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灸治疗66例急性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临床分析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92077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患者的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配合川芎茶调散合牵正散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5天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者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缩短疗程,还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 中药 针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3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31-01
  面瘫又称“口僻”、“口眼歪斜”等,主要是指患者的一侧面颊筋肉驰缓而发生口眼歪斜,或伴随耳后、耳下疼痛等症状。现代医学中也将其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急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较急,其发病机制大多为风寒邪侵袭面部经络或夹痰阻滞经络,导致患者经脉失养而致。研究表明,采取中药联合针刺的治疗方式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患者的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型)患者66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9例,女性患者为17例;患者年龄为6~70岁,平均年龄为(45±6.5)岁;患者病程为24~30d,评价病程为(7±2.5)天。按其到我院就诊的时间分期:发病l~15d左右为急性期,16~180d为恢复期。所有患者均参照了《神经病学》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部分为诊断标准,并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①治疗器具为:不锈钢针(华佗牌),直径0.30mm,长度约为25~50mm。②针剌的主穴包括:百会、合谷、地仓、攒竹、下关、四白、翳风、颊车、患侧风池以及双侧足三里。针刺的配穴则包括:伴头痛针刺加太阳穴,蹙额困难或者皱眉迟缓者加针刺阳白穴,耸鼻困难者加针刺迎香穴,面部人中沟发生歪斜者加针刺人中穴,口眼眩动者加针刺太冲、三阴交穴[1]。③操作方法:透刺法。对于急性期患者,即患者发病时间在一周之内的,治疗时采用轻手法针刺患者面部腧穴,不透穴,不提插,不捻转,留针时间约为半小时左右,每日一次。患者发病时间超过七天的,得气后稍微捻转,片刻后再往下斜刺,电针,约半小时,每天一次。针刺过程中,太冲用补法,余穴则全部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本次治疗1个疗程为7天,两个疗程之间休息两天[2]。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配合中药川芎茶调散合牵正散进行治疗,具体的中药方为:荆芥10g、防风15g、黄芪50g、川芎10g、当归15g、蜈蚣2条、白附子6g、僵蚕10g、全蝎6g、细辛g、白芷10g、羌活10g、甘草6g。治疗过程中根据辨证情况适当加减治疗,患者每日服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患者治疗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谈笑时表情正常,饮食正常,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为治疗痊愈;治疗后患者的面部情况基本恢复正常,静观时面部无异常,但做轻度动作时会有轻微的口歪症状,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所有症状有所改善,但谈笑时仍有一定的口眼歪斜症状,为治疗有效;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为治疗无效: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效率为100%;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者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3 讨论
  面瘫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急发病,主要是指患者的一侧面颊筋肉驰缓而发生口眼歪斜,或伴随耳后、耳下疼痛等症状。面瘫发病较急。其发病机制大多为风邪侵袭面部经络,患者的面神经受风寒后产生痉挛,从而导致其面神经组织出现受压、缺血、水肿或者是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中的一种,其治疗难度不高,但是发病时会使患者的外观形象严重受损,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因采取最为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表明,采取中药联合针刺的治疗方式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多因患者受风寒邪侵少阳、阳明之脉,使其经脉失养、经气受阻、肌肉驰缓不收所致,常以驱风通络等辨证治疗即可见效。针灸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功效: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配以针灸治疗,可调整阴阳,并疏经通络,可以有效加快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其神经的兴奋性,对于鼓邪外出极为有效。同时,患者发病时间在一周之内的,病邪较表浅,治疗时采用轻手法浅刺患者面部腧穴,不透穴,不提插,不捻轉。一周后通过使用电针的低频脉冲电流对其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可有效调整患者面部神经组织,解决其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从而使其神经营养得到较大的改善,局部缺血以及水肿的症状也就能够有所缓解。中药川芎茶调散合牵正散,有很强的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和中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效率为100%;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者8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缩短疗程,还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石爱华,王鸿雁.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6):125
  [2] 雷行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5-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中医药治疗方案)与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新生儿健康情况。  结果:两组的妊娠情况与生产情况,观察组分别为35例(87.50%)、28例(70.00%);对照组分别为14例(70.00%)、10例(50.00%)。  结论:对不孕症疾病应及时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医药治疗不孕症具有副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中医治疗法用于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胃溃疡患者中选取3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對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对照组选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中医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卫生所顽固性呃逆36例,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中西医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各有效果,应该更加重视如何来合理治疗。  结论:单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必须要更加科学,针对单纯顽固性呃逆的病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单纯顽固性呃逆 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
期刊
摘要:本组病例39人,男19例,女20例,年龄5~76岁。感冒后干咳长时间不愈。中西医结合:养阴清肺膏(丸),盐酸异丙嗪片,疗效满意。  关键词:感冒后干咳 阴清肺膏(丸)盐酸异丙嗪片 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38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32-01  咳嗽是呼吸系统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中西医辩证分型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于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60例,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由于个人原因仅接受一般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治疗外,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分型的不同护理治疗。例如:对于内闭外脱型,内闭症加醒脑静,脱症则加参麦。15天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了解大黄牡丹汤对病情的优化效果。旨在优化术后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共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用药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采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观察指标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温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所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单纯针刺干预,观察组以温针灸干预。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70°,患者可自主正常工作;有效:腰腿部疼痛症状好转,直腿可抬高角度>50°,运动功能好转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分型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所收治的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52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临床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来对慢性盆腔炎加以治疗,为对照组的患者单纯地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比对照患者的效果显著,而且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中风合并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两组的血压下降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vs74.19%),且其NIHSS
期刊
摘要: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年間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9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此之外加用中药给予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  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最终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整体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