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连接,双线深分,流量互通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概念


  立体连接的新营销落地操作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营销和电商、社交电商的新概念。
  1.三度空间。线下、社群和网络,三个商业空间。
  2.三位一体。商业的三个主要环节,认知、交易和关系,三位一体。即认知即交易,交易即关系深化,关系背书降低认知门槛。
  3.立体连接。打通线上、社群和网络三个商业空间。
  4.流量互通。线上、社群和网络的C端用户,可以在三个空间自由转换。
  5.双线深分。线下深分即深度分销,线上深分即B端通过KOC(关键意见用户)的放大,触达海量C端用户。
  6.BC一体化。传统深分触达B端,电商平台触达C端,立体连接打通B端、KOC和C端,BC一体化。现在也有人提出“CB一体化”,这是新零售的提法,即从网络空间(C端)进入线下(B端)。
  7.场景体验。场景体验是新营销的起手式,是打通B端和KOC的核心环节。目的是形成强关系、强认知,实现KOC的关系让渡。
  8.KOC密度。KOC是连接B端和C端的中间环节,是打通三度空间并实现增强连接必不可少的环节。KOC本来是强关系,但KOC一旦形成密度,即具备媒体属性,具备打造品牌或IP的传播基础。
  9.新店商。又称线上线下双店。双店,即线下门店、线上云店。云店不同于微商城之处,在于微商城是中心化的,云店是品牌商或连锁店主导的分布式线上店。
  10.渠道直播。有别于网红直播和店播,通过渠道B端,顺着KOC路径,抵达C端的直播体系。
  11.传播密度。传播即认知。没有密度的传播,就如同毛毛雨迅速被蒸发。传播形成大众认知,需要足够大的传播密度。高密度传播形成对目标受众的交叉覆盖。广告的不断重复是传播密度,IP内容的快速裂变也是传播密度。
  12.关系让渡。让渡即出让、让与、交付。常用于权利让渡、价值让渡、利益让渡等。这里强调KOC关系让渡。KOC有C端强关系,通过场景体验,B端与KOC形成强关系、强认知,足以让KOC自愿把自己的强关系为B端所用。

三度空间,三位一体


  电商的出现,不仅仅是创造了另一个商业空间——网络,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认知、交易和关系的一体化,都在网络平台实现。
  互联网的出现,对商业最大的改变,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商业空间从传统的单一空间(传统渠道,线下),延伸出另外两个空间,即社群空间、网络空间(线上)。商业从此有现场、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
  第二,商业的三大环节,认知、交易和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商业,认知(大众传媒)与交易和关系(流通渠道)分离。社群空间和网络空间,认知、交易和关系,在相同的媒介上实现三位一体。即便是跨三个空间维度的商业,仍然可以实现三位一体。比如,在大众媒体形成认知,然后在APP上下单,可以瞬间完成,没有任何障碍。
  上面讲的,就是施炜在《连接》一书中提出的当今商业的两个重要概念:三度空间、三位一体。

立体连接


  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个问题:虽然商业出现了三个空间,但三个空间相互封闭,各自独立。虽然不少传统企业开始做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甚至有独立的APP,但在企业内部是相互分割的,团队、产品各自独立。
  三个商业空间相互封闭,保护了平台商的利益,但流量成本快速上升,线上成本已经超过线下。
  现在,三个空间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线上份额虽有提升,但基本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根据2019年的数据,线下︰平台电商︰社交电商=74︰22︰4。(注:电商交易统计一般不包括社交电商,社交电商的统计比较难)
  电商份额上升放缓,流量成本上升。同时,线下企业希望改变被动局面。于是,我们提出了打通三度空间的设想,并且付诸了实践,效果不错。
  怎么表述打通三度空间的商业状态?经过讨论,施炜老师提出“立体连接”比较合适,即把线下、社群和网络打通,形成一个整体商业体系。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2020年10月在一次演讲中,把线下线上打通称为“新护城河”。他认为:“未来三只松鼠的商业模式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内循环,加上在整体供应链上实现研发、原料、生产和物流的外循环。”
  “内循环主要为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营销行为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并在淘宝上产生成交额,但很难赢利。纯线下企业则很难触达消费者。目前,纯线下或纯线上的企业很难做,且线下和线上又很难把利益打平,所以未来只能是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线上线下的销售业绩,形成融合的决策力。另外,还要结合微信平台,建立起品牌的私域社交群,形成线上、线下和私域的内循环模式。”
  章燎原讲的内循环,就是立体连接过程中的流量互通。

三段式打通


  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到底怎么打通?实际上,三度空間是分段打通的。
  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对应的主体是什么?分别是B端、KOC和C端。
  打通三度空间,其实就是打通B端、KOC和C端,即B→KOC→C。这么讲,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三段式打通,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段:打通B端和KOC。打通B端和KOC的工具是场景体验。如果直接从B端到C端,虽然也能打通,但没有放大效应。现在很多人把私域流量搞成了微商的翻版,就是想直接从B端进入C端。
  KOC有强关系,怎么才能让KOC的社群为B端所利用,即关系让渡?利用场景体验形成强认知,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段:打通KOC和C端。对KOC价值的发现是立体连接的关键。KOC不是小型版KOL。KOL是媒体属性,KOC是渠道属性。KOL有影响力,KOC有强关系。   只要场景体验让KOC形成了强认知,从KOC到C端是就自然过程。只需要正常利用KOC社群即可。当然,单个KOC的连接能力有限,但当KOC达到一定密度,比如一个县100个KOC,就形成了针对C端的高密度覆盖。因此,单个KOC是渠道,KOC密度就具备媒体属性。打造品牌或IP,靠的就是传播密度。
  第三段:打通“双店”。双店,即线下门店、线上云店。双店,连接的是B端和C端。
  三段式打通,先通过场景体验,形成B端与KOC的强关系、强认知;再通过KOC社群的放大,高密度KOC的交叉覆盖,通过推送云店,最后把B端和C端连接起来。
  上述过程,既是连接过程,也是认知传递过程,还是用户放大过程。所以,立体连接不是简单的线下线上用户转移,也不是简单的增加私域流量,而是增强连接、关系强化过程。

流量互通


  三度空间,线下体验可以形成强关系、强认知;社群空间可以关系让渡,增强连接,高频交互;网络空间有便利推送、方便下单的优点。
  立体连接,不是简单的技术连接,而是要达到流量互通的目的。流量互通有两个含义:
  第一,认知、交易和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在三个空间任何分布。
  立体连接,就是一个经营主体,在传统渠道、社群和网络空间游刃自如。认知、交易和关系在三度空间的缝隙衔接、转换。比如,在线下建立关系,在社群完成认知,在网络形成交易。在三个空间无缝转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空间维度的优势,做到流量费用低、交易便利、关系稳固。
  第二,可以引导流量在三个空间维度转换,即流量互通。章燎原把三度空间称为“内循环”,就是品牌商可以自主引导流量,与平台控制流量不同。

双线深分


  快消品营销,深度分销是基本功。分销到终端(B端),终端就是渠道的终点。卒子过河拱到底,继续往前拱,技术上有障碍。所以,传统营销一直是B端思维。
  电商去中间化,直接触达C端(用户端),B2C或C2C。互联网企业一直是C端思维。在电商快速发展期,C端思维比B端思维有优势。
  然而,当三个空间的基本格局已定时,商业最大的份额仍然在B端。于是,B端想进入C端,触达用户;C端想进入B端,占据更大份额。两者都遇到极大的障碍,既有思维障碍,也有技术路径障碍。比如,懂C端的人要想进入B端,必须懂深度分销。平台的C端靠技术路径实现,B端靠人链路径实现,两者差异很大,融合难度很大。
  立体连接,绝不是仅仅打通三度空间那么简单。具体操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双线深分”,既有线下的深分到终端(B端),又有线上的深分(C端),还有线下线上的相互转换。
  线下深分早已实现,线上深分如何实现?B端连接海量C端,技术上不难实现,但商业价值并不大(超级IP除外)。即便是电商平台,用户的品牌黏性极差,靠的是平台生态的黏性。立体连接是品牌商立场,品牌商形成生态的难度很大。因此,只有靠强认知、强关系形成黏性。解决黏性的方法,也是线上深分的路径,即顺着KOC的路径做线上深分,然后通过线上云店实现交易。所以,线上云店只是交易平台,顺着KOC的线上深分才是流量路径。

三个关键词


  社群是线下线上互通的桥梁。目前看,借助社群桥梁,通过小程序完成线上线下连接是主要技术路线。但是,很多人把这个过程形成的流量称为私域流量,可能存在误解。特别是刻意把社群当作一种商业工具运作,对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干扰。我们认为,在立体连接,流量互通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词。



  1.场景体验
  体验在立体连接中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体验是立体连接的起手式。
  认知形成有两种模式,一是品牌模式、IP模式,统称为“高密度传播模式”,以海量的传播影响用户认知,这种模式适用于C端;二是体验、口碑模式,称为“高认知强度模式”,定向体验,一次认知,长期覆盖。这种模式适合B端、KOL、KOC。
  立体连接环境下,B端、KOC是流量互通的关键,要求认知能够达到关系让渡的程度,远超C端认知强度。品牌、IP这类高密度认知模式主要适用于普通 C端。因为B端和KOC的人数并不多,而且是定向关系,所以场景体验是适合B端和KOC的认知模式。
  场景体验不同于产品品鉴之处,就是品鉴往往把产品孤立起来,让品鉴者理性。场景体验,关键在场景,其次才是体验。场景,就是让产品回归消费时的生活形态,让产品融入生活。比如可口可乐,品鉴时是一回事,而在麦当劳场景则是另一回事。场景有时间、空间、人物关系、情节、情绪。让KOC做场景体验,有助于KOC情感化。这是让KOC形成高强度认知,并且乐于传播的重要手段。
  2.KOC密度
  B端与C端如何連接?如果只是B端的C端用户线上化,那么,线上线下就是“零和游戏”。我们希望从B端到C端有放大效应,KOC的价值就是BC一体化的中间放大器。
  KOC之所以引起重视,就是因为围绕KOC形成了用户强关系。这是KOC的天性。但是,强关系是KOC的个人资产,不会无缘无故被他人商业化利用。怎么才能让KOC的“关系资产”被利用呢?一定是关系利用本身有助于关系增值。这个时候,KOC就会让渡关系。
  我们认为,优秀产品的场景体验,恰好是KOC关系让渡的有效方法。
  前面讲过,KOL是媒体属性,KOC是渠道属性。但是,当KOC达到一定密度时,就会形成KOC关系的交叉覆盖。传播过程中的交叉覆盖,使得KOC的渠道属性演变为媒体属性。即KOC本来是顺着关系路径定向传播的,但当KOC达到一定密度时,就会形成高密度覆盖。   在渠道直播中,我们提出过一种模式:百店聯动,千群共振,万人直播。其实就是KOC的渠道属性变为媒体属性。渠道属性变媒体属性,就会形成认知的无差别覆盖,私域流量汇集成公域流量。
  3.线下线上“双店”
  无论是品牌商还是经销商搞立体连接,最终一定要在终端店实现“双店”交易。传统商店只有线下店,立体连接生态下,传统门店要变成双店交易,即一个线下店,一个小程序云店。或者没有线下店,只有云店。这类终端被称为“新店商”。
  双店,必须有“双客群”和“双货架”,形成“双流量”。
  双客群,一类客群是依托门店的商圈客群。这是传统客群。另一类客群是通过KOC放大,没有商圈半径限制的客群。
  双货架,一类是门店货架。因为门店面积有限,货架SKU数量有限。门店SKU以高频商品为主;另一类是线上SKU。线上SKU可以与线下相同,更多的是不同。线上货架空间无限,SKU不受限制,阿里电商的所有SKU近亿。因此,线上SKU可以是低频、高价值商品。SKU数量增加,势必增加资金占用,线上商品也可以采取线下交付、前置仓交付、总仓交付等多种交付形式。


做透与打爆


  “线下做透一个店,线上打爆一个县。”这是立体连接非常有效的两个操作要点。简称为“做透”和“打爆”。
  围绕线下门店做透,其实是做好三件事:一是门店场景化,门店不再只是单纯的售卖场所,也是进入社群和网络空间的起点;二是发现KOC,KOC既是用户,也是进入C端的放大器,或者说可以叫做“消费商”;三是KOC场景体验,KOC本来有C端强关系,做透就是要把KOC的强关系让渡给门店。因此,要通过场景体验让KOC形成强认知、强关系。
  围绕KOC打爆,同样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有KOC密度,单个KOC是渠道,一群KOC是媒体;二是通过体验和内容,让KOC自发传播,注意,一定是自发传播,不是现在流行的拉群、发红包、1元抢购等;三是在区域形成C端交叉覆盖,达到C端高密度认知。
  做透,形成KOC高强度认知,强关系变现;打爆,形成C端高密度认知,弱关系变现。

滚动与轰动


  立体连接要执行落地时有三大策略:单店滚动、区域滚动和全国轰动。
  滚动策略,就是把一个门店或区域做成功,然后再向其他门店或区域滚动发展。其特点是短期内在单店或小区域高密度饱和攻击,即做透、打爆。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快速启动单店或区域市场,比如市县市场。相比于传统线下滚动策略,立体连接的做透、打爆周期更短,滚动速度更快。
  全国性轰动策略,互联网早期适合超级IP打爆,比如江小白、元気森林等。直播的兴起,除了带红一批头部直播网红外,还是一些传统渠道深厚的企业能够全渠道动员,比如格力董明珠在2020年6月18日开展的渠道直播,就是打通传统渠道(B端),并进入C端的轰动性策略。
  立体连接是操作系统的总称,双线深分是实现立体连接的要点,流量互通就达成立体连接的目标。这三个概念,有相似的语境。
其他文献
在麦当劳,有一个“四五”理念: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操作,产品无差异。从一粒冰块的大小形状,到每块牛肉烹饪的69°C设置,麦当劳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作业程度,使得食物的生产转化为简单的流水线作业,即便不懂烹饪工艺的人,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操作,也能保证产品质量的高度一致。  得益于全球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麦当劳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拥有超过3万家门店,日进账达亿元。不只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也都在致
期刊
品类与消费者认知息息相关。  正常情况下,产品通过品类进入消费者认知,品牌帮助消费者在该品类的产品中做二次筛选,筛选的过程就是马克思提到的“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跃”。当下很多品牌、企业围绕产品、市场、消费者等各方面所进行的营销,占据了企业营销活动全过程的重头,其本质就是让这“惊险一跃”平安着陆。  但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品类进入消费者心智的过程并不通畅,或者说,品类进入了消费者心智,但却没有形
期刊
参与营销,移动商业时代的密钥  何为参与营销?  参与营销是指企业或品牌从产品开发开始到品牌建设、销售促进以及客户服务等原本属于企业内部工作的整个过程向普通大众开放,让大众主动地参与到全部环节中去,也就是让大众在营销活动中有存在感,真正体验和感受到自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起到的作用,并通过企业或商家与大众之间的聚合和互动,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进而调动大众对于品牌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让大众拥有真正
期刊
美国理论界对市场营销的最新定义是:选择目标市场,发现价值,并通过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传递交付以获取、维持、增加顾客的科学与艺术。这一定义中,涵盖了市场营销的三大核心职能: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传递交付。对应到企业的营销实践,就是市场竞争的三股核心力量或者说是市场竞争的三条主线——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的打造。  如果企业能够同时打造领先的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当然是最理想的。然而,由于资源
期刊
快手内测播客产品“皮艇”  快手正在秘密内测一款全新的播客类产品“皮艇”,一款播客节目的收听客户端,其Slogan为“听有趣的人聊聊世界”。该产品主打的功能是精确搜索、话题标签和兴趣推荐,涵盖领域包括文化、音乐、艺术和游戏。三星透明手机专利曝光,极具未来感  此前,三星公布了一项关于透明智能手机的设计专利,某公司据此绘制了手机的3D 渲染图。从渲染图来看,该机屏幕在一定程度上呈透明状态,极具未来感
期刊
很多人分不清KOL和KOC的区别,甚至认为KOC是微型版KOL。其实不对,KOL是媒体,KOC是渠道。两者差别巨大,先看看两者选择标准的差别。  选择KOL四要素:影响力、爱尝鲜、爱分享、专业。影响力是首选要素。  选择KOC四标准:强关系、爱分享、自我消费、专业。强关系是首选要素。  KOL和KOC的价值,首先是连接用户,其次是传递认知。当大众媒体影响力式微时,取而代之的是在信息网络中具有枢纽地
期刊
前段时间在苏州做薪酬培训的时候,有朋友问起薪酬倒挂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其实是很多公司,无论大小,都特别容易在薪酬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所谓倒挂,就是指公司后加入的新员工薪资水平超过了同等岗位上的老员工薪资水平。薪酬倒挂容易引发薪资的内部公平性问题,最后导致老员工的不满甚至离职。  要解决薪酬倒挂的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薪酬倒挂是怎么出现的  原因1:市场薪资涨幅超过了公
期刊
科学的“劝”,是洞察消费者内心的感动和渴望,是解决冲突的核心关键。  一般来说,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从(迫于压力)。  第二阶段:认同(情感联系发生改变)。  第三阶段:内化(价值观发生变化)。  根据消费者态度形成的规律,我们可以抓住第一时间点,放大“劝”的势能,加速消费者的信任度,在第一阶段就简单、粗暴,一招致命解决冲突!“劝”是征服,而不仅仅是说服  营销中的“劝”
期刊
品牌是什么?  当说品牌时,到底在说什么?在我看来,品牌有四个语境:  1.把品牌当作一个营销概念时,我们在说它的定义  我比较认同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  我认同的原因是:这个定义足够中性,它表明了两点:第一,品牌是“符号”;第二,品牌
期刊
在智能商业时代,流量、锁客、有效转化都有很多痛点。没有流量等死,乱搞流量找死。这是流量之痛!客人来了留不住,客流不等于“客留”,这是锁客之痛!营销很热闹,销售提升乃至没利润,这是销售转化之痛。怎么办?  我的意见是:流量、锁客、销售转化必须一气呵成。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场景营销,打造三级场景:第一场景是终端,打造终端场景,引流;第二场景是产品,设计场景做产品体验,锁客即沉淀某类用户;第三场景是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