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有资格潇洒父母的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0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血 债
  曹德权
  (1)西迈的爹是下午赶到学院的。这地方很大,高墙内到处都是高楼,院内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行。西迈爹一下就傻了眼,打听了许多人,都说不出他儿子在哪座楼。人家问他儿子是哪个系哪个班的,他也说不出。瞎转悠了好半天,他才想起身上带着儿子的信壳儿,就赶忙找出来问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西迈上课的地点。
  (2)西迈想不到爹会赶到学校,望着满头大汗的爹就埋怨说:“你要来就该先写封信来嘛,我也好去接您呀。”西迈爹说:“傻儿子,这你就不懂了,你去接我不耽误上课读书吗?”
  (3)西迈望着一脸认真的爹就笑了,他将爹引到自己的寝室安顿下来。西迈同寝室的同学们听说西迈爹来了,很高兴,就合伙凑钱,在馆子里为西迈爹接风。
  (4)买单时,一个领头的同学掏钱,西迈爹就说:“这哪儿成呢,咋会让你们摸荷包呢?你们都是读书的学生,妈呀老汉儿哪有那么多钱拿给你们。这钱,大叔我出!”
  (5)同学们就说这不成,我们这里有规矩的,不管哪个同学的亲人来了,同寝室的同学都要为他接风。西迈也说:“爹,您就算了吧,您等会儿再出钱吧,饭钱他们出,等会儿我们去卡拉OK厅唱歌,您就开这个钱好了。”西迈爹听大家这么一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随同学们去了一家卡拉OK厅。
  (6)西迈爹是第一次进卡拉0K厅,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灯光很暗,茶桌儿很小,摆了茶具就没什么空处了。他生怕碰翻茶杯,也不敢去抽叶子烟,地上铺了红地毯,怕烟灰弹到地上给人家整脏了。室内有机器吹冷风,外边热得让人流汗,里边风飕飕的,确实很科学。更科学的是那台机子,格老子不知怎么操作,像电影,有人娃儿和山山水水什么的,音乐一响,同学们对着话筒摇头扭腰一吼,就把憨好听的歌儿吼出来了!
  (7)西迈爹觉着吼得最好听的是儿子,唱的什么弯弯的月亮,嗓门儿挺清亮的,还吼了什么像香港人唱的歌,听不清爽那词儿,但声音憨好听的。
  (8)西迈爹觉着儿子出息了,考进大学脱了农家脑壳,连歌也唱得这么好,真是祖上积了德哟!西迈爹就由着儿子和同学们直吼得个脸红筋胀四季花儿红。
  (9)这么着在OK厅里耍了两三个钟头,同学们都吼够了,西迈爹就摸出两张10元钞,对着冲茶的姑娘就喊:“喂,收茶钱!”
  (10)那姑娘就应声往台子里一晃,一会儿就来告诉他:“先生,你们这单346元。”
  (11)西迈爹立时脑壳就木了:“你说啥子来?300多块?有这么贵的茶吗?”
  (12)西迈脸一红,一下拉住爹:“爹,您别出洋相了,除了茶还要出歌钱的。”西迈爹一愣:“什么歌钱?你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气给他们唱,还倒过来开钱?日球怪了!那些唱戏的,不都唱了收看戏的钱么?”
  (13)西迈和同学们就给西迈爹反复解释,最后西迈爹好像弄了个大半灵醒,把荷包里的钱全部摸出来。一点,还差十五块。西迈连忙摸出自己身上带的钱凑上交了。西迈爹不知是怎么走回儿子寝室的,这一夜,他一直大睁着眼没能睡着。
  (14)第四天上午,西迈爹离开学院走了,走时没告诉儿子。西迈下课回寝室,发现爹的行李没有了,他叹了口气,愣在那里。他发了一会儿呆,一下躺在床上,觉着枕头下不对劲儿,忙挪开枕头,发现下面放着厚厚一叠钞票,钞票里还夹着一张单子。
  (15)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献血单!
  [阅读指引]
  超前的消费 滴血的账单
  ——《血债》整体理解
  这是一个颇有震撼力的故事。
  儿子西迈在大学读书,爹来校看望儿子,同学们掏钱为西迈爹接风。西迈爹不忍心让学生娃付钱,要自己掏饭钱,同学们不让,儿子西迈说饭钱就让他们出吧,等会去卡拉OK厅唱歌,你就开这个钱好了。年轻人在卡拉OK厅疯狂了三个小时,西迈爹以为唱卡拉OK就像歌星出场一样,举办方要给唱歌的人出场费的,他就主动拿出10元准备结茶水的账。小姐告诉他这张单子346元,他嫌这茶水太贵。儿子西迈觉得丢人,对他爹说除了茶还得出唱歌的钱。他掏出荷包里所有的钱,还差15元,儿子摸出身上带的钱凑上交了。当晚,老人一夜无眠。第四天,他没有告诉儿子就离开了学校,儿子在枕头下发现爹爹留下的一叠钞票和一张献血单。
  小说的情节是简单的,主题不在于讽刺西迈爹消费观念落后,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而在于批评我们年轻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现实身份和经济地位,超前消费,给父母造成无法承担的重负。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许多同学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这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但是,高消费要有雄厚的家庭经济作为支撑。在校大学生中,官二代、富二代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同学都来自普通家庭,这样的家庭无力承担他们的高消费。小说中的西迈和他的同学就是一个例子,当他们在那里尽情地“卡拉OK”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消费的账单将由一位老父亲用卖血的钱来支付。
  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再谈艰苦朴素似乎有些不识时务,但是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行事的标准,不自量力,打肿脸充胖子是应当受到耻笑的。在小说里,西迈爹不知去卡拉OK厅唱歌要付费,是有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尴尬,然而,用老父亲的卖血钱去潇洒挥霍,我们又于心何忍呢?无可否认,目前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陷入了误区,许多消费行为都体现了他们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他们的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小说正是从这个角度为我们掀开了校园的一角,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真实的生活 艺术的展现
  ——《血债》细部揣摩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这篇小说尽管有其他长处,但特别突出的优点是其真实性,依据了生活的真实,再现了真实的生活。
  一、标题:血债
  小说以“血债”为题,是很值得玩味的。血债本是指杀人者应负的罪责。柳亚子诗云:“谎言无耻成何用,血债终当以血偿。”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章标题为“向地主讨还血债。”小说标题为“血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莫非是发生了什么人命案件?带着疑问读小说,读到最后才忽然明白:儿子和同学去卡拉OK厅高消费,父亲掏光身上所有的钱,而后父亲通过献血换来一笔钱,供儿子开销。小说以“血债”为标题,大词小用,寓意深刻,它意在提醒,大学生们不顾自己的身份,毫不吝惜父母的血汗钱,他们欠下的将是一笔血债啊。
  二、开端:老父探校(第1节)
  这一节交代事情的起因,写西迈爹前来学院看儿子。“院内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行”,“西迈爹一下就傻了眼”,作者借西迈爹的眼光和心理上的感受来展示学院的环境,其实也是在暗示人物乡下农民的身份,正因为他是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乡下农民,才会如此“少见多怪”。接下来写他“说不出他儿子在哪座楼”,说不出儿子是“哪个系哪个班的”,则是在更为明确地交代人物的身份。一般的父母在子女报考填写志愿时,从院校到专业总要反复研究才能确定,哪有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子女所学专业的呢?但是,这位父亲确确实实不知道儿子是哪个系的,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乡下农民,比一般农民还要农民的农民。
  但是,我们这位农民大叔不是傻大伯,其实他是很活络的,说不出儿子在哪个系,瞎转悠了好半天,马上“想起身上带着儿子的信壳儿,就赶忙找出来问人”。请不要小看“信壳儿”的作用,它含有人物身份等诸多信息。今天还有谁会管信封叫“信壳儿”呢?更有甚者,人们手机随身带,没有手机家里总有电话吧,谁还靠书信来联络呢?可是这对父子就是靠书信联络的,他说不出儿子在哪个系哪个班,最终凭这小小的“信壳儿”找到了儿子。
  三、发展:室友接风(第2-5节)
  父亲来看望儿子,是父亲的主动行为,没有得到儿子的“邀请”,也超出儿子的想像。是父亲自己“要来”的,所以当父亲满头大汗出现在儿子面前的时候,儿子非但没有显出多少热情,反而有些许埋怨。父亲为什么要来学院,作品并没有交代,但是我们不难理解,那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牵挂。儿子离开自己独自在外上学,学校生活怎么样,儿子能习惯吗,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父亲也担忧,正是埋藏在心底的担忧让他没理由地突然“闯”进了校园。父亲的一片爱心没有得到儿子的理解,反而招来些许埋怨,父子之间的性格冲突已经初显端倪。
  不过,父亲没有从儿子的话里听出多少埋怨,他向儿子坦露自己“突然造访”的原因:“傻儿子,这你就不懂了,你去接我不耽误上课读书吗?”这时候,儿子望着一脸认真的爹笑了,这一“笑”有着深刻的内容。这“笑”不是父亲认真的认可,更不是为有如此的父爱而自豪,他笑的是父亲的天真。你以为大学生还像中学生一样珍惜每一节课吗?平时他们不知旷了多少课呢。他不愿或不屑向父亲详细解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只是以“笑”对之,算是明白人对局外人的“尊重”吧。一个“笑”字道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松懒现象,再次展示了父子之间的性格冲突。
  接下来是西迈同寝室的同学们合伙凑钱,在馆子里为西迈爹接风。什么样的馆子,有怎样的规模,花费了多少钱,作品并没有作具体交代,但却详写了西迈爹与学生们的“争执”:西迈爹认为不能由“读书的学生”付钱,学生则说这是他们立下的规矩,不管哪个同学的亲人来了,同寝室的同学都要为他接风。西迈爹与学生的“争执”显示的是他与整个学生的“冲突”,在他眼里,学生还只是读书的娃,是拿不出钱来招待家长的,而学生们则形成了一个规矩,来了家长则须凑钱为其接风。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成熟”和“超前”,尽管他们经济上没有独立,得完全依靠父母,但在消费习惯上却已经完全成人化,这是西迈爹所想不到的,甚至也不能接受的。最后儿子出面“调解”,让他为后面的卡拉OK付钱,这才说服了父亲,也由此而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四、高潮:歌厅疯狂(第6-13节)
  第6节花较多笔墨来写卡拉OK歌厅的环境,从灯光、摆设到空调机、放映设备,不厌其详,一一写来。写地毯:他生怕碰翻茶杯,也不敢去抽叶子烟,地上铺了红地毯,怕烟灰弹到地上给人家整脏了;写空调:室内有机器吹冷风,外边热得让人流汗,里边风飕飕的,确实很科学;写放映设备:更科学的是那台机子,格老子不知怎么操作,像电影,有人娃儿和山山水水什么的,音乐一响,同学们对着话筒摇头扭腰一吼,就把憨好听的歌儿吼出来了。从西迈爹的视角和心理写歌厅,突出他的陌生感。之所以如此,固然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其实也是要反衬大学生们课余生活的“现代化”和“超前性”,就像《红楼梦》里通过刘姥姥的眼光来写贾府一样,刘姥姥越感到新奇,甚至出尽洋相,就越能反映贾府的奢侈豪华。
  歌厅此行确实给西迈爹不小的欢快,这欢快固然来自歌厅宜人的环境,更来自值得骄傲的儿子“西迈爹觉着吼得最好听的是儿子”,“还吼了什么像香港人唱的歌,听不清爽那词儿,但声音憨好听的”,他觉得儿子有息了,脱了农家脑壳,连歌也唱得这么好,真是祖上积了德。其实,换个内行的人来听,西迈的歌未必就那么好听。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作用吧。
  第7、8两节如此渲染西迈爹的愉悦之情,是为下文展现老人的痛苦、失落所作的铺垫和反衬,现在越是开心,真相大白之后的痛苦就越发难以承受。
  在同学们吼够了之后,老人及时地前来结账。他摸出两张10元钞,作者用“摸”字,而不是拿或取,这使我们想起鲁迅笔下几个人物的取钱动作:打断腿的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交到店小二的手上;前来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刽子手。一个“摸”字让我们隐隐地感到了摸钱者对钱的珍重,也能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西迈爹摸出的是两张10元的票子,而不是一张,这说明老人对价钱之贵还是有所准备的,然而收银小姐报出的账单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346元这样的数目,对于一个乡下农民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所以他一听“立时脑壳就木了”,发出一连串的疑问:“你说啥子来?300多块?有这么贵的茶吗?”这一连串的疑问,对西迈爹来说,是真情流露,但是在西迈看来,是爹不懂现代生活,是十足的土老帽,丢了他的脸,因而不觉脸红起来,并且发出委婉的训斥:“爹,您别出洋相了,除了茶还要出歌钱的。”或许是这个账单过于惊人了吧,老人没有理解儿子的难堪,继续“尽情”地出他的洋相:“什么歌钱?你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气给他们唱,还倒过来开钱?日球怪了!那些唱戏的,不都唱了收看戏的钱么?”这就越发让儿子难堪了。   老人是有理智的,在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反复解释之后,再没有说什么,摸出荷包里所有的钱,加上儿子的15元,总算把账结了。
  在歌厅的巨额支出以后,老人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作者并没有作详细的描写,只有两句话:“西迈爹不知是怎么走回儿子寝室的,这一夜,他一直大睁着眼没能睡着。”但这两句话足够可以让我们想像出老人的心寒:省吃俭用,全力支持儿子完成学业,没想到儿子竟然这样挥霍他的血汗!
  五、结局:献血筹资(第14-15节)
  第四天上午,西迈爹没有告诉儿子离开学院走了,儿子从枕头下发现一叠钞票和一张献血单。这样的结尾,至少给人留下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从结尾的内容上看,歌厅事件之后,西迈爹既没有向儿子发泄自己的不满,也没有对儿子进行“义正词严”的教育,这是为什么?西迈爹对儿子高消费显然是不满的,但他知道,儿子大了,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他这个老土是教育不了儿子的,还是让他自我觉醒,自我成长吧。没有发泄,也没有去教育儿子,这正是老人的明智之处。
  第二,西迈爹为什么没有第二天即离开学院,而要等到第四天?这中间三天他又干了些什么?看到枕头下面的一叠钞票和那张献血单,联系当晚掏光荷包的情景,我们不难想像,这钱正是在这三天里卖血“挣”来的。歌厅的高消费花光老人身上所有的钱,他对儿子是不满的,但他仍然要承担儿子的生活费用,于是便四处寻找挣钱的机会,在终于得到一笔献血钱之后,他才悄然离开。挥之不去,拂之依旧,这是一种怎样责任感,一种怎样的爱啊!
  第三,通篇都是以西迈爹为视角,全文有10多节都以“西迈爹”开头,唯独最后两节以西迈为视角,这是为什么?西迈下课回寝室,发现爹走了,他“叹了口气”,“愣在那里”,“发了一会儿呆”,这一叹一愣一发呆,说明他是有所思考的,相信看到枕头下的一叠钞票和献血单之后,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我们的大学生虽然陷入消费的误区,但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走出这样的误区,相信他们也能够走出这样的误区。作者之所以在结尾部分将叙述的角度由父亲转向儿子,正是这种希望的表现。
  独特的视角 鲜明的形象
  ——《血债》艺术特色赏析
  一、纯客观角度叙事
  一般小说常常采用上帝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叙述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有权利说知道并能说出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能知道的秘密,有时还会时不时地跳出来对人物和事件作主观品论,这种叙述方法也被称为全知视角。
  本文舍弃全知视角,采用纯客观叙事方法,让读者通过西迈爹的眼去看待故事,揣测人物和故事的发展。全文共15节,从第一节开始,大多数段落都以“西迈爹”开头,通过“西迈爹”自己的行动和目光来展开故事情节,作者绝不作任何评说。比如,西迈爹向儿子说明自己突然来访时儿子笑了。他为什么要笑?这笑里包含着怎样的内容?作者未作评说,留给读者自己去理解。再如写西迈爹在卡拉OK歌厅听唱歌:“西迈爹觉着吼得最好听的是儿子,唱的什么弯弯的月亮,嗓门儿挺清亮的,还吼了什么像香港人唱的歌,听不清爽那词儿,但声音憨好听的。”显然,西迈的歌未必真的那么好听,那完全是一种爱的“错觉”,但作者只是如实地描写父亲的感觉,并不揭示其中的原因。特别是结尾,并不交代西迈爹离开之前的那三天究竟干什么了,只写儿子看到一叠钞票和一张献血单,而把许多情节留给读者去想像去补充。由于采用纯客观的叙事方法,作者并不出来交代评议,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二、矛盾冲突中写人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目的,要让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当然要靠正面的言行、心理、神貌的描写和侧面的人物烘托以及环境的渲染,除此以外,设计矛盾冲突来凸显性格也是重要的手段。世界充满矛盾,事与事之间会有冲突,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在写作中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对形神逼肖地刻画人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血债》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写人,也是值得借鉴的。当西迈爹满头大汗赶到学校时,西迈埋怨他爹,一个兴冲冲来看,一个冷冰冰回应,矛盾冲突初露端倪。当爹说怕耽误儿子上课而没有事先告知儿子要来看他时,西迈虽没有说话,只是“望着一脸认真的爹就笑了”,表面上看没啥矛盾,实际上两种学习观对垒分明:在父亲看来,课是一点也不能耽误的;在作为大学生的儿子看来,旷一两堂课不算什么,父亲实在有点“迂”。关于“接风”的那顿晚餐谁买单的对话,看上去是一种客套,实际也是两种思想的尖锐对立,西迈爹觉得学生是消费者,不应该由他们买单,而学生们却自有他们的“规矩”。至于在卡拉OK歌厅里暴露出来的冲突则更为明显。正是在这些矛盾冲突的具体展现中,西迈爹和大学生们的性格才得以凸显,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丰满。
  三、独特的欧式结尾
  欧·亨利小说构思奇巧,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尤为著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小说结局时,奇峰突起,笔锋一转,出人意料,人物的命运转化往往让读者大呼意外,但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合情合理。曹德权的《血债》其结尾也深得欧式结尾之妙。按照常理,歌厅付款之后,西迈爹当与儿子有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思想交锋,甚至一怒之下当即回家,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完全想不到的结尾:第四天上午,西迈爹没有告诉儿子就离开学院走了,儿子在枕头下发现一叠钞票和一张献血单。这样的结尾确实出人意料,其实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西迈爹虽然是乡下农民,却还是一个识时务的老人,他十分疼爱儿子,发现儿子的生活方式超出自己的想像,甚至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但是他知道已是大学生的儿子未必能够接受自己的“教导”,于是只能用悄然离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不满归不满,自己的义务却不能不尽,儿子还需要钱花,于是又有了卖血挣钱供儿子上学的行为。这是一个多么理智的父亲,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啊!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作者:陈锡林,建湖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从2004年到2011年,呼唤了8年,终于盼来了漫画类作文!漫画类作文是考纲中一直出现,也是江苏高考首次露面的形式。  2011年书面表达是一篇看图作文。图片内容属于感恩类,是一幅照片,展现了女儿为回家的妈妈拿包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对照片的理解用英语写一篇短文。画面亲切、感人,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都很清楚,考生容易理解,容易审题。该题材是关于亲情的,所有考生都能产生共鸣、有亲切感,也会有感而发,因
期刊
怎样才能跳出题海?不做那么多的题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这要从做题的目的说起.下面结合江苏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的第18题来分析解题中如何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原题:(2011年江苏1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N分别是椭圆x24+y22=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
期刊
[原文]  雉诱  文/陈毓  谷雨前后,便是打野鸡的好季节。  在寂静的山坳里、坡梁上,野鸡的叫声此起彼伏,把山里的春天叫得格外美丽。  这时的母野鸡却格外少见。老猎人说,母野鸡在产卵、在孵蛋。而这孵蛋,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公野鸡一旦发现母野鸡,就会驱赶母野鸡,并一一啄破被孵得温热的蛋。  整个春天,老猎人走向山里的脚步总会时时撞破深草丛中那些一心一意孵卵的母雉。  它们一旦受到惊吓,便会
期刊
笑是人间最美的东西,最美的表情!笑是人的一种本能,笑含有天真活泼的童子气,笑是真实的,笑是美好的。笑如盛开的花儿,怡情怡境怡人心,哪里有笑容,哪里的环境就优美;哪里有笑声,哪里的气氛就活跃:有笑的地方就有活力,有笑的地方就有生机。笑是阳光,它能驱散一个人心头的乌云,它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美文一  从一个微笑开始  文/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犹豫纠缠,问依依垂柳,
期刊
散文是一场文字的散步,但是要在散文阅读中追踪这若隐若现的散步踪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向导,那就是“形散神不散”,也就是“散在表达,神在主题”。所以要读懂作者,就要读出主题来,但是散文的散却让许多人感悟出了诸多话题,却常常不能准确地把握主题,他们常常如此聊以自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他们混淆了两种阅读散文的方式和目的。  阅读散文,分主题阅读和话题阅读两种,前者是为
期刊
数列问题的切入点是数列概念的两个方面,从项数与项的对应关系考虑,数列是有序排列的一列数,因而归纳递推是常用方法;从数列是散点函数的特征考虑,对应函数的性质是解决数列问题的另一途径,但两个方面的思路都基于“寻找相邻项关系”,这是解决任何数列问题的关键.对高三备考而言,以典型小题理清思路是很好的复习措施.  1.基于归纳递推的数列问题  与自然数相关的数学问题一般都可视为数列,这一点至关重要.例如“定
期刊
2011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的最大特点是阅读语篇较长,注重细节,对阅读速度要求较高。阅读材料话题广泛、贴近生活、时代感强,考查篇章把握能力、细节捕捉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总体难度适中。试卷阅读量增大,有较高的区分度,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要出色地解答试题,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较开阔的知识面。  一、试题分析  1.题材及体裁的变化  今年阅读题最
期刊
高考数学附加题特别强调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共4道解答题.其中,必做题2小题.两个必做题的考查内容分布很广,有计数原理、概率、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数学归纳法等,共涉及考点有7个A级要求,15个B级要求.  一、圆锥曲线与方程  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如:(1)在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
期刊
一、填空题    1.复数4+3i1+2i的虚部为.    2.某校共有400名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竞赛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本次竞赛中,得分不低于80分的人数为.    3.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S的值为.    7.已知向量a→=(2,-1),b→=(-1,m),c→=(-1,2),若(a→+b→)与c→夹角为锐角,则m取值范围是.    8.先后掷两次正方体骰子(骰子
期刊
一、填空题  1.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  2.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3.已知PABC为正三棱锥,D为BC中点,则直线BC与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  4.长方体的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的比是1∶2∶3,对角线长为214,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