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提高后进生的语文素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普九”教育以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精神支柱,人们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的奋斗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从教育的对象看,天赋优良者甚少,秉性一般者居多,由于个性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学习语文的差异。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缩小差异、克服差异,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提高后进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后进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后进生的语文素质表现及其心理特征
  
  1、素质表现
  (1)“听”的方面。听课时不能完全投入,走“神”现象不断出现;只喜欢听情节生动的“故事”,不喜欢听理论性质的分析;不能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悟性差,“举一隅不能三隅反”。
  (2)“说”的方面。这类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喜喳闹,不善于正面提问,回答往往不能对“号”;口述问题没有头绪,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沉默寡言,对身旁的人和事少于观察,少于发表意见。
  (3)“读”的方面。不能按要求朗读课文,经常漏读、错读字、词;不会断句,更读不出规定的语气;口齿不清,吐词不畅。
  (4)“写”的方面。作业书写不规划,不整洁,字迹潦草;语言储蓄少,思维断路;不喜作文,抱怨作文,以至胡乱交卷逃避作文。
  2、心理特征
  语文后进生由于缺乏健康的学习心理,影响了潜力的发挥。其基本特征是:冷漠语文,厌恶语文,畏惧语文。究其原因,有如下障碍:
  (1)兴趣的障碍。后进生的兴趣障碍,在于语文的花功量大,提高率低;教法陈旧,淡乎寡味。因此,学生转而攻“他”。如果教师指导无力,极易造成“文跛”。
  (2)需要的障碍。学生的社会接触少,对语文学习需要的机会少。当代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简略了许多程序,对语文学习无疑是一种挑战,又是语文教学必须改革的警号。
  (3)效果的障碍。“花了大量的功夫,语文成绩还是不满意,数学么,听课、作业‘看好’,八九十分稳操”,学生如是说。的确,提高语文效率不是一件易事,即使是高考,也很少听说“文科状元”是满分。
  (4)社会生活意识的障碍。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们的意识,“学好数、理、化,找钱遍天下”,“为人不学文,打工也能找大钱”,这诚然是学生学习心理的一大障碍。
  
  二、提高后进生语文素质的途径
  
  1、从人格入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消除障碍
  培养主体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将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绝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要指导学生培养、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意志,消除各种障碍心理,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教学要努力做到科学化
  首先,要循序渐进。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地往复,形成能力。我们不妨从简单的、低级的开始,由浅入深。比如:先释词,再造句、连句、成为段落,最后构成篇章。其次,要归真返璞。语文源于生活,依赖社会生活而发展,要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能离开课本的尽量离开课本,能离开课堂的尽可能走出课堂,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联系。再次,要教学生得“鱼”而不忘“筌”。所谓:“筌者,鱼之所捕也,鱼者,筌之所获也,因鱼而为筌,为筌而得鱼也”,方法和效果要相统一。
  3、努力使学生的知识“上网”
  逐步“习得”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新知识“上网”,并与旧知识“联通”形成知识结构,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第一,要给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不能一味地追求“考点”、“题点”,要使学生形成“语文知识树”,这棵“树”一旦成形,从“树”上摘取“果实”也就容易了。如果“讲读课文”只讲“点”,“自读课文”点也不“点”,学生很难获得系统的知识。第二,扎扎实实练“双基”。“普九”教育教育重提这个口号,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提高后进生语文素质的一条重要措施。第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实践的内容越广泛,释放出来的知识就越丰富,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对语文学习的情商就越高。“上网”的知识发生“联通”,作用于实践,循环往复,向上一层面不断发展,学生成才,指日可待。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集中表现为“情商”的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而不是人品的差。因此,任何歧视、排斥后进生的做法都是违背当代教育原则的,要提倡爱护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积极性,为后进生服务。马克思当年在论述无产阶级革命时说过: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天然尺度。现在,我们也可以说:提高后进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显著标志。
  (作者单位:408203重庆市丰都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已近四年,教师的素质已经遇到了挑战,他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目前,对校本教研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匮乏、教师观念滞后等是制约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各级教研机构和学校要切实落实有效措施,做好校本教研。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程 改革 制约因素 有效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铺开已近四年,广大教师在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潜能的一类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学工作并列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轮子”现代教育将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使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积极认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材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1、体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
期刊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虽然这话有些武断,但也不无其道理。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因为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一级负责人,是学校管理体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领导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又是学生的导师和朋友,是师生之间的协调者。班主任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全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
期刊
教师作为学校工作中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离不开与学生正面接触,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良行为的学生。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管理好一个学校的一种办法。在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个性品质,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之成为符合社会、政治、道德要求的有个性的社会成员。在教育过程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性”要摸透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加强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愈来愈激烈的挑战。为此,探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和谐社会构建的成败。因此,我们认为要走出对德育认识的误区,促进德育内容的融合,拓展德育时空,加强师德师风
期刊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完成,都来自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活动过程在本质上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就构成了教学的全部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何界定教师的角色,摆
期刊
怎样上好作文课,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经常思考,也是语文教师经常头痛的问题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经过认真探索,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其他语文教师评改作文的先进方法,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抓作文综合评改中入手,
期刊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成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班级建设培养出人格健全、品质良好、有理想、有追求、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的积极人才,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问题。我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成功教育思想,以树立信心为中心,以激励为手段,以学生个体的变化进步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我有以下体会:    一、了解、关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自己固有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一、加强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务实“基础”的前提下,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教学中必须坚持“加强”。  1、加强基础教学  加强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准确,完整地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全面完成《大纲》所规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