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说是整个高中生物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在认识上还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笔者就这个实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 物质鉴定 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说是整个高中生物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在认识上还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现就这个实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实验的类型
课本上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先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再说明实验步骤,然后由学生操作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策略的缺陷,我们不妨可以尝试将这一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先给出一些生物组织,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判定哪些生物组织中有较多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提出自己的假设,再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还原糖鉴定的实验
课本上关于此实验特别强调了斐林试剂的用法: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到待测样液后,将试管放入50-65℃水浴中加热,然后再观察现象。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常常强调这两点,然而是不是必须要将甲乙二液混合后才能加入呢?是不是一定要在50-65℃水浴中加热呢?可通过实验来证明:
实验结果是三组均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斐林试剂在应用时完全可以先用一种试剂和样液混合后再加另一种试剂,但不加NaOH溶液则无现象,说明此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还有双缩脲试剂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加入试剂的先后是无关的。另外,此实验无论是在50-65℃水浴,还是在80-100℃水浴,抑或是真接加热也都会有砖红色出现。综上可见,许多资料上强调的斐林试剂一定要先混合再加入和50-65℃水浴加热实在上是不一定的,我们不要想当然,事实上课本强调50-65℃水浴可能是为了安全考虑,直接加热有可能会使溶液沸腾,蘸出伤人。
三、关于脂肪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课本上给了两种方法,方法一:直接向花生匀浆中加入苏丹Ⅲ,观察样液颜色变化。然而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却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橘黄色,只是呈现的苏丹Ⅲ的颜色,只是颜色淡了,感觉有些偏粉。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了找原因,我将此匀浆涂抹在载玻片上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匀浆中的油滴小,着色浅,用肉眼根本没法看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而且花生匀浆中的碎屑不能沉淀下去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想到脂肪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所以在用水作研磨提取液时,油滴不会聚集,因而实现现象不明显。接着,试了用丙酮作研磨提取液,效果超乎意料地好,碎屑和液体会快速分离,颜色也非常明显,用无水乙醇效果也不错。
方法二是制作化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此法操作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花生子叶切成薄片的操作过程非常难(特别是对实验技能基础薄弱的学生);二是切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观察结果;三是学生操作刀片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操作时间长,降低实验的效率。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鉴于上面用涂抹的方法制片,所以我们也可将花生子叶切个平面,在载玻片上涂抹(为保证安全,涂沫时不要将载玻片拿在手上),然后加1-2滴苏丹Ⅲ,洗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现象明显,即安全也比徒手切片法方便。或把载玻片放在平整桌面上,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少许小碎片下来,用刀柄轻轻按压揉搓,把油“榨”出来,然后剔除小碎片,再染色观察。
由上面几个实验的改进,可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盲目的信教材,更不要说一些教辅资料了;其次有些想当然的结论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证明来验证其正确性才能教给学生,否则如果在高考等课题中出现类似问题,学生是会吃大亏的。最后,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留给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高中生物 物质鉴定 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说是整个高中生物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在认识上还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现就这个实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实验的类型
课本上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先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再说明实验步骤,然后由学生操作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策略的缺陷,我们不妨可以尝试将这一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先给出一些生物组织,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判定哪些生物组织中有较多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提出自己的假设,再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又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还原糖鉴定的实验
课本上关于此实验特别强调了斐林试剂的用法: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到待测样液后,将试管放入50-65℃水浴中加热,然后再观察现象。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常常强调这两点,然而是不是必须要将甲乙二液混合后才能加入呢?是不是一定要在50-65℃水浴中加热呢?可通过实验来证明:
实验结果是三组均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斐林试剂在应用时完全可以先用一种试剂和样液混合后再加另一种试剂,但不加NaOH溶液则无现象,说明此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还有双缩脲试剂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加入试剂的先后是无关的。另外,此实验无论是在50-65℃水浴,还是在80-100℃水浴,抑或是真接加热也都会有砖红色出现。综上可见,许多资料上强调的斐林试剂一定要先混合再加入和50-65℃水浴加热实在上是不一定的,我们不要想当然,事实上课本强调50-65℃水浴可能是为了安全考虑,直接加热有可能会使溶液沸腾,蘸出伤人。
三、关于脂肪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课本上给了两种方法,方法一:直接向花生匀浆中加入苏丹Ⅲ,观察样液颜色变化。然而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却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橘黄色,只是呈现的苏丹Ⅲ的颜色,只是颜色淡了,感觉有些偏粉。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了找原因,我将此匀浆涂抹在载玻片上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匀浆中的油滴小,着色浅,用肉眼根本没法看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而且花生匀浆中的碎屑不能沉淀下去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想到脂肪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所以在用水作研磨提取液时,油滴不会聚集,因而实现现象不明显。接着,试了用丙酮作研磨提取液,效果超乎意料地好,碎屑和液体会快速分离,颜色也非常明显,用无水乙醇效果也不错。
方法二是制作化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此法操作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花生子叶切成薄片的操作过程非常难(特别是对实验技能基础薄弱的学生);二是切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观察结果;三是学生操作刀片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操作时间长,降低实验的效率。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鉴于上面用涂抹的方法制片,所以我们也可将花生子叶切个平面,在载玻片上涂抹(为保证安全,涂沫时不要将载玻片拿在手上),然后加1-2滴苏丹Ⅲ,洗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现象明显,即安全也比徒手切片法方便。或把载玻片放在平整桌面上,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少许小碎片下来,用刀柄轻轻按压揉搓,把油“榨”出来,然后剔除小碎片,再染色观察。
由上面几个实验的改进,可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盲目的信教材,更不要说一些教辅资料了;其次有些想当然的结论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证明来验证其正确性才能教给学生,否则如果在高考等课题中出现类似问题,学生是会吃大亏的。最后,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留给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