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当地时间8月25日晚,第66届艾美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举行。当晚的最大赢家当属《绝命毒师》(Breaking Bad),它一举击败了《权力的游戏》《纸牌屋》和《真探》等实力热门剧,摘得剧情类最佳剧集、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编剧奖五项大奖。在《傲骨贤妻》中扮演女主人公的朱莉安娜·玛格丽丝获得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喜剧方面,《摩登家庭》连续第五年获喜剧类最佳剧集奖。凭借在《生活大爆炸》中的精彩表现,“谢耳朵”吉姆·帕森斯四度蝉联最佳喜剧类男主角,《副总统》主演朱莉娅·路易斯-德弗斯获喜剧类最佳女主角。最佳迷你剧被《冰血暴》领走,不过迷你剧的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男配角被荧屏好搭档“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与“潮爷”马丁·弗里曼双双获得。《平常心》则获颁本届最佳电视电影奖。
本届艾美奖中诚然有无可辩驳的赢家:《副总统》中的朱莉娅·路易斯-德弗斯可谓独一无二,其特有的表演风格无人能及,难怪能连续三届拿下喜剧类最佳女主。《傲骨贤妻》主演朱莉安娜·玛格丽丝同样实至名归。最佳迷你剧《冰血暴》是FX首部获得艾美奖认可的作品。《真探》虽然其他奖项表现平平,但幸好还有凯瑞·福永(Cary Fukunaga)的最佳导演奖,也算是些许安慰。当然,还有《绝命毒师》的最终季,其中几集从剧情到表演的水准都实在出色,不“横扫”才是不合理,其中布莱恩·科兰斯顿(Bryan Cranston)、亚伦·保尔(Aaron Paul)和安娜·冈(Anna Gunn)这三位的表演都无懈可击,得奖毫无争议。
颁奖礼上少数几个表演类奖项上的小“意外”倒也都“喜闻乐见”。比如BBC《神探夏洛克》及其主、配角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里曼双双获奖,就满足了这部剧集众多粉丝的期待。还有《美国恐怖故事:女巫团》(American Horror Story: Coven)中的凯茜·贝茨,她击败了本片中的其他二位被提名者和《冰血暴》中有出色表现的艾莉森·托尔曼(Allison Tolman)。
今年的艾美奖可以说没有黑马,评委们“念旧”到让不少观众颇感惊诧,甚至有些人表示应该“重新再选”,因为其中某些奖项的归属实在无法理解,有多部呼声和口碑双佳的剧集“实至”而“名未归”。
首先是HBO的电视电影《平常心》,从主演马克·鲁法洛、马特·波莫和朱莉娅·罗伯茨,到导演瑞恩·墨菲(Ryan Murphy),再到编剧拉里·克莱默(Larry Kramer)被评委们集体忽视。这样一部所有主创人员都未获认可的作品,评委怎么会把最佳电视电影给了它?这个逻辑关系实在匪夷所思。
还有Netflix的三部大剧:《德里克》《纸牌屋》和《女子监狱》,虽然提前颁出的“创意艾美奖”给了《女子监狱》肯定,但是在重要的黄金档艾美奖获奖名单中,这三部戏就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或许是最终决定奖项归属的各位评委,都不是Netflix的用户,即使《纸牌屋》改变了上百万美国观众的观看习惯,但显然,它仍无法赢得艾美评委的青眼。
当然,“遗珠”和“意外”都不是最主要的,主宰本届艾美奖的关键词是“念旧”——时代不是在发展吗?怎么这届艾美奖的结果看起来和前几年如此类似?
《摩登家庭》连续第五年拿到喜剧类最佳剧集奖,直指《快乐一家亲》(Frasier)的卫冕纪录。但它确实不是今年最大的夺奖热门——《女子监狱》的剧情被称为“打了鸡血”的《摩登家庭》,更为吸引人,且不受播出时间的限制,整季一起上线,但最终还是没能在艾美奖上打败“常胜将军”。
表演类奖项上,《生活大爆炸》中的吉姆·帕森斯过去五年拿了四次喜剧类最佳表演,但《德里克》中的里奇·热维斯(Ricky Gervais)和《无耻之徒》(Shameless)中的威廉·H·梅西(William H. Macy)明明就演得更“疯”、更具喜剧元素。《摩登家庭》中的老爸泰·布利尔(Ty Burrell)四年内两夺喜剧类最佳男配,他剧中的老婆杰西·泰勒·弗格森(Jesse Tyler Ferguson)却从没获过奖。杰西卡·兰格(Jessica Lange)凭借《美国恐怖故事》三年两次获奖,击败的对手包括《丰富之旅》(The Trip to Bountiful)的西瑟莉·泰森(Cicely Tyson)和艾美常客莎拉·保罗森(Sarah Paulson)。
真人秀方面,CBS的《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从上届的《美国之声》(The Voice)手中夺回最佳真人秀奖项,事实上,从2003年设立真人秀类别以来,《极速前进》只有两年未曾获奖,本届又杀了个“回马枪”,再捧奖杯。
奖项归属引发的争议已经越来越揭示出艾美奖投票流程的问题。
首先是评委参与人数。现在的投票流程是北美电视协会的约16000名会员全部参与几个最佳剧集的投票,然后再根据奖项分成几大类,演员评委只能投票给表演奖,导演评委只能投票给导演奖,以此类推,流程到这里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最终的奖项归属却是由几个独立的小评审团评出的,每组不过几十人,这无疑把奖项标准的框架缩小到了之前的百分之一。
从流程上来看,艾美奖的提名基本上能反应出圈内的共识,但最终奖项归属却很难这么说。冲刺阶段评委人数太少,很难全面顾及,毫无疑问,最后阶段需要加入更多的声音和更广泛、更具有时代性的意见。
第二是评选依据。按照现在的规则,评委参考的只是剧集推荐上来的某一集,而非整季剧集,这或许有失公平。有些剧整季效果出色,却没有哪一集能够代表其特色;有些剧集则是其中一集有出彩之处,整季却是乏善可陈。大部分观众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以为艾美奖所认可的是剧集的整季表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北美电视协会应该考虑对此现象进行改善,让评委尽可能多看,以综合整季的水准投票。
毕竟,评委应当认可的是当年荧屏上最好看和最有价值的作品,而不是无视新鲜血液的出现,习惯性地把奖项颁给“老相好”。
本届艾美奖中诚然有无可辩驳的赢家:《副总统》中的朱莉娅·路易斯-德弗斯可谓独一无二,其特有的表演风格无人能及,难怪能连续三届拿下喜剧类最佳女主。《傲骨贤妻》主演朱莉安娜·玛格丽丝同样实至名归。最佳迷你剧《冰血暴》是FX首部获得艾美奖认可的作品。《真探》虽然其他奖项表现平平,但幸好还有凯瑞·福永(Cary Fukunaga)的最佳导演奖,也算是些许安慰。当然,还有《绝命毒师》的最终季,其中几集从剧情到表演的水准都实在出色,不“横扫”才是不合理,其中布莱恩·科兰斯顿(Bryan Cranston)、亚伦·保尔(Aaron Paul)和安娜·冈(Anna Gunn)这三位的表演都无懈可击,得奖毫无争议。
颁奖礼上少数几个表演类奖项上的小“意外”倒也都“喜闻乐见”。比如BBC《神探夏洛克》及其主、配角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里曼双双获奖,就满足了这部剧集众多粉丝的期待。还有《美国恐怖故事:女巫团》(American Horror Story: Coven)中的凯茜·贝茨,她击败了本片中的其他二位被提名者和《冰血暴》中有出色表现的艾莉森·托尔曼(Allison Tolman)。
今年的艾美奖可以说没有黑马,评委们“念旧”到让不少观众颇感惊诧,甚至有些人表示应该“重新再选”,因为其中某些奖项的归属实在无法理解,有多部呼声和口碑双佳的剧集“实至”而“名未归”。
首先是HBO的电视电影《平常心》,从主演马克·鲁法洛、马特·波莫和朱莉娅·罗伯茨,到导演瑞恩·墨菲(Ryan Murphy),再到编剧拉里·克莱默(Larry Kramer)被评委们集体忽视。这样一部所有主创人员都未获认可的作品,评委怎么会把最佳电视电影给了它?这个逻辑关系实在匪夷所思。
还有Netflix的三部大剧:《德里克》《纸牌屋》和《女子监狱》,虽然提前颁出的“创意艾美奖”给了《女子监狱》肯定,但是在重要的黄金档艾美奖获奖名单中,这三部戏就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或许是最终决定奖项归属的各位评委,都不是Netflix的用户,即使《纸牌屋》改变了上百万美国观众的观看习惯,但显然,它仍无法赢得艾美评委的青眼。
当然,“遗珠”和“意外”都不是最主要的,主宰本届艾美奖的关键词是“念旧”——时代不是在发展吗?怎么这届艾美奖的结果看起来和前几年如此类似?
《摩登家庭》连续第五年拿到喜剧类最佳剧集奖,直指《快乐一家亲》(Frasier)的卫冕纪录。但它确实不是今年最大的夺奖热门——《女子监狱》的剧情被称为“打了鸡血”的《摩登家庭》,更为吸引人,且不受播出时间的限制,整季一起上线,但最终还是没能在艾美奖上打败“常胜将军”。
表演类奖项上,《生活大爆炸》中的吉姆·帕森斯过去五年拿了四次喜剧类最佳表演,但《德里克》中的里奇·热维斯(Ricky Gervais)和《无耻之徒》(Shameless)中的威廉·H·梅西(William H. Macy)明明就演得更“疯”、更具喜剧元素。《摩登家庭》中的老爸泰·布利尔(Ty Burrell)四年内两夺喜剧类最佳男配,他剧中的老婆杰西·泰勒·弗格森(Jesse Tyler Ferguson)却从没获过奖。杰西卡·兰格(Jessica Lange)凭借《美国恐怖故事》三年两次获奖,击败的对手包括《丰富之旅》(The Trip to Bountiful)的西瑟莉·泰森(Cicely Tyson)和艾美常客莎拉·保罗森(Sarah Paulson)。
真人秀方面,CBS的《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从上届的《美国之声》(The Voice)手中夺回最佳真人秀奖项,事实上,从2003年设立真人秀类别以来,《极速前进》只有两年未曾获奖,本届又杀了个“回马枪”,再捧奖杯。
奖项归属引发的争议已经越来越揭示出艾美奖投票流程的问题。
首先是评委参与人数。现在的投票流程是北美电视协会的约16000名会员全部参与几个最佳剧集的投票,然后再根据奖项分成几大类,演员评委只能投票给表演奖,导演评委只能投票给导演奖,以此类推,流程到这里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最终的奖项归属却是由几个独立的小评审团评出的,每组不过几十人,这无疑把奖项标准的框架缩小到了之前的百分之一。
从流程上来看,艾美奖的提名基本上能反应出圈内的共识,但最终奖项归属却很难这么说。冲刺阶段评委人数太少,很难全面顾及,毫无疑问,最后阶段需要加入更多的声音和更广泛、更具有时代性的意见。
第二是评选依据。按照现在的规则,评委参考的只是剧集推荐上来的某一集,而非整季剧集,这或许有失公平。有些剧整季效果出色,却没有哪一集能够代表其特色;有些剧集则是其中一集有出彩之处,整季却是乏善可陈。大部分观众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以为艾美奖所认可的是剧集的整季表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北美电视协会应该考虑对此现象进行改善,让评委尽可能多看,以综合整季的水准投票。
毕竟,评委应当认可的是当年荧屏上最好看和最有价值的作品,而不是无视新鲜血液的出现,习惯性地把奖项颁给“老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