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涉及保护商业秘密的条款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第二百二十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本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定成一种刑事犯罪,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重在措施,企业的商业秘密无论是被单位还是个人侵犯,都可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向人民法院起诉。
  
  《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得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企业符合下列条件的,就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一)企业已同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签订了合同或协议,合同中写明双方权利和义务;
  (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并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三)企业的其他科技成果权(包括技术、诀窍、工艺配方等商业秘密)受到侵害。
  
  《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具备下列情况条件的,企业就可以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向劳动争议促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一)企业已同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任合同》,合同中约定了保密事项;
  (二)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
  (三)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在合同尚未到期或没有得到企业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跳槽到用人单位;
  (四)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
  (五)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二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软件著作权人同意发表其软件作品;
  (二)将他人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
  (三)未经合作者同意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单独完成的作品发表;
  ……
  ……
  (六)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
  (七)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向公众发行,展示其软件的复制品;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漏所采取的与其商业价值等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合理保护措施,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保密措施”。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所涉信息载体的特性、权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认定权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漏的,应当认定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一)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其内容;
  (二)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等防范措施;
  (三)在涉密信息的载体上标有保密标志;
  (四)对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码或者代码等;
  (五)签订保密协议;
  (六)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
  (七)确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
  第十二条规定: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不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一)、(二)项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前款所称“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他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为由主张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持。
  第十三条规定:商业秘密中的客户名单,一般是指客户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交易的习惯、意向、内容等构成的区别于相关公知信息的特殊客户信息,包括汇集众多客户的客户名册,以及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特定客户。
  客户基于对职工个人的信赖而与职工所在单位进行市场交易,该职工离职后,能够证明客户自愿选择与自己或者其新单位进行市场交易的,应当认定没有采用不正当手段,但职工与原单位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指称他人侵犯其商业秘密的,应当对其拥有的商业秘密符合法定条件、对方当事人的信息与其商业秘密相同或者实质相同以及对方当事人采取不正当手段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其中,商业秘密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据,包括商业秘密的载体、具体内容、商业价值和对该项商业秘密所采取的具体保密措施等。
  第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判决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时,停止侵害的时间一般持续到该项商业秘密已为公众知悉时为止。
  依据前款规定判决停止侵害的时间如果明显不合理的,可以在依法保护权利人该项商业秘密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判决侵权人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围内停止使用该项商业秘密。
  第十七条规定: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确定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九条、第十四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赔偿额,可以参照确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损害赔偿额的方法进行。
  因侵权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已为公众所知悉的,应当根据该项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确定损害赔偿额。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根据其研究开发成本、实施该项商业秘密的收益、可得利益、可保持竞争优势的时间等因素确定。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已经司空见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其中,对于旧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这种日新月异的产品的翻新和销售,是否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一番争论。  在2007年的诺基亚商标侵权案中,原告诺基亚公司发现,被告深圳市富鑫盛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手机前后盖标有“NOKIA”商标标识的旧手机及标有“NOKIA”标识的电池、充电器
期刊
尽管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商业秘密进行了细化解释,依然不足以弥补当前立法上的滞后与不足。伴随着商业秘密案在司法上的困境,业界对完善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最高院对商业秘密长达一年多的调研工作已经结束,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也有望在今年发布《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执法战略》,商业秘密在司法和行政保护上的突破面临契机。    最高院:等待司法解释  2
期刊
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新产品发布会上,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惊讶的发现,竞争对手同洲电子公司推出的一款轰动全场的智能商务手机,竟然和自家的旗舰手机如出一辙!  而这一切的巧合,源于宇龙公司一位前员工的跳槽。该员工曾经是宇龙公司手机软件部门的研发主管,2008年,该员工在宇龙工作了长达8年之后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他不仅带走了智能手机研发团队的几位骨干,同时也窃走了
期刊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能力和程度。而时下备受关注的诸如“法律制度的执行力、标准的执行力、方案的执行力”等概念,除了强调以人或人的集合的能力,更应该被理解为“可执行性或贯彻程度”。而这种复合意义上的“执行力”是我们在当下评判与衡量国家和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手段。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早已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予以充分的明确,并
期刊
商业秘密案一直是知识产权实践的难点,本文围绕商业秘密诉讼时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商业秘密案件的管辖问题;二是商业秘密案件的举证问题;三是商业秘密案件的诉讼策略。    一、商业秘密案件的管辖问题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权利人可以通过行政保护、刑事保护、民事保护等多种途径保护商业秘密。因此商业秘密的管辖也就涉及到行政管辖、刑事管辖、民事管辖等问题。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企业一般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行政保
期刊
本文基于高智公司在美国的专利申请和获权专利数据,以及迄今的7起专利诉讼的涉诉专利数据,从专利数量、技术领域、专利审批、原始申请人视角展开分析,并制定因应策略,以确保专利制度是服务于创新体系而非障碍。    在“发明是商业食物链中最具价值和最有意思的部分”信念的驱动下,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和原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爱德华 · 荣格(Edward Jung)
期刊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支队是一支在上海市专门负责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责任支队。据该支队副队长王健介绍,从2010年10月至今,在国家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亮剑”专项行动中,上海共查处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一共600余起,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例大约只占3%左右。  “就传统的侦查而言,商业秘密案没有太多特殊之处,甚至相对简单。因为它主要涉及到的当事人,尤其在举报当中针对的被举报人都是
期刊
2011年7月8日,意大利官方公报正式公布了《关于对意大利商标和指定意大利的国际商标进行异议的法令》,为第三人在意大利提起商标异议程序打开了法律之门。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意大利知识产权法典》第176条,提交商标异议须在期间和期日方面遵守下列规定:  (1)对于意大利境内的商标申请提出异议的,以2011年5月1日或之后提交并于2011年6月或之后在《意大利商标公报》上刊发的申请公告为限,且应当在
期刊
商业秘密保护更待何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商业秘密的保护对其愈发重要。但由于我国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制度单薄,不系统、不健全;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不明确、认识不统一;举证责任配置标准不明确;技术鉴定结果不客观、漏洞大;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足、法律震慑力弱等现实情况的存在,导致侵犯商业秘密事件频发、企业自身保护难度加大,严重影
期刊
据Official Journal EPO 2011年第7期载,EPO局长于2011年5月30日根据EPC第10(2)条规定发布修改审查指南令。根据EPO扩大申诉委员会作出的G2/07(“椰菜”)和G1/08(“番茄”)中的观点,该修订在审查指南Part C-IV第4.6.2节中进一步澄清了“生产动植物的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不授予专利权的解释。  Part C-IV第4.6.2节修改后的内容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