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转移性肿瘤的X线诊断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X线征象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对28例肺转移瘤患者的X线征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论:所有的软组织或各个器官的恶性肿瘤,在病程的早期和晚期,均可经血道或淋巴道或直接转移至肺部。
  关键词:肺转移 肿瘤 X线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0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72-01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2012年以来肺转移性肿瘤28例,每例均做了胸透,拍胸部正位片及体层扫描等检查,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及省内外各大医院及病理证实。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其中乳腺癌3例、肺癌6例、食道癌2例、宫颈癌4例、肝癌3例、结直肠癌2例、胃癌3例、甲状腺癌1例,鼻咽癌1例、恶性淋巴瘤3例结节型15例(52.8%),粟粒型1例,肺门纵隔型2例,胸膜型1例,淋巴管炎型2例,浸润型4例,混合型3例。
  肺转移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大概有以下几种:
  (1)结节型:此型系经血道转移,其原发肺肿瘤主要为乳腺癌、肺癌、食道癌、宫颈癌,病灶直径0.5——7.5cm呈球状或团状阴影,边缘清晰,光整,肺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和类圆形结节阴影,以两肺中下野分布最多。
  (2)粟粒型: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粟粒样点结节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野为多,有1例在1个月后复查粟粒影有明显增大。
  (3)浸润型:4例,表现为边界不清之斑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下肺多见。此型系经血道或淋巴转移,多见鼻咽癌和肝癌,淋巴表现边界不清之斑片状阴影。
  (4)淋巴结节型:此型系经淋巴道转移多见乳腺癌、肝癌,一般为多发,表现为双侧肺纹理赠多,紊乱、模糊,呈向肺野放射的细小条纹状影,有僵直感,沿条纹影分布有多个小点结节,可见Kerley A线和B线及网状纹理增厚。
  (5)混合型:此型系经淋巴道和血道转移而来,为以上各型的混和出现X线表现也多样化。
  依原发肿瘤不同,转移途径而异,分为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蔓延、气道转移等。血行转移最多见,由于肺为全身血液的中间过滤站,全身的血液必须经过肺毛细血管网、淋巴管网循环,脱落游离于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极易停留于肺部生长,形成转移灶。因重力关系及肺底部血流量多,转移灶出现在中下肺野的慨率比上肺野明显增多。血型转移灶一般表现为多发结节型、单发结节型、粟粒型,浸润型。其中以多发结节型最多见,且表现典型,易于诊断,本组占52.8%,肺转移结节灶内出现空洞及钙化为少见表现,空洞主要见于鳞癌转移灶,本组转移结节灶内出现空洞,其原发肿瘤分别为肺癌3例、食道癌2例、结肠癌2例;转移灶内钙化2例,均为骨肉瘤转移。血型转移还分支气管腔内型,其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肺癌相仿,以继发性气道阻塞性改变为主要影像学表现,本组未发现支气管腔内型转移病例。淋巴转移,多数经胸导管回流到体静脉,少数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并经淋巴管逆流到肺,引起肺间质瘤细胞浸润增厚,表现为淋巴管炎型或肺门纵隔型。淋巴转移灶其原发肿瘤多数来原于消化道、肺、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直接浸润,多为邻近病变的直接侵犯,本组病例主要表现为胸膜型,其原发病变主要来至乳腺、肺及消化道恶性肿瘤。气道播散转移,为少见表现,支气管肺泡癌可出现气道播散,本组无明确诊断者。转移瘤出现的时间,除胃及肠道肿瘤易先转移至肝脏外,其它器官的肿瘤转移至肺的发生率均高于转移至身体其它部位,有的原发肿瘤很早即有潜在的肺部转移。本组有4例先发现肺部转移灶后经进一步检查才找到原发病灶。原发病变手术后发生的肺转移,多出现在2年内,约半数出现在1年内,但个别的可长达6-10年出现。本肝癌、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较早,而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出现转移的时间相对较晚。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肺转移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肿瘤其转移灶可有相同的X线表现,而同一种原发肿瘤在肺上可出现多种多样的转移灶X线征象。肺内多发结节型X线表现典型,易于诊断,不难鉴别。浸润型转移灶需要与浸润型肺结核、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和局灶性炎症鉴别。肺癌的肺内转移可以类似细支气管肺泡癌,沿完整的肺泡壁向肺内蔓延,放射学表现类似肺炎,粟粒型转移灶应与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和细支气管肺泡癌相鉴别,痰检、动态观察、治疗后随访可以提供有助于鉴别诊断的依据。肺门纵隔型转移灶如为单侧性应注意与中央型肺癌鉴别,如为双侧性应与淋巴瘤、结节病相鉴别。淋巴管炎型应与其它间质性肺部疾病进行鉴别。胸膜型转移应注意与结核性胸膜炎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相鉴别。
  3 讨论
  3.1 在恶性肿瘤中,血行转移瘤发生在肺内较多。瘤细胞侵入静脉入血,经右心室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灶,同时通过血运可达到全身各器官。典型表现:①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球形病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中下野多见。②两肺广泛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边界模糊。③单个较大的结节病灶,边缘光整,可呈分叶状,密度均匀,以节肠癌多见。④病变可发生空洞或钙化。空洞多见头颈及生殖器,钙化多见骨肉瘤或纤维肉瘤。⑤可以发生自发性气胸,多见骨肉瘤和纤维肉瘤。⑥及少数表现为肺动脉高压。⑦肺炎型转移也罕见,表现为片状模糊影,多见乳腺癌转移。⑧支气管转移也罕见,肾癌和结肠癌多见,表现支气管狭窄。
  3.2 淋巴转移早期不易发现,此型一般先侵犯气管支气管,组淋巴结,当淋巴结很小隐蔽在肺门内时常不显影而在两侧或钡剂食道造影检查可在早期发现肿大的淋巴结。也可通过动态观察来诊断。
  3.3 肺转移的发病较高。一般以同侧肺或肿块周围较常见。转移灶一般不超过原发灶,即由母瘤产子瘤。可单发也可多发,中上肺野及肺门区多见,多集中在肺的内中带。
  3.4 胸腔积液是癌瘤侵犯胸腔所致。恶性胸水生长快,多为血性,少数也可为浆液性、浓性或厚乳状。对这类病必须进行胸水癌细胞检查,必要时进行胸膜活检,以便定性诊断。有胸水的一侧与一般胸膜炎相同,显示密度增高,纵隔被推向侧移位。如肿瘤阻塞了支气管引起肺不张时,胸内虽然大量积液表现,而纵隔并并不移位。胸水常可将肺门原发肿瘤遮盖,所以抽液后多能发现肺内肿瘤。
  肺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后和治疗关系很大,所以对每一位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必须找寻肺内有无转移灶,在发现肺部转移性肿瘤时,也必须建议临床医师快速寻找原发灶对恶性肿瘤术后病例也定期检查胸片,早期发现转移灶,一般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治疗。因此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X线检查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对280例老年患者动态和静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间门诊及住院考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2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查动态心电图和静态心电图,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异常患者262例,静态心电图检出异常患者203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期刊
摘要: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感染将严重影响医疗治疗。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5%-40%。切口感染受诸多因素影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是外科医生共同的心愿,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涉及因素较多,需要多方位的努力与配合,包含主刀医师的手术技巧、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手术后患者的医护管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切口感染率下降,既能减少患者的伤痛,又能为患者快速康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微波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奥平妇科栓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2%。观察组复发率5.9%,对照组复发率13.2%。2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症(AM)患者采取博恩诺康和诺雷得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子宫腺肌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采取博恩诺康治疗,而B组患者采取诺雷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子宫体积、血清相关指标(血清CA125、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变化情况,以及统计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进
期刊
摘要:目的:比对不同术式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7例患者记为置换组,另将同期收治的经骨折内固定治疗的56例患者记为内固定组,就这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对,以探析总结合理术式。  结果:在各项数据方面比较,置换组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在疗效方面,置换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也明显高于内固
期刊
摘要:用厄贝沙坦(安博维)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用洛汀新(贝那普利)作对照,观察安博维的降压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厄贝沙坦 治疗 高血压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9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71-01  用厄贝沙坦(安博维)对轻、中度高血压
期刊
摘要: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针对结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组织学不同,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  结果:315例结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术后出血7例,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4例需要内镜下止血。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切除方法,对保证成功切除和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肠息肉 结肠镜 内镜下治疗  Doi:10.3969/j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肺部感染X线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临床检验病理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性肺部感染X线表现。  结果:X线表现节段性大片状或斑片状肺实变影13例,网格状、点状或小结节状影(“碎石路”征)7例,两肺弥漫粟粒状影3例,大片肺实变并多发囊腔样病灶、胸膜增厚1例。  结论:细菌性肺炎X线表现以斑片状实变影为主,网格状、点状或小结节状影为肺孢子菌肺炎X线特征性表现,马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将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于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及6个月观察疗效并比较。  结果:治疗组对轻度患儿达到显效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率(P<0.05);对中度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我县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共651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的同时,针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进行研究,现采用回顾性病例的方式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  结果:统计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经过病原学检测,致病病毒以CAV16和EV71为主。年龄为1-3岁的患者所占比例为89.23%,3岁以上的患者仅占10.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