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大学体育教育,使其达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实践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并提出发展的具体途径,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养成,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体育
  [作者简介]孙福茂(1951-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陕西西安71007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103-02
  
  大学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圆满完成高校在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中担负的重要使命,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的理念,使我国高校在接近国际知名高校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科学发展观对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
  
  1.落实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本真和最高价值。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又是一种方法论。高等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体育教育更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深刻认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大学体育的实践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利用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和社会性的特点,不断满足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体育思想、观念和行为,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2.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要求大学体育教育不但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进行引导、培养,更要通过体育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各个方面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处理好大学生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做到心理与生理健康两面都重视。同时,在大学教育体系下,尽量统筹兼顾大学生体育知识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协调发展。
  3.重视可持续发展,指引学生茁壮成长。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了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大学体育教育强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在高校成就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养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将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融入大学生的终身生活,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良好生活习惯的传承,可以让大学生在自我的人生规划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项目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缺乏。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中,轻视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实践中,教学时数偏少,体育教师在教授时仍偏重于让学生自己体会,而没有做到耐心细致的讲解、传授。而且多数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既无专职的理论课教师,又无固定的授课时间,多是在课程开始的十分钟之内完成,学生学习的效果差,积极性也随自身兴趣变化较大,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体育项目基础理论知识是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学生自身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缺乏基础知识势必会影响学生自我运动中的安全与效率。
  2.群体运动开展少,形式单一。大学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交性,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种校内外和课内外实践的途径,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现行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统得过死,弹性化不够。采用按单一学科课程内容纵向排列教材的方法,教材内容及进度被框死。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繁、过紧,使教学过程始终不能离开考核内容,限制了教材的弹性。体育教学没有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另外,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落后。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沿袭了单向传习式的“师传生受”模式,学生只能依附于教师,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自由”和“空间”极少。
  3.健康知识传授少,影响健康教育功能体现。从大学体育教育的本质出发,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注重体育教学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选用体育课程内容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但是,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误区和传统体育的惯性及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仍然落后于健康教育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要么将高校体育的任务改头换面,而内容依旧;要么仅仅将原有内容与健康知识作一简单相加,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或是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作为两个相对孤立的系统,直接影响了健康教育功能的体现。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学体育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大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大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方针的重要性。
  2.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养成。加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需要有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的人才。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3.加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为了使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要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具体包括身体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保健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必须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需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应地开设身体锻炼、组织管理、健康保健的课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4.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5.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高校体育部门要加大依托学校创建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兴趣社团工作的力度,组织和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6.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高校普及体育人口和培养、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大学体育教育要把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更加广泛的群体、竞赛体育形式夯实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通过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带动大学生群体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郭清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7).
  [3]方志英.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2).
  [4]冯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的再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
其他文献
从技术角度探讨并通过实践提出一套无线数字电视在“村村通”中的实际应用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不仅节省经费,而且具有方便施工与方便维护等特点,能使边远农村山区一步实现数
【摘要】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声乐专业是各个音乐学院中最为传统的科目之一。因为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特殊性,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组织理念和课堂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否则,将课堂进行情况失去监控,从而制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基于目前声乐课堂的教学情况,对如何创建监督体系从而帮助声乐教学发展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声乐教学;质量监控;应对策略  【中圖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特别是音乐教育中长笛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已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特别是长笛教学的重要课题,本
课程改革步伐豪迈地走着从未停止,作为基础学科的音乐教育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阐述音乐的美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科的综合可以更完美地展现艺术本身带来的乐趣
舞蹈是形与美相结合的艺术,而现如今社会上舞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大多忽略幼儿的特殊性,采用普通舞蹈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偏差导致的问题比比皆是,如何在幼儿
【摘要】本文分析了音乐课程教学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模式,阐述了以“学演配合”的音乐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特色。旨在明确音乐学学科学生素养培养的要点所在,有针对性的构建特色音乐艺术教育目标体系,全面提升音乐学科的教育品质。  【关键词】音乐课程;素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演配合”的音乐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开展形式  (一)聘请专业人员到指导学生展演、参赛  通过聘
经济的发展使装修热潮不断升温。然而要装修就离不开胶合板。但是胶合板用得越多,所散发出的使人眼泪汪汪的气味就越重。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气味呢?
【摘要】歌唱声音的流动与气息的流动分不开,气息的流动又与肌肉的收缩与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的肌肉复杂多样,运动形式又各不相同。到底那些肌肉对歌唱起主要作用呢?本文将从歌唱呼吸肌肉的组成部分逐一论述。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歌唱肌肉的特性来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丰富声乐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 】歌唱;呼吸;肌肉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从生理学与解
【摘要】高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却也因激烈的竞争压力重重,这就使缓解学生的精神思想压力成为社会与高校工作的重点。心理疏导、谈话等方式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 发充分挥音乐的功能对舒缓、排解压力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将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论述音乐活动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高校开展音乐活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高校;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