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课堂的母问题教学法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节课可以只提一两个主要问题,以母问题带动子问题的方法,让课堂更有趣,更高效。本文从一个教学案例入手,先后谈了母问题教学法选择文本的原则、母问题的特征、母问题的设置方向、母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和好处等,多处引用教学实例,来阐释母问题教学法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母问题;子问题;初中语文课堂
  一、引子
  分析一篇课文,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出多个问题。一节课下来,问题一个接一个,显得琐碎繁杂,且不说学生被拖得晕头转向,连老师自己也记不清这些问题的顺序,记不得到底要提多少个问题。假如,一节课只提一两个大问题呢?
  我最近做过这方面的实验。
  鲁迅的《藤野先生》,可以教的点实在是多,多得三节课都上不完。
  先是整体感知:写了哪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接着深入探究: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有什么好处?写“我”从东京到仙台的路上记得日暮里和水户有何用意?写仙台的日本人对“我”的友好有什么作用?“我”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划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写那些制造“匿名信”事件的日本学生,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等等。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理解和赏析本文的语言。富有深意的句子,这一课有若干。一一找出,一一分析。富有特色的句子,其写作手法,实在值得一学,也必须拿出来,让学生一一赏析。
  多少年来,我一见到这篇课文,就心中忐忑。这么经典的名篇,我不能浪费了。不把它的好挖掘出来,并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好,那就是浪费。可是,如果把以上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学生就真的能感受到它的好吗?况且,我想起那一串问题,就觉得头大,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呢?有没有一个问题可以统率这所有的問题呢?我决定试试。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之后,在分析环节,我只问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主题,到底是爱国,还是怀念?
  问题一抛出,学生就炸开了锅,犹如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大石子。
  (一)支持“爱国”说的,理由如下:
  1. 作者写他在东京的见闻,表达了他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愤慨和不齿。有很多句子表达了他的这种感情,例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等等。
  2. 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让他想起故乡和祖国。
  3. 写日本教员对“我”的优待,让“我”充满了心酸。有句子为证:“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写他们对“我”的优待,也是为了从正面衬托藤野先生。
  4. 作者之所以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除了他是一个关爱学生、严谨细心的老师,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毫无民族偏见的人。那些歧视中国人的日本学生制造了“匿名信”事件,正好反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和没有民族偏见。
  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运用了反语,表现了作者作为弱国国民的心酸和愤懑。
  6.“电影事件”,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急需疗治的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精神的缺失。“我”最终弃医从文,就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7. 文末,“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作者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激励,突出藤野先生让自己有“勇气”,与“正人君子”们斗争,这也是爱国的表现。
  (二)支持“怀念”说的,理由如下:
  1. 全文的标题就是“藤野先生”。
  2.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写“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善良、关爱学生、学术严谨等优秀品质。
  3. 在遇到藤野先生之前的所有文字,都是为写藤野先生作铺垫,或者从正面来衬托藤野先生的。
  4. 与藤野先生告别之后,几乎所有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当然,以上观点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纳的。在课堂上,学生唇枪舌箭,你来我往。总之,一节课下来,争论还没有结果,可是,我之前要讲的所有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了。甚至,有些句子,我在备课时从来没有注意的,学生也找出来了。至于结论是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到底是爱国还是怀念,向来就没有定论。
  二、母问题教学法选择文本的原则
  那么,是不是每篇课文都可以只提一两个大问题呢?不是。这要看文本的具体情况。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会坚持以下原则。
  (一)最好选那些本来就有争议的课文。把文艺评论界争议的热点问题抛出来,自然会引起学生的热议。学生一旦投入热情,能量就不可低估。上文的《藤野先生》就是这样的例子。
  又例如《好嘴杨巴》。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被称为“奇人”的杨巴,他的“奇”,奇在他的“好嘴”。可是,文章中还有一个“杨七”,手艺奇,却被淹没在杨巴的光环之下。如何看待杨巴的成名?这就是争议的热点问题了。
  如果按正常的教学思路,就是先分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再分析人物性格:杨七、杨巴、大小官员;接着分析杨巴回李鸿章的那一句话,妙在何处;最后拓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杨巴的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圆滑世故?
  整节课,我就提了一个问题:你喜欢杨巴吗?学生热火朝天地争论了一节课。除了解决了以上问题,现场还生成了两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观念:一,一个人除了要有实力,还要能说会道,学会推销自己;二,要学会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下了课,学生意犹未尽,追到办公室跟我讨论: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圆滑世故?回到家,他们再跟家长讨论,第二日再来跟我继续探讨。   这一类课文还有很多,例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最后一段是否应该删去?它到底是赘笔还是体现汪曾祺闲散随意的写作风格?胡适的《我的母亲》,第一部分写“我”的童年,似乎与母亲无关,是否可删?等等。
  (二)如果课文中并不存在有争议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抓住文中某一句富有深意的话,或制造争议“挑起事端”,或步步追问,逼近真相。例如,鲁迅的《社戏》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豆子真的好吃吗?戏真的好看吗?学生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然要认真分析看社戏和偷豆的过程,人物性格必定会分析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必定收入囊中,作品的主题也难逃学生的火眼金睛,还有什么景物描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等问题,都会统统乖乖前来投诚。
  又例如杨绛的《老王》,结尾那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全文紧紧抓住这句话来讨论,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谁是幸运的人?为什么说她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者?他有哪些不幸?作者为什么会有“愧怍”之意?人物性格、作品主题、写作手法都囊括其中,甚至包括我们关心的拓展问题,也直接冲进课堂,不需要我们老师硬生生地来一个“拓展”环节。
  (三)不一定整篇课文真的只提一两个问题。可以在某个环节上,有意识地只设置一个总问题,让它带出一串小问题。例如《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借景抒情”这一教学节点上,我们通常会问以下几个问题:
  1. 本文选取了哪些景物?
  2.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3.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这几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大的问题来统率:你认为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括号内的問题是暗含的。学生回答思想感情,必然从文中找出证据。他们会找到所描写的景物,概括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并通过赏析作者的用词和修辞手法来领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母问题的特征
  怎样的问题才能作为统率全文或者部分环节的母问题呢?
  我认为,这类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有争议。没有争议,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不高,课堂难以有高潮。例如《社戏》中,你如何看待他们的“偷豆”行为?学生们赞同也成,反对也罢,总之有话可说。
  (二)有难度。没有难度,就没有挑战性。那些“侮辱”学生智商的问题,很多学生懒得搭理你。例如问:老王为什么是一个不幸的人?学生随便一翻书就能找到答案,没意思。而如果问:为什么作者会有愧怍之意?学生就要动脑筋深入思考了。
  (三)有发展空间。设置的这个母问题,不可以一目了然,要有延展性,可以辐射到课文的各个角落。例如:这篇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这就只能是一个子问题,因为它没有一点发展空间。而如果问“本文通过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暗含了很多个子问题。
  四、母问题的设置方向
  了解了母问题的特征,我们还要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设置母问题。我认为,母问题的设置,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决定。我通常会从以下方面设置。
  (一)作品的主题。例如《藤野先生》的主题到底是爱国还是怀念?
  (二)作品的主人公。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
  (三)对人物的评价。例如《好嘴杨巴》,你喜欢杨巴吗?为什么?
  (四)作品材料的处理。例如,胡适《我的母亲》第一部分要不要删?
  (五)写作手法的运用。例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写一个人的外貌竟然写出了三千多字,作者究竟运用了哪些手法?
  五、母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也许会有读者说,如果一节课只设置一个问题,这样备课,老师不是轻松极了?
  不是!
  老师不仅要设置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母问题,同时也要准备那些寻常的子问题。
  如果学生能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解决母问题,顺便解决了所有的子问题,当然是好事。但是,既然母问题富有挑战性,有难度,学生就有可能答不上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在适当的时机抛出某个子问题,给学生搭一个梯子,给他们一些提示,给他们指明方向。因此,这样备课,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提问题的水平,更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另外,在采用这种教学法时,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设置的母问题不可以太宽泛。虽然我们在设置母问题时要求它有发展空间,但不可太过。如果它宽泛到学生没有抓手,就毫无意义了。例如,拿到一篇课文,问学生:“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太宽,没有一定的指向性,教学目标就不够明确了。
  六、母问题教学法的好处
  然而,再难,我们也愿意一试,因为,它的好处多多。
  (一)学生参与面广。母问题一抛出,全班炸锅,几乎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这应该是我们上语文课的初衷之一。
  (二)学生学习主动。按照常规教学,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慢慢推出,学生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走到最后,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而设置母问题,学生会主动地去寻找子问题并解决它。
  (三)学习效果好。琐碎的问题,老师记不住,学生更记不住。如果一节课只研究一两个问题,学习目标明确,课后印象深刻。
  (四)课堂生成多。一串子问题,每个都有预设的答案,学生的发展空间不大。而一两个母问题,任由学生围绕它发散发展,往往会在课堂上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母问题教学法虽好,却不能每节课都这样上,就如萝卜白菜、鸡鸭鱼肉,要轮换着吃一样。课堂是艺术,艺术就要富于变化。母问题教学法,只是课堂艺术之树上的一朵小花而已。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有幸在刘晓曦老师的指导下观看了名师王君上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录像课,获益良多。一则大多数人认为枯燥无味的新闻,竟然上得这么趣味横生,充满语文味。这节课,王老师那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富有激励性的语言,独特的个人魅力折服了我。她吃透教材的程度,设计问题的巧妙,调动气氛的能力,循循善诱的智慧……触动了我。这样的高效课堂,是怎样打造出来的呢?笔者从课堂的四个维度来谈谈。  一、教师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本” 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当前时代要求,课堂教学不再以课本、老师为中心,教与学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加深,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它把多种教学信息联系起来整合运用,形象直观、有趣、易理解,丰富想象,引发思考,促进记忆,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巨大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
10月22日上午,由广东省教育廳、广东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共同举办的2018年广东省学生军事训练营在番禺区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开营。来自全省21个地市44所高中阶段学校的176名学生将通过五天的“军营生活”来了解国防发展历程、感悟新时代青年重任。  开营仪式上,省军区副司令员宋海巍少将宣布训练营开营并授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部署训练营总体工作安排;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副局长袁卫兵大校主持仪式。  宋海巍副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21世纪成为了以“信息化”为首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模式也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一词应运而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在线教育界人士广为采用。伴随素质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课堂教育方式也产生了较大转变。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促使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实现,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一起回味难忘的小学生活,共同庆贺求学路上的新起点。此刻,我代表“蓝波湾”全体师生,向所有即将毕业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日月如梭,在蓝波湾学校的六年里,你们没有虚度光阴,通过刻苦学习,你们掌握了各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了兴趣爱好,强健了体魄,提升了修养,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在这六年里,你们勤勤恳恳只争朝夕,知晓了荣辱、学会了合作、懂得了感恩。在这六年里,你们不
【摘要】學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带动学生阅读、分析、沟通、交流、审美等其他素质的提高。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科学调控课堂氛围、引导积极求新三个方面,对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兴趣培养;课堂调控;创新思维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同步提高其理解
【摘要】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从几个活动区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我园实行区域活动常态化,每天向幼儿开放两次区域活动,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受益匪浅。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区域活动为幼儿自发学习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条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是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而且面对丰富的活
【摘要】“文化润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 是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融教育”的理念。以“和谐共生,幸福中心”为特色发展理念,以“一体两翼”为发展实施路径,带动学校整体工作。书香与梦想比翼,读书与人生齐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把经典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生综合素养与学校特色发展等有机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传承特色;内涵;经典;创新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是
7月12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主持召開全市学前教育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18年新型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计划在2018年12月底前,全市将新增150所新型公办园。  王立新表示,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家庭、城市和国家的未来,做好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区政府均表示要全力以赴,多渠道、多途径拓宽建设资源,确保按时完成新型公办园建设任务。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此诗意的画面,与天气与气候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掌握了地理的“天气与气候”一节书后,我对自然的诗情画意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但在学习历程中,我曾遇到过不少弯路。比如简单地将气候与纬度死板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懂得结合其它条件进行分析。这就使我在被问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气候时想当然地回答为热带草原气候。显然,我在回答“气候的成因”方面没有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