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东精神”是广东省委在特定时期提出的广东人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社会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广东地缘文化的充分体现,归根结底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完善。然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风格迥异的西方文化,新时期中外文化相互间的碰撞和渗透,使得我国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东精神”在这当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主题。本文将以女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认知”和“践行”两方面入手,结合调查数据探讨和分析弘扬“广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女大学生有效提升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广东精神” 高职院校 女大学生 成长
一、对“广东精神”的再认知。
众所周知,“广东精神”的内涵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促进着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使普通民众的个人素养不断提高。它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所有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在广东的人们,都是广东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创造者。哲学上说物质决定意识,广东精神是广东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以往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后得出的智慧结晶。广东精神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他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历经三十多年的社会实践的检验,已经成为了广东省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指导之一。同时,“广东精神”并不只是一种单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口号,它包含着很深的人文情怀,要求人们能够不断地解放思想、海纳百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因此,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古老的岭南文化孕育出了颇具时代感的“广东精神”,它是广东摆脱社会体制约束,敢于破旧立新,脚踏实地,甘为人先的鲜明写照,时刻代表着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东精神”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具体内涵处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广东精神的认知现状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广东精神的认知现状,通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四所高职院校的男女生进行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如表1—表3所示:
问卷分析显示,珠三角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度较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维度的认知层面表现较好。
对于不同性别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测试的各个维度得分差异方面,在“情感层面”、“实践践行维度”、“总分”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也即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实践践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表现方面都优于男生。
关于性别与广东精神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方面,男生和女生在“厚德”、“诚信”、“广东精神总分”、“四自精神”四个方面都差异显著,且都呈现出女生得分平均数高于男生的情況,也即女生对“广东精神”各个维度的认同度高于男生。综上得出结论: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持高度认同。女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维度层面得分均高于男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非常深刻,能够明确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条目。
三、当代女大学生践行‘广东精神’的重要意义
首先,践行“广东精神”有利于增强女大学生对“广东精神”的实践意识,培育“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氛围,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根据上述调查数据,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于“广东精神”的认知程度较好,但应用于实践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广东精神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受实践意识的不断熏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亲力亲为、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社交和生活习惯。其次,践行“广东精神”有利于女大学生塑造标杆工程。女大学生需要榜样的力量,她们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价值观,对于是非善恶还没有能够完全区分开来,喜欢参照大众的选择。通过“广东精神”对女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实践活动为传播媒体,结合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内涵思考,可以使女大学生逐渐成为校园典型,使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树立榜样与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再者,践行“广东精神”与培育女大学生“四自精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四自精神”是女大学生践行“广东精神”的基础,践行“广东精神”是提炼和弘扬“四自精神”的重要途径。从女生们的性别特点分析,她们生性比较的内敛,往往缺乏强烈的自信心[5]。通过参加“广东精神”系列如文化体育艺术节等大型的文体活动,能够使女大学生接触更多的平台,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由敢想敢说敢做,逐步过渡到自信自立自强,反过来也能真正将“广东精神”付诸实践。
四、培育高职院校女学生认知和践行“广东精神”的有效途径
1.学校建立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高职院校的各种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应该做到以道德教育为主,学生学籍管理、考试管理、请假过程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以学生教育为主、约束和惩戒为辅。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按照既定的规则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督管理,管理过程要处处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防止学生在特殊成长时期产生逆反心理,鼓励学生们积极进取,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从而帮助她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2.丰富学校的教育手段,加大学校网络的规范化建设。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学校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统筹管理,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新管理模式。如:建立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网络,合理地使用网络,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文化氛围,让信息化时代的正面影响渗透到女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建立心理问题交流平台,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来为女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学业交流平台,使同学们在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前提下,愉快交流自己的所学所感等等。 3.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像全社会展现广东精神。高职院校本身也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文化环境也应该具备这种作用,学校应该通过建设一定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来承载广东精神,例如:建立一些学校独特的人文建筑,发行相关的文化书刊杂志报纸等媒介,学生自己建立起一些文化社团等等,把校园文化和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联系起来,以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来弘扬和发展自身的校园文化,这些女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既通过准备文化节目达到了陶冶身心的作用,又更深刻地接受了校园文化的熏陶。
4.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平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这个平台不仅仅针对在校学生,还可以拓展到社会群体,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不同认知角度体会广东精神真正的内涵。同时,把广东精神融入德育课教学中,结合比较贴近日常生活的热门话题,通过组织相关主题的社团活动,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以弘扬“广东精神”为活动目标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去,可以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真正内涵,深入社会实践,也使同学们懂得了如何服务社会,如何展现个人综合素质。
5.将广东精神的传播与高职院校的德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新时期广东精神营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广东精神课程,聘请一些相关的专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编写关于广东精神的教科书,以一些比较灵活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尽量是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形式,和当前的教育体质改革联系起来。对广东精神的考核可以与常规课程有所区别,既要考核基本的理论掌握情况,也应考核学生们运用这些理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引导女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五、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模式依然是只重视对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明显制约了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广东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将其应用到高职女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十分必要,学生们应该认识到“广东精神”不只是一种精神和口号,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成长于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中,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饶芃子. 探究脚下这块土地的文化内涵—“广东精神大讨论”文化名家专场座谈会[J]. 粤海风,2012,01:6-10.
[2]林少红. 让“广东精神”引领幸福广东建设[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5-7.
[3]沈清. 广东精神刍议[J]. 粤海风,2012,05:61-64.
[4]吴鋆. 浅谈广东高校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广东精神—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 才智,2015,36:273.
[5]郭君. 新广东精神在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32-34.
作者简介:李昱(1979.5—),男,陕西靖边人,汉,硕士,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重点课题—《“广东精神”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成长研究(课题编号:A20140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广东精神” 高职院校 女大学生 成长
一、对“广东精神”的再认知。
众所周知,“广东精神”的内涵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促进着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使普通民众的个人素养不断提高。它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所有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在广东的人们,都是广东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创造者。哲学上说物质决定意识,广东精神是广东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以往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后得出的智慧结晶。广东精神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他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历经三十多年的社会实践的检验,已经成为了广东省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指导之一。同时,“广东精神”并不只是一种单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口号,它包含着很深的人文情怀,要求人们能够不断地解放思想、海纳百川、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因此,弘扬和培育“广东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古老的岭南文化孕育出了颇具时代感的“广东精神”,它是广东摆脱社会体制约束,敢于破旧立新,脚踏实地,甘为人先的鲜明写照,时刻代表着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东精神”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具体内涵处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广东精神的认知现状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广东精神的认知现状,通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四所高职院校的男女生进行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如表1—表3所示:
问卷分析显示,珠三角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度较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维度的认知层面表现较好。
对于不同性别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测试的各个维度得分差异方面,在“情感层面”、“实践践行维度”、“总分”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也即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实践践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表现方面都优于男生。
关于性别与广东精神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方面,男生和女生在“厚德”、“诚信”、“广东精神总分”、“四自精神”四个方面都差异显著,且都呈现出女生得分平均数高于男生的情況,也即女生对“广东精神”各个维度的认同度高于男生。综上得出结论: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持高度认同。女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维度层面得分均高于男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非常深刻,能够明确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条目。
三、当代女大学生践行‘广东精神’的重要意义
首先,践行“广东精神”有利于增强女大学生对“广东精神”的实践意识,培育“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氛围,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根据上述调查数据,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对于“广东精神”的认知程度较好,但应用于实践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广东精神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受实践意识的不断熏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亲力亲为、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社交和生活习惯。其次,践行“广东精神”有利于女大学生塑造标杆工程。女大学生需要榜样的力量,她们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价值观,对于是非善恶还没有能够完全区分开来,喜欢参照大众的选择。通过“广东精神”对女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以实践活动为传播媒体,结合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内涵思考,可以使女大学生逐渐成为校园典型,使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树立榜样与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再者,践行“广东精神”与培育女大学生“四自精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四自精神”是女大学生践行“广东精神”的基础,践行“广东精神”是提炼和弘扬“四自精神”的重要途径。从女生们的性别特点分析,她们生性比较的内敛,往往缺乏强烈的自信心[5]。通过参加“广东精神”系列如文化体育艺术节等大型的文体活动,能够使女大学生接触更多的平台,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由敢想敢说敢做,逐步过渡到自信自立自强,反过来也能真正将“广东精神”付诸实践。
四、培育高职院校女学生认知和践行“广东精神”的有效途径
1.学校建立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高职院校的各种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应该做到以道德教育为主,学生学籍管理、考试管理、请假过程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以学生教育为主、约束和惩戒为辅。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按照既定的规则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监督管理,管理过程要处处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防止学生在特殊成长时期产生逆反心理,鼓励学生们积极进取,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从而帮助她们建立健全的人格。
2.丰富学校的教育手段,加大学校网络的规范化建设。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学校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统筹管理,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新管理模式。如:建立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网络,合理地使用网络,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文化氛围,让信息化时代的正面影响渗透到女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建立心理问题交流平台,由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来为女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学业交流平台,使同学们在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前提下,愉快交流自己的所学所感等等。 3.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像全社会展现广东精神。高职院校本身也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文化环境也应该具备这种作用,学校应该通过建设一定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来承载广东精神,例如:建立一些学校独特的人文建筑,发行相关的文化书刊杂志报纸等媒介,学生自己建立起一些文化社团等等,把校园文化和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联系起来,以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来弘扬和发展自身的校园文化,这些女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既通过准备文化节目达到了陶冶身心的作用,又更深刻地接受了校园文化的熏陶。
4.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平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这个平台不仅仅针对在校学生,还可以拓展到社会群体,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不同认知角度体会广东精神真正的内涵。同时,把广东精神融入德育课教学中,结合比较贴近日常生活的热门话题,通过组织相关主题的社团活动,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以弘扬“广东精神”为活动目标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去,可以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真正内涵,深入社会实践,也使同学们懂得了如何服务社会,如何展现个人综合素质。
5.将广东精神的传播与高职院校的德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新时期广东精神营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广东精神课程,聘请一些相关的专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编写关于广东精神的教科书,以一些比较灵活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尽量是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形式,和当前的教育体质改革联系起来。对广东精神的考核可以与常规课程有所区别,既要考核基本的理论掌握情况,也应考核学生们运用这些理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引导女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五、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模式依然是只重视对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明显制约了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广东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将其应用到高职女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十分必要,学生们应该认识到“广东精神”不只是一种精神和口号,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成长于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中,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饶芃子. 探究脚下这块土地的文化内涵—“广东精神大讨论”文化名家专场座谈会[J]. 粤海风,2012,01:6-10.
[2]林少红. 让“广东精神”引领幸福广东建设[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5-7.
[3]沈清. 广东精神刍议[J]. 粤海风,2012,05:61-64.
[4]吴鋆. 浅谈广东高校教师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广东精神—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 才智,2015,36:273.
[5]郭君. 新广东精神在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32-34.
作者简介:李昱(1979.5—),男,陕西靖边人,汉,硕士,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重点课题—《“广东精神”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成长研究(课题编号:A2014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