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例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概括起来说大致分以下几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诗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环境、气氛等进行描绘,称为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可使读者直接感受人物的言谈举止、仪表风貌、个性习惯以及环境的状况、事件的气氛等。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高峻奇伟之势。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所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或通过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物。“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高峻奇伟。再比如胡令能《咏绣障》对精美的绣工的描写: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前两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物写人,后两句说绣屏风安到花园里,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黄莺入画这一侧面描写,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又如张祜《赠内人》对宫女凄凉寂寞的生活和愁肠万转的怨情的描写: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一、二句写宫女在单调的环境中,无可奈何地把目光投向那唯一有生活气息的树梢的鹭窠,这一举动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的憧憬。三、四句写斜拔玉钗救飞蛾这一优美的动作,显示了少女的善良心愿,表示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侧面表现出对自己的哀怜。
  2.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则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关于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比如刘长卿的《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从诗题看,作者此时船行于夏口至鹦鹉洲,尚未到长沙。首联写由夏口到鹦鹉洲所见景色,即景抒情;第二联写夕望,诗人眺望汉口,夕阳余辉反映,由近而远,联想到友人元中丞的住地洞庭湖畔的景象;第三联转写眼前景物,眺望隔江的汉阳城,背靠龟山,秋风飒飒,角声呜咽。此诗主要借描写旅途景色抒发自己被贬谪的凄苦情怀,同时对和自己一样遭贬的元中丞表示同情与慰藉。全诗写景、抒情浑然交融,借秋江、夕阳、孤舟、独树、孤城、夜色,突出地表现旅途的凄凉,寄寓内心的悲愤。最后二句以贾谊喻元中丞,也是自喻,说明二人都和贾谊一样不幸。
  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诗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外,还有对比、烘托、反衬、用典、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不一而足。
  1.赋、比、兴
  这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诗经》中的《豳(bīn)风•七月》、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白居易的《卖炭翁》等,均为大量用赋的叙事诗名作。用赋的手法写诗,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是通篇用赋,可能会失之肤浅、平直、松散。所以,古人强调“赋、比、兴”合用。
  “比”,就是把某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中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把某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先要整体把握诗歌大意,然后进一步理解比喻的内涵。比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颈联以“落日”为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顽强不息的精神、博大深沉的胸怀;尾联将自己比作“老马”,用的是“老马识途”的典故。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猗”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
  2.虚写和实写
  虚写,即不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包括梦境);实写,恰好与之相反,写当前的人、事、物。
  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四句以虚写实,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作者以“冰壶”赠勉友人,表明自己始终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又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是至德元年(756)八月,杜甫在沦陷后的长安月夜思亲之作。诗歌借看月抒写离情,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感情。题为《月夜》,本应实写诗人自己看月思亲,但此诗主要以想象之词,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着力描写了妻子“独看”的情景。首先,诗人以儿女幼小还不知道思念长安,突出妻子深夜“只独看”的形象。接着进一步写妻子久久望月以至雾湿云鬓,月寒玉臂,写出她忧心忡忡,夜深不寐,无限怀念亲人的深情。妻子如此,诗人亦如此。这就深刻地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的相思之情。尾联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盼望不久能夫妻团聚,以结束长久分离的痛苦生活。诗中把夫妻的聚散和时局的安危结合起来,写出了乱离时代亲人离别的苦痛和强烈盼望团聚的愿望,具有普遍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3.托物言志(象征)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景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比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坚贞自守的梅花形象便是诗人的自喻。
  再如宋代萧秦来的《霜天晓角•梅》: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作者当时受同僚弹劾,被指为“小人之宗”,于是愤而写词,以抒怀抱。梅的硬、清、坚劲不拔、一尘不染,实为诗人自己的写照。
  4.用典
  古典诗歌中常常会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用典。使用典故,能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比如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诗采用比兴手法,以典故追述生平,自伤不幸,读来深情绵邈。中间两联连用“庄周化蝶”“蜀帝化鸟”“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用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出了一生的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与郁愤。
  再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二句,诗人以冯唐自比,表达了盼望有朝一日能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的思想感情。
  5.衬托
  衬托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其他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是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等,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欧阳修有一首《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
  再看陆游的《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xiè)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陆游被闲置不用而作此词,可是词中写景叙事均显安逸、闲适,这是借以反衬其愤激之情。
  6.对比
  对比,指的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其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比照,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又如李约的《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此诗写大旱之日农民“心内如汤煮”,而富豪人家却荒嬉闲愁。两种生活场面,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相对比,充分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7.渲染
  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显出物象明暗向背和墨彩深浅。在文学创作中,指的是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比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七言律诗,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被誉为“雄奇飞动,纵恣壮浪,凌跨古今”(《昭昧詹言》)。这首《蜀相》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抒写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赞佩之情。前两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出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两句渲染了寂寥、惨淡的气氛:野草野花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滋长蔓延,足见其景象的衰败;而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下,还呈现于斜阳的残照中。这就为后面的细节描写作了充分的环境烘托。
  三、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考试说明”列出的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七种。考虑到古代诗歌中对偶过于频现以及排比、反复不易出现的实际情况,所以常考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和夸张。
  1.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要素组成,三者都有的为明喻;只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像”、“好像”等不直接出现,而用“是”来代替,这种比喻句为暗喻;直接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这种比喻句叫做借喻。比喻能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形为有形,起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就是一个明喻,把愁比作浩浩江水,使读者易于感受愁意之浓重。
  2.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中“寂寞”赋予潮水人格化特点,既使描写形象生动,又能烘托一种悲凉的气氛。
  3.借代
  借代,就是用有关的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当然,也可以用部分来代替整体。如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用吹奏乐曲的“丝管”来代替“音乐”。
  4.夸张
  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中“连天”、“一万八千丈”都是夸张,再加上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出了天姥山的雄伟、高大。
  修辞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借喻和借代。借喻是一种比喻,虽然未出现本体,但可以还原成明喻句。例如,甲长得又瘦又高,像根竹竿,说“竹竿进来了”,理解时可以还原成“甲长得像竹竿”,所以它是就是借喻;乙戴着小红帽,说“小红帽进来了”,不能理解为“乙长得像顶小红帽”,所以这是借代。
  四、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比如王维的五律《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首联起得突兀,“风劲角弓鸣”大有先声夺人之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末联以“回看”一语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与首联照应,读来令人回味。清人评论这首诗“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这绝非过誉之词。
  (作者: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高考数学附加题特别强调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共4道解答题.其中,必做题2小题.两个必做题的考查内容分布很广,有计数原理、概率、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数学归纳法等,共涉及考点有7个A级要求,15个B级要求.  一、圆锥曲线与方程  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如:(1)在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
期刊
一、填空题    1.复数4+3i1+2i的虚部为.    2.某校共有400名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竞赛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本次竞赛中,得分不低于80分的人数为.    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S的值为.    7.已知向量a→=(2,-1),b→=(-1,m),c→=(-1,2),若(a→+b→)与c→夹角为锐角,则m取值范围是.    8.先后掷两次正方体骰子(骰子
期刊
一、填空题  1.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  2.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3.已知PABC为正三棱锥,D为BC中点,则直线BC与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  4.长方体的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的比是1∶2∶3,对角线长为214,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5.
期刊
[原文]  血 债  曹德权  (1)西迈的爹是下午赶到学院的。这地方很大,高墙内到处都是高楼,院内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行。西迈爹一下就傻了眼,打听了许多人,都说不出他儿子在哪座楼。人家问他儿子是哪个系哪个班的,他也说不出。瞎转悠了好半天,他才想起身上带着儿子的信壳儿,就赶忙找出来问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西迈上课的地点。  (2)西迈想不到爹会赶到学校,望着满头大汗的爹就埋怨说:“你要来
期刊
一、考情剖析  近3年江苏高考阅读理解题命题特点、规律及命题趋势如下:  1.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所选材料语言地道而且内容丰富、真实、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2.阅读理解所选文章长度加大,试题信息量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阅读速度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阅读理解题目设置要求较高,归纳总结之类的题较多,这类题的答案并不在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落中,学生需要耐心阅
期刊
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这两部分内容不仅互相渗透,它们也和其它数学分支进行融合,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因此历年来它们都是高考的的重点内容.  一、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除了具有一般函数的各种性质外,它的周期性和独特的对称性,再加上系统的丰富的三角公式,使其产生的各种问题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变化多端,围绕三角函数的考题总是以新颖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近几年来高考从三角
期刊
一、知识整合  1.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2.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实质是揭示联系,实现转化.除极简单的数学问题外,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实
期刊
原 文  所有城市都在怀念乡村  文/王安忆  城市的人在一个抽象的世界里生活。他们吃粮,不是到田里去播种,然后收获,而是到居住地区所属的粮店,凭了计划粮卡去买;他们吃菜,也不是到院子里去摘,而是到菜市场去买。他们劳动,是在经过社会化综合与分工的流水线上的某一点,重复着某一动作,直至终生。他们得到的报酬,是将物质概括化了的货币,然后他们去各种分类的商店购买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他们的生产与消费,已
期刊
2012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是英国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难度不大,且与往年一样,在试题设置上也有很多的相似点。下面,简要分析之。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  [英] 伍尔芙  (1)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
期刊
“命题作文”的题目,有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短语(词组),甚至是句子。面对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目时,我们要学会切(qiē)题。只有切题,才能写出切(qiè)合题意的作文来,才能获取高分,否则只能在45分(满分70分)上下徘徊。  所谓切题,就是把作文题切成一个个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即切成一个个的词。下面以作文题“听话”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先看作文题:  阅读下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