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铸像以卜的风俗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时代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遇有重大事件时,当事人要亲自铸铜像以占否泰。尤其是每当在册立皇后的时候,将被册立的数名候选妃子们都要铸造一尊铜像,以铸像的成败来决定册立大事。
  


   关于此风俗,清赵翼在《卄二史札记》“后魏以铸像卜休咎”中论之甚详
   《北史》后妃传序云,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否则不得立也。道武帝妃慕容氏有宠,帝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为后。后崩,又宠刘氏,以铸金不成,不登后位。明元帝妃姚氏,铸金人不成,未登尊位,然帝礼之如后,崩,遂赠为后。
   《卄二史札记》的这段话的出处可见《魏书》卷十三《皇后列传》:
   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成则不得立也。道武皇后慕容氏,宝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卫王仪等奏请立皇后,帝从群臣议,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告于郊庙。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刘眷女也。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太宗。后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后位。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姚兴女也,舆封西平长公主。太宗以后礼纳之,后为夫人。后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宠幸之,出入居处,礼秩如后焉。
   可见在北魏时此程序是册立皇后时朝廷不移的铁律,不可违背。
   金人者,铜鎏金像,所谓手铸金人,想来应该是工匠们将一切铸造工序都已准备齐全的情况下,由后妃在工匠的扶助下将铜液灌入模具。
   除了后妃册立皇后必须铸像以卜成否外,权臣觊觎王位者也往往铸像以验天意。尔朱荣以明帝崩,将有所立,“乃以铜铸高祖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成者当奉为主,惟庄帝铸像独就”乃迎立之(《魏书·尔朱荣传》)。
   及至河阴之战,尔朱荣欲僭帝位,”遂铸金为己像,数四不成。时幽州人刘灵助善占卜,为荣所信,言天时人事必不可尔。”乃止(《魏书·尔朱荣传》)。
   北齐高洋也欲僭位,群臣皆意为不可,于是铸像卜之,一写而成,遂决意僭位(《卄二史札记》)。
   这里的“ 写” 即“模写” 之意,模写的原意是用模翻制雕塑,后来也泛指临摹平面的绘画。一写即一次铸成。
  


   上文所说的尔朱荣“乃以铜铸高祖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和后文的“铸金为己像”,实际上不可理解为铸造高祖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和本人的肖像,只能理解为是心中发愿为某人铸像,以铸造成败来验证某事是否可行的占卜手段,包括上文的册立皇后铸造金人也仅仅是个发愿用的铜人形像,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某人肖像雕塑。
   纵观我国古代雕塑史,可以说历代(不包括清代末期的泥人张等)雕塑作品中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特定性的肖像雕塑几乎没有遗存。四川成都都江堰的汉代李冰石像(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也仅是个手持农具的纪念碑式的象征性人物立像,面孔是概念化的表现,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肖像。
   至于汉代画像石上众多的先贤和名士侠客都只不过是个侧面剪影、人物符号,全凭榜题上的名字才知道表现的是何人。
   虽然秦始皇兵马俑的将士刻划得真实入微,据考证可能使用了真人为模特,但他所表现的也只是没有特定名姓的广泛意义上的军人。
   在中国的雕刻史上,截至今天所发现的唯一的例外,只有五代成都前蜀王建(847-918)永陵中出土的王建石雕坐像(高86厘米),衣饰和面相是用写实手法刻划的,很可能逼近王建本人,可以说是限定性的写实的肖像雕刻,除此之外尚无二例。(图1)
   所谓金人,就是鎏金的铜像,但并非专指佛像,否则史书上为什么只云“金人”而不说“佛像”呢?《魏书》记尔朱荣铸以铜铸高祖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和尔朱荣铸金为己像时并没有点明是佛像,但《洛阳伽兰记》记述尔朱荣以铜铸孝文帝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
   (尔朱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等) 遂于晋阳,人各铸像不成,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洛阳伽兰记》 卷— “城内”)
   长乐王子攸即孝庄帝,为澎城王勰子,初封长乐王。这里特意记载“光相具足,端严特妙”,则显然指的是佛像。《洛阳伽兰记》记载的主要是佛教史迹,杨玄之对佛像自当关心,如果“光相具足,端严特妙 ”之句不是杨玄之从佛教的角度妄加的,纵观北魏此时佛教已流行于士庶,占卜铸像自然可以是佛像了。(图2-4)
   然铸像以卜的风俗并非始于北魏,早在北魏之前已经有了。据《晋书》载,十六国后赵的大将冉闵(?—352)杀石鉴称帝后,遣常炜出使前燕的慕容儁(319—360),慕容儁令封裕问常炜:听说冉闵为自己铸像,屡铸不成,怎么还能自称有天命呢?常炜说,没有这回事。此段记载中也没有说明铸的是佛像,但可以知道,铸像的习俗并非鲜卑族独有,而且铸像的仪式一定很隆重,故而铸像的成败与否风闻远近。
   冉闵是汉族人,其父冉瞻为后赵石虎(295—349)养子,石虎是羯族,故可推知,冉闵铸像的习俗是从羯族而来的,并且这也是北方许多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俗。鲜卑族从大兴安岭南下中原之初,生产力低下,铸像的技术并非游牧民族所擅长,说不定还没有铸像的习俗。很可能是定居中原后,从已经入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那里受到了侵染。故赵翼也认为“此乃北俗故事,至拓跋而益盛之也”。
   于上可知,此风俗应该在佛教流行之前就存在于北方某些少数民族之中,所以当时的铜像并不一定是佛像。鲜畁人初入中原时是不信佛教的,如果有铸像的风俗,那时所铸的像,不可能是佛像,说不定是类似原始宗教的某位神祗,例如匈奴族也崇奉祭天的金人。若依杨玄之的记载佛像,很可能是此后当佛教被鲜卑族认可后,铸造的金人已经用佛像代替了。
  


   但遍查今天存遗的铜佛像的铭文,都是为合家、己身安康为亡者祈福升天带有佛教色彩的内容,至今还没有发现为某个事件占卜而铸造的佛像。
   从上述许多铸像的例子还可以知道,铜像铸造的工艺复杂精密,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成败与否,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才将铸像作为占卜的手段之一。由于铸造佛像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重大事件的决策,因此也客观上促进了佛像铸造技术的提高。北朝一代,铜佛像普遍制作精美,恐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图5-6)
其他文献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因当年成功举办第25届奥运会而名扬天下。我国与西班牙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瓷器散落在西班牙我早有耳闻,所以到了巴塞罗那,便抽空去繁华的格拉西雅大道55号古玩市场淘宝。   一家家古玩店紧紧相依,一律开放式玻璃门面,里面展示着西洋家具、中世纪贵族用的银质餐具、名家油画以及各种精致的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有一家店专卖肯尼亚石雕和木雕工艺品,粗犷简洁,大都是一千
期刊
“1796年到1820年,嘉庆一朝历时25年,如果除去头三年乾隆帝当太上皇训政的时间,嘉庆帝行使权力实际仅22年。有一种说法是,嘉庆朝头三年所生产的瓷器,有一半是落乾隆款,一半落嘉庆款,整个嘉庆一朝官窑瓷器的生产数量都不大,流传至今,存世的更少。量少是直接导致近年来嘉庆瓷器价格上涨的原因。”    7月30日,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瓷器工艺品部经理戴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嘉庆瓷器的当前行情。  事
期刊
嘉庆时期(1796—1820年)正处于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嘉庆帝顒琰是清代唯一一位由禅让而即位的皇帝,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嘉庆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立为太子,嘉庆元年(1796年)正式即位。嘉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经过清代康、雍、乾三代制瓷高峰后,景德镇御窑厂已没有专门督造的督陶官,而由地方官兼管。故瓷器的质量逐年下降,品种和数量也远远不及乾隆盛世。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时期的艺术
期刊
作为元代画坛核心人物,赵孟頫的创作风格和他对“元四家”以及元代李郭派画家,乃至职业画家的影响,都已经被反复讨论。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作于1295年(42岁)的《鹊华秋色图》(图一)和1302年(49岁)的《水村图》(图见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无疑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它们为之后的文人山水画树立了实际的样板,从此文人画从苏轼、米芾时代的理论大于实践状态,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平衡的状态。     平心而论,这
期刊
古往今来,画家们都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完美,不留下任何遗憾,甚至签名和印章也成为他们画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选择一种合适的签名及钤印形式会为作品增色不少,它可以平衡画面结构,起到装饰美化画面效果与强化表现主题内容的作用,因此,画家们对签名和钤印形式都是苦心经营,力求尽善尽美。另一方面,画家对签名和钤印形式的选择,表明了其对作品的责任感,最后成为一个画家作品的符号。由于画家们长期的经营,每个人的
期刊
世事沧桑,人间幻化,往往令看客感喟不已!多数人对赵孟頫绘画成就之认识,为“赵体”书名所掩,而更多的人又被“赵体”“媚俗”所欺,偏视了赵氏书法艺术成就。赵氏书法之精妙早为庸人误读,赵氏绘画之神逸更被俗子践踏。明清两代画界后学,或源自赵宋之董(源)巨(然)马(远)夏(珪),或师于蒙元之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不乏画中有得松雪法之句,然多貌合神离,谬之远矣。    流传至今的赵孟頫书画多保存
期刊
1920年代,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曾将清宫旧藏的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偷运出北京故宫,后又带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今长春)。1945年 8月抗战胜利,这批书画再次流散。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各种方式,陆续将散佚在东北各地的清宫书画搜集入馆,形成了辽博的馆藏和特色。其中赵孟頫的精品书画作品达7件之多。    红衣西域僧图卷     赵孟頫善画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等,取材广泛,技巧全面。他的人物画多取材历史故
期刊
8月18日,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一场名为“嘉庆宫廷艺术品”的专题拍卖,虽然仅推出了19件瓷器拍品,但仍然创出了万元的成交额。其中,件拍品创出了同类器型拍卖的最新成交纪录,第1614号拍品粉彩进宝图螭耳瓶以万元创嘉庆瓷器拍卖的价格之最(图30),打破了去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938.74万元成交的一对粉彩缠枝莲纹葫芦瓶(图1)。    据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副总经理樊则春介绍,粉彩进宝图螭耳瓶高74厘米,是拍场
期刊
高鸿先生在《解读〈茅山雄姿〉》一文中,对著名画家傅抱石这幅在拍卖市场上风头十足的作品,就其优劣得失和几处疑点,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难能可贵。他发现在主体山顶部有隐隐约约的“东进林场”四个字,与画面十分不协调,判断可能是摩崖石刻,应该按其特点来处理,而不是在偌大的“山上”简单地用毛笔来书写。他认为“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难解的谜”。  其实,熟悉茅山的人都知道,在茅山大茅峰的山坡上有“东进林”三字,它不是
期刊
陶器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创造,瓷器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巨大贡献,在一万年的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泥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雕塑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种。陶塑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江西商代吴城文化时已有原始瓷塑,晋代洪州窑生产的青瓷谷仓盖上常饰以堆塑人物纹和鸟兽纹。宋代江西吉州窑、湖田窑、白舍窑等窑场均大量生产供人们观赏把玩的雕塑瓷,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