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镁的提取及应用”的教学设计为例,实践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学生通过阅读信息、自学课本、探究流程和练习巩固提高等自主活动来“学”和“做”,以实现教师的“教”。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自主学习;镁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0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方法论。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1]。“教学做合一”方法论的提出不仅推进了当时的教育改革,也符合当下的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更新教学方式,将“教”“学”与“做”结合起来,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切入点,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的教学主张呢?本文以鲁科版高中《化学1》中第3章第4节“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人类需要的物质。“镁的提取及应用”作为本专题第2课时内容,着重介绍镁的工业提取步骤,而镁及其化合物(如氯化镁和氢氧化镁等)的性质渗透在镁的提取过程中,成为解决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辅助信息。本课时内容分为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和镁的性质两个部分,新教材把如何获取物质放在重要位置,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常常把该课内容设计为工业生产流程模式。教师心中已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只是根据预想的教学过程设置若干个有梯度问题,再给予信息,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基本的教学模式是:讲解背景知识:认识镁→引出主题:如何从海水提镁→信息提供:镁中海水中的含量图→提出问题:如何实现镁离子的分离→学生回答:加沉淀剂。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只要顺着教师的思路,逐一解决梯度问题,便可完成整个工业生产路线。这样的教学虽比传统教学更进步,但仍有局限:学生缺乏工业流程的整体设计思想,只会逐一解决当前问题;学生在课堂中还是被动地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而不会带着主人翁的意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的教学设计则努力实践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整个工业流程设计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完成。教师将所有可能用到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只提出最核心的问题:“如何提取镁”,不再有阶梯性引导过程。学生面对这一主题,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获取源,获取手段及获取需要的材料,还要选择最佳合成路线,甚至要评价过程及方法。学生需要阅读理解信息、自学课本、自主探究流程,才能提出方案。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思考“是否需要”“为什么需要”“这么做的理由”。完成方案设计后,学生不仅从工业流程设计中掌握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也体验到工业生产过程的实际性和严谨性。更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自身的大局观,这对将来处理工业流程和实验大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跳出局部问题,从整个局面来考虑问题。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自读、自疑、自做、自释”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目标。
  教学过程的实施:
  (1) 教师设置教学情景,引入新课,并提出问题:请你提取镁,你的设计方案是怎么样?在提取过程中又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如何解决?
  (2) 学生根据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海水提镁方案。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合作小组学习和个别特殊问题给予指导,收集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实验方案。
  (3) 学生总结此方案优点,评价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学生的活动或方案、解决学生的疑难。
  学案及设计思想如下:
  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教学设计是笔者教学公开周的教学实践尝试,旨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从生活生产中提出课题——“镁的提取”。教学设计中学生的角色不再只是学习者,而是企业的领导者,如何解决生产的现实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可将之前学习的“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思路运用到新的学习中。学生再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如何运用资料解决现实问题。相信这节课的尝试会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学知识和查阅未知资料来解决问题。
  从教学手段来看,本节课将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灵活地将教材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创设了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给学生创造“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实现从“做”中“学”的目标。
  从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在动态、 开放、主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解放了学生头脑、双手、眼睛、嘴巴”[3],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他“能想、能干、能看、能谈”[3],能从中感受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中的乐趣。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丰富的海水资源,树立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4]因此,教师能在教学中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导实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教学条件为学生策划适合的学习资源,创新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那么“教是为了不教”离我们的教学也将不远了。
  参考文献
  [1] 周逸先. “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J]. 学科教育,2001(5):14-17
  [2] 陈艳. 基于“镁的提取与应用”的教学设计课例探究[J]. 数理化学习,2014(2):62-64
  [3] 童宝安. 六大解放与综合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心得交流[J]. 福建陶研,2010(4):40-42
  [4] 李庆.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J]. 化学教与学,2012(9):19-20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化学实验室为化学教学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化学实验员在工作中不但要发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更要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工作,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为化学教学服务的理念和意识。   关键词:服务理念;实验员;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2-003
摘要: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而且通过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疑点可提,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  关键词:氢氧化钠变质;自主课堂教学;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4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China to Offer6 Global7 Students Online Courses in English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ll offer a number of high-quality8 courses in English to global students. It will be on the internationa
摘要:类比推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化学知识存在深、杂、混、特等特点,常存在缺少完整的类比系统,难以确定对应的类比源,对类比对象相似性认识模糊,过于追求类比结果的形式化,并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等缺陷。通过对类比的难点成因进行深度分析,探寻类比推理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以期高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发明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类比推理;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
摘要:如何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作者通过参加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技能操作比赛后认为应该要: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努力创新探究课堂;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室开展教研;不断自我充电。  关键词: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实验操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30
摘要:传统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偏重于于定性,对燃烧物红磷的选择也有不足之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传统实验改进与创新,不仅让实验生活化和科技化,而且使实验结论更为精确和直观化。  关键词:氧气含量测定;误差分析;数字实验;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
摘要: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严密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严密性,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以中学化学知识为载体,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思维严密性;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1-0011-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
摘要:课堂教学少不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然而有时候这个课堂答问的环节却渐渐缺失了,这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反恩。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答问能力成为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关键词:课堂答问;让说;敢说;会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7—006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7.022  
摘要:基于微粒观建构,渗透元素观和哲学观,形成“探索硝酸将铜氧化的微粒”的主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探究化。  关键词:观念建构;硝酸;探究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6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19  化学观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建构而是对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综合与提升,通
摘要:以《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复习课为例,说明通过实验、问题、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复习课“鲜活”,使复习课高效。  关键词:复习课;实验;问题;活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10  复习课是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