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乳头切开术38例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76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乳头切开术(EST)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85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黄疸、食欲不振等。
  方法:对疑有胆胰疾病而其他影像学又不能确诊患者,在无禁忌证时常规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做碘过敏试验,肌注654-2 10mg,口服利多卡因或达克罗宁胶浆10ml,患者取左侧半俯卧位。经口插入电子十二指肠镜达十二指肠降部后将内镜拉直,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后行胰胆管选择性插管造影。插管成功后注入适量(20~40ml)的泛影葡胺或碘海醇,在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显影满意后,按照不同的体位使病变显示清楚后摄片。必要时改变插管方向让胰管显影摄片。对于影像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遂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网篮取石治疗,部分胆总管结石直径>1.5cm者,采用机械、网篮碎石后取出。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肌注八肽生长抑素预防胰腺炎或查血、尿淀粉酶。
  
  结 果
  
  插管成功的37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异常。胆系结石13例,结石小如泥沙样,大者直径约为2.0cm;壶腹部癌6例;肝总管癌4例;胆管炎症狭窄11例;胆道蛔虫1例。8例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网篮取石,其中5例1次取石成功(结石直径<1.5cm);3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5~2.0cm,采用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后1次取出。术后1例并发胰腺炎(轻症),经治疗痊愈,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者少量渗血,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B超、CT、M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相继应用,提高了胆管疾病术前诊断水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尽管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它具有直接完整地显示胆管全貌、确定病变部位、数量、大小以及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程度、有无并发胆管炎、成功率高、征象可靠等优点,仍然是胆管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1]。ERCP作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2]
  引起胆管梗阻的常见原因还有炎症和肿瘤。本组插管成功37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异常并确定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4.6%。13例胆管结石中,B超、CT诊断6例,怀疑结石2例,漏诊5例。6例壶腹癌疑有胰头或胆总管下段肿瘤,经ERCP检查全部提示为壶腹部癌。4例肝总管癌仅提示肝内胆管扩展。11例十二指肠乳头炎症狭窄者B超、CT却未发现异常。ERCP不仅能确定梗阻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了解梗阻端或狭窄段的边缘、形态,鉴别梗阻的良、恶性,且可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
  EST取石治疗胆管结石,具有操作较简便、疗效确切、效果迅速、并发症少、痛苦小、重复性好、成功率高、恢复快、不用全身麻醉等特点,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4]
  总之,在B超、CT和MRI诊断困难的情况下,ERCP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ERCP在EST网篮取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指导网篮碎石、取石以及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小庆,陈祖培,杨爱玲.枯树枝征、软藤征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附798例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2):138.
  2 令狐恩强,程留芳,王向东,等.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3):156.
  3 张炳印,田伏洲,黄火熔,等.梗阻性黄疸时ERCP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5):109.
  4 沙陨石.胆道梗阻性疾病ERCP治疗的临床运用.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2):8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9例,死亡1例,并发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尽量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病情严重、全身情况较差、伴有肠穿孔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分期手术。  关键词 梗阻性结肠癌 外科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70    资料与方法    1995年5月~2008年3月收治肝损伤患者113例,其中32例合并休克,男29例,女3例;年龄13~67岁,平均31岁。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低于8kPa 18例,3cm),创口缺损多,清创后不易严密缝合难以消灭死腔,且创腔深处的小血管胆管又难以完全可靠结扎者,先顺序结节缝合暂不打结,
期刊
关键词 漏斗胸 NUSS 微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64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治采用NUSS手术治疗的漏斗胸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14岁。术前常规行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和肺功能检测,以了解胸部畸形程度、心肺功能状态和有无合并心脏畸形等。  术中配合:①切口:消毒铺单后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引起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和防治。方法:对6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常见的是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药物 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洛赛克20mg,2次/日;加用西沙比利10mg,3次/日,饭前15~30分钟口服。对照组单独服用与治疗组同厂家、同批号的西沙比利10mg/次,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综合治疗。方法:对56例SA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37例,治愈35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19例,治愈15例,死亡4例。结论:治疗SAP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积极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非感染性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外科治疗主要针对合并坏死感染及胆道梗阻者,中药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中药治疗  doi:10.3969/j.
期刊
关键词 阑尾炎 老年人 外科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65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我院收治老年人急性阑尾炎78例,男50例,女28例;年龄55~81岁,平均68岁;多数患者合并内科疾患,常见的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等;少见的有恶性肿瘤术后、血液病等,其中有1种合并症者3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诺和灵30R控制晚期大肠癌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的疗效。方法:对13例(A组)诺和灵30R笔蕊和10例(B组)口服降糖药控制晚期大肠癌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糖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程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诺和灵30R笔蕊用于晚期大肠癌并糖尿病化疗期间的治疗,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进
期刊
关键词 小肠粘连性肠梗阻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66    资料与方法    2003~2008年收治粘连性小肠梗阻95例,男73例,女22例,年龄17~76岁,平均32。其中有腹部肿瘤手术史31例,其它腹部手术史4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未手术者9例,腹股沟疝嵌顿后还纳术3例,不明原因腹痛发作史3例。入院前均有阵发性腹痛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有下消化道出血史的119例老年患者与167例中青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老年患者中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癌,其次为结肠息肉。中青年组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息肉,但是,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也占一定比例。结论:结肠癌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岀血的主要原因,对于老年人、有下消化道出血史者,一定要早期进行结肠镜普查。  关键词 下消化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