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鲁尔福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n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當我打开《佩德罗·巴拉莫》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被折叠的那一页,还有被铅笔重重划上线的这句话:“雷德里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没错,我们似曾相识,它与那个激动人心的著名开头几乎一模一样:“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是的,多年以后,《佩德罗·巴拉莫》直接导致马尔克斯开启他的《百年孤独》之旅。
  作者胡安·鲁尔福除了《佩德罗·巴拉莫》之外,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尚有少量剧本。显然,他不是那些著作等身大作家中的一员,而是极少量作家家族中的登峰造极者。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成为一名深刻进入众多作家内心世界的“影子作家”,沉默地征服了无数写作者。
  《佩德罗·巴拉莫》写的是一个名叫“科马拉”村庄的故事,在那里说话的、生活的、活动的人物,都是死人。时间失去了支撑,已然坍塌,死去的亡灵在风中汇聚、诉说,记忆之河豁然打开,命运的幽暗与时代的悲伤渐次展开。事实上,死人是不会生活在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里的。生命的问题是时间。鲁尔福认为:“生命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前进的过程,我们的生活是分为片段的。有一些时刻,有一些日子,是空白。生活不是奇妙的,但它充满了奇妙的事情。”这种观念使得鲁尔福彻底采用“片段写作”和“沉默性”时间观,打破传统小说的线性时间和正常的前因后果逻辑顺序,从而使叙事文本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地飞翔,同时又把现实世界与人物定格在“现在时”中,使得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现在”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佩德罗·巴拉莫》将意识流与梦幻、对话与独白、顺叙与追忆等多种叙事手段集合于一身,时空自由切换,生与死自然过渡,小说散发出迷离诡异的气息,同时小说也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佩德罗·巴拉莫》无与伦比的技巧,与拉美文化本身的神奇与荒诞巧妙结合,使小说产生巨大的魔力,并几何级地发酵。同时,它是如此浑然天成,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他文献
自我离乡 蔽体的布料  就生长 生长  他人的判词作为纯黑织物  我折叠 包缠 我河泥之身  另有诗人在堤岸上穿行  脱下外套 白亮的手臂及  纯麦的脸颊及纯铜的双腿  手把花与缰绳 他们欢迎风  日下解开外套 他们嫣然以临死  而我转头 自一切来风的方向 掉头  归次于古人之所 死人之冢  撿起不再吐火的石头 口念 崇敬  死人同石头因失望而辗转  翻身 翻向更深  在生人的海港里 你嫉妒如鼠 
期刊
你在青草,或池塘的眼睛,  看见春山褪锈。一切已身居年月。  此前,冬日沉沉——  元月十五的灯笼,烧过夜晚,  烧过月亮在山间积雪。  现在,你是无比的忽然,  与一枝山桃发芽它的旧日。  所有被拍打而起的灰尘,  飞舞于栖居着人间关隘的被子。  翻出少年衣物,溯游从之,  线头曾连起过你的几个春天。  今天下午陽光很好,  直到黄昏一丈长。此时  拍打布料,差不多就是乡音。  苍蓝色的落日楼头
期刊
当代“南京作家群”,作为一个文学现象,近年来引起了读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果仅仅是从创作的表层现象上对这一文学群落的总体特点进行泛泛而谈,或者主要是罗列一批批作家名字以证明这个群体的庞大阵势和影响力,未免显得过于笼统,也容易不得要领。在文化诗学的视域下考察当代“南京作家群”,对其美学表征、叙事特质、价值选择等诸个层面进行系统挖掘,无疑是深化这一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让当代“南京作家群”在文学界充分建
期刊
中国编剧  剧本搁浅在分流的河道上  我是老水手了,清楚地知道  向右  顺着这条船固有的航向  会是无比奇美的风景  就如现在的主人公  他一旦进入了逐利的  人性自慰暗道  有什么样庞大的神迹  才能点亮他内心公义的光亮  扭转这抛物线般虚妄的人生呢  但是老水手呀  我对自己说  你必须这样做  你要摇好资本的桨橹  在两岸拿着枪瞄准你的眼睛之下  把船航行于布景而非風景之中  你除了要扳过
期刊
“八·一三”事变前夕,日本在乡军人会上海支部大批青年官兵毫无预兆地出现在江湾镇外围,号称进行春季野外演习,指导部成员安田少佐神色慌张,站在公共租界以外的一处混凝土机枪台工事上,他目之所及是头戴钢盔的假想敌方,打白旗的乡军及陆战队队员,紧靠杨树浦路北侧,而左右延长两英里的拥有山炮、装甲车的本部,则以国旗表示。更远处,市郊成排炊火催生的白烟错落地浮在天际,如五年前在 “淞沪停战协定”划定的中国非驻军区
期刊
1  刚刚我又想起一件事,有一年冬天,夜里,我顶着大雪从城南往城北去。好不容易拦到一辆出租车,司机问我,去哪儿。工人新村。司机回头问车后排的乘客,一个中年人,我记不清他的样子,也忘了他做何表态。司机又问我,绕路,你走不走。走!我拍拍身上的雪,拉开车后门,一下扎进出租车的后排座椅,我头一次发现它的低矮,而我可以把自己埋进靠背里。  我感觉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很健谈,车一开动,他就一边打方向盘
期刊
小物件  我打开沉默的抽屉  暗红的表情有苍老的年纪  针头线脑中没有糖果  而小物件们在争相说话  妈妈的世界里没有商店  她的巧手是一座工厂  红鞋是月光的针的累积  可惜我的哭声没有接住  樟脑味道打开一个孩子的神经  眼前和想象,将贫瘠的美  拉近并推远。世事繁复  要妈妈一次次的细心。万物  琐碎,快乐需耐心缝制。  比遥远更遥远的记忆  比小更小的悲喜  它们醒目,又悄悄暗去致青年  
期刊
记忆  记忆某个地方曾与我亲密  我只要它的热闹,黑暗与贫穷  都与我无关,像极了某种主义  只喊得像只发情啼血的乌鸦  把新闻旧文,翻滚着炒熟  囤积起来,装在魔术帽子里  随时变幻戏法,被警察带走的  只想坐在被封摊位前的老伯  关进那道门,安全得无法再抱怨  河边久不开花的柳树失恋了  像诗人躁动的心也最终关上门  尽说些无用的傻话,他幻想  与云彩滴下的酒,孕育自己孩子  这样,再陌生的地
期刊
1  姚琪琪和我一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张巍不在,家里就剩我们两个,总得找些话说。她喝了几口我给她冲的豆奶说,姐,你家隔音不太好,楼上能听见你家说话。我不相信,一般只有楼下能听见楼上的动静,不该倒过来。可姚琪琪眼睛始终往上,说,我刚才一直留神听,你家楼上绝对有小孩。我说,楼上四户呢,应该有。她说,刚才有人往地上撒玻璃珠,可准了,就等咱俩说话时候撒。不说不撒,这会儿可能往回捡呢。  姚琪琪跟我得有十来
期刊
乡晚  从烛芯扯去火,晚年将满的瓶  不会在医院结束。饮食的烟气  已经消散;派出那语调像歌唱的男孩,  对她说:曾祖母,到了吃饭的时候。  而扯去火苗的手花枝般探出,抓住它  抓住半是消逝在海中的锚,不假思索。  你递去年轻的力气,她从未轻如今日,  右手仍能持火,皮肤却完好地脱落;  你说不出话,手捧去冬的手套。  我不过是个说话轻盈的男孩,  不知道是否该失声尖叫。这是暮春的傍晚,  另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