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慢性良性宫颈炎患者104,按年龄、孕次、产次、疾病程度、病程、合并症等临床表现方面无差异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治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
结果:术后阴道液排出停止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出血情况、宫口粘连情况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一周体内炎性因子TNF—Ot、hs—CRP、SOD水平变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性疾病,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宜作为在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的常规疗法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 慢性良性宫颈炎 炎性因子 治愈率 复发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64-02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已婚妇女中可高达70%以上。临床上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治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是近年新开展的治疗方法,自2011年在我院应用于临床后,收到了比较好的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宫颈炎良性病变并且无生育要求者,年龄26~49岁,平均(41.3±2.7)岁。孕次为1-9次,平均孕次(4.5+1.9)次。产次1~5次,平均产次(1.5±l.2)次。病程3~27个月,平均病程(9.4±2.8)个月。104名患者中合并宫颈息肉19例,宫颈糜烂87例,宫颈肥大4例,宫颈黏膜炎9例,宫颈纳氏腺囊肿2例,宫颈充血21例。按年龄、孕次、产次、疾病程度、病程 、合并症等临床表现方面无差异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均做宫颈刮片或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恶变。常规做滴虫、念珠菌、霉菌检查及阴道检查,排出感染性病变;常规做凝血功能检查排出凝血功能障碍。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激光治疗。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10 d。
1.3 仪器:德国狼牌WOLF一体式宫腔检查镜,型号:8986.401 8977.411。
1.4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宫颈光滑,宫颈恢复正常大小,宫颈管内光滑无肿物,术后半年无CIN病变及炎性增生。术后一年无复发。
有效:症状明显好转,宫颈糜烂缩小面积超过50%,或者临床分度减少>1级;或是深度变浅,颈管内赘生物残留,但不超过原来的1/3。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糜烂部位及临床表现均无改善。
复发:1年后CIN及炎性增生出现为病变复发[1]。
1.5 观察时间: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测定炎性因子TNF—Ot、hs—CRP、SOD、水平变化。于术后1、2、4及8周观察创面感染情况、脱痂期出血情况;于术后3、6、9、12个月追踪随访检查纳氏腺囊肿、乳头瘤样结节增生及一年内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轶和(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阴道排出液停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28±7.9天,对照组平均为35±7.2天,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阴道排出液停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2.2 术后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有4例发生了出血,对照组有12例发生了出血,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2.3 宫颈外口粘连情况;观察组有2例发生了粘连,对照组有12例发生了粘连,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宫颈口粘连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2.4 治疗前后TNF—Ot、hs—CRP、SOD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前TNF—Ot、hs—CRP、SOD水平,无差异的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TNF—Ot、hs—CRP、SOD水平,也无差异的显著性(P>0.05),但两组与治疗前TNF—Ot、hs—CRP、SOD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降低炎症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5 术后复发情况:在术后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有1例复发。而对照组有9例复发。两组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应用广泛,对宫颈的损伤小,不良反应少。慢性良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它包括宫颈肥大、糜烂、息肉、纳囊、宫颈管息肉样增生、宫颈内膜炎、CIN等,患者临床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有血性分泌物,有异味,尿频,尿多,尿急,腰腹部酸胀或坠痛,严重者致不孕,还可诱发宫颈癌。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其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有电熨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疗法及宫腔镜治疗,其原理都是以各种物理方法摧毁子宫颈糜烂面的上皮,使之坏死脱落后,然后为新生的鳞状上皮遮盖。在各种物理疗法中,理论上对病灶定位精确、治疗时可直视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在摧毁子宫颈糜烂面上皮的同时,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的宫颈组织,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传统的物理治疗中,激光治疗因其对宫颈结构无损伤、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常作为临床首选,但是激光对于组织烧灼深度不易控制,因而常常导致烧灼过深,临床上出现阴道排液时间过长,患者不易止血、术后宫颈口发生粘连等不良反应。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克服了激光治疗的不足,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宫腔镜电切治疗时可直视病变的部位、大小、程度及表面血管分布等情况,对宫颈管黏膜充血、局部分泌物、水肿、宫颈管炎性增生、息肉等一目了然,并在直视下切除病灶,因而对病变部位定位准确,切除病灶时不易扩大化,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二是可深入宫颈管,并可在同一位置多次薄层切除位置较深、组织较硬、局部增生的病变;三是切割与止血同时进行,减少术中出血量;四是治愈后不会形成疤痕。本次治疗观察结果也表明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术后阴道液排出停止的时间较组早、术后出血发生情况较激光治疗组少、宫颈外口粘连情况发生率也较激光治疗组发生率低。 3.2 宫腔镜可有效切除位置较深的病变。对位置较深的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糜烂,纳氏囊肿等,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由于受器械性能的限制,治疗范围均较浅表,对深部病变常达不到根治,这也是临床上治疗后经常出现复发的原因。宫腔镜可深入宫颈管,在强冷光的照明下,可直视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环形电极可深入病变部位,并有效电凝止血,对深部病变起到很好地治疗作用。同时因为直视不致于盲目切除更多的组织,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血,操作性强[2]。本次观察结果表明,宫腔镜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的深部病变效果好,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治疗组。
3.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留疤痕。宫腔镜电切术是利用环状电极的电切功能对宫颈上皮移行带及周围和宫颈管内病变组织进行切除,然后再用环状电极电凝止血,并将创面熨平整,对术后宫颈愈合、挛缩,移行带回缩,宫颈光滑,兼有良好的整形作用,弥补了其它物理治疗方法的不足。
3.4 宫腔镜治疗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炎性因子水平。TNF—Ot、SOD是病变部位常见的炎症因子,有资料显示慢性宫颈炎患者,其hs—CRP、TNF—Ot、SOD水平均显著升高。本次观察结果表明:用宫腔镜治疗良性宫颈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一0l、hs—CRP、SOD水平显著降低,虽然其抗炎机理不清楚,与激光治疗组同样起到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的作用。
3.5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本次观察表明,用宫腔镜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治愈率达到了98%。这与吴玉英等[3]报道宫腔镜宫颈电切对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7.9%,申爱荣等[4]利用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糜烂251例观察发现,宫腔镜电切组在一次治愈率为98%的效果相似。一年后随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治疗组。
4 结论
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良性病变,对宫颈的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并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民,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9
[2]傅杰科,钟玲,况明英.宫腔镜电切宫颈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7(4):212
[3]吴玉英,黄立冬,马刚,等.宫腔镜宫颈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98例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628
[4]黄伏莲,胡汉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2-1113
方法:对慢性良性宫颈炎患者104,按年龄、孕次、产次、疾病程度、病程、合并症等临床表现方面无差异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治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
结果:术后阴道液排出停止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出血情况、宫口粘连情况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一周体内炎性因子TNF—Ot、hs—CRP、SOD水平变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性疾病,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宜作为在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的常规疗法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 慢性良性宫颈炎 炎性因子 治愈率 复发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64-02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已婚妇女中可高达70%以上。临床上常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治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是近年新开展的治疗方法,自2011年在我院应用于临床后,收到了比较好的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宫颈炎良性病变并且无生育要求者,年龄26~49岁,平均(41.3±2.7)岁。孕次为1-9次,平均孕次(4.5+1.9)次。产次1~5次,平均产次(1.5±l.2)次。病程3~27个月,平均病程(9.4±2.8)个月。104名患者中合并宫颈息肉19例,宫颈糜烂87例,宫颈肥大4例,宫颈黏膜炎9例,宫颈纳氏腺囊肿2例,宫颈充血21例。按年龄、孕次、产次、疾病程度、病程 、合并症等临床表现方面无差异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均做宫颈刮片或液基细胞学检查排除恶变。常规做滴虫、念珠菌、霉菌检查及阴道检查,排出感染性病变;常规做凝血功能检查排出凝血功能障碍。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激光治疗。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10 d。
1.3 仪器:德国狼牌WOLF一体式宫腔检查镜,型号:8986.401 8977.411。
1.4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宫颈光滑,宫颈恢复正常大小,宫颈管内光滑无肿物,术后半年无CIN病变及炎性增生。术后一年无复发。
有效:症状明显好转,宫颈糜烂缩小面积超过50%,或者临床分度减少>1级;或是深度变浅,颈管内赘生物残留,但不超过原来的1/3。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糜烂部位及临床表现均无改善。
复发:1年后CIN及炎性增生出现为病变复发[1]。
1.5 观察时间: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测定炎性因子TNF—Ot、hs—CRP、SOD、水平变化。于术后1、2、4及8周观察创面感染情况、脱痂期出血情况;于术后3、6、9、12个月追踪随访检查纳氏腺囊肿、乳头瘤样结节增生及一年内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轶和(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阴道排出液停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28±7.9天,对照组平均为35±7.2天,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阴道排出液停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2.2 术后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有4例发生了出血,对照组有12例发生了出血,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2.3 宫颈外口粘连情况;观察组有2例发生了粘连,对照组有12例发生了粘连,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宫颈口粘连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2.4 治疗前后TNF—Ot、hs—CRP、SOD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前TNF—Ot、hs—CRP、SOD水平,无差异的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TNF—Ot、hs—CRP、SOD水平,也无差异的显著性(P>0.05),但两组与治疗前TNF—Ot、hs—CRP、SOD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降低炎症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5 术后复发情况:在术后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有1例复发。而对照组有9例复发。两组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应用广泛,对宫颈的损伤小,不良反应少。慢性良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它包括宫颈肥大、糜烂、息肉、纳囊、宫颈管息肉样增生、宫颈内膜炎、CIN等,患者临床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有血性分泌物,有异味,尿频,尿多,尿急,腰腹部酸胀或坠痛,严重者致不孕,还可诱发宫颈癌。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其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有电熨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疗法及宫腔镜治疗,其原理都是以各种物理方法摧毁子宫颈糜烂面的上皮,使之坏死脱落后,然后为新生的鳞状上皮遮盖。在各种物理疗法中,理论上对病灶定位精确、治疗时可直视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在摧毁子宫颈糜烂面上皮的同时,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的宫颈组织,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传统的物理治疗中,激光治疗因其对宫颈结构无损伤、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常作为临床首选,但是激光对于组织烧灼深度不易控制,因而常常导致烧灼过深,临床上出现阴道排液时间过长,患者不易止血、术后宫颈口发生粘连等不良反应。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克服了激光治疗的不足,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宫腔镜电切治疗时可直视病变的部位、大小、程度及表面血管分布等情况,对宫颈管黏膜充血、局部分泌物、水肿、宫颈管炎性增生、息肉等一目了然,并在直视下切除病灶,因而对病变部位定位准确,切除病灶时不易扩大化,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二是可深入宫颈管,并可在同一位置多次薄层切除位置较深、组织较硬、局部增生的病变;三是切割与止血同时进行,减少术中出血量;四是治愈后不会形成疤痕。本次治疗观察结果也表明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术后阴道液排出停止的时间较组早、术后出血发生情况较激光治疗组少、宫颈外口粘连情况发生率也较激光治疗组发生率低。 3.2 宫腔镜可有效切除位置较深的病变。对位置较深的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糜烂,纳氏囊肿等,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由于受器械性能的限制,治疗范围均较浅表,对深部病变常达不到根治,这也是临床上治疗后经常出现复发的原因。宫腔镜可深入宫颈管,在强冷光的照明下,可直视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环形电极可深入病变部位,并有效电凝止血,对深部病变起到很好地治疗作用。同时因为直视不致于盲目切除更多的组织,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血,操作性强[2]。本次观察结果表明,宫腔镜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的深部病变效果好,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治疗组。
3.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不留疤痕。宫腔镜电切术是利用环状电极的电切功能对宫颈上皮移行带及周围和宫颈管内病变组织进行切除,然后再用环状电极电凝止血,并将创面熨平整,对术后宫颈愈合、挛缩,移行带回缩,宫颈光滑,兼有良好的整形作用,弥补了其它物理治疗方法的不足。
3.4 宫腔镜治疗后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炎性因子水平。TNF—Ot、SOD是病变部位常见的炎症因子,有资料显示慢性宫颈炎患者,其hs—CRP、TNF—Ot、SOD水平均显著升高。本次观察结果表明:用宫腔镜治疗良性宫颈炎,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TNF一0l、hs—CRP、SOD水平显著降低,虽然其抗炎机理不清楚,与激光治疗组同样起到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的作用。
3.5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良性宫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本次观察表明,用宫腔镜治疗慢性良性宫颈炎,治愈率达到了98%。这与吴玉英等[3]报道宫腔镜宫颈电切对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97.9%,申爱荣等[4]利用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糜烂251例观察发现,宫腔镜电切组在一次治愈率为98%的效果相似。一年后随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治疗组。
4 结论
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良性病变,对宫颈的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并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民,苏应宽.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9
[2]傅杰科,钟玲,况明英.宫腔镜电切宫颈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7(4):212
[3]吴玉英,黄立冬,马刚,等.宫腔镜宫颈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98例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628
[4]黄伏莲,胡汉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