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钕:接近无限的透明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金钕作品的那一刹那,常常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盯住它一直看下去,仿佛要穿透作品看到另一个世界的边际。再仔细观看,也许就有人能够看得出来,她塑造出的“人马”形象,就是她自身的一种幻化。这种幻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对于自我更纯粹的想象,抽离现实的可能性。而接近皮肤质感的材质,逼真的表情、形象,以及故事感,更让人对她的作品产生一种 “切肤”般的深刻印象,甚至直抵灵魂。
  金钕的作品有种明确的唯美倾向,这也许和她是天秤座有关。她喜欢一种“默默的、淡淡的”美感,因为“只有真正的静态,才盛得下更多内涵,内里的灵动只要被关注就会被发现”。
  她的作品都是自己对生活、感情和自我的感受,细究,会发现她的某种隐秘情感。比如第一件作品,一个女孩站在悬崖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踏下去就掉下悬崖,退一步就自我拯救……那样一种犹疑不决就是她当时的情感状态。她说不想用太多学术的东西捆束自己,而 “保持单纯的创作冲动”是最好的方式。
  S=surface J=金钕
  S:先说一下你为人熟知并喜欢的雕塑形象,是怎么诞生的?
  J:一开始选择 “人马”并没有特殊含义,最初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去想要塑造什么具体的标志性、符号性的形象,恰恰这是我反对的。起心特别单纯,首先是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马,刚好也看过 《格列佛游记》。那个故事里有小人国、大人国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其中还有茴茵国——就是马国。茴茵国的整个故事讲述的是马如何主导人类的思维,马是人类的主人。故事里马是充满智慧,具有知性美,非常优雅的一种生物,人类在那里就相当于它们的奴仆。在马看来,人类一些愚蠢的欲望是非常低级的。这个故事是把人和马的关系完全倒置了。“yahoo”也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指的是马眼中的“野人”。那时候我比较小,当我看完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马这种生物——你看马的眼睛――那么晶莹剔透,让我觉得我说的话它都能听懂,跟它能有一种很深层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感兴趣之后,我又对马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有很多小女孩,在小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会把马当成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渴望,包括骑马时的一些感受,在马背上的那种颠簸,十几岁时会有的一种性暗示……所有这一切导致我对马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爱,更加关注了。
  最开始其实只想做一匹马,但是这样又不够独特,然后就想要做一个独角兽。有一部日本动画片《最后的独角兽》,讲的大概就是独角兽和马的区别,独角兽拥有狮子的尾巴,我觉得比马更多了男性化、强势的一些特征。也跟我当时的一些经历和心情有关,单一的形象对我来说不是很够,我想表现的是内心的挣扎。所以我把一个女孩、独角兽、马这些形象结合起来,诞生了我早期作品中的形象。
  S:雕塑繁复而耗时,其间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J:其实我觉得做雕塑,就是在做泥稿的时候是最简单也最投入的一个阶段,但是这只完成了作品的三分之一。后期主要包括给作品上色、加工和打磨,还有跟工厂磨合等一系列相关工作。这些协调也很重要,因为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需要这些综合元素的多方位契合才能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最初的泥稿阶段,可能只有一个月,但我非常珍惜,因为那是一段自我对话的时期,可以说也是最快乐的。
  S:生活层面的哪些人或事对你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J:总有人说我的作品里有童话的影子,我更愿意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家庭影响。所谓的童话,那童话最早是谁让我接触的呢?美学等很多东西最初都是家庭给我的。我的家庭挺简单的,父母从事的工作都跟医学有关。妈妈对我影响特别深,是我最近才感受到的,可能远远超过长大后接触到的美术史上的任何人。到现在我都觉得她还是一个天真幼稚、充满浪漫情怀的女性,所以我身上的特质可能真的来源于她。以前采访时别人都问,你最喜欢那个艺术家?哪个艺术家对你影响最深?我都回答不出来。可现在我觉得没有一个人的影响能超过妈妈,她现在已经60岁了,还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保持的热情很接近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这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S:现在看来,作品创作有阶段性吗?
  J:通常看一个人的作品就能看到这个人的一生,对我来说更是这样的。“人马”系列,跟我的情感关系比较紧密;到第二件作品,男孩出现了,作品起名叫《夜》。讲的是一个女孩在雪夜中狂奔,她身上的男人只要咬着她、抓着她,依附于她,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了,而她一个人向前奔跑。当时我觉得男人就是需要女人关怀并依附于女人的,真正坚强的还是女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女人在背负男人前进。
  到《冷光》系列,跟生活的关系更近了一些,这时候孤独感也更强烈地突显出来。记得我刚毕业的那段时间,一个人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房子里面空空的,只有零星几件的家具,任何装修都没做,就是水泥地。床都没有,直接扔了一个床垫在地上。那时,我总想把自己藏起来,躲在某一个角落。可能你想让人拥抱你,可是没有这个人,你只能自己抱自己。或者你也害怕这个莫名的拥抱,于是把自己往沙发上一扔然后团成一个小球……
  《恋人》是自我孕育的一种想象,就是不依靠异性或外力而自我孕育和成长。现在则更多把人物放在时代环境里……我觉得一直在发生细微的变化,思考的维度在扩展,这很自然。
  S:你认为作品真正开始成熟是从什么时候起?
  J:不好说,有时候不知道成熟是好还是不好。如果说技法上的成熟,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从哪一件作品开始我的技法趋于成熟。但是从感受上来讲,我觉得每一件作品都是新鲜的体验,无法替代。技法的成熟并不意味着作品的成熟,而且就如我创作的初衷,我不喜欢被符号束缚,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创作空间更宽广。
  S:你对材质的追求是不是很苛刻?
  J:也不能说苛刻,但是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呈现,在材质上确实花了特别多的心血,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实验。我所要的是那种有温度的、温润的,带有一种人体自然皮肤质感的材质。这样才能给你一种真实如呼吸般的感觉,它们会让你觉得亲近。我们都有一个完全来自想象的世界和自我,如果你说我的作品带给人一种透明感、穿透力,我想的是,能否因此令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可要找到这种材质,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我曾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做实验,前前后后砸了几十件作品,才实现这样的结果。有时候苛刻带有某种追求完美的执着,倒不是值不值得,而我认为每件作品的确应该拥有自己的灵魂和温度,要找到合适的 “附着物” 才能被感受到。
  S:当有人对你的作品产生疑问,比如说和谁谁谁的作品很相像,你对此怎么看?
  J:我猜你说的是一位日本艺术家(Yoshimasa Tsuchiya 土屋仁応)的人鱼木雕,其实如果对我们的作品有基本了解,你会发现,我的作品创作时期比他早,而且他的是木雕,并不是透明的,只是颜色清丽给人以透明感,非常小的尺寸,只不过他的作品传播力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也有人提过一位韩国艺术家。我一点也不介意,也许这就是所谓 “英雄所见略同”。而且这两位艺术家都是男性,如果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你不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吗?
其他文献
西班牙建筑事务所Churtichaga+Quadra-Salcedohave把屠宰场改建成了电影院,肃杀的空间随着金黄色的编织篮燃起勃勃生机。  20世纪初,西班牙马德里有一处热闹的集市,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斑驳的砖墙,劲头十足的商贩便开始杀猪宰羊,购买生肉的人们络绎不绝,牲畜的嘶叫混杂着人们精明的讨价还价声。一个世纪后,这座曾经人头攒动的老砖房逐渐废弃,马德里市政府决定把屠宰场改造成一座公共影视文化
期刊
现代生活所需的机器人不应该只具备服务家庭的能力,还得是一个贴心的好朋友。我们不需要它具备钢铁侠的铜头铁臂,小叮当的万能口袋,但必须在帮你完成一些分内工作之余,还得有所担当。假使你正为了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而它只能在一旁傻站着,让你说,要这个铁疙瘩何用?  01 Romo智能机器人  如果你曾被《机器人瓦力》的主角所感动,那看到这个小家伙一定会惊喜万分。它有一个透明的身板,两条履带式的轮子注定了它有不
期刊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双好鞋,运动员更不例外,因为脚上的一磅相当于背上负重16磅。所以对他们而言,合适和轻便似乎更重要。为了给巴西传奇球员罗纳尔多(Ronaldo)设计一双像田径钉鞋一样的足球鞋,设计师鲍勃·库姆伯斯 (Bob Coombes) 和皮特·哈德森 (Petere Hudson) 首先拆开了罗纳尔多的球鞋来研究他对球鞋的喜好,甚至让他站在墨水中,借助他的脚印来设计鞋底。他们制作了世界上第一
期刊
设计师被Lady Gaga“一眼相中”当然是好事,更何况是让她自掏腰包,并穿着系列服装出街昭告天下。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位设计师——James Hock的衣服必定“不太正常”。  James Hock之前的身份简直和设计师风牛马不相及——会计师,而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数字”的海洋里将永不得天日后,便毅然决然地搬去伦敦自学服装设计,混迹于边缘酒吧的先锋形象很快为他迎来一片叫好声,半路出家的经历也丝毫不
期刊
透明的硬纱是Kirsty Ward自从求学时代就无限着迷的材质,每一季她都在想方设法运用和展示这种面料,她说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而今年,当她的作品再战巴黎时,她和她的作品都多了几分从容和成熟。  Kirsty Ward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毕业作品是她第一次对外展示这种透明面料。硬朗与柔美在她的作品中融合自如。Alberta Ferretti即刻相中Kirsty,将她收归旗下,在意大利做设计助理。在那
期刊
韩国IT界巨头Daum想在乌托邦式的荒地上建造一个创造性工作社区,经过8年的策划设计,如今终于将公司搬迁至远离闹市的济州岛上。  缘起  “乌托邦”是个太有诱惑力的词。从印度的昌迪加尔到巴西的巴西利亚,载满了当代建筑大师们关于乌托邦的梦想与遗憾。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加州的一片荒地变身为令人趋之若鹜的IT圣地,硅谷的出现让乌托邦理想得以完美实现,令全世界竞相仿效。  Daum公司的搬迁计划是向
期刊
“这件马甲只是希望做服装的配饰而已。”设计师?na Barke说,可这近乎喧宾夺主的庞大存在感,已经成功抢了一件服装单品的风头。水与柔情是这件作品的灵感,将满身侵略性的钢钉棱角通过柔美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想要传达的正是女人外柔内刚的气质。多变的皮革线条如同无法捕捉的流动波浪。如果一件衣服穿厌了,大胆尝试一下这种雕塑般的马甲单品,它会让你变个样。
期刊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研究生托马斯·托尔瓦宁(Tuomas Markunpoika Tolvanen),放弃将美学和功能性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设计,而是关注生命、时空等更深层次的意象,让作品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托马斯最擅长的是捕捉物质与精神的瞬间变化,他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比如《打造片刻》(Engineering Tempor
期刊
变色魔咒  利用热敏变色技术,变色纺布Popper能够呈现出三种温度感应:室温下显现一种颜色,寒冷与高温条件下分别呈现深色与亮色。无论是体温、阳光还是热水都能令其反映出相应色彩。人们可以利用变色功能在其中隐藏文字。(图01)  泡沫宫殿  Alsio公司用非常规的施釉方法来制作装饰墙砖。这种表面富有光泽的瓷砖取名为“凡尔赛”,它通过使用电镀金属涂层能获取令人吃惊的耐用性,其硬度可以与石英媲美,常用
期刊
美国艺术家瑞恩·舒迪(Ryan Schude)在摄影作品中总是先构建一个情境,然后将所能想到的有趣细节一一添加进去。场景中尽力浮现出多重故事线索。与其说一张图片是一个故事,毋宁说是一个世界,由他一手构建的充满疯狂想象的奇幻世界。  “将尽可能多的故事用一幅照片表现出来的想法一直十分吸引我。”舒迪说,“有时候一幅照片只有一个特定主题或概念,但当许多暧昧的细节被逐一添加进去,美学上的共谋便造就了影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