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概念
立体连接的新营销落地操作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传统营销和电商、社交电商的新概念。
1.三度空间。线下、社群和网络,三个商业空间。
2.三位一体。商业的三个主要环节,认知、交易和关系,三位一体。即认知即交易,交易即关系深化,关系背书降低认知门槛。
3.立体连接。打通线上、社群和网络三个商业空间。
4.流量互通。线上、社群和网络的C端用户,可以在三个空间自由转换。
5.双线深分。线下深分即深度分销,线上深分即B端通过KOC(关键意见用户)的放大,触达海量C端用户。
6.BC一体化。传统深分触达B端,电商平台触达C端,立体连接打通B端、KOC和C端,BC一体化。现在也有人提出“CB一体化”,这是新零售的提法,即从网络空间(C端)进入线下(B端)。
7.场景体验。场景体验是新营销的起手式,是打通B端和KOC的核心环节。目的是形成强关系、强认知,实现KOC的关系让渡。
8.KOC密度。KOC是连接B端和C端的中间环节,是打通三度空间并实现增强连接必不可少的环节。KOC本来是强关系,但KOC一旦形成密度,即具备媒体属性,具备打造品牌或IP的传播基础。
9.新店商。又称线上线下双店。双店,即线下门店、线上云店。云店不同于微商城之处,在于微商城是中心化的,云店是品牌商或连锁店主导的分布式线上店。
10.渠道直播。有别于网红直播和店播,通过渠道B端,顺着KOC路径,抵达C端的直播体系。
11.传播密度。传播即认知。没有密度的传播,就如同毛毛雨迅速被蒸发。传播形成大众认知,需要足够大的传播密度。高密度传播形成对目标受众的交叉覆盖。广告的不断重复是传播密度,IP内容的快速裂变也是传播密度。
12.关系让渡。让渡即出让、让与、交付。常用于权利让渡、价值让渡、利益让渡等。这里强调KOC关系让渡。KOC有C端强关系,通过场景体验,B端与KOC形成强关系、强认知,足以让KOC自愿把自己的强关系为B端所用。
三度空间,三位一体
电商的出现,不仅仅是创造了另一个商业空间——网络,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认知、交易和关系的一体化,都在网络平台实现。
互联网的出现,对商业最大的改变,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商业空间从传统的单一空间(传统渠道,线下),延伸出另外两个空间,即社群空间、网络空间(线上)。商业从此有现场、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
第二,商业的三大环节,认知、交易和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商业,认知(大众传媒)与交易和关系(流通渠道)分离。社群空间和网络空间,认知、交易和关系,在相同的媒介上实现三位一体。即便是跨三个空间维度的商业,仍然可以实现三位一体。比如,在大众媒体形成认知,然后在APP上下单,可以瞬间完成,没有任何障碍。
上面讲的,就是施炜在《连接》一书中提出的当今商业的两个重要概念:三度空间、三位一体。
立体连接
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个问题:虽然商业出现了三个空间,但三个空间相互封闭,各自独立。虽然不少传统企业开始做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甚至有独立的APP,但在企业内部是相互分割的,团队、产品各自独立。
三个商业空间相互封闭,保护了平台商的利益,但流量成本快速上升,线上成本已经超过线下。
现在,三个空间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线上份额虽有提升,但基本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根据2019年的数据,线下︰平台电商︰社交电商=74︰22︰4。(注:电商交易统计一般不包括社交电商,社交电商的统计比较难)
电商份额上升放缓,流量成本上升。同时,线下企业希望改变被动局面。于是,我们提出了打通三度空间的设想,并且付诸了实践,效果不错。
怎么表述打通三度空间的商业状态?经过讨论,施炜老师提出“立体连接”比较合适,即把线下、社群和网络打通,形成一个整体商业体系。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2020年10月在一次演讲中,把线下线上打通称为“新护城河”。他认为:“未来三只松鼠的商业模式是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内循环,加上在整体供应链上实现研发、原料、生产和物流的外循环。”
“内循环主要为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营销行为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并在淘宝上产生成交额,但很难赢利。纯线下企业则很难触达消费者。目前,纯线下或纯线上的企业很难做,且线下和线上又很难把利益打平,所以未来只能是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线上线下的销售业绩,形成融合的决策力。另外,还要结合微信平台,建立起品牌的私域社交群,形成线上、线下和私域的内循环模式。”
章燎原讲的内循环,就是立体连接过程中的流量互通。
三段式打通
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到底怎么打通?实际上,三度空間是分段打通的。
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对应的主体是什么?分别是B端、KOC和C端。
打通三度空间,其实就是打通B端、KOC和C端,即B→KOC→C。这么讲,可能就比较好理解了。三段式打通,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段:打通B端和KOC。打通B端和KOC的工具是场景体验。如果直接从B端到C端,虽然也能打通,但没有放大效应。现在很多人把私域流量搞成了微商的翻版,就是想直接从B端进入C端。
KOC有强关系,怎么才能让KOC的社群为B端所利用,即关系让渡?利用场景体验形成强认知,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段:打通KOC和C端。对KOC价值的发现是立体连接的关键。KOC不是小型版KOL。KOL是媒体属性,KOC是渠道属性。KOL有影响力,KOC有强关系。 只要场景体验让KOC形成了强认知,从KOC到C端是就自然过程。只需要正常利用KOC社群即可。当然,单个KOC的连接能力有限,但当KOC达到一定密度,比如一个县100个KOC,就形成了针对C端的高密度覆盖。因此,单个KOC是渠道,KOC密度就具备媒体属性。打造品牌或IP,靠的就是传播密度。
第三段:打通“双店”。双店,即线下门店、线上云店。双店,连接的是B端和C端。
三段式打通,先通过场景体验,形成B端与KOC的强关系、强认知;再通过KOC社群的放大,高密度KOC的交叉覆盖,通过推送云店,最后把B端和C端连接起来。
上述过程,既是连接过程,也是认知传递过程,还是用户放大过程。所以,立体连接不是简单的线下线上用户转移,也不是简单的增加私域流量,而是增强连接、关系强化过程。
流量互通
三度空间,线下体验可以形成强关系、强认知;社群空间可以关系让渡,增强连接,高频交互;网络空间有便利推送、方便下单的优点。
立体连接,不是简单的技术连接,而是要达到流量互通的目的。流量互通有两个含义:
第一,认知、交易和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在三个空间任何分布。
立体连接,就是一个经营主体,在传统渠道、社群和网络空间游刃自如。认知、交易和关系在三度空间的缝隙衔接、转换。比如,在线下建立关系,在社群完成认知,在网络形成交易。在三个空间无缝转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空间维度的优势,做到流量费用低、交易便利、关系稳固。
第二,可以引导流量在三个空间维度转换,即流量互通。章燎原把三度空间称为“内循环”,就是品牌商可以自主引导流量,与平台控制流量不同。
双线深分
快消品营销,深度分销是基本功。分销到终端(B端),终端就是渠道的终点。卒子过河拱到底,继续往前拱,技术上有障碍。所以,传统营销一直是B端思维。
电商去中间化,直接触达C端(用户端),B2C或C2C。互联网企业一直是C端思维。在电商快速发展期,C端思维比B端思维有优势。
然而,当三个空间的基本格局已定时,商业最大的份额仍然在B端。于是,B端想进入C端,触达用户;C端想进入B端,占据更大份额。两者都遇到极大的障碍,既有思维障碍,也有技术路径障碍。比如,懂C端的人要想进入B端,必须懂深度分销。平台的C端靠技术路径实现,B端靠人链路径实现,两者差异很大,融合难度很大。
立体连接,绝不是仅仅打通三度空间那么简单。具体操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双线深分”,既有线下的深分到终端(B端),又有线上的深分(C端),还有线下线上的相互转换。
线下深分早已实现,线上深分如何实现?B端连接海量C端,技术上不难实现,但商业价值并不大(超级IP除外)。即便是电商平台,用户的品牌黏性极差,靠的是平台生态的黏性。立体连接是品牌商立场,品牌商形成生态的难度很大。因此,只有靠强认知、强关系形成黏性。解决黏性的方法,也是线上深分的路径,即顺着KOC的路径做线上深分,然后通过线上云店实现交易。所以,线上云店只是交易平台,顺着KOC的线上深分才是流量路径。
三个关键词
社群是线下线上互通的桥梁。目前看,借助社群桥梁,通过小程序完成线上线下连接是主要技术路线。但是,很多人把这个过程形成的流量称为私域流量,可能存在误解。特别是刻意把社群当作一种商业工具运作,对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干扰。我们认为,在立体连接,流量互通过程中有三个关键词。
1.场景体验
体验在立体连接中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体验是立体连接的起手式。
认知形成有两种模式,一是品牌模式、IP模式,统称为“高密度传播模式”,以海量的传播影响用户认知,这种模式适用于C端;二是体验、口碑模式,称为“高认知强度模式”,定向体验,一次认知,长期覆盖。这种模式适合B端、KOL、KOC。
立体连接环境下,B端、KOC是流量互通的关键,要求认知能够达到关系让渡的程度,远超C端认知强度。品牌、IP这类高密度认知模式主要适用于普通 C端。因为B端和KOC的人数并不多,而且是定向关系,所以场景体验是适合B端和KOC的认知模式。
场景体验不同于产品品鉴之处,就是品鉴往往把产品孤立起来,让品鉴者理性。场景体验,关键在场景,其次才是体验。场景,就是让产品回归消费时的生活形态,让产品融入生活。比如可口可乐,品鉴时是一回事,而在麦当劳场景则是另一回事。场景有时间、空间、人物关系、情节、情绪。让KOC做场景体验,有助于KOC情感化。这是让KOC形成高强度认知,并且乐于传播的重要手段。
2.KOC密度
B端与C端如何連接?如果只是B端的C端用户线上化,那么,线上线下就是“零和游戏”。我们希望从B端到C端有放大效应,KOC的价值就是BC一体化的中间放大器。
KOC之所以引起重视,就是因为围绕KOC形成了用户强关系。这是KOC的天性。但是,强关系是KOC的个人资产,不会无缘无故被他人商业化利用。怎么才能让KOC的“关系资产”被利用呢?一定是关系利用本身有助于关系增值。这个时候,KOC就会让渡关系。
我们认为,优秀产品的场景体验,恰好是KOC关系让渡的有效方法。
前面讲过,KOL是媒体属性,KOC是渠道属性。但是,当KOC达到一定密度时,就会形成KOC关系的交叉覆盖。传播过程中的交叉覆盖,使得KOC的渠道属性演变为媒体属性。即KOC本来是顺着关系路径定向传播的,但当KOC达到一定密度时,就会形成高密度覆盖。 在渠道直播中,我们提出过一种模式:百店聯动,千群共振,万人直播。其实就是KOC的渠道属性变为媒体属性。渠道属性变媒体属性,就会形成认知的无差别覆盖,私域流量汇集成公域流量。
3.线下线上“双店”
无论是品牌商还是经销商搞立体连接,最终一定要在终端店实现“双店”交易。传统商店只有线下店,立体连接生态下,传统门店要变成双店交易,即一个线下店,一个小程序云店。或者没有线下店,只有云店。这类终端被称为“新店商”。
双店,必须有“双客群”和“双货架”,形成“双流量”。
双客群,一类客群是依托门店的商圈客群。这是传统客群。另一类客群是通过KOC放大,没有商圈半径限制的客群。
双货架,一类是门店货架。因为门店面积有限,货架SKU数量有限。门店SKU以高频商品为主;另一类是线上SKU。线上SKU可以与线下相同,更多的是不同。线上货架空间无限,SKU不受限制,阿里电商的所有SKU近亿。因此,线上SKU可以是低频、高价值商品。SKU数量增加,势必增加资金占用,线上商品也可以采取线下交付、前置仓交付、总仓交付等多种交付形式。
做透与打爆
“线下做透一个店,线上打爆一个县。”这是立体连接非常有效的两个操作要点。简称为“做透”和“打爆”。
围绕线下门店做透,其实是做好三件事:一是门店场景化,门店不再只是单纯的售卖场所,也是进入社群和网络空间的起点;二是发现KOC,KOC既是用户,也是进入C端的放大器,或者说可以叫做“消费商”;三是KOC场景体验,KOC本来有C端强关系,做透就是要把KOC的强关系让渡给门店。因此,要通过场景体验让KOC形成强认知、强关系。
围绕KOC打爆,同样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有KOC密度,单个KOC是渠道,一群KOC是媒体;二是通过体验和内容,让KOC自发传播,注意,一定是自发传播,不是现在流行的拉群、发红包、1元抢购等;三是在区域形成C端交叉覆盖,达到C端高密度认知。
做透,形成KOC高强度认知,强关系变现;打爆,形成C端高密度认知,弱关系变现。
滚动与轰动
立体连接要执行落地时有三大策略:单店滚动、区域滚动和全国轰动。
滚动策略,就是把一个门店或区域做成功,然后再向其他门店或区域滚动发展。其特点是短期内在单店或小区域高密度饱和攻击,即做透、打爆。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快速启动单店或区域市场,比如市县市场。相比于传统线下滚动策略,立体连接的做透、打爆周期更短,滚动速度更快。
全国性轰动策略,互联网早期适合超级IP打爆,比如江小白、元気森林等。直播的兴起,除了带红一批头部直播网红外,还是一些传统渠道深厚的企业能够全渠道动员,比如格力董明珠在2020年6月18日开展的渠道直播,就是打通传统渠道(B端),并进入C端的轰动性策略。
立体连接是操作系统的总称,双线深分是实现立体连接的要点,流量互通就达成立体连接的目标。这三个概念,有相似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