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狗”的类词缀化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时期,“狗”类网络新词大量出现,不仅构词潜力大,生成能力强,而且结构类型个别化,语义类化,范畴转移。通过对这类词构词规律的探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对“狗”的类词缀化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狗”类词缀形成中,主客体之间的象似性及其主观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网络新词语“狗”;类词缀;认知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124-02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从认知角度看‘狗’的类词缀化”(项目编号:YJSCX19ZC03)。
  在网络时代,不同于传统的构词方式,“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1]日益明显。“狗”类网络新词语是“词语共时的动态运动形式在原有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制的新成分”[2];是以“X狗”为形式;以“狗”为共同语素构成的具有类化意义的派生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受制于人类的认知,“狗”类词缀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与人类认知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从认知视角探究“狗”类词缀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一、“狗”类词缀的特点
  从结构类型来看,“狗”类词缀新词语是以“狗”为“模标”,形式上以“狗”为关联形成的网络新词[3]。这类网络新词与“狗”构成的基本词相区别。网络新词“X狗”结构中,“X”是作为词根语素的,是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义构成的基础部分,去掉“狗”后,中心意义不变。“狗”作为构词成分附加在“X”之后,不能离开具体的派生词单独存在,位置固定,具有定位性。相比之下, “哈巴狗、黑毛狗、狼狗”等基本词的结构主要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根据句法结构规则组合在一起的,两个词素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其中,“X”是修饰成分,“狗”是被修饰成分,不能被删除。“哈巴狗”一类的词可归纳为定中结构,而网络新词“X狗”在一定程度上不可以归纳为上述结构类型,属于“词根+词缀”的结构,用王洪君[4]的话来说,这类词具有“结构类型个别化”的特点。
  原型理论认为范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语言中词和词缀这两个范畴的原型样本和中心样本是清晰的,而处在边缘的类词缀样本区别度不高,和词、词缀都有边界不明的地方。实词义的“狗”,原型样本和中心样本是明确的,即较为常用、形式简单的基本词“狗”。如“黑毛狗”一类的词语,“狗”的意义实在,指犬这种哺乳动物,意义可以通过“黑毛”和“狗”简单相加而成。而“狗”類词缀不是中心词根,也不同于具有标示词性作用的词缀,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渡成分,其意义是两部分意义的融合。如“考研狗”中“狗”相比实词义的“狗”已经趋于虚化,是在“隐喻”联想的认知机制下,通过类推作用形成的一种以原语素“狗”的某种语义特征为外延进而扩大后的类指义,即指“表某些人”的类化义。“狗”类词缀的语义虚化特点,符合苏宝荣、沈光培[5]所讲的“类词缀的意义标准——类化”。
  谈到类词缀的功能,王洪君提出新生类推潜能强是类词缀不同于词缀的重要特点。从数量上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单就“X狗”这一格式下,BBC语料库中就有39478个,除去重复和非新词语,“狗”类词缀构成的词语有500多个词,可见类词缀生成能力很强。从适用范围来看,最初“单身狗”的出现,只是用于第一人称自嘲使用,后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逐渐用于对单身这类人的称呼。在“X狗”的格式框架下,由表示一类状态(单身狗、恩爱狗等)发展成某类群体(加班狗、高三狗等),后类推产生出大批量新词,如表示职业、关系、星座、性格、作风等(会计狗、追星狗、天蝎狗、懦夫狗、抄袭狗等)都可以用于这个格式框架中。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以“X狗”的形式形成具有相同类词缀标志的词族,会随着使用领域的扩大而不断壮大。
  综上所述,“狗”类词缀具有结构上的粘附性、定位性;语义上的虚化性、模糊性;功能上的能产性、类推性的特点。符合沈光培先生[6]所提出的界定类词缀的三个标准。
  二、“狗”类词缀化的过程
  “狗”的类词缀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具体体现在下面三个阶段。
  (一)名词范畴的“狗”。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是从基本层次范畴来认识事物、理解世界的,范畴的基本层次依赖于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能力。这一范畴层次具有经验感觉上的完整性,心理认识上的易辨性,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等特点[7]。当提及“犬类动物”范畴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狗”即“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的哺乳动物”这一原型样本。这表明,最初“狗”是客观存在的动物,是表实在意义的名词。它日常频繁使用,与其他范畴容易区别,属于名词范畴“犬类动物”的基本层次。由于“犬类动物”种类很多,因此构成很多以“狗”为中心语的名词,如“哈巴狗、狼狗、猎狗、狮子狗等”,这类词语都是“狗”作为词根语素,所构成的范畴是“狗”这一基本层次范畴的下义范畴,凸显了“狗”的具体属性。
  (二)范畴边界模糊的“狗”。新时期,网络媒体催生出“狗”的新用法,最初有三种类型:“X狗”“狗X”“X成狗”。综合来看,“狗”的位置不固定,有前有后,可以做中心语、修饰语、补语。语义上,这三种类型中“狗”都转变为指某类人,所表示的范畴都不是动物范畴。如:“追星狗” “狗粮”“累成狗”中“狗”失去了原来的实在意义,所含范畴指向人,贬义色彩淡化,暗示着某种自嘲调侃的意味,可以将其看作是动物范畴和指人范畴的边缘成员,语义界限模糊。功能上看,网络新词语“狗”的构词能力很强:“X成狗”中“X”可以由形容词填充,也可以由动词填充;“狗X”中“X”由名词或动词充当;“X狗”中“X”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我们可以把表示动物范畴的基本词(哈巴狗)看作是典型性较高的成员,它具有与其他成员相区别的典型特征:可以做主语,可以构成“狗”的下位层次范畴,语义实在。而新词语“X狗”“狗X”“X成狗”是典型性较低的成员,与动物范畴的其他成员有较少的共同特征,与相邻的指人范畴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处于边界不明的范畴中。   (三)类词缀范畴的“狗”。随着“狗”类网络新词语的使用,“狗”的指人意义得到深化,“X狗”的使用次数最高,使“狗”的范畴得到进一步的确定。陈昌来[8]指出指人语素在流行中发生的类词缀化倾向的动因在于框填,因为它负载了某种流行语义,扩大组配范围就是扩散的最佳途径,而具体的方式就是以某一指人语素为框架进行替换和充填。就“X”的填充来看,不仅有名词性成分,动宾结构,还有形容词性成分。组配范围扩大,功能上表现出极大的构词能力和生成能力。语义上,“狗”负载了自嘲的流行语义特征,由实到虚,指称人的意义,贬义彻底消失。网络用语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简洁却表意形象生动,“X狗”以形象的比喻表述了当下人们的状态,不仅表意清晰,而且带有形象色彩和自嘲附加义,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为“狗”的类词缀化提供了很好的语境。相较于前一阶段范畴边界模糊的“狗”,到这里,“狗”成为构成新词的类词缀,属于“类词缀范畴”。
  三、“狗”类词缀化的原因
  语言形式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内在的认知机制,语言事实与人类经验有理据性的联系。“狗”类词缀化过程中概念意义发生变化,范畴转移,都与人类认知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 “狗”类词缀形成过程中,“哈巴狗、狮子狗”等所构成的动物名词范畴转变为“单身狗、加班狗、追星狗”一类的指人类词缀范畴,主观化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人们总是拿“狗”的代表性特征来类喻人的某种相似特征,表达中常常带有人的烙印,构成“像狗一样……”的语义特征,这样“狗”就“由表示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非认识情态转变为认识情态,由自由形式变为粘着形式”[9]。如“加班狗”指生活在快节奏的企业圈层中因背负巨大生活压力,不得不熬夜加班赚取外快的青年职员。“加班”一词说明了这类人的职业属性,是“辛苦、工作时间长、地位低且受制约、工作繁重”的。“狗”需看家护院且受制于人,在与“加班”一词结合为“加班狗”后,“狗”的辛苦劳累义被激活,并整体转移到和“狗”类似的加班一族身上,加班人群用此词语来自嘲自身的“辛苦”。这样“狗”由客观意义借用来表现人的主观状态,表达人的认识情感。
  再者,语言结构的横组合上符号和符号之间存在象似现象,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也存在象似关系。“狗”类词缀形成过程中,“哈巴狗”一类的下位层次词和“考研狗”一类的网络新词之间在语符的构成结构和意义上有着象似性的关系。“哈巴狗”和“考研狗”结构象似,都是“狗”作为词尾构成“X狗”的形式,可能是前者为“考研狗”等新词语做了结构模式上的准备,使其可以在相同形式框架下填充不同的成分组合成词。意义上,两种类型的词语之间有概念上的相关性,即人和“狗”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隐喻生成。
  总的看来,外在客体和认知主体的象似性是“狗”类词缀化的基础;主观化因素的介入是“狗”范畴转变的重要条件;认知角度对“狗”类词缀的产生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1986,(4):93-98.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14-215.
  [3]王静.“狗”类网络新词语多角度研究[J].学语文,2019,(5):89-92.
  [4]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5):3-17.
  [5]苏宝荣,沈光培.类词缀的语义特征与识别方法[J].语文研究,2014,(4):6-10.
  [6]沈光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109-113.
  [7]王寅.認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50.
  [8]陈昌来,朱艳霞.说流行语“x党”——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J].当代修辞学,2010,(3):64-70.
  [9]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王静,女,山西长治人,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语法。
其他文献
【摘要】 青春偶像剧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媒介,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多方面的影响,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人生、审美价值观。但同时其中包含消极的消费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拜金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也在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消极影响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不利影响。为此,本文从社会现实出发,探讨了青春偶像剧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以疏导,从而减轻青春偶像剧在青少年价值影响方面的负
期刊
【摘要】 《简 · 爱》是关于女性描写的著名英国长篇自传体小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简 · 爱》中关于女性描写的语言外部特征与表达特征,希望进一步挖掘其文学价值与语言魅力。  【关键词】 《简 · 爱》;女性描写;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18-02  《简 · 爱》描写了女主人公简 ·
期刊
【摘要】 米芾书法与其山水绘画在形式与构成上具有“统一性”关系。米点的皴法将自然景致的趣味性与书法的抑扬顿挫相互融合,通过水墨在纸上的渗透彰显了“以书入画”的笔墨语言;米芾将书法笔意加之绘画中,使绘画创作看起来更加细腻,在书写方式的配合下,营造视觉效果上的变化;在绘画中追求黑白对比关系,书法中追求的错落有致,都源于米芾所推崇的“平淡天真”的性情流露。  【关键词】 米芾;书法;水墨山水;统一性  
期刊
【摘要】 孝文化是倡导人们修养品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千百年来在中华各民族间传承和发展着。云南彝文碑刻作为一种实物史料,记载了诸多的孝道行为,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探究,分析孝文化内涵,包涵孝之以聚、孝之以德、孝之以礼等,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感恩教育及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彝文碑刻;孝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人的地位高于一切,人的价值不是存在,而在于思考。这是美籍生物学家路 · 冯 · 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于1968年发表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中的一个核心论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工业化时代前期全球面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生产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局面中如何应对复杂局势,如何提升人的地位,如何体现人的价值的问题。专
期刊
【摘要】 《霸王卸甲》是我国具有影响力的琵琶传统武曲之一,乐曲以史实为创作背景描述了楚霸王项羽在公元前202年与汉高祖刘邦在垓下爆发的楚汉之争的情景。本文以刘德海先生改编版琵琶谱为例,从悲剧性审美视角出发,对乐曲《霸王卸甲》进行演奏意境分析和悲剧性审美解读。进而,加深对乐曲《霸王卸甲》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对乐曲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 《霸王卸甲》;悲剧性;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632
期刊
【摘要】 客家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本文以梅州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重点探讨分析了该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并以此为基,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科学性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顺应心理动机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亚裔影片《摘金奇缘》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增進观众对影视作品深层思想的把握,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进而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更好地推动日常交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于文艺作品的探索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小品也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文艺形式,同时我国在小品剧本创作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先阐述了小品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小品艺术的创作理念,分析了小品剧本创作的基本流程,同时还探索了小品剧本创作的核心控制要点,最终从多个角度探讨
期刊
【摘要】 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体现,发展到现代社会,书法对人的艺术熏陶及良好品质的塑造,仍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而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书法大家有很多,但其中苏轼书法的特点极为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统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即便是在现代,苏轼书法作品不仅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也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珍品。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为今人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