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研究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来源呈现多元性与集中性相统一、主体呈现理性化与极端化相统一、传播呈现短暂性与周期性相统一。新媒体环境给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带来了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处理网络舆情的方式较为传统和被动、缺乏处理网络舆情的专业化人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构建应着力通过顶层设计来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利用大数据来构建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来构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机制,从而不断完善高校在舆情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舆情;机制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高校网络舆情来源呈现多元性与集中性相统一
  大学生既关注教学、食品安全、学校招生等高校内部的热点问题,也关注医疗、外交、扶贫等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热衷于对突发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这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具有多元性。同时,大学生更多关注的与自身利益切身相关和符合自己兴趣的热点问题,根据自己的立场积极表达意见,大部分舆情都集中表现在教育领域这一大学生最为熟悉的领域,这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具有很强的集中性。
  (二)高校网络舆情主体呈现理性化与极端化相统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互动的参与者。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对热点事件形成自己的认知,在信息正确的情况下,能够对事件的是非曲直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呈现出理性化的一面。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学生群体的认同感强,兴奋度高,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诱导,特别是在信息沟通不畅、网络匿名、个别人物煽动情绪的情况下极易作出非理性的判断并进行情绪化的表达,这就容易造成舆论的两极分化并迅速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呈现出极端化的特征。
  (三)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呈现短暂性与周期性相统一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来的快去的也快”的显著特征,大学生在短时期内高度关注某一事件,但当热度消退时这种关注又会极速下降,舆情传播呈现出短暂性特征。一些事件的热度虽然暂时下降了,但由于其广泛的代表性而成为標志性事件,在相同性质的网络舆情再度爆发时,这些事件会作为表达意见的素材而被重新发掘,在一定的周期内被反复引用。大学生每年度的固定事件较多,开学季、毕业季等特殊时期使得过去的舆情被反复提及,从而使得舆情传播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部曾就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问题多次向高校下发政策性文件,要求各高校严格落实,但部分高校并未真正重视,在网络舆情爆发时才匆忙着手处理,缺乏系统化的舆情应对机制。同时,部分高校将大学生视为单纯的被管理者,在舆情处理方面更加注重管理而不是引导,处理方式过于生硬,过多强调现有的校规校纪,不注重大学生的合理诉求表达,很容易造成舆情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造成了一定干扰。
  (二)高校处理网络舆情的方式较为传统和被动
  网络舆情的预测难度较大,舆情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壮大,这给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带来了一定困难。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式较为传统和被动。一方面,部分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线下舆情处理模式来处理网络舆情,部分措施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需要,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影响力。这种单一垂直的信息传递方式效率较低且缺乏和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在舆情爆发时难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容易造成信息误判,引发更大的舆情矛盾。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对舆情进行源头治理的意识,没有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舆情进行预防和化解,在舆情到来时缺乏应急预案,容易陷入被动之中,扩大了处理舆情的成本,增大了舆情解决的难度。
  (三)高校缺乏处理网络舆情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成年人,又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处理工作需要大量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心理特征、信息管理、新媒体宣传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真正能和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的专业人才,需要能够在舆情中合理引导和消除学生负面情绪的综合素质人才。目前部分高校中负责大学生网络舆情事务的多为宣传部门成员或者辅导员,他们都是从某一方面来处理舆情,不能形成系统性的合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构建途径
  (一)通过顶层设计来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通常有一个萌发、发展、高潮、衰退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高校针对各个环节都应该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并对整个处理舆情的过程进行总体把握,通过顶层设计来构建系统化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在总体上,要健全学校舆情处理机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舆情应对预案,建立由学校管理层、辅导员、教师、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代表组成的长效沟通机制,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判断舆情状况,形成舆情联防联控机制。在萌发阶段,高校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公开、透明的重要信息公示制度,和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要广泛收集学生的想法。在发展阶段,要积极和学生开展沟通交流,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高潮阶段,要冷静对待,有理有利的回应学生的诉求与质疑,积极因势利导、化解矛盾。在衰退阶段,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情绪安抚工作,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舆情,避免舆情的第二次爆发。
  (二)利用大数据来构建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
  新媒体时代,以微博热搜为代表的信息关注机制彰显了大数据的力量,能够快速判断网络舆情的产生与走向。高校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构建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全面提高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判断与正确应对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借助大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舆情信息,及时了解舆情动态,一旦发现舆情有快速增长的迹象,要积极进行预警和干预。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借助大数据进行信息公开,公开反击谣言,积极传播正确信息,防止错误信息加剧舆情,确保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信息,避免走极端路线。
  (三)加强人才培养来构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高校要建立常态化的舆情监督与处理机构,确保在应对舆情时能够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及时解决,加强舆情处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构建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机制。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要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多渠道的进行信息公开、倾听学生声音、收集舆情信息,传递正能量,做好舆情预警和引导工作。其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心理问题往往是舆情产生的重要导火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部分有毒有害思想会侵蚀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舆情工作队伍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纯柱,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02):154-159.
  [2]唐平秋,耿卓.微文化背景下高校舆情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2):99-104.
  项目资助: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机制研究——以驻济高校为例》(项目编号:  201910445371)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良好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的科学管理。如果班主任能意识到关键期的重要性,精心准备加以利用,班级管理工作便能起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使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需求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对教学模式予以创新。众所周知,高中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同时促进学生灵活应用生物知识能力的提高,实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目的。对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受到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普通话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制约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实际,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阐述,深入分析当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口语能力培养策略,推动学生口语能力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成长提供有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的培养。本文的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探讨了发展语文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思维;构建策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很大竞争,需要人们不断进行创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大责任。学生只有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去创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朗读教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朗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记忆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体会,有助于其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锻炼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学习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通过进行朗读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学习汉语知识,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因教学工作者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想要寻找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前填鸭式,教师一人言的教学方法。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場,设身处地去考量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学品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主导性,创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  步入高中,学生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成熟,对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对自我建构的一种学习,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学习行为的时候能自觉、学习的操作过程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自控、学习的效果能达到自娱。幼儿都是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而学会知识,而真实的情境中其本身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实地的观察、直接的操作与表达,从而获得学习经验,得到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创建情景  舒适、自由、温馨的学习情境能促使幼
期刊
摘要:“dutyreport”是一种在课堂上训练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英语教师在运用这一口语方面能力时,要积极运用情感因素,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使其内容贴近生活,紧密联系所学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真实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统一。口语训练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职学生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有自卑心理。英语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教
期刊
摘要: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育;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将教学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优化教学内容,为教学形式的创新提供有效的条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对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科学的技术应用策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高效深化,实现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