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前提,在如今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改革当前教学模式,从现实条件出发,根据教材,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创设 教学情境 现实性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04-01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咽下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1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情境的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2 “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情境的趣味性”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基本点之一
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例如,教学《合并同类项》时,可以设计“学生数水果”的游戏:上课前教室准备好各类水果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来数,学生的参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初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而初中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
3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强调情境的现实性”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基本点之二
情境的现实性要求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对于喜闻乐见、经常遇见的现象和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更易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认知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或具体事例,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却大多是间接呈现的,不像“生活数学”那样来得直接。因此,引导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数学间接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例如:我在教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这一节课的时候,我运用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天,小丽和吴娟到一个商店准备给今天要过生日的肖华买生日礼物,选了半天,她们俩最后决定买相框送给她,在里面摆放她们三个好朋友的相片,为了保证相框摆放的美观性,她们选择了矩形的相框。于是小丽说:我们要买一个矩形的相框?商店的老板说:我的相框肯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是不是矩形你们就自己判断吧!这时她们两个犯难了,请各位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帮她们!”通过这样的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去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的情境能够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问题、经验进行探讨、总结和升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充分明白“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4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中心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既有适当的难度,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东拉西扯”,游离于目标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一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总之,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设 教学情境 现实性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04-01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咽下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1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情境的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纲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2 “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情境的趣味性”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基本点之一
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例如,教学《合并同类项》时,可以设计“学生数水果”的游戏:上课前教室准备好各类水果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来数,学生的参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初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而初中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
3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强调情境的现实性”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基本点之二
情境的现实性要求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对于喜闻乐见、经常遇见的现象和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更易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认知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或具体事例,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却大多是间接呈现的,不像“生活数学”那样来得直接。因此,引导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把数学间接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例如:我在教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这一节课的时候,我运用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天,小丽和吴娟到一个商店准备给今天要过生日的肖华买生日礼物,选了半天,她们俩最后决定买相框送给她,在里面摆放她们三个好朋友的相片,为了保证相框摆放的美观性,她们选择了矩形的相框。于是小丽说:我们要买一个矩形的相框?商店的老板说:我的相框肯定是平行四边形的,是不是矩形你们就自己判断吧!这时她们两个犯难了,请各位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帮她们!”通过这样的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去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的情境能够充分利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问题、经验进行探讨、总结和升华,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充分明白“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4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中心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既有适当的难度,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东拉西扯”,游离于目标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一要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总之,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