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教材的生命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只是学科知识的一个载体,而知识是实践者的心血和汗水凝成的,是实践者思维的火花留下的永恒闪光。然而,再好的教材,它也毕竟只是人们使用的一种工具,而课堂却是发展的、生成的、创造的、灵活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资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实现活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用——丰富教材
  
  教材的版面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范例、一个瞬间,供大家学习与借鉴。但要使教学活动丰富并富有童趣,使教学内容饱满并充满灵气,我们应尽可能地把学生认知经验中已有的、感兴趣的而教材中并未显示出来的但对教学确有辅助作用的素材引用到课堂中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体、更亲切,学生学得更灵活、更有趣。
  例如:我在教学“名数的改写”后,在《扬子晚报》上收集到了《在韩国做“百万富翁”》的报道。现摘录其中的一段:“刚到韩国的时候,由于韩元面额和人民币相差十万八千里,对韩元的数字根本没有一点概念,一走进商店才知道自己是一个真正‘富有的穷光蛋’。随便一件普通的日常用品都是以千元为单位计算的,一个普通的烧饼1000元,一串500克的葡萄3000元,一盒简单的快餐6000元,韩元兑人民币大约1000韩元合7元人民币,所以每次买东西都要根据兑换率做加减乘除好几遍。生怕弄错了,多花冤枉钱。”充分引用生活中的素材,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素材展开充分的讨论,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是对学生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改造——超越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有些教师过分囿于教材,一味按着教材的教学程序执行,再加上现行教材例题的编排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有些教师便把这作为唯一的思路加给学生,这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对教材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造,大胆地超越教材。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是一幅3的倍数图,并指出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数的特征,并提示学生思考:每个能被3整除的数中各位上的数加起采所得的和有什么特征?教材虽然没有把结论“奉送”给学生,但学生却是被牵着鼻子走,因而教学时,我们没有“以本為本”而是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究者”的角度对教材内容作了重新处理:(1)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2)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3)提出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合作探究(从0到9 个数字中选3个,组成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思考讨论:①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有无关系?②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无关系?);(4)初得结论,推广验证;(5)形成结论,体验成功。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重在“探索”,重在“思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开拓——挖掘教材
  
  教材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细致入微地娓娓道来。它存在着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空洞和留白。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深藏不露的空白之处挖掘出来,让学生洞察其中奥妙,使学生更加信服,理解得更深刻。这样,教材就在“无中生有”中变厚了,相应地使教学材料“增值”。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为什么要沿着高剪”、“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吗?”等教材中没反映出来的深层性问题,都可被教师点化成为消除学生思维盲点、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添补材料。
  
  四、取舍——凸显教材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但不屑于对教材习题进行研究,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的取舍以及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整合,使得习题功能弱化,教材意图不能凸显。
  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课后第7题:先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教材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题组练习,巩固求倒数的方法,形成技能,并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数的倒数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时用下面工作表的形式呈现:先观察每组数据的特点,再求出它们的倒数,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工作表对原有习题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倒数特点的认识。这样进行改装取舍,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方便。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教材是开放的、生成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活教材,做到“形异神同”,使教材更具动态化、情趣化、生活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教材的使用价值,焕发教材的生命活力,使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剪纸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剪纸技法,更需要文化上的传播。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一不是“情”与“景”(意象)的完美统一,意与境总是相融无间,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物我同一。作者的情感意蕴融入作品的意象是一个具体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与情感起了内引的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剪纸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使艺术情感之花得到升华?  一、激情引起兴趣  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
《面包发霉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为了迎接一次赛课,我信心十足地做了准备。  第一次试上,我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方式,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做实验。一周后试上时,实验结果大多数所见到的却不是“面包发霉”的现象,面包有发硬的,有不变的,极少数的发霉现象也不太明显。而我同时做的几组实验,也有与学生实验类似的结果。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实验的那几天气温偏低;二是四个袋子比较大,我又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陶行知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究的内驱力,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言辞匮乏,啰啰嗦嗦,主次不分;而有些人却文采翩翩,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归根结底就是两者平时词汇的积累,语言应用的差异的缘故。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即人们往往重视“学”的训练,而忽略了“说”的训练。口头作文是学生具备精良表述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
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对于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这就限制了他们的作文内容。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纠正学生的这种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其实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去积累身边的小事,去观察身边的事,积累素材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为了造成“虎头、猪肚、豹尾”的效果,填塞一些文采斐然的大话、假话,导致作文缺乏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乏的不是色彩,而是鲜活的生命力。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乐园,已经成为作文教学中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偷走了“真情实感”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应该是最容易讲实话,最爱抒发真情实感的。但是,为什么在作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课文第5节着重描述了小鹰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两位教师对这一节的不同处理,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案例一:  师(指读第一句话):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很努力?(“鼓起劲”、“拼命”)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加重“鼓起劲”、“拼命”两个词的语气)  师:这次小鹰飞得更高了,它累不累?  师:“急促地喘着气”是怎样喘气呢?谁能表演一下?
【案例描述】  《导体和绝缘体》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二是判断教室里和家里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  上课前一天,我准备了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等待检测的物体和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等材料。  师:这是一个简单的电路,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生:从正极到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  音乐中蕴含着多种美的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欣赏观,正确体味抽象的音乐美,成为新课改以来音乐教师们争相研究的课题。笔者边行边看,引领学生在快乐的40分钟里寻找美、呈现美、创造美,既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成就了精彩的音乐课堂。  一、循序渐进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也进行着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如何通过改变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开发小学体育教学新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和组织不同的活动,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创新能力呢?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摸索创新载体  1.改变思想,求创新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小学体育教学增加了在思想上培养学生体育创新意识的要求,以求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