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大亨邵逸夫轶闻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逸夫,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一名门望族。父亲为其取名“仁楞”,自己后来改名为“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列第六,圈内人又称其为“六叔”。
  中学毕业后,邵逸夫随三哥在南洋一带搞电影发行,后收购“戏院”。成为当地影业界大亨。1957年50岁时他来到香港,涉足电影、电视及多种物业,奋斗数十年,成为亿万富翁,又是影视大王。如今年届耄耋,他依然精神矍铄。“邵六叔”一生拼搏不休,轶事颇多。
  
  饭桌上“搞掂”影后林黛
  
  林黛,香港六七十年代当红影星,多次荣登“影后”宝座。解放前随母亲去了香港,后入电影界。 邵逸夫来港前,林黛是“电懋制片公司”的看家花旦。该公司是当时香港一家实力雄厚的制片公司,一度把邵逸夫二哥的“南洋制片厂”挤压得喘不过气来。1957年邵逸夫来香港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使出“挖角”一招,既要挖掉电懋的台柱子,扩充自己的阵容。又要为二哥报一箭之仇。于是便瞄准了电懋的林黛。
  一天,邵逸夫以请饭为由。约林黛去了一家高档酒楼。进入豪华包厢后,邵逸夫就单刀直入,请林黛加盟“邵氏”;并当即许愿,他出的价钱是电懋的两倍。
  在此灯红酒绿之中,年轻貌美的林黛,以为邵老板醉翁之意不在酒,便含笑摇头说:“邵先生,您真会开玩笑。”邵逸夫说:“林小姐,请相信这是真话,并不是开玩笑。”林黛还是摇着头说:“邵先生,您真逗!”
  邵逸夫一听,知道她误会了,便说:“林小姐,如果我真的拿出两倍的片酬来,你肯来邵氏拍戏么?”
  林黛这才睁大眼睛,半信半疑的对邵逸夫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来邵氏效力,决不食言。”
  “好,林小姐爽快。来,请签字吧!”——邵逸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掏出一纸合约,送到林黛面前。
  林黛细看合约,上面写的果真如此。这时她再也没有回旋之地,只好乖乖地签上了自己的芳名。并接受了邵逸夫预付的酬金……
  饭桌上“搞掂”了“影后”林黛,一时在圈子里传为佳话。从此,谁也不敢小看这位初来乍到的邵逸夫。
  
  气走李小龙大“跌眼镜”
  
  李小龙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入“好莱坞”的仅有的几名华裔演员之一,后来被誉为“功夫影帝”。
  1970年,李小龙从美国来到香港,有意与“邵氏”合作,拍几部真正的中国功夫片,塑造一个“中国硬汉”的形象。当时,李小龙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每部片酬一万美元”。
  听到这个条件后,邵逸夫大笑起来,他说李小龙一定是疯了,香港不是美国。他叫人告诉李小龙:“我的开价是每部片酬三千元……”
  李小龙一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大骂邵逸夫“不懂一位名演员的价值”。
  就在这时,“邵氏”的劲敌“嘉禾”乘虚而入,开价片酬是每部7500美金。由于受到了邵逸夫的冷遇,李小龙答应了“嘉禾”的条件。不过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嘉禾”拿出了李小龙满意的剧本——《唐山大兄》,这也是李小龙的“三个条件”之一。
  经过6个月紧张的拍摄,《唐》片封镜,一上映就轰动了香港,并传到海外。上映不到3个星期,仅在香港就赚了350万港币,大破港产片纪录。《唐》片的成功,让邵逸夫大“跌眼镜”(“吃惊”的意思)。但是,“跌眼镜”的事还在后头——
  继《唐》片之后,李小龙又为“嘉禾”拍摄了一部更为轰动的影片——《精武门》。该片一上映,更是盛况空前,不要说在香港,在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甚至在日本也大行其道。在美国,《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片,创下了6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这是让邵逸夫想都没有想过的奇迹。后来,李小龙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一片,也同样走俏卖座。
  气走了李小龙,邵逸夫后悔莫及。于是,在1973年7月21日,年仅32岁的一代巨星李小龙英年早逝之后,邵逸夫便想“借尸还魂”弥补一下。李小龙生前死后绯闻不断,临终前又是从香港影星丁佩小姐的闺房深处送往医院抢救的。这时,邵逸夫便利用丁佩与李小龙的这层关系,炮制了一部《李小龙与我》的影片到日本去卖钱,并亲自陪同丁佩小姐去日本宣传。他满以为,这一次一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结果事与愿违,《李》片在日本不受欢迎——原来,日本影迷喜欢的不是丁佩,而是垂青于与李小龙关系密切的另一位女明星苗可秀。
  邵逸夫醒悟以后,又一次大呼“跌眼镜!”
  
  反“收购”再出奇招
  
  80年代,邵逸夫淡出影坛,入主电视,又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霸主。
  作为电视企业的两大股东的邵六叔和“糖王”郭鹤年,两人所持股份不相上下。同时,邵氏与郭鹤年的关系也一向不错。虽是商界同行,但一向相安无事。
  但是,到了1996年,郭氏旗下财大气粗的《南华早报》突然提出收购电视企业,让本来相安无事的局面出现了裂痕。据报章称,邵氏家族持有的邵氏兄弟管理层透露,郭氏家族提出收购前没有打过招呼,令邵逸夫对收购有所保留,认为有突然“袭击”之嫌。
  3月7日,邵逸夫出席“上海实业”春茗酒会。这是一次充满喜庆气氛的酒会,气氛十分愉悦,邵六叔也喜笑颜开。谁知在这喜庆气氛中,有人却提出糖王收购电视企业一事,结果,弄得“气功护身的六叔突然喉咙不舒服,难以启齿”。事后,某报<焦点人物>栏目撰文议及此事,标题是《一提糖王,邵六叔“气上喉头”》。
  邵逸夫毕竟是曾经沧海之人。经过一番谋划,一出奇招令糖王措手不及——3月14日,邵氏兄弟提出以每股现金2.55元向电视企业进行反收购。按照当时的股份计算,邵氏兄弟及有关方面所占有的股份,反收购的现金涉及6.97亿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邵氏反收购的条件比《南华早报》来得更实际。若按《南华》提出的,以一股《南华》换两股电视企业,那么《南华》的收购并不是一笔赚钱的买卖。所以,邵氏现金收购方案一出台,便在反收购中占了上风。结果逼得郭鹤年拒绝就此表态。
  3月21日,《南华早报》提高收购条件,以更优厚的条件吸引电视企业股东,收购战进一步白热化,糖王表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
  对于《南华》新的收购条件,邵逸夫先是一度沉默,然后在3月29日突然发出通告,表示《南华》新的收购建议,比他的反收购的价格更高,因此不再进行反收购。
  原来邵逸夫的“反收购”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惹得对手接招还招之后,他便心满意足地高挂“免战牌”,套现3.5亿元而得益收兵。
  当时邵逸夫已年届九十,能出此奇招,着实令人叹服。
  (责任编辑 韩春萌)
其他文献
中世纪的欧洲,是各种流行病肆意施虐的场所。鼠疫、伤寒、天花、黄热病、霍乱、麻风病常使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变成杳无人迹的寂静坟场。人们对这些传染病束手无策,谈虎色变。当时,还不知道引起这些灾祸的罪魁祸首是人眼看不见的细菌,但已得知这些疾病是通过人或物传播的。因此,欧洲不少城市早就制定和实行了一定的防疫措施,如威尼斯和热那亚在十四世纪时就严禁传染病患者入城。西西里岛上的墨西那城规定,所有从传染病流行地区
期刊
不久前,湖北省襄阳市发生一起罕见的“头颅自我爆炸”事件。这天晚上约8时,一家人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电视,突然一声巨响.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只见19岁的孙某倒在椅子上,头顶侧裂了一个大口,脑组织不断外溢.还冒着热气。  这起国内首例“颅爆”事件被披露后,引起了我国医学界的兴趣,不少专家发表了看法。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世界上这种爆炸并非绝无仅有,新近在澳大利亚就发生过一起。  那天晚上,4
期刊
1936年岁末,正值隆冬之际,英伦三岛的人们正为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来而忙碌,突然从白金汉宫传出,英王爱德华八世宣布退位,这位年轻英俊的君主即位还不到一年,登基大典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消散。消息传出。三岛的臣民为之愣然、震惊。国王为何匆匆退位,成为当时举世注目的焦点。    媒体的误导    匆忙退位为那般?人们猜测、议论,莫衷一是。由于媒体的误导。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其原因在绝代佳人美国人辛普森夫人身
期刊
“名称最多的城市”    北京,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历史上名称最多的城市。  据统计,北京的正名、副名合算起来有60多个,北京地区在上古时称幽陵,夏代称冀州,周叫蓟,春秋战国谓之燕,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有、伐戎,北魏称燕郡,隋改涿郡,唐改范阳郡,辽改为幽都,建南京,称燕京,作陪都,又改为析津府;金建中都,改析津府为永安府,又改大兴府,元称大都,明朝永乐元
期刊
“以退为进”是商战中惯用的方法,这里举两例加以佐证。  陈银海原籍浙江绍兴,1957年申请到香港。他先在宏兴织造厂跟上海籍师傅学设计图案及“打花”。所谓“打花”,是根据图案在纸板上打洞,再由纺织机器依照板孔移动,编织出花来。1960年他花数百元买了一台打花机,开始自立门户。  当时香港谋生很困难,陈银海虽技高一筹,但几个上海行家向厂家进谗言,说他的技术不到家,叫厂家不要给他生意。干这一行,画师与打
期刊
九江南湖,历史悠久。位于古浔阳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侧,环绕城区南部,因而得名。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在江州三年多时间里,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的《琵琶行》、 《大林寺桃花》等为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名篇。但他的有关九江南湖的两首诗,却鲜为人知,仅见于《全唐诗》和九江地方史志。    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
期刊
鹦鹉,俗称鹦哥,种类很多,大多产于澳大利亚、美洲和中国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头圆,嘴大,上嘴弯曲,基部有腊膜。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绿、黑等颜色。其舌质软,而且有弹性,能发很多种声音,能模仿人的语言。  1988年7月的一个夜里,鹦鹉“艾略特”的主人高夫曼家里的煤气管因故大量泄漏,而全家人正在睡梦中。在这紧张的时刻,“艾略特”发出阵阵凄厉的叫声,惊醒了高夫曼,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鹦鹉“艾略特”因此荣
期刊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长江上游的川江航道被外国轮船公司垄断。英国的“怡和”、“太古”,日本的“日清”,美国的“捷江”等外国轮船公司的轮船横行川江,他们凭借雄厚的实力,排挤中国的轮船公司。当时四川省合川县的卢作孚看到外国垄断势力对中国肆无忌惮的掠夺,心中异常激愤,他发誓要自己创立一家轮船公司开辟一条从重庆到合川的新航线,把外国势力赶出川江,以挽回民族利益和主权。  要创办一家轮船公司,对于身无分文的一介
期刊
冰原上的废墟    1582年,英国探险家戴维斯驾船来到一个大岛的南端,发现成片的废墟,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活人。简陋石屋摇摇欲坠,居民点堆积着牛、羊、鳕鱼的骨骼。从不同时期近300个牧场的遗址中,发现泥炭层有谷类作物的花粉,证明定居者曾经种过谷物。  在场院附近发现了唯一一具暴露于野外的头骨,余者均土葬于地下。这个头骨可能是定居者最后一名成员,因为死后无法埋葬,被野兽吃掉,遗下头骨。  被土葬多使用
期刊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召开,在这届奥运会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新中国选手一举获得15枚金牌,名列金牌数第四。为世人所瞩目。而这一届奥运会的主办者竟是一位商人,他就是尤伯罗斯。他开创了奥运史上由私人主办奥运会的先河。    困难重重商人 接手办“奥运”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由于组委会乱花钱,支出的费用超出预算,从而负债达10亿美元。为此蒙特利尔市民不得不承担额外的赋税以偿还所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