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在赞美海燕时发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虽不是喝彩,却胜似喝彩。毕竟暴风雨引起了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注重”。
东方圣贤孔仲尼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大河,亦曾慨叹:逝者如斯夫。先哲把滔滔东逝水比作了分分秒秒不停留的时间,这种借喻虽非对水的赞誉,可是却把分文不值的流水升华到“惜时如金”的境界。难怪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老夫子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比之于暴风雨、东逝水,清风就不行了。炎夏酷日,徐徐清风吹来,虽可令人一爽,但总让人有聊胜于无之感,性急者甚至高喊:大风大雨才痛快!秋冬之季,天乍凉,清风习习,身如在冷水之中,谁还会为清风喝彩?不独清风无人喝彩,武术亦然。尽管武术是咱们祖先留下的传世国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诸如阴阳八卦、河图洛书、五行、周易,举凡中国古文化,几乎都可以在武术中寻找到。于是,武林某些练家便以为武术近乎完美,而认为世界上其它武道只能算“后辈”。它们有的武术都有,它们没有的武术也有。甚至认为“武术高于体育”。以前,笔者也深信不疑,毕竟我们没有什么可向世人夸耀的,只好说我们的老祖宗也富过,就像当今武坛有些“教师爷”经常把“我师爷、我师父……”挂在口边。直到有一天我从2000年7月24日的《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论道》,才恍然大悟。兹援引原文如下:(日本《朝日新闻》7月23日报道)冲绳峰会22日的工作午餐,原定要议论8国首脑会议的未来,但与会首脑们却津津乐道地谈起日本的武士道来。挑头的是法国的希拉克总统。希拉克是出名的相扑迷,这次来日本还特意去名古屋看相扑比赛。“相扑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精神和哲学的要素也很重要”——希拉克侃起相扑来,显很得博学。柔道已上了段位的普京总统介绍了柔道和空手道所贯通的东洋武术的精神。
后来,其他首脑也纷纷加入进来,话题越扯越大,甚至议论到了和(合)气道和剑道。而森首相渐渐成了议论的核心,他说“柔道、剑道、花道、茶道和书道这些日本独特的文化是要诚心意做的‘道’”。
以上是“冲绳八国首脑会议”发出的报道。
从字里行间,我们是不是感觉到了这八位世界“顶级高手”竟然对日本的武道一点都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称为“拥趸”和“专家”。只可惜以他们的博学,对于日本武道的了如指掌,连中国武术对东瀛“四大”武道形成的广泛影响都没有提到,难怪让我有了武术无人喝彩的想法。然而,想法归想法,个人主观臆断而已。而武术的开展更不能去看那八位“高手”的”脸色”。但是,我实在想问,如果让八国首脑来“论”中国武术,他们最“感冒”的是什么拳?笔者猜度,很可能是太极拳。这又是我的主观臆断。大概是太极拳知名度在世界上为武术诸拳种之冠的缘故。
书写于此,我忽然想到,因为太极拳人的矢志推广普及,从而导致了太极拳的辉煌。我们实在应该为杨露禅、杨班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的努力而喝彩。喝彩之余,我又冷静下来,陷于沉思:世界万物,自成体系者如哲学、物理学、数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都有一套完备的理论系统,否则,不可能自立门户,太极拳也不例外。因为科学系统的理论犹如肥沃的土壤,植根于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缺乏理论的体系或者拳学,即使能够传承下来,也很难历久不衰。这无疑说明太极拳的理论比之武术诸拳种是极其完备的。不然,即使杨氏祖孙三代人竭力传播推广之,也不会造就今天这么辉煌的局面。
因此,我们实在也应当为武派太极拳开山鼻祖武禹襄及其徒李亦二人喝彩。他们以儒生——文化人这一独特身份,加上对太极拳法的狂热追求,不仅写下许多有关太极拳的经典著述,而且透彻地提出“身知”的论点。这一点化,对于深研太极拳底蕴精髓,指明了方向。而首由武氏发现并挖掘出来的王宗岳《太极拳论》,这部至今仍被广大太极拳人奉为圭臬的伟著,更是有着划时代意义。
太极拳理论是那个时代的高峰。王宗岳显然是饱学之士,他写的《拳论》文采斐然。如“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为之走,我顺人背之粘”、“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等等。他这部《太极拳论》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总结太极拳练用之法的重要文献。
武禹襄出身书香门第,著述颇丰。他晚年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行功心解》、《十三势说略》、《四字诀》等拳学。
李亦畲青出于蓝,心得机出。亦如其师放弃仕途,终生致力于太极拳学的研究,著有《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十三势行功歌诀》、《左右虚实图》等拳学著作。
纵观近代太极拳史,无论是陈王廷,还是杨露禅,恐怕谁也没有武、李二人那样的文化素养,更没有武、李那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一个得以农耕来养家,一个得以教拳来糊口。陈、杨可以将太极拳技演示得出神入化,但著述并非他们所长,而且他们也不具备上述那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吧。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依然站在太极拳理论的巅峰之上,至今仍没有现代英才来打破他们三人所保持的“纪录”,这实在是太极拳派的悲哀。因此,我也实在忍不住再为武、李二位喝一声彩!如果说太极拳是座大山,杨氏三代人则是指引人们来到大山下的导师,天赋高者有望攀上山顶;而武、李师徒则是寻找到了通往山巅的“小道”——王宗岳《太极拳论》,并凿石开路(著述),让太极拳人拾级而上。
如果说太极拳是大海,杨氏三代人则是造船引渡的舵手;而武、李师徒,甚至包括郝为真等武派太极拳传人则是架设航标的献身者,他们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太极之光,使夜航者(初习太极拳的人)在茫茫的大海中不至触礁(走弯路)。
太极拳前贤的理论著述贴近他们那个时代的脉搏,至今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反观现代2000年首批武术博士的论文(仅从题目上看,并不全面,《精武》2000年第8期48页),实在是不敢恭维。倒不如“武管”中心主任李杰在“专题座谈会”上的分析:“……更要进行应用研究,要把科研与实际结合起来,科研要为武术改革和发展服务。”而当前,对于“武术应用研究”的课题,莫过于怎样使之进入奥运会。因此,笔者认为:革命(武术走向世界)尚未成功,同志(同道)仍须努力。
东方圣贤孔仲尼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大河,亦曾慨叹:逝者如斯夫。先哲把滔滔东逝水比作了分分秒秒不停留的时间,这种借喻虽非对水的赞誉,可是却把分文不值的流水升华到“惜时如金”的境界。难怪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老夫子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比之于暴风雨、东逝水,清风就不行了。炎夏酷日,徐徐清风吹来,虽可令人一爽,但总让人有聊胜于无之感,性急者甚至高喊:大风大雨才痛快!秋冬之季,天乍凉,清风习习,身如在冷水之中,谁还会为清风喝彩?不独清风无人喝彩,武术亦然。尽管武术是咱们祖先留下的传世国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诸如阴阳八卦、河图洛书、五行、周易,举凡中国古文化,几乎都可以在武术中寻找到。于是,武林某些练家便以为武术近乎完美,而认为世界上其它武道只能算“后辈”。它们有的武术都有,它们没有的武术也有。甚至认为“武术高于体育”。以前,笔者也深信不疑,毕竟我们没有什么可向世人夸耀的,只好说我们的老祖宗也富过,就像当今武坛有些“教师爷”经常把“我师爷、我师父……”挂在口边。直到有一天我从2000年7月24日的《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论道》,才恍然大悟。兹援引原文如下:(日本《朝日新闻》7月23日报道)冲绳峰会22日的工作午餐,原定要议论8国首脑会议的未来,但与会首脑们却津津乐道地谈起日本的武士道来。挑头的是法国的希拉克总统。希拉克是出名的相扑迷,这次来日本还特意去名古屋看相扑比赛。“相扑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精神和哲学的要素也很重要”——希拉克侃起相扑来,显很得博学。柔道已上了段位的普京总统介绍了柔道和空手道所贯通的东洋武术的精神。
后来,其他首脑也纷纷加入进来,话题越扯越大,甚至议论到了和(合)气道和剑道。而森首相渐渐成了议论的核心,他说“柔道、剑道、花道、茶道和书道这些日本独特的文化是要诚心意做的‘道’”。
以上是“冲绳八国首脑会议”发出的报道。
从字里行间,我们是不是感觉到了这八位世界“顶级高手”竟然对日本的武道一点都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称为“拥趸”和“专家”。只可惜以他们的博学,对于日本武道的了如指掌,连中国武术对东瀛“四大”武道形成的广泛影响都没有提到,难怪让我有了武术无人喝彩的想法。然而,想法归想法,个人主观臆断而已。而武术的开展更不能去看那八位“高手”的”脸色”。但是,我实在想问,如果让八国首脑来“论”中国武术,他们最“感冒”的是什么拳?笔者猜度,很可能是太极拳。这又是我的主观臆断。大概是太极拳知名度在世界上为武术诸拳种之冠的缘故。
书写于此,我忽然想到,因为太极拳人的矢志推广普及,从而导致了太极拳的辉煌。我们实在应该为杨露禅、杨班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的努力而喝彩。喝彩之余,我又冷静下来,陷于沉思:世界万物,自成体系者如哲学、物理学、数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都有一套完备的理论系统,否则,不可能自立门户,太极拳也不例外。因为科学系统的理论犹如肥沃的土壤,植根于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缺乏理论的体系或者拳学,即使能够传承下来,也很难历久不衰。这无疑说明太极拳的理论比之武术诸拳种是极其完备的。不然,即使杨氏祖孙三代人竭力传播推广之,也不会造就今天这么辉煌的局面。
因此,我们实在也应当为武派太极拳开山鼻祖武禹襄及其徒李亦二人喝彩。他们以儒生——文化人这一独特身份,加上对太极拳法的狂热追求,不仅写下许多有关太极拳的经典著述,而且透彻地提出“身知”的论点。这一点化,对于深研太极拳底蕴精髓,指明了方向。而首由武氏发现并挖掘出来的王宗岳《太极拳论》,这部至今仍被广大太极拳人奉为圭臬的伟著,更是有着划时代意义。
太极拳理论是那个时代的高峰。王宗岳显然是饱学之士,他写的《拳论》文采斐然。如“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为之走,我顺人背之粘”、“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等等。他这部《太极拳论》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总结太极拳练用之法的重要文献。
武禹襄出身书香门第,著述颇丰。他晚年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行功心解》、《十三势说略》、《四字诀》等拳学。
李亦畲青出于蓝,心得机出。亦如其师放弃仕途,终生致力于太极拳学的研究,著有《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十三势行功歌诀》、《左右虚实图》等拳学著作。
纵观近代太极拳史,无论是陈王廷,还是杨露禅,恐怕谁也没有武、李二人那样的文化素养,更没有武、李那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一个得以农耕来养家,一个得以教拳来糊口。陈、杨可以将太极拳技演示得出神入化,但著述并非他们所长,而且他们也不具备上述那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吧。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依然站在太极拳理论的巅峰之上,至今仍没有现代英才来打破他们三人所保持的“纪录”,这实在是太极拳派的悲哀。因此,我也实在忍不住再为武、李二位喝一声彩!如果说太极拳是座大山,杨氏三代人则是指引人们来到大山下的导师,天赋高者有望攀上山顶;而武、李师徒则是寻找到了通往山巅的“小道”——王宗岳《太极拳论》,并凿石开路(著述),让太极拳人拾级而上。
如果说太极拳是大海,杨氏三代人则是造船引渡的舵手;而武、李师徒,甚至包括郝为真等武派太极拳传人则是架设航标的献身者,他们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太极之光,使夜航者(初习太极拳的人)在茫茫的大海中不至触礁(走弯路)。
太极拳前贤的理论著述贴近他们那个时代的脉搏,至今仍然有着指导意义。反观现代2000年首批武术博士的论文(仅从题目上看,并不全面,《精武》2000年第8期48页),实在是不敢恭维。倒不如“武管”中心主任李杰在“专题座谈会”上的分析:“……更要进行应用研究,要把科研与实际结合起来,科研要为武术改革和发展服务。”而当前,对于“武术应用研究”的课题,莫过于怎样使之进入奥运会。因此,笔者认为:革命(武术走向世界)尚未成功,同志(同道)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