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生创新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数学的主人。
  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发展记乙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使学生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因素,把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既要使学生提高智慧,又要使学生增进身心健康,把提高智慧和增进健康结合起来。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数学就是教学生学。主体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使这些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学材料,逐步让学生掌握“预习质疑”和“读教材、划重难点、圈关键词语、想含义、解法、规律、作习题、检查验算自学法。如在教“梯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一定义认真研读分析: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语?这个关键词语是什么意思,换一个词行吗?通过设疑、讨论、思考、答问,引导学生逐字推敲,使其读懂课文,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动手操作、善于创新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的尝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我们要十分注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并加速学生的思维流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如结合观察图形指导学生按顺序思考、逆序思考、求同思考、求异思考等。结合应用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综合思考、分析思考、多角度思考。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如通过说题意,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求同、求异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便是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对小学生来说,一本正经地像对成人那样传授知识,未免太呆板了些。“导入”一词,明显是“注入式教学”的前奏,何不使用另一种说法“创设情境”呢?
  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它当然可以起“导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着一个问题,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又如,“新授”改成“探索与讨论”,“巩固”换成“实践与反思”,“布置作业”表述为“练习与质疑”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获得更好的统一。
  培养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向老师提问题。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个内容时,让学生回顾全课,联系新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针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概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把这句话中的‘围成’说成组成?”通过摆学具,画图形进行验证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概念就不严密,就变成错误。因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除了三角形外,还可以组成很多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只有说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三条线段头尾顺序连结,才是封闭图形,反映出这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只能是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了问题,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如“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结论,它很难用旧知来引导,怎样才能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自己推导呢?我在教学时先借助演示,“有9个苹果,每4个装一盘,可装几盘?还剩几个?”列出了算式:9÷4=2(盘)……1(个)。接着:添加一个梨后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把梨的个数设为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等,会出现什么结果?
   9÷4=2(盘)……1(个)
  10÷4=2(盘)……2(个)
  11÷4=2(盘)……3(个)
  12÷4=3(盘)……0(个)
  
  根据上面一组算式,你们能看出什么?能得到什么结论?余数会不会出现4?这就是说,当除数为4时,余数只有0、1、2、3这四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里,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写出各算式并引导观察、比较,学生各抒己见。为突出重点,我对学生发现的某些结论有的放矢,终使学生知道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道理。这样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概括、探索中,发现了规律,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整体数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
  (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学区后石岗小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陷入一个“怪圈”:上课时教师勤勤恳恳、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  对于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大家早已形成了共识——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了更
期刊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创新是运用知识,变知识为智慧和能力的过程。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已经来临,人类又跨
期刊
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
期刊
提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课外阅读。目前,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堪忧。教师应从阅读兴趣的激发、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环境的营造诸方面花大力气,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策略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但是,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
期刊
一、问题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似乎不是那么令人乐观。记得医学界的一位朋友有一次向我诉苦:“我的女儿每次作文都能得
期刊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自觉地学习,把学习压力转化成学习动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则变成是有趣的活动,繁重的学习任务则变成他们的游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地快乐学语文。  因此,教学激趣艺术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它既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反
期刊
《语文课程标注》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强调了写作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只说不练”的假把式,要既说又练,要言传,更要身教,给学生以直观、实际的影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     一、做学生生活的忘
期刊
由于欣赏课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十分尴尬。曾经有欣赏课上成专业讲座、讲艺术家的故事课、幻灯片放映课、自习课等等。事实上欣赏课的关键是吸引学生参与欣赏,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因此我们只要抓住美术欣赏课的特点:①直观性② 质疑性③ 视觉性----- 不但难题不攻自破,还可“张扬”美术欣赏课的魅力。    一、运用欣赏直观性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美术欣赏课魅力    
期刊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  教学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往往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