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参附桂芪葶苈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2-01
笔者自2004年10月~2007年2月,应用自拟参附桂芪葶苈汤治疗各种疾病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20例为门诊病例,30例为住院病例;男35例,年龄10~70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55年;扩张性心肌病7例,冠心病15例,风心病13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先心病4例,肺心病(肺部感染痊愈后)3例;左心衰14例,右心衰25例,全心衰11例;急生心衰8例,慢性心衰42例。
中医辨证属心阳虚衰型。临床症见:气喘。动则尤甚,乏力,或咯吐泡沫痰,甚则带血,心悸,腿肿,四肢逆冷,纳差,唇紫,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结代。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
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参附桂芪葶苈汤治疗,处主:人参10g,制附子(先煎60min)10g,桂枝20g,干姜log。黄芪15g,葶苈子(包)15g,车前子(包)15g,猪苓10g,红花10g。炙甘草10g(儿童剂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危重症配合速尿利尿,西地兰强心,硝酸甘油扩血管。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和胃降逆;咳吐清稀泡沫痰或浮肿较甚者,加泽泻,沉香、黑白丑、万年青以行气逐水;脾阳虚衰,健运失职。脘痞纳少者,加茯苓、白术、泽泻、生姜健脾利水;心阳不振,心血瘀阻,面唇、爪甲,舌质紫绀明显者,加丹参、川芎、桃仁、北五加皮化瘀行水;痰多咳喘。气急、苔腻者,加苏子、半夏、前胡、厚朴化痰降逆;胸闷痛者,加栝蒌、薤白,枳实化痰通阳。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力衰竭分级标准,分Ⅳ级。痊愈:心动能Ⅱ、Ⅲ、Ⅳ级转为I级;有效:心功能由Ⅲ、Ⅳ级转为Ⅱ级,或由Ⅳ级转为Ⅲ级;无效:心功能分级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治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3.3各种病因心衰治疗结果 见表1。
4 体会
心力衰竭属中医学的“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青少年发病,多因邪人心包,损伤心气,心阳虚衰,或心脉不畅,致心血不运而发作;老年发病多因痰瘀阻塞经脉,心失所养,或肺病及心,致心阳不振,心阳虚衰.运血无力,血不利化为水,水邪泛滥,凌心射肺,发为诸症。总由实致虚,或为邪热,或为痰瘀,或损心阳心气.心阳不足,久则肾阳亦虚,不能上煦心阳,阳不制阴,水泛凌心,又表现为实证。治疗予温阳利水,宁心,配合病因或活血,或化痰,或解毒。
参附挂芪葶苈汤方中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与附子同用,以增强回阳作用;制附子:辛、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适用。与人参、桂枝等同用治心阳虚衰;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温经通阳,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之证,温通胸中阳气,与人参、炙甘草同用,温阳复脉;与猪苓同用,以渗水利湿;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退肿,与人参同用,增强补气功效;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人参、甘草,补脾益气,通心助阳,与附子同用,能辅助附子增强回阳救透功效,并减附子毒性;葶苈子:苦、辛、大寒、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近来研究证实。配伍附子、黄芪应用.对心力衰竭、水肿喘满有效;车前子:甘、寒,利水通淋为治水肿要药,与葶苈子共制附、桂、姜大热之性;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以制水邪;红花:辛温,归心、肝、经,秉辛散温通之性,能活血化瘀,通调心脉;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与附子、干姜同用,能缓和附子、干姜之热,以防伤阴,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心阳,利水宁心之效。配合西药强心、利尿等,故获良好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22-01
笔者自2004年10月~2007年2月,应用自拟参附桂芪葶苈汤治疗各种疾病出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20例为门诊病例,30例为住院病例;男35例,年龄10~70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55年;扩张性心肌病7例,冠心病15例,风心病13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先心病4例,肺心病(肺部感染痊愈后)3例;左心衰14例,右心衰25例,全心衰11例;急生心衰8例,慢性心衰42例。
中医辨证属心阳虚衰型。临床症见:气喘。动则尤甚,乏力,或咯吐泡沫痰,甚则带血,心悸,腿肿,四肢逆冷,纳差,唇紫,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结代。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
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参附桂芪葶苈汤治疗,处主:人参10g,制附子(先煎60min)10g,桂枝20g,干姜log。黄芪15g,葶苈子(包)15g,车前子(包)15g,猪苓10g,红花10g。炙甘草10g(儿童剂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危重症配合速尿利尿,西地兰强心,硝酸甘油扩血管。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和胃降逆;咳吐清稀泡沫痰或浮肿较甚者,加泽泻,沉香、黑白丑、万年青以行气逐水;脾阳虚衰,健运失职。脘痞纳少者,加茯苓、白术、泽泻、生姜健脾利水;心阳不振,心血瘀阻,面唇、爪甲,舌质紫绀明显者,加丹参、川芎、桃仁、北五加皮化瘀行水;痰多咳喘。气急、苔腻者,加苏子、半夏、前胡、厚朴化痰降逆;胸闷痛者,加栝蒌、薤白,枳实化痰通阳。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力衰竭分级标准,分Ⅳ级。痊愈:心动能Ⅱ、Ⅲ、Ⅳ级转为I级;有效:心功能由Ⅲ、Ⅳ级转为Ⅱ级,或由Ⅳ级转为Ⅲ级;无效:心功能分级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治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3.3各种病因心衰治疗结果 见表1。
4 体会
心力衰竭属中医学的“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青少年发病,多因邪人心包,损伤心气,心阳虚衰,或心脉不畅,致心血不运而发作;老年发病多因痰瘀阻塞经脉,心失所养,或肺病及心,致心阳不振,心阳虚衰.运血无力,血不利化为水,水邪泛滥,凌心射肺,发为诸症。总由实致虚,或为邪热,或为痰瘀,或损心阳心气.心阳不足,久则肾阳亦虚,不能上煦心阳,阳不制阴,水泛凌心,又表现为实证。治疗予温阳利水,宁心,配合病因或活血,或化痰,或解毒。
参附挂芪葶苈汤方中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与附子同用,以增强回阳作用;制附子:辛、热,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适用。与人参、桂枝等同用治心阳虚衰;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温经通阳,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之证,温通胸中阳气,与人参、炙甘草同用,温阳复脉;与猪苓同用,以渗水利湿;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退肿,与人参同用,增强补气功效;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人参、甘草,补脾益气,通心助阳,与附子同用,能辅助附子增强回阳救透功效,并减附子毒性;葶苈子:苦、辛、大寒、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近来研究证实。配伍附子、黄芪应用.对心力衰竭、水肿喘满有效;车前子:甘、寒,利水通淋为治水肿要药,与葶苈子共制附、桂、姜大热之性;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以制水邪;红花:辛温,归心、肝、经,秉辛散温通之性,能活血化瘀,通调心脉;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与附子、干姜同用,能缓和附子、干姜之热,以防伤阴,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心阳,利水宁心之效。配合西药强心、利尿等,故获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