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成长的痛苦和昂扬的生命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lip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概况
  《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法]罗曼·罗兰
  译者:傅雷
  发表时间:1902年至1912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耗时20余年之久创作的一部鸿篇巨制,是20世纪的一部“长河小说”,作者因此书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所创造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音乐家贝多芬为蓝本,同时也有他自己的生活踪迹。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激情、反抗、愤怒,到他的灰心、顺从、宁静的心路历程,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的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已经具有了一个普遍性的意义。
  作品评价
  我们尤须牢记的是,切不可狭义地把《约翰·克利斯朵夫》单看作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的传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的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模范,只因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较最完全的一个。而所谓完全并非是圆满无缺,而是颠扑不破地、再接再厉地向着比较圆满无缺的前途迈进的意思……这部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据作者的自白,说它有如一条河。莱茵这条横贯欧洲的巨流是全书的象征。——翻译家 傅雷
  对于罗曼·罗兰及其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推崇,是许多作家提到的事实,而作家们也试图依据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中国英雄,却没有成功。——学者 夏志清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写一个具体的天才,而是在写一种永恒的、自然的、生命的最精华。——作家 王安忆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法国其实就是一部二流的作品,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与罗曼·罗兰的思想倾向有关系;二是小说的创新不够,是一部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法国文学研究专家 郑克鲁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非通用语种——老挝语专业课程“老挝概论”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对象,探索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如何进行思政改革。这既是新文科背景下,非通用语种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该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课程思政;老挝概论;思政教改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143-03  一、课程背景  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出台
期刊
关于我的祖父,我在许多短文里,已经写过不少了。但还有许多小事、趣事,是常常挂在我的心上。我和他真正熟悉起来,还是在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州那时起,我差不多整天在他身边转悠!我记得他闲时常到城外南台去访友,这条路要过一座大桥,一定很远,但他从来不坐轿子。他还说他一路走着,常常遇见坐轿子的晚辈,他们总是赶紧下轿,向他致敬。因此他远远看见迎面走来的轿子,总是转过头去,装作看街旁店里的东西,免得人家下轿。
期刊
文学理想:“爱的哲学”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其作品的文学精神。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在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之人的高远理想和追求。  冰心的作品大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大多涉及对母亲、对儿童、对兄弟、对家乡故国的爱。以冰心的生活经历来看,这些素材和经验,本
期刊
01  1919年8月的《晨报》上,一篇名为《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的文章赫然刊出,署名“女学生谢婉莹”。此时正逢当局逮捕“五四”运动中的进步学生,而这篇小稿既态度鲜明地针砭时弊,又极为罕见地出自女性之手,一时间激起千层浪。没过多久,另一篇署名“冰心女士”的小说《两个家庭》亦在《晨报》上连载问世,个中描绘的故事同样被人们津津乐道。  没错。“谢婉莹”与“冰心”,这两个名字同属于一位19岁的女学生。那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如何将信息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正在探索的教学课题。本文依托课题研究提出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三二一”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为例,把思政课教学活动与信息化融合作为研究的内容,在对该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信息化“三二一”的
期刊
一、重视自我,追求自由生命  《约翰·克利斯朵夫》展现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其中对自由生命的向往与追求一直贯穿于他坎坷的一生。  自由生命的重要特征在于发现自我,实现人格独立。克利斯朵夫的独立人格早在他7岁时就有了充分的体现。因为自小就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祖父和父亲的极力攀附下,克利斯朵夫得以为贵族们进行表演。演出相当成功,全场掌声不断。这时,父亲让克利斯朵夫向台下飞吻,并向权贵所在的包厢致意。这
期刊
罗曼·罗兰被誉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和平主义教皇”,他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自然也体现在作品之中,《约翰·克利斯朵夫》便是其中的代表。  《约翰·克利斯朵夫》体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小说是以当时法国资产阶极社会各种腐朽黑暗现象的对立面的姿态出现的。它暴露了巴黎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抨击了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人情如纸的没落,揭露了五光十色的异域风光掩盖下的文艺界之伪
期刊
“孩子王”老舍  1933年冬,老舍初到冰心家做客,不过一盏茶的工夫,竟与其三岁的儿子打成一片。冰心搬到重庆歌乐山后,早前搬过去的老舍“抬腿就去”,每次还未进门,便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泡了好茶没有?客人来了。”孩子们一见他来了,便一窝蜂地围上去,要他讲故事、说笑话,老舍总是笑嘻嘻地和他们说个没完。冰心夫妻俩连话都插不上,只好跟他说以后等娃儿们上了学再来。老舍可忍不住,依旧专挑孩子在家的时间来,他
期刊
一、心灵的成长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小镇克拉姆西的一个公证人家庭。由于女仆的一时疏忽,未满两岁的罗兰险些丧命,从此患上了支气管疾病。呼吸困难、对死亡的恐惧、母亲“惴惴不安的爱护”,将他禁锢在了狭小的天地中。在童年的回忆里,他将这样的处境称为“鼠笼”。身体脆弱,灵魂却充满热情的“小囚徒”只能观察着家门前的运河、头顶的太空,憧憬着自由,他的思想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母亲的熏陶下
期刊
思辨探究  如果你参加一场小型读书会活动,要用10分钟的时间向书友们推荐《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你会怎样说?  思路导引  首先,概括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单的一小段话让大家知道讲了什么故事,但无须把故事原原本本地都讲出来,可以留有一点悬念。接着,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引起别人对这部小说的兴趣?或者说,你认为这部小说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针对这些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地方,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說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