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5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3例,女116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53~66岁。559例患者中,394例A/F>11.14设为高A/F组,165例A/F≤11.14设为低A/F组。患者术前2周检测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患者均行根治性食管鳞癌切除术。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患者生存情况。(3)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前2年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常规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总体生存时间定义为患者手术日期至终点事件发生日期(死亡日期或末次有效随访日期)。总体无病生存时间定义为患者手术日期至终点事件发生日期(肿瘤复发、肿瘤相关死亡或末次有效随访日期)。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559例患者中,高A/F组患者≤60岁、>60岁,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分别为246例、148例,60例、79例、255例;低A/F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9例、86例,5例、32例、128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Z=-3.468,P<0.05)。(2)患者生存情况:5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7个月(91~103个月)。高A/F组和低A/F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8%和38.8%,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7%和35.8%。两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1,11.679,P<0.05)。(3)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A/F水平、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学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362,1.358,1.421,0.617,0.772,1.490,1.732,1.436,95%可信区间为1.010~1.835,1.084~1.700,1.114~1.814,0.487~0.781,0.612~0.973,1.239~1.792,1.552~1.934,1.128~1.829,P<0.05)。而患者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A/F水平、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学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248,1.371,0.675,0.740,1.427,1.665,1.606,95%可信区间为1.006~1.547,1.086~1.732,0.538~0.847,0.592~0.924,1.202~1.695,1.498~1.851, 1.275~2.02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A/F水平、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学N分期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491,0.699,0.741,1.353,1.761,95%可信区间为1.184~1.877,0.550~0.888,0.587~0.935,1.120~1.634,1.573~1.971,P<0.05;风险比=1.372,0.760,0.703,1.281,1.692,95%可信区间为1.100~1.711,0.603~0.957,0.562~0.880,1.074~1.527,1.518~1.887,P<0.05)。

结论

术前A/F水平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具有良好预测作用,术前A/F≤11.14是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和早期经口进食加速康复外科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6例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0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2~82岁。126例患者中,82例胃食管吻合采用"李氏"吻合法,不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设为免管免禁组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68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3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35~80岁。368例患者中,209例采用左开胸手术方式,112例采用胸腹联合手术方式,47例采用Ivor-L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高发国家,95%为食管鳞癌。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鳞癌的主要手段,但单纯手术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较差。与术后辅助治疗比较,新辅助治疗可使食管鳞癌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消灭亚临床远处转移灶,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笔者结合近年循证医学证据,对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我国胃癌腹膜转移具有发生率高、分期晚、预后差的特点,转化治疗理念的提出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希望。胃癌腹膜转移的转化治疗,旨在通过化疗等手段,使胃癌原发灶降期的同时,腹膜转移灶也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施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以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转化治疗方法中,全身系统化疗是核心,腹腔局部化疗作为补充,而新辅助腹腔内联合全身化疗(NIPS)因综合了两者的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
第91届日本胃癌协会年会于2019年2月26日至3月1日在日本静冈召开。笔者整理和剖析了本次会议中食管胃结合部(EGJ)癌流行病学、诊断及最新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过去30年EGJ鳞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早期EGJ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多项研究结果已证实EGJ癌的围术期治疗在欧洲国家已成为标准治疗。亦
目的探讨磁吻合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与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采用磁吻合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与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4例患儿年龄分别为11 d、7 d、5 d、3岁。患儿均施行磁吻合技术食管吻合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儿术后进食和并发症情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径路选择引发包括肿瘤切除是否完整、切缘是否阴性、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消化道重建是否安全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否降低等问题成为近年来临床探讨与争议的热点。日本JCOG9502试验是全世界知名的关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径路的临床试验,其对经腹或经胸手术径路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但由于左胸径路与右胸径路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选择合理手术径路成为东、西方学者讨论的焦点。随着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对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3例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前后行MRI及IVIM成像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在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中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自动测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扩散系数(D)、灌注系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与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及术后辅助化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1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5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42~76岁。患者均行至少两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部分患者施行对应化疗和放疗。胸部和腹腔淋巴结分组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标
近年来,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缓解,尤其是病理完全缓解(pCR),与远期生存密切相关。新辅助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完全缓解(cCR)。有学者提出:新辅助治疗后cCR患者或可行根治性放化疗,必要时行挽救治疗。笔者分析cCR与pCR的关系、cCR后"观察与等待"策略是否具有生存获益后认为:在cCR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评估和分子诊断模型准确预测pCR,筛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