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文化审美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墟作为晚商都邑遗址,所展示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创造文明成果的技术手段都是独有的。仅前15次发掘就持续了10年,规模宏大,收获丰富,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甲骨文24918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牙器、角、骨器和蚌器等数以万计。甲骨文不仅提供了中国古老汉字独立起源的证据,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这种文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其后发掘不计其数,最典型的是青铜器铸造技术,正是这种技术,铸造了包括重达832. 84千克的巨型司母戊鼎在内的大量青铜器。另外殷墟的玉器也是瑰丽的瑰宝,如新疆和田玉、透闪石软玉、南阳玉以及河南宓玉,等等。这些文物无不显示着商朝时期璀璨的文明。
  殷墟文化中的青銅器、玉器、骨器等文化艺术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艺术品做工精美,超凡脱俗,强调人格修养和人文关怀,注重艺术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艺术家有着极强的经典意识,倡导艺术的高雅与脱俗,这正是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理想。
  国家的文化价值是通过显示其民族性来体现的。艺术创作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精神和文化特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其中有些怪异内容,也在侵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以及情感语汇表达方式,使艺术工作者处于被文化殖民的危险境地。因此我们应从中华民族古老民俗的审美语汇中,发掘出可被转换成具有现代意识又与民族情结并行的美育形式,打造拥有民族审美特性的文化构建系统,捍卫本土文化。殷墟文化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辉煌壮美、璀璨绚丽的一页,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殷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艺术工作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追求艺术的民族性。
  殷墟文化反映和折射的是中国劳动人民最普通、最朴素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追寻,是劳动者个性特点、真情实感、生存状态、理想追求最本源的流露和表达。殷墟文化与当时的民族民俗生活相依相成,建构着独立的、自足的民间民俗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它完善的意象对应程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美学的精髓。殷墟文化中的艺术品单纯、质朴的表现形式和淳厚唯美的意趣形态,不但是艺术工作者研究、探讨、学习、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提升与拓展艺术工作者审美视野,确立和完善正确的审美意识,丰富和促进今天的艺术创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仔细品读,我们很容易看出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有的诗人爱用多种色彩的组合来表现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期刊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道: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庸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
期刊
生活素喜  守望初心  以文字以书籍  度好生活  我觉得阅读欲望就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就是对一本书最大的肯定。  一个人内心有了格局、有了气象,文字才会有格局,有气象,它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速成,而是许多年慢慢积累的过程。  写作是一种抵达,抵达内心的同时才能抵达写作的本质和核心,能找到小喜,其实是人生的安慰。  几年前我就恢复了手写,写在古老的宣纸上,也许很长时间不写一篇,写出来之后就随便放在
期刊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流通主要靠手抄。大约是在晋代的时候图书结束了简帛时代,进入了纸张时代。由于印刷术是在唐以后才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在此之前图书全部系人工抄写。南北朝时期,抄书盛行,社会上出现了以抄书为业的“经生”。隋唐时期,政府十分重视抄书。隋文帝时官家向民间搜求异书,召集国内书法大家抄写,抄写定本后归还原主,共抄三万多卷。唐太宗时,更扩大了抄书工作。  唐玄宗时,设立了修书院,专门掌管抄书校书工
期刊
因是商王的王后,她被赐姓“妇”,因她的出身,从而得名“好”。在现代纷纭的女强人中,也许她并不出众,但要知早在有商时期,女人的地位不高,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织物劳作、繁育后代,女性在社会上甚至没有话语权,妇好却从小立志要让女人的地位变高。在男人掌控所有主权的商朝,一个女人挺身站了出来,为天下把持政事,祭奠祖先,占卜未知,这想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妇好做到了。甲骨文记录了数次妇好主持对历代先王与其
期刊
母亲把铜制墨盒递给我,说全家说你最爱读书,还是你收藏着吧,母亲说墨盒是外公留给她的。我拿着沉甸甸的墨盒,墨盒是用铜做的,上面雕刻着素描兰草画,古朴典雅,让人爱不释手。  我曾在徐州古玩摊上,看到民国时期的日用瓷、铜墨盒、铜锤、铜炉、帐勾等。我仔细看看那些墨盒,虽然有些古旧了,但工艺铜质都一般。老板说还有上等的墨盒,他拿出来给我看,只见墨盒是长方形的,厚重质朴,墨锈暗沉,古意沧桑,包浆古旧而饱满,闪
期刊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从《诗经》《楚词》,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无不闪光着诗的光彩,遗憾的是,不少诗的读者、作者、字人却很少关注诗的构件一一一意象问题。意象是中国诗歌的关键性的范畴,《老子》第二十一章指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是抽象的,通过“象”可以进入“道”的世界。《易传》则首先把“意”和“象”联在一起,“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
期刊
杭州之兴,起于吴越王钱镠,随着隋唐经济重心的南移,据京杭运河和钱塘江岸之利,杭城至北宋已成为“东南第一州”,因此宋室南渡之后以此作为驻蹕之地,顺理成章。南宋定都杭州,不仅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转折点,也带来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大改变。  流传至今的绝大部分关于南宋生活的描述和回忆,当时饮食的种类之繁多,口味之精致,其中不乏细节描写,大量诗文极力描绘南宋生活的繁华图像。只消读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
期刊
案几之上有清茶一盏,窗外有疏影三两枝,茶香、书香、花香,读书若得此,则万卷尽生欢喜。在忙碌的时光里,也唯有读书时,才能心静而安。  一直喜欢读书,喜欢循着一缕墨香,循着一纸素笺打开一个沉寂了百年、千年的世界,追随着先贤的笔触感受《诗经》的淳朴如歌,《楚辞》的华美如画,《全唐诗》斑斓壮阔,《全宋词》的隽秀多姿。也或是在世界各地的著作中寻行数墨领略不同的人情风物,尘世冷暖。籍由着文字一页页翻看着摇曳在
期刊
晚唐才子孟启著有一部名为《本事诗》的好书,专讲唐代诗歌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故事。所谓“本事”,就是原本有其事,以诗记载之。孟启的书很少涉及唐代之外的诗歌,但隋唐本不分家,隋代的故事,它也留下一个,是有关杨素的。  杨素,字处道,北周时期就是一员猛将,后来他又追随隋文帝杨坚夺了北周天下,成为隋朝的开国大功臣。杨素与杨坚,包括唐高祖李渊等人,大都是北魏与北周的政治贵族,祖先世代为官,隋代与唐初垄断朝政的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