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有直观、鲜明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也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中,教学课件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一些新的气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它也带来传统课堂教学不曾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1.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觉得概念多,公式难,又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将书读来读去后读不懂,索性就不愿意去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化的优势。当一些枯燥的知识在眼前动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能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兴趣。比如以苏教版数学课本为例,讲述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些直线、图形以及它们的平移、对称、旋转等关系,很快就在学生面前动起来,那些公式展开的方式,也都用图形的变化进行展现,学生很快能看懂多媒体中表达的意思,然后对公式、定理也产生兴趣。
  2.便于理解重难点
  数学教学中,一些重难点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说,学生枯燥的记忆,教学效率还是很低下,教师想通过建模让学生进行理解,又常常限制于种种条件难以实现,而多媒体的教学则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在教授“全等形”概念的时候,多媒体用两张颜色不同的图形,通过边、夹角的重叠,形象地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学生看得明白,教师也教得轻松。
  3.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思维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的特点,正值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时候,但是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方式还没有彻底形成,那么对一些数学知识用抽象思维去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只能用形象思维去引导。比如,教授学生三角形中内切圆的概念,如果直接讲述概念学生听不懂,教师要求学生亲自用圆规去画内切圆,学生可能因为操作误差,画不出规范的内切圆,学生就会疑惑书本中的定律是不是错了。而如果用多媒体,则可以很轻松地展现画内切圆的过程,学生立刻就能明白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的过程。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多媒体,不重视引导
  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管放多媒体,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因为教师认为,反正多媒体中什么知识点都有,学生要看什么都有什么,学生看多媒体什么都知道了,于是,多媒体教学变成学生的“电影课”。
  2.任何内容都使用多媒体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还能减轻自己的备课负担,那就不管什么内容的教学,全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被这些大量的图片、影片、声效吸引,而真正实际的数学内容没有被真正地掌握。
  3.多媒体完全代替板书
  有些教师认为,用粉笔教也是教,用多媒体教也是教,那么不如使用更先进、更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教师。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是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而使用多媒体,学生面对的对象是课件,学生无法与多媒体进行互动,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往往也是让学生思考的时候。而多媒体课件,内容多而繁杂,学生常常被多媒体课件迷花了眼睛,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三、解决弊端的思路
  1.选择题材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概念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学“绝对值”这个章节的时候,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有时难以理解,那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展现出一个数轴,然后,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距离进行描绘,学生就能掌握绝对值的概念。
  2.抓住要点使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概括的、静止的科学,很多概念看似相近,实际上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别,而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这种差别,常常将概念记混、记错。比如,在讲述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多媒体内容展现这些概念的差别。比如,用直线,就有一条笔直的线展现,然后多媒体让直线无限地伸长,学生就能理解,直线就是“直的,两边都能无线延伸”的特性。然后,将一直线的一个端点固定,然后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然后这个可以延伸的方法可以是任何一个方向,只是端点固定,学生就能理解射线的概念是“一个端点固定,另一端无限延伸”的概念。而在讲述线段的时候,将两端的端点进行重点的标记,提醒学生,“两个端点都是固定的”。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马上将概念记住了。
  3.重视其它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板书教学也有多媒体无法替代的特点,比如传统的教学通过书写与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学习的记忆,而多媒体虽然形象鲜明,但是学生有时看过就忘,特别是内容复杂,需要记忆的内容时,多媒体的教学非但没有展现优势,还显现出负作用。比如,在学习公式计算的时候,教师就要用板书教学,或者用讨论的方式,或者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公式进行记忆和理解。
  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偏概全,将多媒体教学当作教学的全部,要仔细钻研数学教材,吃透教学目标,仔细分析多媒件课件的利弊,再慎重地引入教学当中。特别是在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的部分可以大胆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往往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年龄期,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新课改的“绊脚石”。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陈旧式。陈旧式指的是有些英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上课时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师生间互动少,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率差。  2.厌学式。厌学式指的是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极强的艺术魅力。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我认为应当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即将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浓缩为固定公式让学生快速精准地对其进行赏析,从而更充分有效地体会古诗词的美学、人文价值,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五步法之意象鉴赏  古诗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作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情感,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
初中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课本的精髓。浏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很多试题来源于课本,“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因此,在中考复习中若能充分发挥课本中例题的潜在功能,适当加以拓展延伸,可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现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上的一道例题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原题(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如图1,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忽视了情感渗透,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创设富有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知识、能力与智力均得到同步提升。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呢?  
初中语文课本中已经收入了部分历史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如何让他们较好地读懂文章,从文章中吸收精华,则是教师们要考虑的问题。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初中课本中收录的历史题材的文章多为有趣的故事,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然而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些要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对我们自己
数学中的化归思想的核心就是转化,把原来的问题进行转化,将难题变成我们所熟悉的问题来解决。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化归思想的本质和运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这一思想。  一、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的数学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体现,而是很多知识的综合。但是因为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很多时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特别是我校大力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在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在转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针对此宗旨,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卓见成效。但我个人认为,随之而来的作业问题也需要尝试着去动一动,使学生乐于去做作业,并能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  下面,笔者针对新课改下的作业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更新作业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作业的理解要从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学术的成就、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发散思维的功效,离不开求特求异的思维能力。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工程’。”在生活与工作中,每个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由于自身经验教训、思考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这是发散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的生动表现。教育学认为
众所周知,阅读古典名著可以快速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骨干教师,笔者对“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少得可怜,每周课外阅读7个小时以上的初一占比为7.23%、初二占比为11.25%、初三占比为2.17%。  本来可让学生爱不释手的古典名著,为何从学生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呢?原因很简单,如今学校领导注