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学生刚入学时,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憧憬,都希望自己年年都是好学生。但是,天长地久,向上的力处处受挫,有的减了锐气,有的甚至畏缩不前,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因此,保持这种奋发向上的力,发展它,重新唤起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用的。
那么,如何使这种力发扬光大呢?我以培养集体主义情操为核心,把小学生日常行为为规范的评价经常化,深入化,具体化,使评价显示其重大的作用,从而使评价成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具体作作法是:把规范评价的时间缩短周期为每周10分钟,又将评价的内容化零为整,分成5个项目,即安全,学习,纪律,卫生,锻炼,把落实到人的规范评价以小组无单位,累计计分。
由于规范评价的加减飞随时都可以进行,每个学生的行为都在规范评定结果中,即时地进行了调节。增强了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力,控制力以及抗拒诱惑的意态。因为自己的成绩或进步,自己的积极性会使小组加飞,反之,不良行为会使小组失分。在随时的加减分中,是非得到了分辨,好事得到表扬,优秀得到了表彰,进步得到了肯定。优中差的不同层次的行为习贯都有了改进和发扬,从而产生了推动力。原来班上的四个长期不完成作业,通过规范评价后,有两个已养成了作业的好习惯,有两个大多数时间也能完成作业了。有一天,邱昭同学突然宣称:“我从此就不做家庭作业了。”小组的几个同学急得不行来告诉我。见到邱昭还抹眼泪边跑着说“就不做,就不做”我弄清原因后,便让小组自己解决。原来是小组的干部都参与欺负他的行为,这件事的反面,证明了规范评价使邱昭约束自己来完成作业,控制自己好玩的诱惑。他心里显然是说:“你们欺负我,我也不给小组贡献了,那时就不会小看我了。”
规范评价深入了每个小组每个人的心,显示出强烈的感染功能,使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成了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在写活动课比赛的作文上,有一个同学写道:“连最讨厌的蒋金明也挣红了脸,肩上的绳子勒出了几道红印,为集体出了大力。”蒋明金的讨厌现象这件好事而逐渐消除,而代之的是大家为他的功劳而对他敬佩。在期末小组评定中,小组对他的规范评价好些了,对待集体是“良”,遵守纪律是“良”,老师对他过去的规范评价是-在场惹事的“没有那天没蒋明金。”对比之下,这对他来说真非易事。
规范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减化手续后,易深入,易坚持,相应的由于小组舆论和共同目标的制约,逐渐形成了两种目标结构结合的集体:一是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基础上集体同标结构,二是小群体之间竞争的目标结构。这种结合人人有份,个个参与。由于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成绩都为集体争光,受到了集体和他人的重视,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树立了为集体争光的明确目标。星期一早上,要是全班有一个卫生经常不合格,同学们都会相互转告;反之,要地全班都好,同学们会高兴地报喜。清洁扫除,不再是事不关已,而是一定要缠着看完检查结果才离去。在家有了责任感,真是想集体所想,急集体所急。比如古诗默写比赛,朗读比赛,故事会比赛,歌咏比赛等,个人得了名次,小组也要加分。再加上我们又设有进步奖,过去犯错误或不做作业,改了就将扣了的分补回,所以往往那些不爱学习的还常问:还进行比赛不?张迎风不做作业常有反复,小组的同学个个帮助她,有的负责检查她是否抄写了作业要求,有的中午负责督促她让补做。虽然她有时不做作业失分,但她拾金不昧,为集体做好事又常加分。所以,小组的人并不嫌弃她。这样,通过集体的自我管理又加强了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有着较大的推动能力。
由于具体地规范评价,让事实说话,民主热情高,学生间定向交往。因此,集体和个人相得益彰,时常因评定教室的气氛十分活跃、主动、热烈。
这种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规范评价,由于事实总时常展示得充分,各小组有分数及情况的简要记载。因此,在期末的规范评定中可帮助个的反思,帮助小组的评定时回顾,适应了学生的直觉性特点,而克服了情绪性,防止了片面性,标准就把握得好,也相应顺利和准确得多。全班小组、个人和教师评定也大多比较一致。小组与教师一致的在社会公德、对待集体以及学习行为等项中都在半数以上,文明行为一项由于平时有记载,一致的19人,占86%,遵守纪律一项由于明显地展示了事实,所以一致的有21人,占全班的95%,运动行为一致是因为学校广播操的评比过程中,每周星期四早会是讨论和帮助做得差的同学,所以一致率也高,约有21人。
以蒋光华同学为例,他在班上属于弱者,有时候同学欺负,学习中等偏下,上课从不发言,但作业要完成,优缺点均不突出,身体也差,常病假,个子象一年级同学那么瘦弱。看似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总是不起眼,色彩苍白,在大家眼里印象是“零”。这种人规范评定往往是不易落实,要不流于形式,要不全优全中(他老实巴交又不惹事)。结果,他的规范评定表反映的三者较一致却不全优,一个优(爱国行为)一个中(生活行为),五个良,另外两项不一致,劳动行为本是良,而小组教师是“优”,给他打良是因为他老实,加上在家身体不好,家里肯定不让他做事,同学们打优是因为他在校清洁劳动肯干,认真,悄悄做事,事实俱在,大家何等公平。另一个不一致的是运动行为,个人和小组评定是“优”,教师评定“良”。我一反思,他的广播操没有一天做得不好,这是有目共睹的,锻炼是不突出,但也不差,再一了解,他喜欢武术,好动,有空就蹦蹦跳跳的。小组评定是根据事实,而我是凭他因病缺课的印象。同学们不偏向,不主观,也不马虎,而是尊重事实,能尊重事实,是因为有经常性的具体化的规范评定。蒋光华同学三优一中五良,道德品质色彩显现而出。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规范评定已充分地肯定了他的优点、长处和积极性,肯定了他存在于集体中的价值。
总之,规范评定使积极向上的气氛笼罩着班级,规范评定促使奋发向上的力产生无穷的力量源泉,规范评定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的原动力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那么,如何使这种力发扬光大呢?我以培养集体主义情操为核心,把小学生日常行为为规范的评价经常化,深入化,具体化,使评价显示其重大的作用,从而使评价成了学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具体作作法是:把规范评价的时间缩短周期为每周10分钟,又将评价的内容化零为整,分成5个项目,即安全,学习,纪律,卫生,锻炼,把落实到人的规范评价以小组无单位,累计计分。
由于规范评价的加减飞随时都可以进行,每个学生的行为都在规范评定结果中,即时地进行了调节。增强了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力,控制力以及抗拒诱惑的意态。因为自己的成绩或进步,自己的积极性会使小组加飞,反之,不良行为会使小组失分。在随时的加减分中,是非得到了分辨,好事得到表扬,优秀得到了表彰,进步得到了肯定。优中差的不同层次的行为习贯都有了改进和发扬,从而产生了推动力。原来班上的四个长期不完成作业,通过规范评价后,有两个已养成了作业的好习惯,有两个大多数时间也能完成作业了。有一天,邱昭同学突然宣称:“我从此就不做家庭作业了。”小组的几个同学急得不行来告诉我。见到邱昭还抹眼泪边跑着说“就不做,就不做”我弄清原因后,便让小组自己解决。原来是小组的干部都参与欺负他的行为,这件事的反面,证明了规范评价使邱昭约束自己来完成作业,控制自己好玩的诱惑。他心里显然是说:“你们欺负我,我也不给小组贡献了,那时就不会小看我了。”
规范评价深入了每个小组每个人的心,显示出强烈的感染功能,使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成了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在写活动课比赛的作文上,有一个同学写道:“连最讨厌的蒋金明也挣红了脸,肩上的绳子勒出了几道红印,为集体出了大力。”蒋明金的讨厌现象这件好事而逐渐消除,而代之的是大家为他的功劳而对他敬佩。在期末小组评定中,小组对他的规范评价好些了,对待集体是“良”,遵守纪律是“良”,老师对他过去的规范评价是-在场惹事的“没有那天没蒋明金。”对比之下,这对他来说真非易事。
规范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减化手续后,易深入,易坚持,相应的由于小组舆论和共同目标的制约,逐渐形成了两种目标结构结合的集体:一是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基础上集体同标结构,二是小群体之间竞争的目标结构。这种结合人人有份,个个参与。由于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成绩都为集体争光,受到了集体和他人的重视,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树立了为集体争光的明确目标。星期一早上,要是全班有一个卫生经常不合格,同学们都会相互转告;反之,要地全班都好,同学们会高兴地报喜。清洁扫除,不再是事不关已,而是一定要缠着看完检查结果才离去。在家有了责任感,真是想集体所想,急集体所急。比如古诗默写比赛,朗读比赛,故事会比赛,歌咏比赛等,个人得了名次,小组也要加分。再加上我们又设有进步奖,过去犯错误或不做作业,改了就将扣了的分补回,所以往往那些不爱学习的还常问:还进行比赛不?张迎风不做作业常有反复,小组的同学个个帮助她,有的负责检查她是否抄写了作业要求,有的中午负责督促她让补做。虽然她有时不做作业失分,但她拾金不昧,为集体做好事又常加分。所以,小组的人并不嫌弃她。这样,通过集体的自我管理又加强了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有着较大的推动能力。
由于具体地规范评价,让事实说话,民主热情高,学生间定向交往。因此,集体和个人相得益彰,时常因评定教室的气氛十分活跃、主动、热烈。
这种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规范评价,由于事实总时常展示得充分,各小组有分数及情况的简要记载。因此,在期末的规范评定中可帮助个的反思,帮助小组的评定时回顾,适应了学生的直觉性特点,而克服了情绪性,防止了片面性,标准就把握得好,也相应顺利和准确得多。全班小组、个人和教师评定也大多比较一致。小组与教师一致的在社会公德、对待集体以及学习行为等项中都在半数以上,文明行为一项由于平时有记载,一致的19人,占86%,遵守纪律一项由于明显地展示了事实,所以一致的有21人,占全班的95%,运动行为一致是因为学校广播操的评比过程中,每周星期四早会是讨论和帮助做得差的同学,所以一致率也高,约有21人。
以蒋光华同学为例,他在班上属于弱者,有时候同学欺负,学习中等偏下,上课从不发言,但作业要完成,优缺点均不突出,身体也差,常病假,个子象一年级同学那么瘦弱。看似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总是不起眼,色彩苍白,在大家眼里印象是“零”。这种人规范评定往往是不易落实,要不流于形式,要不全优全中(他老实巴交又不惹事)。结果,他的规范评定表反映的三者较一致却不全优,一个优(爱国行为)一个中(生活行为),五个良,另外两项不一致,劳动行为本是良,而小组教师是“优”,给他打良是因为他老实,加上在家身体不好,家里肯定不让他做事,同学们打优是因为他在校清洁劳动肯干,认真,悄悄做事,事实俱在,大家何等公平。另一个不一致的是运动行为,个人和小组评定是“优”,教师评定“良”。我一反思,他的广播操没有一天做得不好,这是有目共睹的,锻炼是不突出,但也不差,再一了解,他喜欢武术,好动,有空就蹦蹦跳跳的。小组评定是根据事实,而我是凭他因病缺课的印象。同学们不偏向,不主观,也不马虎,而是尊重事实,能尊重事实,是因为有经常性的具体化的规范评定。蒋光华同学三优一中五良,道德品质色彩显现而出。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规范评定已充分地肯定了他的优点、长处和积极性,肯定了他存在于集体中的价值。
总之,规范评定使积极向上的气氛笼罩着班级,规范评定促使奋发向上的力产生无穷的力量源泉,规范评定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的原动力和有效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