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发展趋势探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推动日常生活逐渐审美化发展。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反映,而这一现象则是现代社会飞快发展的产物,应全面把握发展变化趋势,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变化,进而丰富日常生活审美化内涵。有别于西方国家,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受到国内外文化的双重冲击,在这种情境下极大地促进了文艺学的发展。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究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发展趋势,力求剖析和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文艺学;发展趋势;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B8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17-03
  【本文著录格式】陈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17-118,177.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度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融合与实践研究——以山西太行山实践活动开发为例(课题编号:LD-20026)。
  我国的文艺理论史发展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备受争议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较为普遍,渗透在生活各环节领域,影响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在无形中打破了人们对文艺和美学的偏颇看法。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中,原本始终保持在少部分精英受众的审美艺术,逐渐朝着大众化发展,尤其是很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审美活动,成为大众化的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审美素养提升有积极作用。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仅是西方国家的特有事物,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变革,新时期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艺学发展相关内容产生了广泛争议,亟待进一步丰富理论研究储备,指导实际工作开展。
  一、日常生活与审美的关系
  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是一种拉近艺术跟生活距离的说法,其等同于艺术生活化,当然也是生活艺术化的,而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展现的就是艺术于生活领域的一种渗透,将艺术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拉到了跟生活同一水平线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将艺术跟生活之间的界限给消除了,让两者从原本独立区分的状态形成了现在统一合并的状态,当然基于这一点,人们在对日常生活的要求上也会不断的增加,因为无论是哪一种状态,生活和艺术都将等同于对方,而艺术统一生活,或者生活统一艺术,都会因此使得艺术或者日常生活变的混乱起来,两者不再是原本的独立和原生的,而是在相互的纠缠过程中成为对方的一种约束。这种本体化的倾向其实是跟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所相悖的,跟艺术自主以及原生精神相悖的,而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其实就在于艺术本身跟大众是相悖的,大众的公共性是不符合艺术的独特性特点的,艺术作品就应该是小众的,它本身并没有一个在公共语言上的表达方式,因此艺术跟生活的结合本身就是艺术特性自傲是或者艺术特性自身审美价值过渡和转化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人们无法脱离的实践活动,现代社会对日常生活的观念看法有所不同,一种是消极看待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精神升华,另一种则是积极的,认为日常生活是人类最直接的生存形态,变化和创造可能性更大。日常生活相关问题是在20世纪才受关注,为什么日常生活这一问题如此重要,正是由于日常生活脱离不开人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和商业活动最为典型,在各种活动中彰显消费、审美和日常生活形态影子,也有很多交叉内容,如音乐剧观看需要买票,将商业活动和审美活动结合在一起[1]。所以,应联系实际生活来多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美学、文艺学和生态学角度探究日常生活审美化。
  在审美化的现代日常生活场景中,人们日常的文化活动、审美活动、商业活动、社交活动之间不再存在严格的界限,审美活动因而不仅失去其原初的神圣性,也越来越失去其原有的精神价值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成为大众生活的直接存在形式,成为构成大众的主体结构中的一个环节。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议问题
  文艺学是一种集合了多元价值观念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分析和总结文学发展规律,帮助人们加深文学知识的储备。文艺学包括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几个部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关于文艺学的理论研究却经常超过边界,进一步将审美、文化和社会等问题纳入研究范畴。所以,21世纪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开始受到了文艺学领域人士关注。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开始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来探究文艺理论生活化发展内容,尝试着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问题和成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肯定关于文艺学研究作用,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2]。2004年,《文艺研究》中发表了关于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的文章,通过对文艺学学科摸索面对的问题深入反思,把握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发展面临的挑战,总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2004年《求是学刊》第6期,发表了关于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系列文章,主要研究内容是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内容延伸到文化研究領域。关于文学理论边界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问题深度和广度随之提升,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部分学者在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中存在前后矛盾观点,对此应契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历史批判,并非是单一抽象的审美批判。周宪在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中,提出基于意识形态来拓宽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研究深度,了解到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是有差异的过程,而是一种有意识形态斗争的过程,逐步转化为大众所共同认可的特定生活模式[3]。
  对审美的定义和内涵,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开始引入了时代新观念和新思想,重构审美定义与内涵。在大众审美背景下,部分学者强调审美是感官上的愉悦体验,应从感官体验逐步升华到理性认知,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排除感官层次的体验。关于技术和审美的结合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强调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审美原则,指导人们日常生活活动展开[4]。在肯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并非是完全忽视人的精神世界,不应该从完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在满足正确感官愉悦体验基础上,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审美化。从语境角度来看,人类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后日常生活审美化开始兴起,受到新媒体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文艺学如何定义则是新时期重点关注的问题[5]。经济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导致很多文化失语现象愈加严峻。部分学者认为我国文化语境下不适合选择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去批判大众文化,而是要抱以积极、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大众文学,在积极引导下实现雅俗共赏。与此同时,还有的学者认为文艺学发展开始呈现一种失去反思批判显示的困境,促使文学开始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总的说来,无论是文艺学自身的发展危机,还是外部挑战,均为新时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支持,以及研究条件。所以,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议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是短期内可以结束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加,所涌现出的观点,也将渗透在文艺学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文艺美学研究深化。   三、文艺学发展趋势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议对文艺学发展的影响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愈加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一定程度上导致文艺学发展陷入了困境,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同当代文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疏离下,与文艺学发展语境脱节。国内文艺学领域在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中不断延伸拓展,并积极反思,寻求日常生活审美化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资源。
  其一,彰显文艺学独立性,对文艺学知识生产方式优化创新,进一步丰富学科人文内涵。文艺学发展中,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纳入到本学科领域研究范疇,在我国新文化语境下,适当的结合西方审美思想来探究我国文艺学发展情况,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规避大众过分冷漠和忽视政治问题。文艺学发展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思路,便于推动文艺学更高层次发展。尽管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文艺学的稳定发展,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文艺学理论研究成果。
  其二,持续深化文艺学研究。相较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生活中美学的匮乏缺是一个现实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坚持求同存异理念,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整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同时,却并非是盲目套用其他学科知识。
  其三,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文艺学发展,故步自封是不合理的,应积极对外开放和交流,将国际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成果引入其中,以此为参考来进一步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如:2003年举办了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学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在提升文艺学影响力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赋予我国文艺学持久发展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学创作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在理论研究中寻找突破口,以此来丰富文艺学理论储备。如:生态文艺学是在传统文艺学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西方生态保护理论内容的新产物,契合了社会对生态环保问题高度关注的现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态文艺学发展。所以,推动文艺学发展不应该盲目排外,而是要注重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来推动我国文艺学发展。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议对文艺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文艺学研究深化,需要正确看待我国的文艺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研究模式创新,但是不可避免出现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叠区域。因此,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议,有助于推动文艺学学科创新。文艺学具有跨学科特性,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密切,相互融合和促进下出现新的分支,包括生态文艺学和文艺美学等,对文艺学学科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结合相关学者观点来看,文艺美学是一个分化与综合的过程,文艺学和美学发展中分别形成独立理论成果,综合则是将文艺学、美学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兼并其他学科优势特点。除此之外,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议有助于生态文艺美学批判方式创新,结合新的美学原则,不断优化改进文艺生态批评和美学批评,紧跟国际文艺学研究进程,积极推动文化实践和理论创新。大力推行此种跨学科发展模式,对文艺学发展意义深远。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议的意蕴生成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本身是否带有功利性,这是基于个人追求的层面来讨论的,但是其本质上是认同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带有功利性追求的,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去功利性的,即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神追求,这就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蕴生成是要大于功利性的。就如同承认高雅艺术,但是也不否认高雅艺术中本身还是存在着低俗艺术的可能性的,肯定高雅艺术的同时也不能够因为其本身独特高雅就否定其内部存在着低俗艺术的功利性。所以可以确认的是功利性并不能够就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进行批判,日常生活的审美本身还是包含有精神层面的审美意蕴,这二者并不冲突,属于共生共存的一种特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认知里面,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其实是合理的,这就像一部电影无论其好坏,总有个人是站在电影本身的精神层次展现出来的美感而去关注或者观看的,而并非是单一的基于这个电影的票房层面,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着对日常生活的不同意蕴感受,这样才能够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追求放到最高的境界上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文艺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立足于我国文艺学发展现状,积极推动理论创新,拓宽研究深度和广度,丰富研究对象,促使日常生活可以受到文艺学广泛的关注,获得更多思考和启迪,推动文艺学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嘉琳.日常生活泛美化透视——兼谈“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概念的不严谨性[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43-46 53.
  [2]祁泽宇.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民间文学及其时代意义[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9-36.
  [3]赵勇.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童庆炳-陶东风之争——一个理论事件的回顾与反思[J].文艺争鸣,2019(1):68-77.
  [4]乔钰茗.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化学刊,2017(9):155-156.
  [5]刘钰琦.审美的沉沦与超越——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102-104.
  作者简介:陈黎(1981-),女,浙江海宁,太原学院文旅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地域文化审美。
其他文献
【摘要】自从进入封建王朝统治开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体育方面一直建树颇丰,随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标语被提出,奥林匹克竞技精神正式被确定下来。中国体育的发展被其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孕育而出,与现代体育精神共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灿烂与辉煌,用不同的形式向人们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精神;融合意义及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康德美学中关于艺术与天才的部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与后世艺术潮流,艺术自由与天才的论述强调了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主观性地位和独创性的特征,使艺术创作有理由打破古典主义的限制进行更加自由的探索。而事实上康德是一位坚定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对艺术与自由的思想还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石之上的,与浪漫主义的神秘和情感的放纵可谓水火不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浪漫主义扭曲了康德的美学理论来为自己建说;
【摘要】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认可、投入,本文在总结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访谈,反映大学生对现有传统文化学习路径的思考和其自身的真实诉求,主要是从学校整体规划管理和学生社团引导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相较已有研究力求更加具体、微观、可操作。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世界范围内,多种文化是并存的,戏曲文化也不例外。作为国粹的京剧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怎么通过翻译,对外传播京剧文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作者以京剧典型的文化术语(角色术语、乐器术语、脸谱术语和服饰术语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协调翻译理论在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中的具体实践,实现谐和翻译,以此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京剧;文化术语;专门用途英语;协调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摘要】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把关人,是一档电视节目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也是语言规范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作为主持人,应自觉肩负社会责任,在突出节目的同时,也要通过强化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来彰显个体特色,加强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本文重点探讨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相关问题。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畲族文化是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中作为畲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畲族歌言,在现代仍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将探索闽东畲族歌言的生存现状,浅谈其传承方式与传承困难,并对闽东畲族歌言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畲族歌言;生存现状;传承方式;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迅速发展,致使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为了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远目标,社会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精神素质培养逐渐被提上日程,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众文化也逐渐被地方政府乃至社会群众所重视,稳固我国民众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民众的综合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具体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共同面临的难点就是词类活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论文中,结合一定的文言文,对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词类活用推断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推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古典钢琴曲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被社会大众所喜爱。现代社会中影视作品的表达方式极为丰富。早期传统的场景、人物塑造、精美的服装和电视画面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时代需求。因此,影视作品与古典钢琴曲的融合对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当代古典钢琴曲与影视作品的融合现状,分析古典钢琴曲对现代影视作品的美感提升的价值以及古典钢琴曲对现代影视作品的应用,为古典钢琴曲未来在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是出于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而建立的建筑群落,具有非常显著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环境中进行传承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先阐述了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明确了当前避暑山庄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加强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维持好避暑山庄建设与文化的平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