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练习课教学模式,旨在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与各位同行商榷。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教师创设一种练习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回顾已有知识的心理需求,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因和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自然会产生获得更多、更大成功的欲望,就会更为主动的探究,积极的思维,开课就会形成跃跃欲试的局面,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基本练
教师应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出示仿照例题性质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层面上的重点练习。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2)变式练
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出现按习惯思路思考问题,按一定的模式解答问题的心理倾向。碰见常规题型,思路比较清晰,解题速度快,而对叙述形式稍有变化的习题便难以应付。为此,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要素,编写变换图形方位、条件叙述的顺序、数量关系等要素的变式题组,给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变式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本质,触类旁通。
(3)综合练
这是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扩展思维广度的练习。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重点,又要有综合性。重点部分要深入练,易混易错的对比练,通过同中辨异,异中求同,达到把握知识本质,使新旧知识串线联网的目的。
(4)发展练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这些学生和大家一样“吃大锅饭”,局限于基本性、综合性题目的练习,将不利于他们的提高与发展。为此,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有一定难度的发展题。当然,这个“难”并不是提前渗入尚未学过的知识,而是难在思维上,应难而有度,难而可攀。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这类练习时,既注意求同思维训练,又注意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本部分是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师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梳理所得,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回归情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下课前也可留下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引发学生对与本节练习内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课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的综合练习》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上课伊始,教师领着孩子欣赏一系列青岛美丽的照片,让学生感受青岛的美,通过欣赏让学生发现,图片中蕴含着刚刚学过的图形--圆,继而引发学生对圆的知识的回顾,通过回顾梳理知识,巧妙的引入课题。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家园美,先让学生感受小明新房间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妈妈还为小明买了一套新的圆桌和凳子”,巧妙的过度到对圆的基本知识的练习环节。
本环节的练习是在两个有效情境中进行的。第一个情境,让学生给新圆桌圆凳铺上桌布,需要准备多大的桌布?先让学生清楚用的桌布的大小就是要求圆桌和圆凳的面积,再让学生明确知道了直径或半径才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巧妙练习了圆的面积的计算;第二个情境,让学生帮忙算算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让学生清楚花边的长度就是要求它们的周长,自然过度到对周长的练习中。
(2)克服定势——变式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小区美。遵循从内到外的原则,感受完家园的美后就走出家园来到小区,结合现在小区绿化好的特点,引入到对“树”的知识的探究中,通过矛盾:需要知道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又不能把树砍倒。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知道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3)串线联网——综合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小区美。通过公园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的心情变得舒畅,结合现在青岛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当中这种现实情况,创设了公园建设的情境,让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公园、小路,并分别说一说怎样计算每一部分的面积,全面考察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拓展延伸——发展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学校美。这是离学生最近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把心收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就可以放松的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报的跑步项目,引入了关于操场周长等相关知识的练习。
本环节是一提升练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运用的熟练程度。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通过练习自己的收获,回顾一下本节课练习的知识,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最后,教师结合青岛“创城”这一大事,激励学生为青岛美好的明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前后呼应,为整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通过一段时间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的探究,我对练习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明确了练习课的任务、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人人的发展”,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教师创设一种练习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回顾已有知识的心理需求,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因和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自然会产生获得更多、更大成功的欲望,就会更为主动的探究,积极的思维,开课就会形成跃跃欲试的局面,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基本练
教师应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出示仿照例题性质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层面上的重点练习。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2)变式练
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势,出现按习惯思路思考问题,按一定的模式解答问题的心理倾向。碰见常规题型,思路比较清晰,解题速度快,而对叙述形式稍有变化的习题便难以应付。为此,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要素,编写变换图形方位、条件叙述的顺序、数量关系等要素的变式题组,给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变式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本质,触类旁通。
(3)综合练
这是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扩展思维广度的练习。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既要有重点,又要有综合性。重点部分要深入练,易混易错的对比练,通过同中辨异,异中求同,达到把握知识本质,使新旧知识串线联网的目的。
(4)发展练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这些学生和大家一样“吃大锅饭”,局限于基本性、综合性题目的练习,将不利于他们的提高与发展。为此,教师要提供适量的有一定难度的发展题。当然,这个“难”并不是提前渗入尚未学过的知识,而是难在思维上,应难而有度,难而可攀。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这类练习时,既注意求同思维训练,又注意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本部分是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师生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梳理所得,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回归情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下课前也可留下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引发学生对与本节练习内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课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的综合练习》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上课伊始,教师领着孩子欣赏一系列青岛美丽的照片,让学生感受青岛的美,通过欣赏让学生发现,图片中蕴含着刚刚学过的图形--圆,继而引发学生对圆的知识的回顾,通过回顾梳理知识,巧妙的引入课题。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家园美,先让学生感受小明新房间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妈妈还为小明买了一套新的圆桌和凳子”,巧妙的过度到对圆的基本知识的练习环节。
本环节的练习是在两个有效情境中进行的。第一个情境,让学生给新圆桌圆凳铺上桌布,需要准备多大的桌布?先让学生清楚用的桌布的大小就是要求圆桌和圆凳的面积,再让学生明确知道了直径或半径才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巧妙练习了圆的面积的计算;第二个情境,让学生帮忙算算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让学生清楚花边的长度就是要求它们的周长,自然过度到对周长的练习中。
(2)克服定势——变式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小区美。遵循从内到外的原则,感受完家园的美后就走出家园来到小区,结合现在小区绿化好的特点,引入到对“树”的知识的探究中,通过矛盾:需要知道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又不能把树砍倒。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知道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3)串线联网——综合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小区美。通过公园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的心情变得舒畅,结合现在青岛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当中这种现实情况,创设了公园建设的情境,让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公园、小路,并分别说一说怎样计算每一部分的面积,全面考察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拓展延伸——发展练
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学校美。这是离学生最近的情境,为了让学生把心收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就可以放松的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报的跑步项目,引入了关于操场周长等相关知识的练习。
本环节是一提升练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运用的熟练程度。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通过练习自己的收获,回顾一下本节课练习的知识,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
最后,教师结合青岛“创城”这一大事,激励学生为青岛美好的明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前后呼应,为整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通过一段时间对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的探究,我对练习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明确了练习课的任务、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人人的发展”,达到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