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俄罗斯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v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俄罗斯人,人们脑海中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词:“战斗民族”。这个素以彪悍而著称的民族确实不同凡响: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风天气开飞机……无一不显示出俄罗斯人的勇敢无畏。那么,这样的“战斗民族”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独特的地理条件 俄罗斯曾在几百年的东征西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即使解体以后,领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样一来,俄罗斯人从小就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俄罗斯人居住的辽阔地域决定了粗犷豪爽是俄罗斯人民族气质的特点。
  而这种地理环境和这一特点又决定了俄罗斯人的有极端倾向的性格。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它在造就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的同时也滋生了他们的大国意识。他们在别的国家面前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就是觉得自己的地盘最大,自己在什么方面都是老大,凡事都想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做什么都要求是世界的一级,要造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要造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等。他们把自己的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任何民族的利益,认为自己具有空前的优势,常常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别人,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俄罗斯不断对外扩张可以说也是这种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无所顾忌、勇猛彪悍、鲁莽轻率、我行我素的俄罗斯人之所以成为“战斗民族”很大程度上也是环境的产物。
  尚武的社会文化 文化形态是完整的人的共同体。从个人、家庭、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含多民族国家) 和文化集群(含多个国家),其演化的应然总趋势应当是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日趋丰富和完善。历史上统治斯拉夫人的部落、民族的文化形态结构过于单一,虽然含有商业、农耕、林业、渔业、手工业等早期自然经济时期形态的多个维度,但是总体而言,偏向游牧,特别是偏于劫掠:无论是陆上的掠夺还是海上的抢劫。当劫掠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这种非主流的生存状态就演变成一种文化实体,即劫掠文化。2500年的地缘文化冲突造就了早期斯拉夫文化的外来与本土即上与下的两层结构模式。上层结构是以游牧、商业、海盗、雇佣兵、军事等行业生活方式为主体的外来文化植入的殖民文化层,下层是以农耕、捕鱼、狩猎、养蜂、手工业等行业的生活方式为主体的本土内生的被殖民文化层。与大多数早期自然生成的文化形态不同,早期斯拉夫人极易遭到来自各种游牧部落的攻击。这些凶悍的劫掠部落要么受到繁荣文化的挤压如匈奴之于中国的汉唐途经此地,要么是攻击繁荣的文化路过此地如可萨之于罗马,不同方向的劫掠文化的进军路线都要穿过斯拉夫部落的土地并以斯拉夫的土地为根据地,往往裹挟斯拉夫人一起劫掠,或充当繁荣文化的财产如罗马帝国的雇佣军将斯拉夫人抓做俘虏卖为奴隶。这种视人为财物、为工具的做法极其残酷,这种极具攻击性的行为,具有反人性、反文化、反文明的特性,是文化蒙昧时期高等群居动物的基本特性,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在此情况下,军事文化显得非常突出。俄罗斯民族所处的恶劣地理环境、所遭受的数百年的艰苦磨难以及同大自然与外族征服者的艰苦抗争和激烈搏斗,对俄罗斯强大军事力量、军事战略以及独特军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无比深刻的影响。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实力和富有特色的军事文化正是在同这些强敌的艰苦抗争和多次反复冲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不断发动疯狂扩张行动使军队扮演了重要角色,确立了军队优先发展的地位,促进了军队的建设,锤炼出了强大的军队;其军事扩张行动造就了俄罗斯的帝国精神,培养了国民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正是这些野心统治者与疯狂扩张行动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军事文化素材,从而使俄罗斯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文化,走上了大国之路。
  强悍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这方面,“战斗民族”显得资本雄厚。冬季,在俄罗斯居民小区周围的林间小路上,经常看到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妇女。尽管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母亲们也让婴儿裸露出娇嫩的小脸,呼吸清新的空气,让孩子从小适应寒冷的气候。对大一点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去做户外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勇敢性格。在大街上,常能看见刚会走路的孩子,连跑带颠地跟在大步流星的母亲身后,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这种世代相传的习俗,使得孩子从小就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俄罗斯的饮食高蛋白高热量,加上全民运动的好习惯,使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在前苏联时代,其多得令人咂舌的奥运金牌就是明证。古代罗斯人就以体格魁梧强壮,动作灵活而著称。在俄罗斯长达2500年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许多以强悍著称的民族的血统融入其中(比如诺曼人和蒙古人),使其血液始终保持新鲜,加上战争的优胜劣汰,让俄罗斯民族拥有强健的体格。可以说,强悍的体格使“战斗民族”名副其实。
  综上所述,要练就一个“战斗民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一部充满征伐的历史、尚武的社会文化和强悍的体格成就了北极熊骁勇善战的威名。近日,这个“战斗民族”又开始了新的战斗——俄罗斯派兵进入叙利亚。在这个“战斗民族”面前,和平显得更加珍贵。
其他文献
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的马寅初,活了整100岁,这与他豁达的心态、坚持用“热冷水浴”健身和素食饮食有很大关系。  “热冷水浴”健身法是马老最为热衷的养生法宝。应用此法宝还是马老1906年赴美国留学时的事情。当时,他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诚心从老校医那里学得一套独特的“热冷水浴”健身法:每天就寝前用热水洗澡,水的温度以身体能够忍受为限,使身体血管舒张,大汗淋漓,在热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
期刊
正如机器用多了会老化,心脏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男性的心脏可能老得更快。  男人心脏老得快,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  1、男性比女性少一道雌激素防线。研究发现,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从而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2、男性摄入高脂肪食物更多,具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更大,会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  3、男性作为家庭的
期刊
近来,强冷空气袭击津城,气温骤降使得各种保暖瘦身产品销量火爆,今年买的最火的保暖瘦身产品是号称能够保暖、促进新陈代谢、防止静脉曲张甚至能减肥的“瘦腿袜”,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这种“瘦腿袜”的销量是普通秋冬连裤袜的几十倍。那么,“瘦腿袜”真有如此“神奇” 的功效吗?记者求证了专家。  天津市海河医院外科张健主任说,秋冬季节,各类“瘦腿袜”深受爱美一族的追捧,我科就遇到了几位由于长期穿着“瘦腿袜”,导
期刊
邻居尹大伯因肺癌去世后不久,他老伴儿也因呼吸道疾病发作入院。很快便噩耗传来,尹大妈孱弱的身体经不住癌魔的摧残,撒手西去。人们私下里议论说,这叫“夫妻癌”,因共同不良生活习惯而得病,一旦患病,在劫难逃。  心理门诊经常出现“二连”现象—生活在一起的兄弟或姐妹,像罹患传染病一样罹患相同的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观点看,夫妻相继患癌有一定的规律性,因为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呼吸一样的空气,还可能具有共同的生活习惯
期刊
火腿肠、培根等等加工肉制品是不是可导致癌症?肉还能不能吃?吃多少、怎么吃?随着世卫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食物名单,关于肉的话题顿时议论纷纷。对此,营养专家指出,加工肉制品对健康的确有影响,但不必“谈肉色变”,合理膳食、合理烹饪的健康饮食方式最重要。  消费者 购买加工肉制品很犹豫 按照世卫组织的消息,本次发布的致癌物名单中,增加了加工肉类和红肉,与其同列的还有烟草、砒霜、黄曲霉素等。对于普通消费
期刊
不少老年人喜欢用中药泡脚。殊不知,此法并非人人适宜。  热水泡脚属热性刺激,对各种因虚寒和淤血造成的疾病有较好疗效,如手足冷、畏寒、关节痛等;对平和体质的人也有一定帮助;但对于热性体质的人则不然,泡脚用的中药,大多选用温热类药材,热性体质的人用之,可能会“火上浇油”,引起上火并诱发其他疾病。  另外,中药泡脚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老年常见病,也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来说,用活血化淤类中药
期刊
俄罗斯9月底在叙利亚发动空袭,促使叙利亚内战形势向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生变化。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近日透露,这一旨在争取主动的决策与他童年时的经历有着不小的关系。  当天在索契举行的“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回答与会专家提问时,普京着重谈及叙利亚问题和打击恐怖主义,并分享了小时候在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得到的经验:“50年前,列宁格勒的街头教给我一件事——如果打架无法避免,你必须先动手。”  路透社
期刊
秋季合理进补,不仅能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很多人服人参、鹿茸、阿胶等补益类药物进补,但吃后却“上火”了,出现烦热、消化不良等症状,这很可能是因为没用对。  中医不论治病还是调补,追求的都是阴阳调和适中,温补类药物用于虚证、寒证,寒凉类药物常用于热证。这好比夏天热用冷气,冬天冷用暖气,药物也有寒、凉、温、热四气。如果你的身体正和夏天一样热,用大热的
期刊
在日本,僧侣被俗称为“坊主”,即剃去头发的人。“坊主”曾经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很高,被认为是智慧和贤者的化身。然而据日本媒体日前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坊主”们不再严守戒律,时常还会因不务正业引发不满和诟病。  关键词:兼职 “一些人平时的身份是某公司的正式职员,一到周末就脱下西装,换上僧袍到处给人做法事”  日本杂志《PostSeven》在其最新一期里,通过匿名采访四位日本寺庙的住持和副住持,曝光了
期刊
20世纪的工业化发展让农村逐渐消失,农业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西班牙东北部山区延续了很多年的牧羊业,日益面临传承危机。为了拯救传统,加泰罗尼亚牧羊学校从2009年开始招收“牧羊专业”的学生,为这一古老的职业培养继承人。  “很快就没人愿意接过祖先的牧羊鞭了” 今年夏天,56岁的牧羊人何塞夫·霍尔达纳赶着羊群从只有十几户居民的小村庄出发,一路来到了比利牛斯山脉海拔更高的牧区。他每天在山坡上走来走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