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征和技法演变是辨伪的试金石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事沧桑,人间幻化,往往令看客感喟不已!多数人对赵孟頫绘画成就之认识,为“赵体”书名所掩,而更多的人又被“赵体”“媚俗”所欺,偏视了赵氏书法艺术成就。赵氏书法之精妙早为庸人误读,赵氏绘画之神逸更被俗子践踏。明清两代画界后学,或源自赵宋之董(源)巨(然)马(远)夏(珪),或师于蒙元之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不乏画中有得松雪法之句,然多貌合神离,谬之远矣。
  


  流传至今的赵孟頫书画多保存于各大公私收藏机构,艺术品市场中鲜见真品踪影。20世纪80年代,海外首现《惠兰图》,再出《金刚经》,均被藏家高价竞得。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兴起后,赵孟頫款识书画似过江之鲫,悄然而来。就题材而言,山水作品少,人物走兽作品多。翻开拍卖图录,无论公司大小,均有赵孟頫款识作品上拍。操作较规范的公司标注“传”、“款”等字以示存疑,或是作品实际绘制年代;不规范的公司就以仿品当真品了。
  鉴别赵孟頫绘画真伪,其实很容易:以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真品的概率判断。笔者以前曾言“无宋论”,意为市场已无宋画可鉴可藏可言。现在谓“无赵论”亦不为过。若将拍场上的赵孟頫书画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构图、笔墨特点、题跋、传承流绪诸方面与真迹比对,我们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距离。
  赵孟頫的人物鞍马画受唐代韩幹、宋代李公麟影响,在人物鞍马的造型、笔墨技法上变化较小,多用前人所创的铁线描和游丝描。赵孟頫在《人骑图》题跋称“此图自不愧唐人”,可知他中年时期的绘画艺术创作沿袭着唐人遗风。赵孟頫说过:“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纵观赵氏绘画作品,虽受古人影响,但随着艺术创作向前发展,时代特征和技法演变还是从作品中表露出来。在赵孟頫人物鞍马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人影响大于宋人,人物形象仍带古意,用笔凝重,毫无轻浮之态,人物面目及身体神态自然生动,有越宋追唐之感。而艳丽的设色已露时代风采,鞍马画法是将赵氏擅长的山水画与鞍马人物融会,使山川美景与人物马匹巧妙地结合,更具逸情和观赏性。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之一,用笔线条细瘦不失遒劲,敷色浓重不失淡雅,用色没有机械地对物摹形、按形填色。根据画面整体布局构图,人马穿插,远近高低之列,色彩的浓淡过渡、冷暖对比表现的富有韵感。赵孟頫画马,不仅继承唐人韩幹、宋人李公麟的技法,还依自己对马匹的生活习性、形体构成的仔细观察,以深厚的绘画功力,将马的形态刻画得如栩如生,马匹线条刻画、动作神采、色彩填敷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赵孟頫书画艺术为元代“文人画”的萌生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元、明、清诸代书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也导致了各个时期出现水准不一的仿品。拍卖市场的火爆,给了我们集中认识这些仿品的机会――虽然有仿品被拍卖行以“传”、“款”的形式标识,仍不失为我们观摩学习的范本。
  
  古代著录不足恃
  
  拍场赵氏绘画作品多为人物鞍马、洗马、相马题材,五骏、八骏、九骏、百骏如过隙白驹,翩然而至。
  福建某拍卖公司2005年12月21日上拍的《赵孟頫(款)<九龙天马图>》是水平偏低的一幅仿品。画中九匹马故作姿态,绘画技艺尚不及当今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手笔,让人观后徒添笑耳!
  


  上海某拍卖公司2006年6月26日上拍的《人物》册页,绢旧画老,遗憾的是画工水平过低,人物面目形态已现明代后期之相,且用笔迟缓气断,题跋水平更无赵书之形。会有人相信这是赵氏真迹吗?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6年11月26日上拍《五骏》,五骏形态消瘦,线条已被弱化,多用明暗之法,突显马匹的形象动态,与赵氏画风相差很远。点景树石特征应为清代中后期所仿。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6年12月3日上拍《相马图》,是图笔墨拙滞,与赵氏书画风格相差甚远。赵孟頫虽为宋宗贵胄,但非蒙元金枝玉叶,身居的高位多系虚职,何来相马心境与权力?其画中“赵书”与鲜于枢之跋如一人所写。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3月25日上拍的《百马图》应为南方画家仿绘--作者因见马太少而闭门画马,神形俱失。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5月31日上拍一幅《渔舟问答图》。赵孟頫笔下的“渔舟问答”会说些什么?问询渡河几多银两,还是鲜鱼沽价几何?赵氏擅画山水,但传世真迹风格与此幅不同。岸边老树缺少变化,夹叶与点叶、勾点呆板,水波纹画工僵直,远山的米氏画法与近景石坡小斧劈皴法已无宋元古意。如此画作,善鉴的董香光怎么会看走了眼呢!难道是人情世故吗?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6月3日上拍的《赵孟頫、管道昇<竹林七贤>》是幅水平中等的伪品。此画用笔不够流畅,线条特征更似明代以后,应为有本所仿之作。同场上拍的《赞马图》将书法和绘画都仿走了样,一首“好马好马独立山下,良骥天闲相之草野,万里追风千金价寡,孙阳以后谁为织者”的赞马俚句把赵孟頫打扮成了一个草根诗人。另一幅乾隆帝御题的《人马图》让观者困惑:凭什么将它当成赵氏真品呢?
  北京故宫收藏的《秀石疏林图》手卷是赵孟頫存世名画之一,赵氏对书画艺术的精辟概括就写于其上。“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让后学受益终生。当然,授业有先后,江苏某拍卖公司2007年7月28日上拍的《枯木竹石图》远未得赵氏书画之真味。
  黑龙江某拍卖公司2007年9月9日上拍多幅赵孟頫款作品。《马》是匹颇有情趣的好马,尽管它也是一幅水平不高的仿品,仿者自知书法不济,故只题“子昂”两字--此画曾在该公司1月21日的拍卖会露面。将《佛像》与赵氏真品《红衣罗汉图》对比,自然会有心得。《百马图》上的明代文学大家宋濂所题“松雪真迹”即为伪跋。不用与赵氏真品比对,和前述那些水平不高的仿品对照,也能发现其水准很低的伪品身份。
  上述列举的赵孟頫仿作标注仿品并不确切,因为有的水准实在太低。有些作品的题材和笔墨,与赵氏真品风马牛不相及,竟然也被滥竽充数。
  我们无法苛求古人:生活在乡村僻野间者难见佳构真品,生活在大城市的专业画家也未必家家藏有宋元真迹,又无照相和印刷技术,只能从木刻版的画宝中品味揣摩前人。即便天资聪慧,用功刻苦,也难成正果。
  今天,画者、藏者和鉴者拥有的条件均远强于古人。现代工业技术使我们的求知环境超越任何古人,世界上绝大多数古代画家的真迹和各档次仿品通过照相、印刷、网络清楚地呈现在眼前,除了不如清乾隆皇帝能亲抚书画、暂时据为己有之外,许多我们能看到、能研究的书画作品,乾隆帝并没有见到的机会。因而,我们应该比古人做的更好,也能比古人做的更好。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7年3月24日上拍的《赵孟頫(传)<清影>》系香港著名收藏家旧藏,著录于1966年出版的《中国古画集》。此作画心绘两枝清竹,边跋“大德三年正月为明远提举作,子昂”-- 大德三年为1299年,赵孟頫45岁,书画风格定型,臻入化境。画上另有乾隆帝御题诗和《石渠宝笈》印鉴多枚。赵孟頫擅画竹,笔走圆润,布局规整,犹如一篇竹叶铺就的行楷。细观《清影》里的竹,竹枝纤细无力,最长一笔不及20厘米,笔力晃抖,毫无功力可言,焉似一代书家所绘?竹叶叠加混乱,了无章法,更像当代画家中的哗众取宠之辈所作。当然,这确是张旧画,书法稍流畅,书风却毫无“赵体”特点。仿写者水平不高。画旁题跋的乾隆帝与赵孟頫同源于“二王”书艺,各有心得,不会不知此题款非赵氏真迹。画中乾隆丙午题诗,笔力软弱,与乾隆丙午年(乾隆五十一年)75岁的乾隆帝真迹差异不言自明。
  《清影》经历了三层认证:乾隆帝为一,原藏家与出版者为二,拍卖公司为三。乾隆帝题跋真伪可存疑,图录标示赵画为(传),并未标注乾隆帝题跋为伪,即拍卖公司认可画中的乾隆帝题跋。
  《清影》到底有几分像赵孟頫真迹呢?十不足一二。乾隆帝题跋与《石渠宝笈》印鉴,无论真伪,都予我们一个打破迷信的警示:市场中风靡许久的“唯《石渠宝笈》论”该降温了。
  


  鉴定很难吗?应该不难。只要鉴者博览群书,广纳众言,刻苦学习,本着公正之心,在阳光这个防腐剂下就有能力把事情做得圆满。鉴定容易吗?有时很难,因为这世间还有着诸多人情、利益、私心……
  
  名家题鉴须思量
  
  北京某拍卖公司2005年5月15日上拍的《赵孟頫(传)<八骏图>》汇聚三位中国当代书画鉴定名家的题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水之深,情之切。《八骏图》绢本工笔,略施小青绿法,边跋“至大三年秋九月画,子昂。”详辨其绢质、画风、笔墨设色、款识等方面,与赵氏画风差之千里。应为清中期一件水平中等偏上的画家习作,被人割去真实名款,添写上“子昂”款。这么一张普通旧画,得艺坛名家题跋,绢上添花一番。难怪启功先生言:“鉴定有世故人情”。静观此画,信哉!
  《八骏图》中的八匹马形态各异,嬉戏于青山绿水之间。系以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为粉本,山水略参明人画意,画马之笔墨设色已带有郎世宁西法,应为清代乾隆时期的画家所作。山石树木部分,对《秋郊饮马图》稍作改动,笔墨摹自赵氏原作,马的画法仅得几分赵氏画马形似,工细有余,功力不足,神彩尽失。以郎世宁西法入画略显机械,与周围环境结合略显呆板,绘画技艺属当时的中上水准。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谢稚柳、陆俨少、启功先生的鉴画题跋依次列于卷尾。谢稚柳先生云:“此图所画八马动止各分,神态生动,盖亦高手之作……”难免有高夸之举,又谓:“……此卷虽非出于宋元而遗规俨然,五百年来殊少见耳……”则实属人情难却。500年间,画山、画水、画马的优秀者不胜枚举,且不说明清两代“苏州片”高手佳构胜此幅者众。此段跋语为盛情之下,言过其实。陆俨少先生题句不多,也属友情难违:“……此卷不失故步,唐宋风规依稀可见”,对画作水平心知肚明,未过多赞美。启功先生曰:“此三百年前好手之笔,当行出色,弥堪把玩,正不以名家款印为足重也。米元章题摹本兰亭云:寄无好事,但赏佳俗说纷纭,那有是吾于斯卷,亦作唐摹兰亭观,无忝于宝晋书画舫中珍品也。”应该说,启功先生比谢、陆精智。谢稚柳先生题赞过于直白,有旱地拔葱、指劣为好之嫌;陆俨少先生题赞虽较客观,难免有悖情面。启功先生所题,并不以真伪论高低,为对此画有不同意见、褒贬不一者,留下了解释转折的伏笔。
  人们对国宝级古代绘画作品,寄之以情,动之以色,常说每幅画的后面都有故事。实际上,有故事者,岂止仅是它们?此幅《八骏图》不也充满了故事吗?这幅旧画,如何添写“子昂”款,又流传至今被现藏者寻得,个中必有曲折。而请得当代书画界三位大家跋句,不也是新故事吗?
  或有人视为美谈。一幅旧画齐聚三位著名书画家题跋,着实不易。然而,古往今来,书、画佳构汇聚一纸事例多矣,满纸玑珠,令观者目不暇接,而《兰亭序》、《富春山居图》与题跋同辉,宛若一部古代书法绘画发展史,世间诸人以能在此留下墨痕为荣。《八骏图》不过是幅有着300年历史的旧画,既无创新之举,又笔墨功力平平,能有如此三位大家同跋,可见人情强于真理。
  任何人都有难言之隐,更有在法律范围的自由。现代社会的诸多变化,启示人们重新认知社会:我们除了相信自己,还能相信别人吗?
  


  沉迷在专家题跋、专家鉴定证书的收藏者,把自己对文物艺术品的热爱、憧憬和投资回报的期待寄托在没有法律约束力、充满了利益博弈的专家鉴定上。所谓“专家”视交费多少写出鉴定意见已是公开的秘密。市场经常看到“指鹿为马”的专家为赝品题写真跋,还涌现了很多赝品仿造某些专家的假跋。某些专家成为专门走穴赶场收费题跋的专业人士。一些专业人士因忙着奔走各地签发有偿证书、在媒体曝光提升知名度,而荒废了学业。更有一批在媒体包装下横空出世的专家,刚刚上了两天培训班,就煞有介事地操着几个专业名词指点江山。这让我们看到了当今收藏界人人皆可成为专家的炼金、淘金过程。
  专家是金吗?过去是。现在,专家主动脱下了神圣的艺术外衣,挂满了金光闪闪的钞票。长久下去,势必会对中国学术界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说,中外学者《溪岸图》真伪之争是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之辨,那么,未来这种学术讨论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在法治社会,有违学术正义和道德、涉嫌学术职务下的交易行为不仅为学界所不耻,严重者甚至承担法律责任。而我们的专家中,还有从未拿过鉴定费、出场费、车马费等费用或以情易情的人吗?
  
  “海外回流”宜谨慎
  
  当今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在经历了古代鉴定家之变,现代鉴定家之痛后,还面临海外回流文物鉴定之忧。
  20世纪90年代,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大量回流,不乏署名赵孟頫款的伪作。有利益驱动,幕后老板、文物掮客、古玩店铺、拍卖公司、新闻媒体、鉴定评论者便合力推波助澜:部分所谓“专家”为利所诱,给许多赝品打造出爱国主义的招牌;媒体造势迷惑世人,令人误以为这些赝品均为国宝级珍品,只有国家高价购回,才为盛世之举,才是爱国之义,以至于赝品摇身一变成为珍品,逼得有关部门骑虎难下。此中之关键,皆在所谓“专家”。虽然他们得利为九牛之一毛,危害至巨。
  许多赝品纷纷在海外拍场亮相,招摇过市,以伺机吸引内地公私藏家入瓮以期善价。2003年4月25日,香港某拍卖公司上拍的《老树元人牵马图》即是一幅海外出现的赵孟頫绘画赝品。
  此作画中一位蒙古装束老者手牵一匹花马而行,马前碎石草芥。两株老树交错而生。左边楷书“大德元年岁次丁酉七夕写与次山老弟赵孟頫”。大德元年为1297年,赵孟頫44岁,正是创作《人骑图》、《人马图》的同一时期。
  作于元贞二年(1296年)的《人马图》,人马勾勒线条细劲,法唐人游丝描,人瘦马肥,用笔简约,形神兼备。而《老树元人牵马图》绘画水平与赵氏相差甚远,马身细瘦、人体肥硕不成比例;马的画法,线条勾勒死板,浓淡墨渲染机械,马耳、马前腿画得如为赘物,马身上用白粉增加亮度,这是赵孟頫画作所未见的;牵马老人的勾勒线条笨拙,形体比例失调,与赵孟頫人物画中古拙之风区别明显;树石画法略优于人马,但勾皴点染之法与赵孟頫山水画中常用的技法水平难以相比,勾勒皴染无轻重远近之别,墨色昏暗脏污,不能把笔锋的正侧结合起来,缺少变化,最后用浓墨点染此画。
  古人画山水,有勾、皴、点之法。点为画龙点睛之用,成为画中精彩之处。《老树元人牵马图》之“点”,点形、大小缺少变化,布局乱点一气。
  


  赵氏思想理论和笔墨实践重视书画同源的应用。观赵作真迹,我们可以看到灵活的用笔,与《老树元人牵马图》天壤之别。仿赵氏的题跋尚未学得赵氏书风皮毛,书法作品中点划、间架结构及行气之三味,无一可品。诸字点划,与赵孟頫各个时期的书风相距甚远,只知入笔起锋,行笔转折有失圆润,出笔拘泥。间架结构无“赵体”之讲究、精致,布局呆平,十数字款,连成一行,仅齐整而已,上下连贯之水准尚缺,更无赵孟頫书中透纸之功,龙蛇之气。此外,赵孟頫仕宋元两朝,官居高位,又为文人巨擘,书画往来怎能引“老弟”此酒桌上之俚语?
  通读《老树元人牵马图》,感其为仿制水平较低的赝作,尚不及清末民初仿郎世宁画作之水准。学画者仅数年之功,水平即可超越其上。此幅作品居然流传有绪,并在拍场高价竞走,令人匪夷所思。
  面对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公私机构和收藏投资者的非理性冲动,使在购藏时为真品多付出了代价,更使不少赝品盲目入藏。这个现象,不仅出现在赵孟頫书画作品上。赵氏书画作品像面镜子,从中多换几个角度,就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走出收藏的误区。
  
  想收藏宋元书画吗?不妨多看看展览,买几本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宋元画册。闲时以书为朋,茶为友,让思绪随着茶香飘往700多年前的湖州……这种快意,是许多收藏赵孟頫真迹与伪作的朋友毕生追求而不可及的。
其他文献
元初北方人马画,无论是宫廷画家的刻意之作、还是在野匠师的精心佳作,普遍地受到北宋李公麟和金代人马画家的影响,这与元代北方是北宋和金国故地有一定的关系,其深层的关系是以人马画为媒介传递这一地区的文化承传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特性。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孟頫等文人学士离开湖州(今属浙江)供职内廷,由于赵孟頫“崇唐”人马画风的巨大作用,宫廷人马画在一定程度上远承唐人风范,其绘画题材集中表现了唐装人马
期刊
陈逸飞从美国回中国创作,分别经历了“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和“视觉艺术拓展”三个阶段。1994年创作的《山地风》描绘了山地的秉性、大风的气质、生活的激情和精神的高亢。1995年他创作了《母亲》、《恋歌》、《龙眼——西藏》、《晨曦》、《父与子》、《藏族人家》、《蓝色的运河》、《神庙》。陈逸飞与雪域高原有着深情厚意,多次来到藏北,为时空的苍茫而倾倒,为岁月的深沉而吟咏,为风情的豪爽而感慨,为根系
期刊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
期刊
笔者只是一名行将退休的学校教职员,并非文博系统的专业工作者,但多年的教学相长,一直认为继承与弘扬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神圣义务与光荣职责,因而也始终有志于为祖国文物的保护与宣传竭尽绵薄。近年来,笔者除了在本职岗位上尝试为高校学生开设《文物保护与欣赏》选修课程之外,还坚持利用节假日在上海博物馆的组织和指导下,与许多同志一起从事志愿者服务,受到了认可与鼓励,同时使自己在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
期刊
在元代文人之中,赵孟頫是位多才多艺,开一代风气的“天才”式的人物。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有所建树之外,在艺术上更为突出。他精通音乐,擅长鉴定古器物,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当然,在人们印象中,最有建树的还是他的书画艺术。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趙孟頫书画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赵孟頫绘画作品有十余件之多,包括了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阶段的典型作品。从作品之中,能够使我们可以仔细品味到这位划时代人物的
期刊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因当年成功举办第25届奥运会而名扬天下。我国与西班牙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瓷器散落在西班牙我早有耳闻,所以到了巴塞罗那,便抽空去繁华的格拉西雅大道55号古玩市场淘宝。   一家家古玩店紧紧相依,一律开放式玻璃门面,里面展示着西洋家具、中世纪贵族用的银质餐具、名家油画以及各种精致的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有一家店专卖肯尼亚石雕和木雕工艺品,粗犷简洁,大都是一千
期刊
“1796年到1820年,嘉庆一朝历时25年,如果除去头三年乾隆帝当太上皇训政的时间,嘉庆帝行使权力实际仅22年。有一种说法是,嘉庆朝头三年所生产的瓷器,有一半是落乾隆款,一半落嘉庆款,整个嘉庆一朝官窑瓷器的生产数量都不大,流传至今,存世的更少。量少是直接导致近年来嘉庆瓷器价格上涨的原因。”    7月30日,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瓷器工艺品部经理戴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嘉庆瓷器的当前行情。  事
期刊
嘉庆时期(1796—1820年)正处于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嘉庆帝顒琰是清代唯一一位由禅让而即位的皇帝,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嘉庆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立为太子,嘉庆元年(1796年)正式即位。嘉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经过清代康、雍、乾三代制瓷高峰后,景德镇御窑厂已没有专门督造的督陶官,而由地方官兼管。故瓷器的质量逐年下降,品种和数量也远远不及乾隆盛世。    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时期的艺术
期刊
作为元代画坛核心人物,赵孟頫的创作风格和他对“元四家”以及元代李郭派画家,乃至职业画家的影响,都已经被反复讨论。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作于1295年(42岁)的《鹊华秋色图》(图一)和1302年(49岁)的《水村图》(图见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无疑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它们为之后的文人山水画树立了实际的样板,从此文人画从苏轼、米芾时代的理论大于实践状态,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平衡的状态。     平心而论,这
期刊
古往今来,画家们都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完美,不留下任何遗憾,甚至签名和印章也成为他们画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选择一种合适的签名及钤印形式会为作品增色不少,它可以平衡画面结构,起到装饰美化画面效果与强化表现主题内容的作用,因此,画家们对签名和钤印形式都是苦心经营,力求尽善尽美。另一方面,画家对签名和钤印形式的选择,表明了其对作品的责任感,最后成为一个画家作品的符号。由于画家们长期的经营,每个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