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行者”:一家三代人的坚持与传承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徐前行”四个字,是对徐氏家族三代人“走边儿”故事的凝练概括。
  40后的“老徐”用一臺摩托车、一部胶卷相机,行走边疆8万里;70后、80后的“小徐兄弟”和00后女孩“小小徐”用一台越野车、一部数码相机,重新寻找当年的“边陲面孔”。
  “徐徐”是一种稳健又持久的速度,内敛又坚定的步伐。跨越30多年,丈量16万里,见证的不止是沧海桑田……
  爷爷“走边儿”:极寒、极热、极旱、极湿、极缺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徐力群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出发,这样高呼壮怀。这一路,要经受极寒、极热、极旱、极湿、极缺氧的生存考验,背包里最先装上的是“视死如归”的气魄。
  从1986年到1991年,他独自驾驶摩托车绕行中国边疆一周,翻天山,走昆仑,驶过喜马拉雅,穿滇南高原,踏南沙群岛,巡万里海疆,游白山黑水……留下20本日记和6万张照片。
  “擂响自己”,徐力群这样形容人们眼中的“壮举”。他是中国知名摄影师、旅行家,出生于黑龙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用文字与光影记录家乡。
  有一次,徐力群乘船停靠在一个名为“御史大夫村”的码头,村中的男女老少都簇拥在江边直勾勾望着船。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偏远村落,十天一班的客船是村民看向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船来了,便是全村的节日。那一片渴望的目光,成为照亮徐力群“边陲万里行”考察活动的“星光”。在他看来,抽屉里珍藏的“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要用深爱边陲的情感擦亮;行走8万里,不能忘了初心是“让自己成为连接边陲与外界的另一扇小窗”。后来,儿子、孙女看着他出版的摄影集长大,将爷爷行走边疆的故事叫“走边儿”。
  兄弟重走“边陲路”:寻故人、聊新生、喝冷酒、落热泪
  转眼30年,“走边儿”仍是徐力群在儿子们心中系下的结。“70后”的徐飞曾随父亲走了半年行程,那种新奇和震撼挥之不去,又为没能陪他走完全程而遗憾。“80后”的徐崔巍继承了父亲的摄影才能,现就职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他说:“父亲走到每个地方都会给我寄一张明信片,其中有一张写着‘这里的云很低,爸爸随手摘一片送给你’。我也想摘一片云送给他,同时用镜头探寻边疆变化,完成有益之举。”
  他们于2017年夏季踏上征途,徐飞的女儿徐九彤也在美国读书的间隙回来跟随一程。他们要用三年时间绕行中国一周,行经23个省市自治区和地区,计划于2019年9月返回原点——黑龙江省黑河市。
  寻故人、聊新生、喝冷酒、落热泪,新旧照片对比着“边陲面孔”的老去和更新。
  曾经美丽的鄂伦春族少女莫鸿苇,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级非遗桦皮镶嵌画传承人,用巧手雕琢着献给中外游客的“鄂伦春馈赠”;曾经扎着小辫的粉衣女孩王杰,如今家中现代化农机嗡鸣作响,在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开垦着幸福的新生活;曾经骁勇桀骜、快马扬鞭的俄罗斯族小伙子,如今已经人至暮年;曾经靠“采山、打鱼弄点儿钱花”的漠河人,如今将旅游业做得风声水起,“神州北极”的冰雪、极寒、生态和神奇天象令人流连;而曾经一片渴望眼神的“御史大夫村”,如今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红星村”,只有老人固守土地,年轻人大多去县城发展,这里成为暑期带着孩子回来感受田园生活的“城市后花园”……
  一切如徐力群曾在日记中写的:“人类所做的种种努力,悄然改变着荒凉的黑龙江边陲大地。”
  徐崔巍将第一阶段行程的素材整理好,与父亲徐力群此前采集的素材编辑组合,文字和光影成为镌刻黑龙江巨变的缩影。他说:“三十年前后的两个断面比较,反应中国边陲社会的发展变迁。变化的是社会进步,不变的是淳朴民风。”
  00后女孩:长在北京、学在美国、不忘边陲
  最终“催促”徐氏家族重走边陲路的人是徐九彤,这个“00后”女孩生在哈尔滨,长在北京,学在美国,从小对“走边儿”的故事痴迷不已。
  她在日记《爷爷、我和边陲》中写道:“小时候就听爸爸讲爷爷的故事,我也常跟同学、朋友讲起,每次都是满心的骄傲。虽然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但是他所描述的世界让我向往,我的座右铭就是‘永远在路上,才是一生不改的风景’。”
  即将在明年读大学的徐九彤说:“现在很多青年人,习惯从网络上了解娱乐信息,很少关注历史文化,但我想亲身去了解边陲的时代变迁。中国是世界强国,世界的目光不应该只聚焦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因为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边疆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更是应该被保护、被关注的,我希望用现代化手段记录下来,并传播让更多人看见。”
  在黑河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徐九彤见到了当时的老乡长吴福兴,他已经从年轻小伙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吴爷爷说‘要永远相信别人’,当时我眼泪一下就流出来。现在生活节奏快,我们常常忽略了别人和自己的感受,而边疆人民的淳朴和善良真正打动人心。这一行程,我还作为‘乡村一校一梦想’的志愿者,寻找需要帮助的乡村小学和孩子。”
  2018年6月末,徐氏家族即将踏上重走边陲的第二阶段行程,前往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正如徐力群曾经说过:路就要走完了,新的路又在眼前。(来源:中国新闻社)
其他文献
林青: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1911年出生在贵州毕节县城一个贫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13岁时辍学到毕节“志和百货商店”当学徒,15岁时跟盐商出走重庆,经人介绍到一家演进步戏剧的话剧团当演员。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件后,林青因参加上海工人总罢工而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  1933年秋林青出狱后,受党组织委派,与缪正元一起回毕节建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
期刊
在湄潭县复兴镇杨家坪村,有一个戴着眼镜、风风火火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农家小院中、奔波于项目建设的施工场、埋头于深夜的书桌前,村民有困难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他就是杨家坪村第一书记、贵州老年大学活动服务处主任科员邓小刚。  2016年4月,邓小刚向单位主动请缨到复兴镇杨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他第二次到复兴镇当驻村干部。“自从驻村那天起,我就想着,乡亲们信任我,要多为他们干实事,绝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期刊
“余林林,女,12岁,桐梓县九坝镇蒲家小学六年级学生;妹妹余潇学,女,6岁,蒲家小学学前班。父亲在监狱服刑,母亲远嫁他乡,82岁的祖父卧病在床,一家4人的生活全靠祖母一人劳作……”这是桐梓县九坝镇水河村蒲家小学退休教师黄金龙撰写的《蒲家小学贫困学生调查报告》,列在第一位的便是这对贫困姐妹,后面还有50多名贫困生名单。  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走村串户,把蒲家小学贫困学生的资料整理成册,已经成为黄金龙退
期刊
近日,在南开校友总会,94岁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叶嘉莹先生:为中国诗词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诗。九十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诗词养性,先生风骨为明证。  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在南开大学,没有南开人不知晓叶嘉莹的名字。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
期刊
刘伯承:起义失败后百折不回历险找党  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刘伯承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  起义震动了四川反动军阀并很快向顺庆扑来,由于敌众我寡,为保存革命力量,刘伯承率部于16日撤离顺庆。1927年1月下旬他到达泸州发动民众,整顿部队。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刘湘派兵围困泸州。3月31日,刘湘在
期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5日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作表率。  近日,83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入党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拍电影是为了人民,我也是干革命的”  其实,牛犇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就同革命结了缘。1946年,年仅11岁的牛犇参与沈浮导演的抗日题材电影《圣城记》演出,从此开启了自己电影
期刊
宋庆龄入党的曲折历程  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来自她多年对共产党的敬仰。  1950年3月,宋庆龄第一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表达了多年向往加入共产党的心情。中共中央在收到信后,经认真讨论研究,从当时党的最高利益考虑,暂未作明确答复。  1952年10月,宋庆龄认为前信请求入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直接给毛泽东写信,坦率地谈到了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毛泽东对宋庆龄恳切入党的两次来信甚为感动,决
期刊
会前准备  1953年7月26日下午4时,谈判双方联络官会议同意公布停战协定签字的日期与签字方式。中朝代表团当日发表公告:朝鲜停战协定已由谈判双方完全达成协议,双方定于7月27日朝鲜时间上午10时,在朝鲜板门店由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对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先行签字,然后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分别签字。  7月26日
期刊
2010年12月,在大哥、二哥和我们夫妇的共同倡导下,我们家办起了家庭报。家庭报以孩子爷爷的名字命名,取名为《金山家庭报》。该报重点以关爱家人健康、亲情友爱、团结和睦、诚信上进为宗旨,每年出一期。为办好《家庭报》,我们每个家庭每年固定出一定经费,主要用于印刷开支和发给孩子们稿费。另外,还会拿出一部分适当奖励成长进步的孩子们。  这项活动我们家主要安排在每年春节前后,平时重要节日也要团聚。春节是我们
期刊
钱邦芑在崇祯时考取秀才。明绍宗隆武元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年)入选贡生。中书、上书召对,因上书隆武帝,弹劾陈谦,受到隆武帝赏识而授监察御史。  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钱邦芑到广东去见永历帝朱由榔,仍用为监察御史,巡按四川。钱邦芑上任后,联络川中明将,共同抗敌,在他指挥下,平定全川,因此晋升为右签都御史。他上疏力助湖广巡抚堵胤锡招安了李自成部下李锦、高一功三十万人的兵力。  李、高二人的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