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中教师素质结构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教育者的素质是决定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作为有效的施教主体,《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相应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素质,其中主体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四个方面。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专题教学 教师素质结构
  《形势与政策》课知识面广,政策性、时效性强,没有固定教材,其教学形式多以专题教学为主,介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具备相应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素质,这是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一、《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在教学中教育者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教育者对于自身在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和所担负的具体使命,以及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社会、对于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对此,马克思就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即在感化、鼓舞、推动他人前进的实践活动方面具有有效性的人。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及其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等,都制约着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是否具备主体意识,直接关系着《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
  强烈的主体意识,是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活动的重要驱动力量,是推动教育者由应当的施教主体向实际的施教主体转化的重要条件。欧阳康在《社会认识论导论》中指出:“人作为社会的应当的和可能的主体要转化为现实的和实际的主体,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即主体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说,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实际确立和有效实现,是以人对自身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地位、职责、使命和任务及实现途径等的足够清醒的自觉意识为前提条件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活动也是如此。
  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如何彰显教师的主体意识呢?首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所思、所想,所疑惑为切入点。解疑答难、明晰思路以激起学生的广泛回应。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矫正者。《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专题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最后,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质量。所以《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师应该不负使命、刻苦钻研使自身成为知识渊博、教育教学技能娴熟并且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的优秀的思政课教育专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总之,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只要教师强化其主体意识,就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的主体素质
  主体素质,即作为施教活动主体的教育者为有效地实现自己所担负的主体性功能所具备的一系列条件的总和。如果说主体意识是《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由应当的施教主体转化为实际的施教主体的重要驱动力量,那么,主体素质则是《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由应当的施教主体转化为实际的施教主体的内在根据,它为教育者实现自己所担负的主体功能提供着可能性基础。具体而言,《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的主体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四个方面。
  (一)政治素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大政方针及国内外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国内外时事政策,确立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理想和政治行为。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是围绕国内外特定的政治目标和任务而展开的,是为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与政治服务的。
  形势与政策课这种政治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最关键的途径不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中的其他方面,而只能是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施教主体的教育者。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由此可见,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有效完成政治教育任务的根本。慕尼黑政治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只有当全体教师本身从思想上接受了民主原则……并以校外活动加以扶助,加强校内教育,这样,政治教育才是有效的”。这也正揭示了《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育者政治素质与其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纪律性、敏锐性的政治鉴别力等多个方面的政治素养。
  (二)人格素质
  我国古代学者曾提出“身教重于言教”,推崇“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化效力及“我无事而民自化”的教化境界,这些阐述充分强调了教师应做到德性高尚,具有完善人格。西方的众多学者也将教师的健全人格视为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性条件及发挥教育力量的重要因素。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代表罗杰斯以“真实的人”概括教育者具备的人格素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
  教师优秀的人格素质,是教师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这点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因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教育者向教育对象思想正能量传递引导,使教育对象的政治思想、行为品格朝着教育者预期的方向发展,它是品德塑造活动。这种品德塑造活动,以教育手段为辅,以人格感染为主即身教重于言教,二是因为《形势与政策》是以专题教学的形式授课,时间短、课程涉及的内容瞬息万变、扑朔迷离、十分敏感,教育者得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其相信教师所宣讲的教育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所以,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要求教育者具备崇高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言,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否则老师讲的即便是金玉良言,学生也会认为是无稽之谈。   (三)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是指《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师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相应的知识结构。
  一名合格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具有精深的马列主义专业知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敏锐地判断能力和前瞻的视野,才能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正确分析判断国内外时局及党的大政方针,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即文理相渗、学贯古今,融通中西,首先是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其次是互联网和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又使大学生的信息渠道空间大为拓展,很多的知识点、信息点、疑惑点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及与教师的课间交流中得到解决,如果教师在某些方面准备不足,就很可能引起学生的轻视与不满,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要具有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就要有渊博的知识结构,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才能面对转瞬即变的形势发展,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以理服人,最终正确引导学生。
  (四)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即教育者将自己的理论准备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并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条件,是教师从事《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总括。它包括能激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目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编织能顺应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善于将思想转化为某种形式的思维“产品”,使其形成自己进行创新教育的能力;能够有效驾驭整个教学活动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高度的政治素质、崇高的人格素养、深厚的理论积淀是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动力保障。但是,在进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前,它们只是以潜在的、准备的形态存在于教育者身上,要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只有在具体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灵活驾驭,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问题症结的准确把握,亲情般师生沟通氛围的营造,富有磁性的教学语言,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能力的展示,才能使教师的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由潜在、准备形态向现实、效用形态转化,达到预期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构成了《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中教育者主体素质的基本内容。教育者的主体素质与主体意识的状况共同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实现其所应发挥的功能,即能否成为有效的教育主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55.
  [2]欧阳康.社会认识论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5.
  [3]列宁全集(第45卷)[M].人民出版社,1990:249.
  [4]卡扎米亚斯,马西亚拉斯.教育的传统与变革[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85.
  [5]邹俊英.激活教师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J].新西部,2008.20.
  [6]韩利世,杨铁林.论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课题批准号(2011CY022)。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2001年1~11月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产量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
摘 要: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本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调研,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从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创业教育切入,提出基于就业创业教育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就业创业教育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
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土建项目随之增多,土建施工中造价管控问题引起人们重视.简要分析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项有效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施工
摘 要: 应试环境下,“教书”与“育人”的联系完全决裂了,部分教师只重学历和文凭,仅看业务能力和水平,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各种能力缺失等问题。教书更要育人,教师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本文从完善自身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倾注爱心,平等待人,教书育人等五个方面向高校教师提出建议。作为教育的先行者,理应“因材施教”,不仅要注重智育,而且要重视德育,致力于促进
目的 讨论PDCA循环在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PDCA循环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为对照
芩珠凉血颗粒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及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实验为芩珠凉血颗粒新药的药学基础研究。研究分为二部分进行,一为芩珠凉血颗粒制备工艺研究,二为芩珠凉血颗粒质量标准
摘 要: 英语写作能力是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是一个经过三年规划、逐步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整体规划 阶段性 写作技巧  掌握一种技能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语教学中,我坚持每周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书面表达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教学的连贯
摘 要: 文章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的表现,从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消除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厌学现象 对策  大学生厌学是世界各地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此类问题,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一、厌学问题的提出和表现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
目的: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各科室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见炎性病理变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摘 要: 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师范类教育的现实土壤中催生了“顶岗实习”这种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顶岗实习是一种行动参与式、实践体验式的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而民族院校师范类学生学校教育、自主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强化师范类学生培养的实践环节,能够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服务民族地区的教育,实现大学、师范类学生、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教育与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