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文化内涵的解读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下四川》与《走西口》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经典作品,两首作品都深受声乐学习者的喜爱。本文以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情感两个视角为切入点,对这两首作品的异同之处进行深入挖掘,旨在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为今后能够更好的演绎这两首作品。
  【关键词】下四川;走西口;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下四川》、《走西口》的创作背景解读
  (一)地理条件
  “下四川”和“走西口”的人们,都生活在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交通极其不便利。所以,两地的人们不得不向外寻求新的生活出路。在确定外出地点时,劳动人们本能地选择了与其故乡地理位置相邻,距离较近的平原开阔地区。
  (二)经济条件
  “下四川”和“走西口”的人们所生活的地区,都是经济比较贫困,物产匮乏,生活非常拮据的地区。而且,“四川”以及“口外”两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能够满足人们对生存、生活的重要需求。两地经济条件巨大的反差,致使经济贫穷区域的人们为了生活,为了得到好的物质生活而进行“走西口”、“下四川”。
  就两首民歌的创作背景而言,无论地理环境还是经济条件,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二、《下四川》、《走西口》的人物情感解读
  (一)《下四川》人物情感
  《下四川》的演唱者是男性,是以“脚户哥”的视角讲述的,是他感情最真实的写照。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貌特征,极其不便的交通条件,导致物质资源的严重匮乏,这些“脚户哥”不得不“下四川”进行谋生。
  “下四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千里的距离要靠脚户哥的双脚走完,还要忍饥挨饿,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想起自己的家乡以及留守在家的妻子,所以“脚户哥”们就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以及妻子的思念之情。
  《下四川》这首作品真实再现了“脚户哥”下四川的场景,歌词中唱到“一溜溜山,二溜溜山……”可以体会出下四川的艰辛。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只为了能够让家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保证,既体现出“脚户哥”的不容易,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
  (二)《走西口》人物情感
  《走西口》是以女性的视角来进行写作的,“走西口”讲述的是发生在山西河曲县(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一带的故事。河曲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的黄河拐弯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物质生活严重匮乏,使得当地的人们为了谋生,只有背井离乡去内蒙、包头一带揽长工。这首作品是留守在家的女人送别自己“出口外”的男人时,依依不舍的场景下所唱的凄凉离别之曲。
  《走西口》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调必然是“悲”。“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朴实无华的歌词,直接而又深情地展现了女子对“走西口”哥哥的依依不舍之情。“走西口”有着一定的风险,受苦、受难甚至客死他乡,也许这一别就再也见不到,这一别可能就是“生离死别”。这种内心的苦楚可能只有当年为走西口而分离的夫妻能够体会到,所以注定《走西口》这首作品整体的感情基调是悲痛的。
  《走西口》这首作品通过送别丈夫的婦女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旧时“走西口”中夫妻真挚、难舍难分的感情,将留守在家的女人心底深处的思夫之情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三)两首民歌情感的异同
  这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很大的相同点。
  首先,两首作品的创作契机相同,都是“脚户哥”、“下西口”的人们,在寻求新生活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音乐作品。其次,两首作品在创作故事情节上不谋而合,都是讲述由于生活地域贫困,家中男子前往相邻的富裕地区,寻求生存之路的故事。第三,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都属于情歌,都是建立在丈夫(情人)远行去劳作,女人留守在家,互相思念的感情基础上,表达男女之间由于相隔甚远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两首作品的创造时机、故事情节以及感情基调完全一致,但是这两首作品也存在着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演唱者的角色身份。演唱者身份不同,倾诉对象不同,表达、抒发情感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下四川》讲述的是“脚户哥”(男性视角),在下四川的途中,想起了自己远在千里的妻子,对她无限思念之情,感情的表达更为硬朗、直接;《走西口》的演唱主角是情妹妹(女性视角),讲述的是妻子送丈夫去“走西口”,依依不舍之情,情绪细腻婉转。
  三、小结
  通过对《下四川》、《走西口》两首民歌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情感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这两首作品上有着较大的相似度。
  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相似,均是物质比较匮乏的地区向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相邻地区“求生”。再者,这两首作品的人物情感表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家乡以及情人的思念之情,都真实的表达了纯真质朴的感情。同样,这两首作品也在讲述两个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当时贫穷的中国当代农民。
  通过这两首作品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解放初期人民生活的不易,可以感受到人们为了生计被迫离开家乡,告别家人、告别情人,流落他乡凄美的画面。这两首作品是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记载着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所以说,作为音乐工作者来讲,不能将音乐作品简单的看作是音符编出来的简单的旋律,而应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的分析,对其背后真正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作者简介:姜俊卫(1992—),男,汉族,山西运城市新绛县人,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 田卫霞(1992—),女,山西运城新绛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15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方向: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民族音乐的继承者,他的创作风格多样,音乐语言独具魅力。这首奏鸣曲最经典的是第一和第三乐章。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介绍  谢·瓦·拉赫玛尼诺夫,简称拉氏,是20世纪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一提到这位作曲家,我们能想到几个字眼,钢琴、浪漫主义色彩、和声大师、变音技法、多元化创作风格、配器
期刊
【摘要】巴赫一直被人们称为“西方音乐之父”,除了因为他是高产量的作曲家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巴赫的音乐风格除了带有浓厚的德国传统音乐色彩之外,还融合了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各国的音乐风格,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始发地,受巴赫键盘作品风格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巴赫;音乐风格;意大利  【中图分类号】J657.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巴赫
期刊
【摘要】不论是在创作思维、演奏技术,还是文化内涵上,中国音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钢琴作品在发展上也一直演变不同的演奏风格与技巧。本文将从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演变入手,以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为例,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特色;风格;黄安伦;《序曲与舞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序言  钢琴作为一种在西方乐曲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乐器,在20世纪
期刊
【摘要】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传承下去的支撑点主要在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文化所赋予的强大精神动力下,社会得以进步。《两当号子》主要流行于嘉陵江以南的深山林区:站儿巷、云屏、泰山、广金等乡镇,云屏是其主要发源地。本文研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当号子》之传承和保护现状,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不仅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还能为其
期刊
【摘要】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发展进入到全新的状态,音乐创作上宣扬追求理想和热爱大自然,德奥艺术歌曲以全新的音乐体裁登上历史舞台。以德国作曲家舒伯特为代表,在他的藝术歌曲作品中,钢琴伴奏和演唱者既是两个成熟的分体,又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演唱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音乐总体特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戏曲乐队中,司鼓往往被尊称为“老大”或“龙头师父”,担当着乐队演奏员和指挥的双重身份。到了现代,大量西洋乐器被引入戏曲乐队,司鼓者既要演奏鼓板,又要指挥庞大的戏曲乐队,越来越不适应乐队的需求,其职能悄然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豫剧;司鼓;指挥;河南豫剧院三团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豫剧乐队中的司鼓职能  豫剧打击乐称为武乐或武场。基础部分由鼓、大锣
期刊
【摘要】声乐歌唱的情感与歌唱呼吸相融合,使歌唱声情并茂,演唱歌曲中要脑心通同步,做到用心灵歌唱,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艺术意境,通过歌唱者歌唱发声方法的应用,做到准确的表达演唱歌曲中的情感。  【關键词】演唱;情感;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凭借智慧的积累将语言、文学知识、旋律与节奏相结合构成音乐歌曲,通过歌唱者的声音进行传播。歌唱是音乐语言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是人类
期刊
【摘要】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公认的戏剧大家,他的作品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常被不同文化形式拿来演绎。当莎翁的戏剧遇上中国的豫剧,两者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台湾豫剧团于 2009 年推出了第一部改编莎翁作品的豫莎剧——《约/束》可谓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本文将从豫莎剧《约/束》归属、融合、延伸的角度对剧中人物塑造及音乐唱腔进行分析,希望能對豫剧改编的学术研究
期刊
【摘要】二胡曲《红梅随想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在二胡近代发展历程中具有很大影响。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对《红梅随想曲》曲式分析、情感特色、演奏心得等分析,深刻而全面的把握作品,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演奏,拓宽二胡演奏的视野,提高演奏水平。  【关键词】《红梅随想曲》;曲式;情感;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盛开着艺术之花
期刊
【摘要】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歌剧的经典之作,该剧是根据李英儒同名小说改编。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杨晓东、金环、银环、杨母等典型的艺术形象。本文笔者将重点分析杨母的艺术形象,通过对杨母性格特征、角色特点、代表性唱段的艺术特征、音乐结构的分析,深入的剖析杨母的艺术形象、希望能为声乐演唱者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母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