盾之处,往往导致读者望而却步,不知从何入手。这时重启,既为作者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给读者一个新的尝试机会。
日本漫画连续刊载几十年的作品不多,而且即使对于这少数作品,因为没有旁支,读完百余集单行本也并非难事。何况创作者比较恒定,设定即使有矛盾也不会弄到不可收拾,读者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障碍,因此一般没有必要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