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慢慢走欣赏语文的风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功课,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教育是慢的艺术,语文教学就更加需要慢慢来了,我们曾经打过比方说,学语文就像在煲汤,必须要慢慢来,才能入味。
  一、慢慢读,才会让营养积淀在生命里
  我们可以观察一种现象,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迅疾,这样的雨常常是来得猛烈,带着强大的破坏力,但是雨停了就会流走,对庄稼并无多少好处;而那些随风潜入夜的细雨,看起来慢条斯理,但是一夜过后,土壤却酥润如膏,大地上草绿花红。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她可以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启示。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为孩子选好了一篇美文,孩子如果急急火火就读过了,他们往往是记不住什么的,必须要带着孩子慢慢读,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吸收阅读的营养,慢慢养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那么该如何慢读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多读,熟读成诵
  把经典内容读过五六遍,读到开口就能背诵。经典的作品都是前人精挑细选的文化精粹,这样的文章极富营养,必须要细嚼慢咽,所以要舍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吟咏,反复品味,直到能够感情充沛地朗诵,能够熟练地背诵。语感的培养是先从背诵开始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慢读,边读边思
  慢慢读,把书读厚,把一句话读成一篇文章,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总是要停下来想一想,动笔来写一写。读书要有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思考、感悟、困惑都记录下来,越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了艰苦,越是会让自己对阅读的成果倍加珍惜。有思考地慢读的过程是精神参与的过程,是文章渗透进生命的过程。
  3.回读,重新体会
  蒋捷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阅读作品的体会便不同。所以读过的作品,放一段时间之后,或者放一两年甚至几年之后,还要回读,在阅读的旅程中,“故地重游”,会发现自己又有了新的收获。
  二、慢慢悟,才能让成长遵循自然的规律
  成长要遵循生命的规律。自然的生命,是有其成长的季节的。人也必须慢慢成长,揠苗助长会给人的生命带来莫大的伤害。
  对语文而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示的往往就是学生的成熟程度。语文的教学,常常有越界的现象,我们通常看到小学的学生已经在读初中的作品,初中的学生尝试做高中的阅读理解,感觉语文教学似乎没有明显的分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学生如果没有成熟到那样的生命阶段,他的情感就没有那样的丰富和深刻,我们如果强行把一些东西灌进他们的头脑,他们肯定是半懂不懂的,只会留下个“上大人孔乙己”般的印象,模糊懵懂,似是而非。
  慢慢悟,给学生留一点成长的空间。
  1.不随意增加教学的难度
  如果没有一个难度系数的考量,施教者随意增加教学的难度,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教育要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摘苹果,可是如果跳一跳也不能摘到苹果,那孩子就会产生沮丧感,就无法建立自己参与到学习中的兴趣和乐趣。
  2.给学生自我修正错误的时间
  生命都要经历一个从蒙昧到明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犯错误是难免的。犯过了错误之后,常常会对这个记忆记得更清楚。错误有时在所难免,教师不要试图让孩子避开所有的错误。要给他们一点走弯路的时间,虽然这样有可能耽误教学的进程,但是实际上,这段纠正错误的体验对孩子的生命成长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
  3.在活动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组织活动,带学生过一种属于语文的慢生活。一定要舍得时间带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其实是对孩子的情趣的培养,没有情趣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语文素养很高的人呢?古人如果不游山玩水,哪里会有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啊?如今的孩子,常常是从课堂走出就走进了辅导班,根本不接触外面的世界,语文老师如果再不设法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孩子们没有了语文世界的外延——生活,他们怎么去理解语文的内涵呢?
  三、慢慢写,才能让作品精雕细琢成大器
  笔者去过苏州的平江路,发现旗袍店里纯手工制作的旗袍都很贵。于是询问店主原因。店主说,纯手工制作的是艺术品啊,每一件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匠心,那是匠人拿宝贵的时间慢慢打磨的,岂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所能比的!后来一问,原来世界上的高级定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因为这样的作品是有灵魂的,需要大师们慢慢地把这个作品“生出来”,让他们可以有生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写作也是如此。“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捷才固然有,这样的捷才也必然是在平时就苦苦磨炼自己的写作功底的人,才会有令人羡慕的文学才华,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速成的东西即便能产生一些震撼,只怕这个震撼也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日常的写作,急不得,要慢慢练,把基本功打扎实。
  1.前期的观察要慢
  作家曹文轩说,写作首先要凝视生活。凝视,把生活中的细节全都捕捉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细腻生动,才能打动人心。我们看到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细腻,这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他们粗枝大叶,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细致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慢慢看,才能看出自己所写的对象的独特之处,才能让自己笔下是文章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
  2.写作时构思要慢
  一个急躁的人往往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古人写作前,常常是焚香静心,这样才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写作不是打仗,兵贵神速,写作是要走心的,要让灵魂在宁静里找到灵感,然后文思的泉水才会涓涓地流淌出来。
  3.完稿后推敲要慢
  唐朝诗人贾岛为了吟妥“推敲”二字,竟然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马上。这种对文字精雕细琢的精神,一直为后世所景仰。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他们为了完成一部自己满意的作品,都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这部作品,他们从不计算自己用了多少时间,这样的作品所以经得起千秋万代的考验。因为它绝不是浮躁的产物,它是一个人的心血灵魂的凝结,永远都有厚重的生命气息。
  在阿尔卑斯山谷有条大路,两旁的风景极美,路上有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慢慢走,欣赏啊”。语文教学的风景这么美,我们也必须要带着学生慢慢走,欣赏啊,让学生慢慢从生命里美好地走过。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监测地理国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部门的战略使命。城市扩张与历史变迁是地理省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城市扩张与历史变迁的目的就是利用历史地理空间数据,结合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数据,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反映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中心城区监测要素的变化趋势,并
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故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众多一线教师不断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浮于功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那些如歌般灵动的文字,如画般优美的意境,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需要背诵的任务和考卷上一个个面目憎恶的填空。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多拿几分,我们甚至总结出了所谓“古诗
应用RAPD技术分析疑肿瘤病人临床肿块穿刺标本。由于微量标本模板DNA量较少,采用不同方法抽提DNA明显影响RAPD扩增结果。通过比较热碱法、蛋白酶单管DA提取方法,发现微量穿刺标本用单管法抽提模
摘 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到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探索实践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走在信息前沿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不断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师生角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新课程改革以来,背景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被有意淡化,这也许是对传统教学中每每先字词,再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的程式化教学的反叛,但是,我们在对待背景材料时往往矫枉过正。不可
一、“懒语”之症“懒语患者”,在医学上一般是指这样的一类人:少言懒语,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对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这种“病患者”越来越多。这种
提问策略是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实现了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摄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问题,并且把握时机向学生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提倡多角度、多方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方法指导点拨,扬起学生阅读的风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所以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语文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大部分文章、古诗词写的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所见、所闻和所想,表达和寄托了自己的某种感情,而对于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讲,传统语文教材内容早已不能满足语文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所以,这就需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得更多的语文资源和信息,对语文教材进行良好的拓展,突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使学生、文章及作者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能够使学
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就是用我们民族以及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为学生的人文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新教材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人文教育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