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冈山精神是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里,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当年鼓舞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是今天激励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告诫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三种意识”是对我党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体现。
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增强忧患意识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中国革命必定成功,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显著特征。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实践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成为带领边界军民一往无前、坚持斗争、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蕴涵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他自己”的广阔胸襟,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使他们能够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始终保持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不懈进取的锐气。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百折不挠从事革命斗争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有了忧患意识,就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有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本着对劳苦大众受三座大山压迫的深深忧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开拓的革命气魄,跳出了苏俄十月革命的模式,创造性地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之路。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更加坚定了我们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但是,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决不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依靠群众、实事求是,增强公仆意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觉地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是井冈山精神的革命本色。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一切为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动员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边界党和红军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都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到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士兵都牢记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正是这种军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结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情关系,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争取胜利的法宝。正是怀有深切的公仆意识,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中实事求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优良作风。正是有了官兵平等互助、同甘共苦的公仆意识,井冈山军民能同仇乱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今天,我们党的事业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级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有些干部的公仆意识依然淡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进一步发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土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增强节俭意识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点,是井冈山军民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敌人频繁的军事“会剿”使根据地的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反动派实行经济封锁,环境十分险恶,斗争非常艰苦,生活极端困难。就是在这极度艰难的环境里,井冈山军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高昂的战斗热情。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井冈山军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源泉,是共产党人高贵品质的具体体现。
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经济问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的干部身先士卒、参加劳动,留下了一个个上下齐心、辛勤劳动、共渡难关的动人故事。井冈山生活困难,首要的还是粮食问题。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的井冈山,本地产的粮食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到山下去挑。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领导都亲自带头参加挑粮上山运动,“毛委员背粮上山”一时传为美谈,“朱德的扁担”和朱德军长挑粮过黄洋坳的故事,更是传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传遍了全中国。不仅如此,边区的党和政府还领导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地解决根据地內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部队的枪支弹药缺乏,除了从敌人手里夺取外,还利用简陋的工具,创办各种类型的军械所,制造简单的武器。苏区党组织还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工商业政策,开辟圩场,兴办公买处,调动商人的积极性,以繁荣根据地的经济。由于边界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得以渡过重重难关,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
今天,随着物质的丰裕和条件的改善,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认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比井冈山时期好多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必要提倡了。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告诫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三种意识”是对我党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体现。
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增强忧患意识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中国革命必定成功,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显著特征。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实践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成为带领边界军民一往无前、坚持斗争、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蕴涵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他自己”的广阔胸襟,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使他们能够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始终保持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不懈进取的锐气。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百折不挠从事革命斗争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有了忧患意识,就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有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本着对劳苦大众受三座大山压迫的深深忧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开拓的革命气魄,跳出了苏俄十月革命的模式,创造性地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之路。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更加坚定了我们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但是,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决不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依靠群众、实事求是,增强公仆意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自觉地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是井冈山精神的革命本色。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一切为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动员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边界党和红军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都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到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士兵都牢记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正是这种军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结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情关系,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争取胜利的法宝。正是怀有深切的公仆意识,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中实事求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优良作风。正是有了官兵平等互助、同甘共苦的公仆意识,井冈山军民能同仇乱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今天,我们党的事业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级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有些干部的公仆意识依然淡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进一步发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土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增强节俭意识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点,是井冈山军民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敌人频繁的军事“会剿”使根据地的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加上反动派实行经济封锁,环境十分险恶,斗争非常艰苦,生活极端困难。就是在这极度艰难的环境里,井冈山军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高昂的战斗热情。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井冈山军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源泉,是共产党人高贵品质的具体体现。
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经济问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的干部身先士卒、参加劳动,留下了一个个上下齐心、辛勤劳动、共渡难关的动人故事。井冈山生活困难,首要的还是粮食问题。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的井冈山,本地产的粮食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到山下去挑。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领导都亲自带头参加挑粮上山运动,“毛委员背粮上山”一时传为美谈,“朱德的扁担”和朱德军长挑粮过黄洋坳的故事,更是传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传遍了全中国。不仅如此,边区的党和政府还领导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地解决根据地內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部队的枪支弹药缺乏,除了从敌人手里夺取外,还利用简陋的工具,创办各种类型的军械所,制造简单的武器。苏区党组织还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工商业政策,开辟圩场,兴办公买处,调动商人的积极性,以繁荣根据地的经济。由于边界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得以渡过重重难关,使革命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
今天,随着物质的丰裕和条件的改善,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认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比井冈山时期好多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必要提倡了。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