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学院对外师资培训的办学特色述要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美国哈特兰德社区学院与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联办江苏省骨干教师双语教学美国培训项目的运作情况,以及在服务受训对象、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文化宣传方面的办学特色,提出了社区学院对外办学对我国高等職业教育招生、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启示。即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及手段;从教育教学细节入手,全面服务受教育对象;正视高职生源减少现状,培养全球视野;着眼于本土元素,宣传中国文化和校园文化。
  关键词:社区学院;对外师资培训;办学特色;美国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项目编号:苏教师〔2014〕23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335教改教研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苏牧〔2014〕71号);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YB070)
  作者简介:肖健,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师教育管理与培训;通讯作者:胡新岗,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务、师资管理;李永,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药学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6-0077-04
  美国哈特兰德社区学院地处伊利诺伊州中部的小城布鲁明顿诺茂市(Bloomington-Normal),是一所成立时间尚不足三十年的公立两年制大学。该学院不仅提供职业技术课程,而且提供转学课程,招生范围为车程一个小时辐射区域内的生源,学生可以进行各种需求的学习。该社区学院与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联办江苏省骨干教师双语教学美国培训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2015年暑假,作为该校的短期国际学生,笔者一行来自江苏省十五所高职院校的四十多名教师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亲身体验了该校的培训项目的运作过程,并通过课程教学和社会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地学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及英语培训等内容,认为其办学特色鲜明,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及各类短期培训项目的开发有较大启示。
  一、哈特兰德社区学院对外师资培训的办学特色
  (一)贴心的人本化服务意识
  该社区学院的服务很到位。学员每人一个房间,有写字桌椅、衣柜,合用厨房和卫生间,厨房的冰箱里备了不少食物。每个房间的门上都贴着学员本人的照片,桌子上放着培训的日程安排表等诸多资料,用文件夹夹着,包括有同行学员的照片和姓名;美方培训主讲教师、服务老师和学生的彩照、姓名和电子邮箱;学院地图、当地地图、公交车运行图。此外,还有笔记本、笔、学员的学生卡和出入宿舍的门禁卡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方提供的所有学习用品上都标有学校名字和校标。在正式开课前,安排了三天时间,向学员介绍所发手册中的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带领参观校园、学校所在城市的市区,带领学员去当地超市购置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参加迎新早餐招待会,给每位学员一个账号并安排电脑登录并熟悉该校的网上资源尤其是blackboard系统的使用、介绍英语阅读室和分班前英语考试。在随后的培训课堂上,学院专门配备了两名优秀的华人翻译,不仅切实解决了团队中一些英语基础薄弱教师的听课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双方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在培训结束后,学院还安排了意见反馈环节,收集学员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待后期改进。同时,学院还专门给每个学员发放了一个拷贝每次课的学习资料的U盘、一本精心制作的有关大家学习及社会考察的专题相册。每位学员在回国后均不时接收到该校的招生宣传和调查反馈邮件。
  (二)严谨的针对性课程设置
  课程安排是每周上五天课,上午的内容一般以讲座的形式呈现,安排有一到二个主题(美方称之为workshop),合计安排了29个workshop,涉及到的主题有:文化差异、课程标准制订、学生学业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学生学业辅导、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同伴教学和大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辅导小视频的制作、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适用学习法、学校教学评估、学校教学文件审定与评估委员会介绍、美国社区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该校教师评价标准及职称晋升机制、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等;下午的内容是英语学习和美国文化课。[1]每晚安排有两个小时的英语个别辅导和答疑。此外,学员分组走进美方学生课堂,进行了4次随堂听课,并专门安排了听课后的面对面讨论交流会。培训课程安排贴合学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身份,针对性强,对于促进学员专业发展及开展对外双语教学很有帮助。
  (三)鲜明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哈特兰德社区学院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养成,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这也是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资料,所以,该学院的每名教师都需要不断思考、践行、修订自己的教学理念,思考如何针对课程特点、学生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该学院教师会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养成,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知识迁移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性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查阅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灵活地获取知识。学习者课堂参与度高,自由充分表达意见和想法。教师经常引导学习者对自己的讲解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师生的相互讨论、交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2]
  (四)丰富的趣味性教学方法
  哈特兰德学院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注重体验、注重具体分析。教师除了传授教学内容以外,很大的精力和工作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讲案例一般都来自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生活经验,内容生动、分析透彻,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实际的参考价值。教师授课一般从提出问题开始,重视鼓励学生参与,时常有热烈的讨论,因而,课堂气氛十分轻松与活跃。在课堂上,教师或学生都会经常性地发问,有些问题是启发思考式,有些问题是用来检验教学效果的,而教师极少针对具体问题给出“标准答案”,学生上课时会问到“答案是什么”,教师们往往回答“我不知道,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理论,倡导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对同一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学生三五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方便课堂活动的展开。课上教师会及时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在教师管理和控制下,这种集思广益的讨论和讲演使得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获取其它的知识和信息。教师会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安排一些丰富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体验并总结出学习结论,这些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先进的适用性教学设施
  哈特兰德社区学院拥有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电脑,随时可以上网。教师经常会布置一些任务或课题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资料和完成这些任务。该学院有一个公共网络教学平台叫blackboard,非常好用、实用。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去以后,里面有每天的课程安排,教师会把所有的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讲义、PPT 等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学习,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作业交给教师,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非常便捷。成绩的评定也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此外,“clicker”的运用也大大方便了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用“clicker”选择自己认为对的答案,教师能直接看到学生对该问题有没有理解。该校已经完全覆盖免费无线网络,任何学生的电脑都可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帐号,连接到Internet 并访问校内的所有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便利。学院对学生免费开放所有实验室,图书馆的计算机学生也可以免费使用,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都会给一个帐号,通过这个帐号,使用终端服务就可以像使用自己的计算机那样保存自己的文件数据。[3]
  (六)全面的本土化文化宣传
  本次培训,美方充分展现了浓厚的推广本土文化的宣传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设置上有专门的美国文化课。该课学员每周上两次,每次时长90分钟,内容主要是关于美国历史、自由的概念、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美国民主、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美国选举、公民权利、政府的角色、枪支管理、政治中的科学和宗教、毒品之战等。(2)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介绍安排了两次讲座。(3)美国社会考察活动。校方利用午休、晚上或周末时间安排了多种社会考察活动,如将学员分组安排到该校董事长、副校长及院系主任等家庭赴宴作客,并与美方家庭及其亲朋好友交流;还安排了如在校园附近钓鱼、郊游远足、与当地人一起观看国庆烟火表演和棒球比赛、特色餐厅聚餐、参加当地艺术节、参观美国伊利诺利州国会大厦和林肯纪念馆等一些名胜等。通过多种途径让中方学员能够全方位领略美国本土文化,增进双方文化交流与认同。
  二、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启示
  以哈特兰德社区学院为代表的美国社区学院的此类培训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其国内生源不足的问题,而且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无论是在全日制学生的培养方面,还是在开展师资培训及服务培训对象的招生渠道、细节安排和培训内容等方面均有着借鉴意义。
  (一)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及手段
  对于各类不同性质的培训班的学员,高职院校不仅应该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而且应该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或培训效果。(1)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契合学员的需求,例如,对于师资培训班的学员,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于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的培训,教学应强化技术操作等。(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安排上应多样化。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学员,在教学方法、手段的安排上应与全日制学生有所区别,多采用案例式、小组讨论式、任务驱动式、PBL式和Presentation等多种教学方法,少采用满堂灌输的纯讲座型教法。教学手段方面也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PPT多媒体、视频、微课等教学手段,多注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以及与学员的电子邮件的沟通。
  (二)从教育教学细节入手,全面服务受教育对象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而言,无论是从开展的各种培训项目上还是从日常的常规教学上来看,与美国社区学院所提供服务的细节上相比较,还有提升的空间。(1)应尽量向学生或学员公开相关教学文件。如对于长达数月的培训项目而言,在学员到达学校的第一天,就应能够获得详细的培训日程表。在培训结束后,能获取电子版的教学内容,以便学员后期的复习;在日常教学中,国内高职院校也应做到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向学生公开,应有专门的学生版的授课计划,具体到上课的日期、时间、地点和内容;课程标准中也应规定本门课程详细的考核方法,如出勤、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的口头报告等各占多少比例。(2)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周到服务。比如,可对听力障碍者提供专门的手语志愿者参与到课堂;给视力障碍者提供专门的大号字体的考卷;教学区楼道上可提供桌椅以供等待上课的学生坐着看书或是休息;为短期培训学员办理临时借书证,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4]此外,对待学生及各类培训人员,更多的应该是热情的引领和服务,而不是严苛的管理和枯燥的说教。
  (三)正视高职生源减少现状,培养全球视野
  随着我国高中毕业生的持续缩减,高职常规生源不断减少,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持续存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美国社区学院给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国示范高职院校的启示就是,应该高度重视国外生源和短期培训生源。[5]比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农业部“走出去”方针和江苏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政策的指引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5所国示范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对华友好国家中,利用当地中方企业、华人华侨和使领馆等多方力量,广泛宣传并大量招收留学生以弥补国内生源不足的现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各种短期培训班,例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退伍军人再就业培训班、基层单位技术人员提高班等,通过大量非学历短期培训提高办学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培养,这样才能使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该重视继续教育师资的培养,培养一支本市、本省甚至全国都闻名的讲师团。[6]   (四)着眼于本土元素,宣传中国文化和校园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各地特色鲜明,对国外的人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沉醉其中。因此,在对留学生的培训上,应该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特色、当代社会结构和发展、高职院校所在地特色文化、本校特色文化等。[7]如课程可包括传统书法、中华武术、唐诗宋词、烹饪、酒、茶、民俗文化等内容,也应包括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介绍以及现代职教体系介绍等内容。同时,还应安排一定学时的社会考察活动,让学员能够亲身体验国情,真正地了解、认同中国,回国后能够主动宣传中国文化,鼓励他人到中国来学习深造。此外,各高职院校都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受教育对象传输,让其熟悉学校、融入学校,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代言人。因此,在对留学生、各类短期培训生和全日制学生的教育中,也应涉及到本校的校史和积淀的校园文化,这是本校的魅力和独特性所在。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現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尤其是国示范院校应该在国家相关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放眼全球生源,让高等职业教育敞开门、出国门,走出去、请进来,立足于本地、本校和中国文化特色,精心围绕需求设计教育培训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从每位员工做起,从细节做起,做好留学生及各类受教育对象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志伟.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理念及技术流程简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72-76.
  [2] 金炳雄.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5(9):94-97.
  [3] 王官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发展路径研究——美国社区学院大众化特征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6):54-58.
  [4] 程光富.美国社区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做法与启示[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37-140.
  [5] 强伟纲,朱宇波. 美国社区学院招生政策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36):99-101.
  [6] 许进.温哥华社区学院PIDP 课程项目对高职教师培养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93-97.
  [7] 王家莲. 美国社区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借鉴价值研究[J].职教论坛,2015(18):92-96.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间离”不仅是进行戏剧革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是构成“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要素之一。职业学校译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间离”手法分析学情、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掌控课堂、反思课堂,从而释放并提升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力。以《神的一滴》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间离”打造译文阅读课堂,释放提升译文阅读课堂学习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译文阅读;课堂学
期刊
摘 要: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服装结构制图”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将课程知识融于任务实践中,使任务之间知识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将学生按照其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等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利用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微课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省道确定与省道转移”为例,从思路、背景、目标、策
期刊
摘 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应当形成四点共识: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统领;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有效融入;课程评价、教书育人两者都要“硬”。同时,结合“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知识和能力点,提供了有效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的品德、为人处世、团队合作、创新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识思考;思政案例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拥有多种生源的学生已是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在人文素养状况、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为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管齐下的实践和努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生源多元化  作者简介:徐玉华,女,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期刊
摘 要:将高职院校置于书院制背景下,就其如何充分发挥书院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模式,即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活动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书院制  基金项目: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5)
期刊
摘 要: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日常教学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至关重要的课题。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的实施路径需要从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培养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考核方案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与专业相符合的职业素质。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微课、MOOC、手机移动终端等各种教学平台不断走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因之提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教师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应用水平也不够,形成大量的“伪信息化”教学现象。通过案例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伪信息化”教学现象的成因,从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中职;计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实现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进站(企)锻炼、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助企兴农服务、职业素质拓展等“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动物医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动物医学类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省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宗旨,课程衔接是落实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衔接的核心载体,课程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理论基础——职业带理论的哲学解读,阐释了中高职教育中的技术应是产业技术,其知识应是产业技术知识。根据产业技术系统的实体要素、智能要素和工艺要素及产业技术知识系统的实体性技术、规范性技术和过程性技术知识构成理论,分析了上述要素升级选择是中高职衔接课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视角分析学生、教师、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剖析企业生产性与高职院校教育性、企业收益与高职院校教学效果、企业产品更新与供应链管理的延滞性三对矛盾,聚焦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中的冲突,进而提出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协调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多元利益主体  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